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某三甲综合医院2014—2021年住院患者死亡病例分析

2023-01-10 06:05崔旭
淮海医药 2022年6期
关键词:死因年龄组病死率

崔旭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1],住院患者疾病谱也不断发生变化,死亡病例分析是评价诊疗服务能力和制定疾病防控策略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2]。本文收集安徽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4—2021年住院病例的相关数据,总结分析住院死亡病例的年份、性别、年龄、死因分布及病死率变化趋势,为该院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及降低病死率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安徽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4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出院患者病案首页信息。

1.2 方法 在医院病案信息系统中,以病案首页项目“出院日期”为检索词检索2014年—2021年住院患者信息,收集性别、年龄、主要诊断等相关资料,以出院情况为“死亡”的患者信息为研究资料,主要诊断依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分类。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趋势检验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14—2021年住院患者病死率年份和性别分布 该院2014—2021年,出院患者为307 824例,死亡患者为4 051例,病死率为1.32%。趋势χ2检验分析显示,随年份增加住院患者病死率呈现下降趋势(χ2=5.461,P=0.019)。男性病死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961.009,P=0.001);男女死亡患者性别比为1.59∶1。见表1。

2.2 2014—2021年住院患者病死率年龄分布 该院8年间,死亡患者年龄主要集中于60岁及以上,占比83.71%;不同年龄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3.474,P=0.001),其中≥90岁年龄组病死率最高,为7.45%,30岁以下年龄组病死率最低,为0.09%。趋势χ2检验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病死率呈现上升趋势(χ2=1511.764,P<0.001)。见表2。

表2 2014—2021年住院患者病死率年龄分布

2.3 2014—2021年住院死亡患者死因分布 该院8年间,住院死亡患者死因顺位前3位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占比27.08%)、呼吸系统疾病(占比25.20%)及肿瘤(占比21.77%),占所有死亡人数的74.06%。各类型疾病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8.009,P<0.001),主要诊断为肿瘤的患者病死率最高。见表3。

2.4 2014—2021年住院死亡患者不同年龄组死因分布 8年内,住院死亡患者中0~9岁年龄组死因最多为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即新生儿死亡,10~39岁年龄组死因最多为损伤、中毒及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40~59岁年龄组死因最多为肿瘤和循环系统疾病,60~89岁年龄组主要死因为肿瘤、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90岁及以上年龄组死因最多为呼吸系统疾病;40岁及以上,因肿瘤、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人数随年龄增长快速增加。见表4。

表3 2014—2021年住院死亡患者死因分布

表4 2014—2021年住院死亡患者不同年龄组死因分布

3 讨论

病死率是评价医疗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3],本文通过对住院死亡病例数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住院患者疾病构成特点,了解死因顺位和病死率,有助于医院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推动重点学科发展,提升医疗质量,也为辖区居民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提供参考数据。

年份分布显示,除2020年可能受疫情影响,该院近8年住院患者和死亡人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病死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与陈淡芬等[4]、刘冰等[5]、卢建军等[6]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与该院规模扩大、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居民健康意识提升等因素有关。

性别分布显示,该院住院男性患者少于女性患者,但男性患者各年份病死率均高于女性患者,与既往研究[7-8]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为:(1)生活习惯差异,男性吸烟、酗酒、作息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多于女性,增加罹患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风险;(2)工种差异,男性从事高危工作和重体力劳动多于女性,长期处于较高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更易受伤和形成慢性疾病;(3)生理差异,雌激素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保护作用等,使女性比男性有更好的应激调节功能。因此社会和家庭应关注男性身心健康,医院和社区应加强男性健康宣教,倡导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降低男性死亡率[9]。

年龄分布显示,该院90岁及以上住院患者病死率最高,30岁以下住院患者病死率较低,30岁及以上病死率随着年龄增加明显上升,这与患者随年龄增长免疫力下降,基础疾病增多,身体机能减弱有关。住院死亡患者中老年人(≥60岁)占比83.71%,40岁以下住院死亡患者多是外因所致,从40岁开始,肿瘤、循环及呼吸系统疾病为死因病例开始快速增加,其中呼吸系统疾病为死因病例在70岁以上增加明显。年龄是恶性肿瘤和循环系统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10]表明患呼吸系统疾病可增加65岁以上老年人的死亡风险,因此中老年人应注重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按时就医,控制基础疾病;医院应加强中老年患者的卫生宣教和疾病筛查,同时强化卒中中心和胸痛中心等中心建设,提高诊疗救治效率。

死因分布显示,住院患者死因顺位的前三位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肿瘤,与陈燕[11]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从不同年龄组死因分布看,这三类疾病也为4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主要死因。近年来,由于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增长、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原因,循环系统疾病位居我国疾病负担第一位,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研究[12-13]显示,我国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肥胖患者数量仍在不断攀升,疾病负担将继续增长。孙维伟等[12]对我国1990—2017年城市和农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变化趋势的分析显示,我国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总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农村高于城市,且随着年龄增长死亡率增加,50岁以上人群死亡率明显增加。因此,建议居民进行定期体检,重点关注5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并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原则,及时给予干预。同时,对于一般人群应积极进行一级预防,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身体活动、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恶性肿瘤是影响中国居民健康的又一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恶性肿瘤发病、死亡数呈上升趋势。2020年,中国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占全球的23.7%,患病例数占全球的18.4%,死亡病例约占全球的30.2%,每年所致的医疗负担超2 200亿元[14-16]。因此,应加强健康知识普及,完善早期筛查、早期治疗制度,加强对重点人群肿瘤筛查,提升恶性肿瘤的规范化诊疗,减轻恶性肿瘤导致的疾病负担,降低恶性肿瘤对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的负担。吸烟和二手烟暴露、重大急性呼吸传染疾病频发、新病原与耐药病原、日趋严重的空气污染、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水平等原因导致我国居民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加之无行之有效的呼吸系统疾病防控模式,未来呼吸系统疾病可能会进一步增加[17-18],另外,由于肺癌、流感、结核、尘肺等疾病并未归于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所致疾病负担和危害实际被低估。

综上所述,医院应加强肿瘤、呼吸及循环系统疾病对应的学科建设,规范胸痛、卒中等救治中心的建设,提高重点疾病的防治能力和急救能力,有效降低病死率。

猜你喜欢
死因年龄组病死率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闹科场传奇》述介——兼及张懋畿死因
不同年龄芦苇繁殖特征研究
2016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居民死亡现况及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鄂尔多斯地区2005-2014年无偿献血人群年龄性别分布及其变化趋势
死因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