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淑梅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 226001)
如果说学习内驱力推动学生持续性进行化学学习和探究的必要燃料,那些学习问题和任务就是学生学习内驱力.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促使学生在化学学习任务的驱动作用下,积极进行化学教材知识的探索,并从化学实践过程中提高对其中知识和现象的认识.结合笔者多年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提高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的应用效果.
对于一门课来说,学习任务和目标非常关键,它决定着一堂课主要规划、思路和方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课堂的应用,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是紧紧围绕着教师提前规划的学习任务进行的,整个教学过程的化学学习目标清晰、开展条理清楚、教学方向明确.高中化学教学本身具有实践性高、操作性强、生活程度高等特点,所以教学任务教学中要以高中化学实验为主要的形式,有的放矢培养学生化学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钠及其化合物”时,为了使化学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师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进行化学课堂教学设计:(1)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要确定钠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跟碱性溶液、酸性溶液、水溶液、氧气的反应,同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化学课堂教学任务;(2)对于化学性质较为活泼的钠元素,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设计钠金属与盐酸溶液反应、钠燃烧、钠与水反应等一系列化学实验;(3)利用两个课时的实践,并根据化学反应产生的必要条件、生成物的特点和反应的剧烈程度,检测出钠金属的活泼程度;(4)通过金属钠与水溶液的反应,学习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办法,将化学计算与金属性质学习有效结合起来.
通过上述几个化学学习任务的设计,将化学知识全部融入到教学任务中,学生在相关化学实验中进行任务解决,研究金属钠、钠化合物之间的潜在关联,提高学生化学知识学习的系统性,更好地锻炼学生化学知识实践应用能力.
作为化学课堂的主要引导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真实化学知识学习需求设计学习任务,促使学习任务能够满足学生内心偏好,进而激发学生主动进行化学知识认知、学习和探究的热情.
例如,在教学“盐类水解”部分内容时,由于盐类水解是继电离平衡、化学平衡的又一个化学反应平衡体系,教师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将以往所学化学知识进行有机结合:(1)以学生现实生活情境为导入,在备课时为学生准备一份“消毒液”的使用说明书,为学生科普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钠,使用消毒液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衣服褪色,消毒液属于常见的生活物品,对它进行研究可以起到调动学生化学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效果;(2)消毒液经过pH检验之后显示为碱性,引导学生深入讨论盐溶液呈现碱性的原因;(3)教师可以设计三个化学学习任务来引导学生探究原因,一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平衡知识解释盐溶液呈现碱性的原因,并通过化学实验进行验证;二是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盐溶液呈现碱性的本质和实质,引出“盐类水解”这一化学概念;三是为学生归纳盐类水解的一般规律,让学生清晰了解盐类水解的全过程;(4)让学生利用盐类水解知识解释盐溶液呈现碱性是由哪些离子引起的.
兴趣是驱动学生深入化学知识进行探究的动力源泉.在兴趣的指引下,将学习任务设计为学生化学学习的“导航仪”,让学生在学习的海洋上不至于迷路.另一方面,设计与高中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任务还能培养学生化学知识实践应用意识.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将全部教学内容隐藏在化学任务当中,将学生作为化学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主动思考、开动脑筋、合作探究,有助于学生科学创新精神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氧化还原反应”时,这一化学反应是高中化学教学中非常关键的内容,教师可以进行如下教学设计:(1)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四种基本的化学反应类型,为学生展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自行判断化学反应类型,该化学反应同时具有“还原”和“氧化”反应的特点,教师可以借机引进“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新名词;(2)提示学生关心化学反应中物质“失氧”和“得氧”的情况,通过表示“失氧”和“得氧”的情况描述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和反应物存在的化合价变化,以此定义氧化还原反应;(3)化合价变化并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因此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化合物变化的原因,以电子得失来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正确定义;(4)引导学生根据化学反应中物质电子得失情况来配平化学反应.
通过这样的高中化学课堂设计,可以有效改善“照本宣科”的常规教学模式,长期以往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任务完成、问题解决的有效学习模式,有效激发学生科学探究思维,强化学生科学创新意识.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学习任务设计上既涵盖了化学基础知识探索任务,又有各项化学任务的拓展和延伸,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能力自主进行任务选择,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改进以往化学教学模式,减少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化学学习差异,促进班级学生化学学习共同进步,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时,由于化学反应速率会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现实生活和生产经营中有着广泛作用和意义,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教学任务:(1)如何检测化学反应速率;(2)探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的关联;(3)利用所学化学知识,结合现实案例探究如何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提高反应速率,如如何提高“煤”燃烧率这一现实问题.这样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设计,既能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学习任务,又能给予学生任务完成的愉悦感,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任务,将各个学生的学习特长体现出来,培养成具有独立、特色、专业的化学人才.
高中化学教师要响应新课改号召,坚持“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积极实施“任务驱动”式探究法.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设计化学情境,要从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两个角度出发,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打造感染力强、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在化学情境中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带着任务去探究,使学生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会比教师直接传授知识更有意义,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同时,还能提升学生探究能力.而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来说能够主动构建知识,自觉地完成教师布置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化学反应与电能”一课时,教师可以创建一个化学新闻情境,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如下新闻:随着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各地区开始使用一些新型、高效、清洁的能源,其目的是为了缓解能源使用紧张问题.像把煤炭转化成高效清洁化工原料、用水力代替火力发电、洗澡用的太阳能热水器、新能源汽车等等.从中找出符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能源转换,并说出什么能转什么能.学生带着能源转换任务再次阅读新闻,并与小组展开讨论.最终得出太阳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热水器将光能转变成了热能,两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利用了光能.在课程的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问题,让学生展开进一步探讨,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读题能力,完成教学任务.
“问出来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新课改一直鼓励学生大胆问、大胆说,提倡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开展“问题课堂”.问题与任务相互依存,问题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基础.教师布置任务问题,学生个体或合作寻找问题答案,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既解决了问题又完成了任务,从而可以看出问题在教学的重要性.所以,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高中化学教师要积极创建“问题课堂”,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化学问题,激发学生化学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例如,当教师讲到“氯、溴、碘及其化合物”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用课件为学生列举一个化学任务学习清单,清单上设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问题设置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本节课会涉及到一个化学实验,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学会思考,教师可以在实验之前提出问题,如:制取氯气的原理是什么?制取氯气需要什么类型装置?可以用什么氧化剂来制取氯气等,让学生根据任务清单上的问题来一一用实验解答,从而帮助高中生对实验任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最后学生回答到制取氯气的原理是
“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高中化学知识点多且复杂,很多概念还涉及到初中知识,导致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混淆.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将很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物化为具体任务,融合成一个共同的任务,构建一个学习体系,这对高中化学复习课十分有帮助.为此,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复习教学时,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设置一个复习主题,由主题延伸出多个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复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物质结构”单元时,学生对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知识容易混淆,此时教师可以将四个知识融合成立一个专题,如同位素的对象是原子,同素异形体的对象是单质,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区分四个概念的含义,通过这种方式突破学习难点,让学生学会在复习过程中寻找异同点.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为学生深入化学现象和问题进行探究提供整体方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内化化学知识的办法.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探究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应用策略,促进化学教学的创新和改革,推动化学教学的长久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