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业预警制度的建立与健全

2023-01-10 11:10新疆理工学院席楷轩何欣芳曹芹
区域治理 2023年1期
关键词:教务学业预警

新疆理工学院 席楷轩,何欣芳,曹芹

一、学业预警制度内涵

学业预警制度是指高校依据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本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质量进行过程性统计分析(信息反馈),对学生在学习上即将发生的问题和困难进行紧急提醒或预先警示,并给予及时的保护和干预,协调学校、家长、学生三方协作,促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预先警示。

学业预警制度自江西理工大学首次发布以来,其崭新的“事前、事中预防型”管理理念得到广泛认可,全国各大高校纷纷施行自己的学业预警制度。施行学业预警制度是对全方位育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落实贯彻,同时能更进一步对学生学习情况全过程跟踪、评价、干预,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进而深入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环节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为教育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推动高校后续发展。

二、目前高校学业预警制度存在的问题

学业预警制度旨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过程性监督预先警示、帮扶,其目的是保证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诗经·豳风·鸱鸮》有言:“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晋·韦謏《启谏冉闵》:“清诛屏降胡,以单于之号以防微杜渐。”近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上大学越来越容易,但是,“严进宽出”的质疑也随之而来,学业预警制度正是出于不推脱、不懈怠的勇担责任的精神,将事后处理型通过学业预警转变为事前、事中预防型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在高校管理过程中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更是事半功倍。

浙江省教育厅2014年下发《关于切实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学业指导和管理的意见》,指出浙江高校应建立健全学业预警和退学制度,同时浙江工业大学和浙江工商大学教务处负责人均表示:学业预警模式推行以来,因学生学业达不到标准,而被退学的学生人数下降了50%。可见,学业预警制度在敦促学生保质保量顺利完成学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学业预警制度作为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举措,还存在些许问题,下面就调查高校学业预警制度中存在的共性严重问题加以讨论。

(一)预警时间相对固定

笔者从调查的十所国内高校出台的学业预警制度(管理办法)发现,有七所高校的学业预警时间集中在每学期期末考试结束至开学后四周内,这期间,管理人员只统计末考和补考情况进行学业预警,无法对学生在学习上即将发生的问题和困难进行紧急提醒或预先警示,更难以实现动态监控、防微杜渐。将学生的学业预警时间安排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既不符合学生的学业发展规律,更不符合全过程育人的要求。学生出现学业预警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外部因素包括:社会风气、家庭教导、同学学风、学校管理方式;内部因素包括:性格特质、思想重视程度,不是在一个时间节点即可全面反映的,现行的学业预警制度只是将显性的、集中性的学业问题进行集中管理,无法与全过程育人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保持一致性,学业预警应是贯穿学生学业全过程,保持灵敏“嗅觉”,而不是将预警时间固定在某一个时间段。(表1)

表1 高校学业预警时间安排表

(二)预警指标不健全

学业预警的目的是对学生在学习上即将发生的问题和困难进行紧急提醒,并给予及时的保护和干预,协调学校、家长、学生三方协作,促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预先警示。确定学生学业预警范围是实施学业预警的关键,即精准甄别学生在学习上即将发生的问题和困难时做好学业预警工作的前提。从调查的国内十所高校出台的学业预警制度(管理办法)发现,有七所高校预警指标为单一指标、两所高校为多项指标、一所高校指标较为全面。综合发现,大部分高校仍然以学生学习结果为指标,结果导向性明显,对影响学生学业的其他因素,如生活日常、学习态度、心理状态、家庭教导等鲜有具体指标。目前,我国高校大部分实行的学分制,所以大部分高校设置学业预警制度(管理办法)的指标是以学分的获得与否为标准。学生的成绩取得的学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凸显学业困难,学分只作为学习结果的显现,但作为唯一指标就存在局限性、绝对性,这个单一指标将弱化学生系统知识和学习质量。另外,这种将学生的成绩和取得的学分作为唯一导向性预警标准,首先会疏漏上即将发生问题和困难的学生;其次无法实现动态跟踪的时效性。(表2)

表2 高校学业预警指标等级表

(三)缺乏信息化联动机制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在高校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更是方便、快捷的代名词。我国高校现都已借助信息管理系统来保障自身最佳运转,信息化、智能化业已成为高校的特色和亮点,但教务管理系统依然停留在学生信息管理、保存成绩、学籍异动等基本信息管理上,没有学生学习日常信息上报功能,这样的教务管理系统无法充分利用数据资源,且增加了人工成本。通过调查发现,高校学业预警制度并未融入教务管理系统中,预警信息、预警等级划分需要人工筛选,预警程序在操作过程中形成的材料无法上传到系统中,需要人工整理,再次进行信息上传,这不仅无法保证预警工作高效运转,而且也给管理工作增加的难度,无法发挥教务管理系统对学生学业的动态监督和评价功能,执行预警工作变得繁琐而非简洁、高效。

(四)预警帮扶工作团队建设不完善

各高校的学业预警帮扶工作不一而足,程序一般是由教务处确定预警等级名单,并下发预警通知书,各学院(系)安排辅导员(班主任)进行警示谈话,并制定帮扶计划;班主任或学生辅导员以挂号信形式向被预警学生家长邮寄《学业预警通知单(致家长)》及《学业预警通知单(家长回执)》,或根据要求组织家长面谈;建立学业预警管理档案。要求学院定期对本学期发出学业预警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学业预警帮扶工作不是一时一刻的工作,是贯穿学生学业全过程的系统性工作。就收到学业预警的学生个体而言,帮扶工作需了解分析学生发生学业困难的原因,向任课教师了解学习情况,必要时需加强学习辅导。目前,帮扶工作中的警示谈话和制定帮扶计划工作多由辅导员或班主任承担,受专业限制,辅导员很难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以及帮助学生进行学业辅导,少数学校任课教师纳入到帮扶工作中,然而任课教师无法保证对学生全面辅导的时间。各高校强调学业预警工作领导小组应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鲜见帮扶团队建设。学业预警制度发展历史短,可参考理论和经验少,有专业训练经历的人员欠缺,造成工作人员对程序重视程度不足,流于形式,人员不固定,无法保障帮扶工作的连续性,从而导致帮扶工作效果不明显,在制定帮扶措施方面,多数学校都未建立固定的运转良好的帮扶工作团队。

三、大学生学业预警制度的建立健全措施

(一)全过程预警,形成长效机制

高校学业预警时间固定在末考和开学这一时段,究其原因是各项工作在此时间展开,而学业预警又以成绩或学分为依据,这样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给管理带来了方便,但与学业预警的目的背道而驰,各高校现行的是学分制管理,学分制贯穿于大学全过程,学业预警也应与之相呼应。由此,高校应以新时代教育方针为指导思想,根据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学生在学习上即将发生的问题和困难的不确定性,将目标和过程管理相统一,同时更进一步对学生学习情况全过程跟踪、评价、干预,将预警时间灵活设置,每学期不定时进行预警,确保预警工作长效开展。

(二)科学制定预警标准,全面考量学业预警内容

学生在学习上即将或已经发生的问题和困难不是一日产生的,学生的成绩不是学业预警的原因,而是学生学业过程中出现问题而导致的结果。以成绩或者学分情况为主作为学业预警的做法,严重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和日常情况对学业的影响。在学业预警制度设立和运行过程中,需充分保证制度参与主体参与管理过程的权利。学业预警的实施对象是学生,同时学生也是高等教育服务的“消费者”,他们学业出现问题的类型正是学业预警工作需要加以分门别类关注的重点。综上,制定学业预警制度,需依据学校自身情况,充分征求教辅人员、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做好保障学生主体的知情权和建议权,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制定预警标准,设置多类型、多级别标准,服务学生,保证学生学业质量。

学业预警内容的设置应以全员全过程方位育人为指导,内容全面而精准,笔者认为学业预警内容应包含心理健康、学业态度、家庭变化、考勤、课堂参与度、小组合作、考试、等级考试、成绩变化、处分、学籍异动、毕业等多项内容,全盘考量,细化量化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保质保量完成学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三)加强教务信息化建设

教务信息化数据资源建设是高校教育管理的基础,我国许多高校教务系统内的学业预警关联系统建设不完备,许多教务系统是根据学生末考挂科的情况来进行预警提醒,而没有预警级别的划分,学生只能通过教务系统查询成绩,且得不到预警信息及学业动态;针对预警学生的帮扶工作材料无法通过系统登记在学生名下这一问题,教务工作人员虽进行了预警档案管理,但增加了不必要的时间成本。对教师而言,缺乏学生的学业动态反馈,导致帮扶工作无据可依,只能凭借经验进行帮扶工作,无法保证帮扶计划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由此,高校需进行信息化改革,积极利用智能化校园平台,建设自己的教务管理系统,充分利用大数据,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地纳入到学业预警工作中,增强学业预警工作的全程性、动态性、时效性。同时更进一步对学生学习情况全过程跟踪、评价、干预,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进而深入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环节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为教育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推动高校后续发展。

(四)建设模块化的学业预警工作团队

学业预警工作深入开展,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这就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专注于高等教育工作、高效地执行力、优秀的管理协调能力、良好的心理辅导能力、扎实的思想理论基础等综合素养。明确了学业预警工作人员的必备素质之后,建设团队的工作将立足于高效的执行力之上,理清预警工作各环节需要的专业素质人员,将符合条件的工作人员纳入其中组建团队,这样学业预警工作即可高效运转。参与预警工作的人员需有教务管理人员、辅导员(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任课教师、同专业优秀学生、班委、学院院长(副院长)。以这些人员为模块组建工作团队,建立领导负责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替换其中某一模块,这样每个模块之间保持高效的联动机制,进而为学业预警工作扎实运转提供专业保障。

(五)建立家校协同育人机制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也是终生学堂,更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共同组成了国民教育体系。在高校教育中,高校教育培养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大学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和学校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首先要做到处理好双方协同育人的关系;其次形成有序的工作机制,才能达到协同教育的效果。学校、家庭共同形成同心协力的育人共同体,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挥最大的潜能。

总之,随着我国高校越来越关注高校培养学生的质量,因此,如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降低学业困难学生比率是如今我国每一个高校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业预警制度,采用科学化学业预警指标,保证全过程预警,加强模块化专业预警工队团队建设,完善学业预警信息化系统,建立家校协同育人机制,不断进行创新,才能保证学业预警工作长效运转,确保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教务学业预警
艰苦的学业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与优化研究
教务排课对高等院校教学运行的作用分析
谈学业不良学生的教育策略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浅析新时期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创新探讨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写在最后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