线段之妙 彰显数学之美

2023-01-11 00:25湖北省利川市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中心罗仁义湖北省利川市建南镇民族初级中学李小勇
中学数学 2022年16期
关键词:过点切线线段

⦿湖北省利川市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中心 罗仁义⦿湖北省利川市建南镇民族初级中学 李小勇

1 原题呈现

图1

(2019年恩施州中考第23题)如图1,在⊙O中,AB是直径,BC是弦,BC=BD,连接CD交⊙O于点E,∠BCD=∠DBE.

(1)求证:BD是⊙O的切线;

2 试题感悟

题目中由条件“过点E作EF⊥AB于点F,交BC于点G”给出的线段EF,在解题时的作用妙不可言,彰显了数学之美,是本题的“点睛之笔”.其原因有三:其一,这条线段EF虽然在第(2)问中才出现,但它可以作为第(1)问中的辅助线,为第(1)问的证明拓展了思路,学生可以选用“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圆弧、圆周角、圆心角之间的等对等关系”等圆的基本性质来完成.其二,由于线段EF与BC相交于点G,第(2)问中要求的线段BG就是△BEG或者△BGF的边,如果选择用△BEG来求线段BG的长,就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如果选择用△BGF来求线段的长,就用“勾股定理”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其三,由于线段EF的出现,图形中又出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CEG和几组相似三角形(如:△BGE∽△BEC,△CGE∽△CBD,△GEC∽△EDB,△DEB∽△DBC)和一组直角三角形(Rt△BEF与Rt△BGF).

在考试过程中,考生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数学素养:考生用他们熟悉的“圆的基本性质”来找角的关系,用等角对等边来确定线段的长度,用相似三角形找比例关系,用勾股定理列方程,熟练地进行计算,准确地解方程,规范地书写答题过程.此题在实现考查和选拔功能的同时,也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在考查学生数学知识的整合能力、探索解题过程的思维品质的同时,也为初中数学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此题根植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是一道好题.

3 考生的解题赏析

3.1 第(1)问的解法赏析

思路一:利用直径构建直角.

图2

解法1:如图2所示,连接AE.

∴∠A=∠C.

∵∠BCD=∠DBE,

∴∠A=∠DBE.

∵AB是⊙O的直径,

∴∠AEB=90°.

∴在△ABE中,

∠EAB+∠EBA=90°.

∴∠DBE+∠EBA=90°,即∠DBA=90°.

∴AB⊥BD.

又∵AB是⊙O的直径,

∴BD是⊙O的切线.

(说明:这是命题组给出的参考答案,思路直接,过程简洁.)

图3

解法2:连接AC,如图3所示.

在△DBE与△DCB中,有

∴△DBE∽△DCB.

∴∠DEB=∠DBC.

又∵四边形ABEC是⊙O的内接四边形,

∴∠DEB=∠A,

∴∠DBC=∠A.

∵AB是⊙O的直径,

∴∠ACB=90°.

∴在△ABC中,∠A+∠CBA=90°,

∴∠DBC+∠CBA=90°,即∠DBA=90°.

∴AB⊥BD.

又∵AB是⊙O的直径,

∴BD是⊙O的切线.

(说明:这里用到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反映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个基本性质进行了拓展.)

图4

解法3:如图4所示,连接EO并延长,交⊙O于点M,再连接BM,则EM是⊙O的直径,

∴∠EBM=90°.

∴在△EBM中,

∠M+∠BEM=90°.

∴∠M=∠C.

又∵∠C=∠DBE,

∴∠M=∠DBE.

∵BO=EO,

∴∠OEB=∠OBE.

∴∠DBE+∠OBE=∠BEM+∠M=90°,

即∠DBA=90°.

∴AB⊥BD.

又∵AB是⊙O的直径,

∴BD是⊙O的切线.

(说明:这种解法就是解法1的“翻版”,略显复杂.考生在答题时能够想到这种方法,但为什么没想到连接AE呢?反映了考生的紧张心态.事实上,在解法2的基础上,也可以进行类似的翻版,只不过更复杂,因此不可取.)

思路二:利用第(2)问“过点E作EF⊥AB于点F”的提示来解答.

图5

解法4:延长EF交⊙O于点H,如图5所示.

∵在⊙O中,AB⊥EH,

∴∠BCE=∠BEH.

又∵∠BCD=∠DBE,

∴∠BEH=∠DBE.

∴EF∥BD.

∵EF⊥AB于点F,

∴BD⊥AB于点B.

又∵AB是⊙O的直径,

∴BD是⊙O的切线.

(说明:这种解法把第(2)问中的“过点E作EF⊥AB于点F”作为第(1)问解答的辅助线,这也是此题的巧妙之处,给考生提供了更多的解题思路.有的考生利用这个提示,进行了较为复杂的角的转换,虽然可以达到解题的目的,但不可取.)

思路三:利用圆弧的度数来解答.

解法5:如图1,

∵AB是⊙O的直径,

∵∠BCD=∠DBE,

∴AB⊥BD.

又∵AB是⊙O的直径,

∴BD是⊙O的切线.

(说明:考生的这种解法反映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补充了圆弧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图6

解法6:连接EO,如图6所示.

∵∠BCD=∠DBE,

∵BO=EO,

∴∠OEB=∠OBE.

在△BOE中,∠BOE+∠BEO+∠EBO=180°,

∴∠DBE+∠EBO=90°,即∠DBA=90°.

∴AB⊥BD.

又∵AB是⊙O的直径,

∴BD是⊙O的切线.

解法7:连接EO,如图6所示.

∵∠BCD=∠DBE,

∴AB⊥BD.

又∵AB是⊙O的直径,

∴BD是⊙O的切线.

(说明:这两种解法与参考答案,即与解法一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有考生在此基础上过点O作BE的垂线,同样可以解决问题,只是略显复杂.)

3.2 第(2)问的解法赏析

思路一:利用三角形相似求解.

解法1:如图1所示,

∵在△BCD中,BC=BD,

∴∠C=∠D.

∵∠BCD=∠DBE,

∴∠D=∠DBE.

∵EF⊥AB于F,

∴∠EFA=90°.

∵∠DBA=90°,

∴EF∥BD.

∴∠CEG=∠C,∠DBE=∠BEG.

∴CG=EG=3.

又∵∠BCD=∠DBE,

∴∠BEG=∠C.

∴△BEG∽△BCE.

解方程,得BG=5或-8(舍去).

因此,BG的长为5.

(说明:这是命题组给出的参考答案,过程简洁,但考生的思维还是不容易达到这个高度.)

解法2:如图1所示,

∴△DBE∽△DCB.

即BD2=DE·DC

∵EF⊥AB于点F,

∴∠EFA=90°.

∵∠DBA=90°,

∴EF∥BD.

∴∠CEG=∠D.

又∵BC=BD,

∴∠C=∠D.

∴∠C=∠CEG.

∴CG=EG=3.

∴△GEC∽△EDB.

∴BD2=40+3BD.

解这个方程,得BD=8或-5(舍去).

因此BG=BC-CG=8-3=5.

所以,BG的长为5.

思路二: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图7

解法3:如图7所示,过点E作EN⊥BD于点N.

由BC=BD,得∠C=∠D.

∵∠BCD=∠DBE,

∴∠D=∠DBE.

∵EF⊥AB于点F,

∴∠EFA=90°.

∵∠DBA=90°,

∴EF∥BD,

∴∠CEG=∠D.

∴∠C=∠CEG.

∴CG=EG=3.

∴BD=BC=BG+3.

在△BED中,BE=ED,EN⊥BD

在Rt△BEF中,有

在Rt△BGF中,有

整理,得BG2+3BG-40=0.

解这个方程,得BG=5或-8(舍去).

因此,BG的长为5.

解法4:延长EF交⊙O于点H,连接BH,如图8所示.

图9

∵在△BCD中,BC=BD,

∴∠C=∠D.

∵∠BCD=∠DBE,

∴∠D=∠DBE.

∵EF⊥AB于点F,

∴∠EFA=90°.

∵∠DBA=90°,

∴EF∥BD.

∴∠CEG=∠C.

又∵∠C=∠H,∠CEG=∠GBH,

∴∠H=∠GBH.

∴GB=GH.

∵在⊙O中,AB⊥EH,

∴EF=HF.

∴BG=HG=HF+GF=EF+GF=3+2GF.

在Rt△BEF中,有

在Rt△BGF中,有

BF2=BG2-GF2=(2GF+3)2-GF2.

整理,得2GF2+9GF-11=0.

∴BG=3+2GF=3+2=5.

因此,BG的长为5.

(说明:题目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考生给出了多种不同的解答方法.线段EF,妙!)

4 教学启示

首先,教学必须立足课本.用教材进行教学的关键是把知识的脉络理清楚.针对课本中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基本图形,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要“会用”,还要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认真研究和挖掘课本中习题的深层次价值,挖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归纳总结重要图形和方法,并尝试做一些拓展,发挥出课本的最大价值.几何综合题的教学要狠抓基础(基本图形、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等),积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怎么去思考问题,怎么去找突破口,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不这样,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其次,注重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逻辑推理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核心,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要加强对数学教学现状的反思和对“新课标”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并重的教学思路,力求让学生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有所悟,从而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内在联系,形成对数学的真正理解,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提供条件.

最后,欣赏完考生们的各种解题方案,感觉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美不胜收啊!我们为师者,不能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善于利用数学之美,激励和唤醒学生,鼓励他们做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过点切线线段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圆锥曲线的切线方程及其推广的结论
切线在手,函数无忧
一个圆锥曲线性质的推广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数线段
过圆锥曲线上一点作切线的新方法
数学(二)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