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慧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2021 年3 月,教育部发布《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和本科专业会计类的有关专业全面更名,如“财务管理”专业更名为“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会计”专业更名为“大数据与会计”“审计”专业更名为“大数据与审计”等,这就意味着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全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发生了改变。传统会计向大数据方向转变是为了适应产业发展要求。高水平的会计人才是决定企业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小微企业对高水平会计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产学研合作育人模式是近年来职业院校探索的主要路径,以产促学、以学促研、以研促产是产学研合作育人模式的目的。高职院校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与产业需求相匹配的会计人才呢?如何才能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促进产业、学校共同发展呢?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亟须更新。
会计及相关专业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2020 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为874 万,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数排名第一,接近毕业生总人数的十分之一。会计专业就业面广、门槛低,但是大部分会计人员从事基础性工作,工资薪酬普遍偏低。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会计工作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第一,人工智能逐步取代了传统会计工作当中的部分核算、审核和报表内容等重复性高、可标准化的工作,导致从事这部分劳动的从业人员人数需求量减少,就业竞争加剧,然而高端会计人才依然是企业的稀缺资源。第二,大数据时代会计数据日趋复杂和多样,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和学习的能力。具体来说,会计人员应当掌握大数据技术的操作方法,能够使用常规的软件工具捕捉、管理和处理相关数据,并且能够洞察数据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拥有更强的决策能力。
会计职能正逐步由账目核算向信息决策转型,会计不仅仅是记录历史信息,而且要为管理者提供重要的经营决策依据。会计的许多基础性工作能够被财务机器人所替代,若不想被时代淘汰,会计必须与时俱进。传统的会计人才需要向管理职能转变,高职院校会计人才输出也应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然而现代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仍然是以传统会计培养为基础,课程设置与当前职能财税结合度较低,缺乏“大数据+会计”融合课程,教学模式陈旧。
师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完善师资队伍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第一,师资队伍普遍重知识储备轻实操能力。职业院校教师虽然具备扎实全面的知识储备,但是与实践接触的时间比较少,逐渐与会计行业的发展方向脱节。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将财税前沿信息融入到课程当中,课件仅仅是教材内容的罗列,案例分析也只是凭自己的理解编写,虽然理论上讲得通,但是与实践可能相去甚远。第二,缺乏能够教授大数据相关课程的教师。大多数教师都是接受传统的会计教育,从未接触过大数据课程,导致大数据分析、智能财税、智能审计等课程很难开展起来。大数据背景下,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匮乏导致课堂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不强。
大数据时代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也对财务人员基础知识的掌握、大数据处理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仍不完善,具体表现在:第一,实践课程安排上偏向于会计基础实训,如基础会计实训、初级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等,这些课程安排的课时较多。会计基础与大数据技术互相孤立、缺乏联系,学生很难在学校阶段就体验到大数据所带来的便利和挑战。第二,教学硬件上投入不足,实践教学课时占比较少,部分高职院校因为教学条件有限,不得不压缩机房上课的时间。软件更新不及时,财务机器人、财务共享中心、智能财税等项目建设进度缓慢。第三,与企业合作的实训基地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实践操作的需要。由于缺乏真实项目的引入,学生进入工作后对工作内容十分陌生,难以适应工作节奏。
产学研合作育人至少涉及三方主体,分别是企业、学校、政府。三方主体共同服务于人才培养战略,协同创新,最终达到“1+1+1 大于3”的目的。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教学育人以高校为主,企业参与度不高。与高职院校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的企业数量少,主要以大企业为主,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即使是签订协议的单位也出于安全考虑只让学生接触到初级的工作内容,实践内容安排不完善。企业很少到高职院校中讲授课程,并未全程参与学生的专业培养。校企实训基地严重不足,产学研合作育人停留在表面。当前产学研合作育人模式主要以“产+学”为主,“研”的参与程度也不高。产学研合作的本质应当是科技、教学、经济三者的有机结合,单一的、碎片化的合作模式无法满足产学研合作育人的要求。
新技术的出现促使财务会计岗位分工更加的标准化、规范化,大量的基础数据录入工作、会计核算等工作由财务机器人完成,基层财务人员数量逐渐压缩。智能化并不意味着人人都可以胜任财务岗位,实际上现代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更高了。会计人员要熟练掌握会计原理、财务核算方法等,特别是要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成本控制、财务分析、全面预算决策和风险控制。会计人员还要将会计专业知识与大数据技术联系起来,运用大数据技术完成数据的提取和分析工作。
会计人员深入业务前端是企业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会计正在朝管理会计方向转型。会计人员除了财务工作外,还应当积极向公司采购、生产、销售、投融资等领域渗透,为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业财信息,同时能够从财务的角度帮助管理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导致学生进入职场之后,发现学校教授的知识跟实务差距很大,难以适应会计实务工作需要。
随着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变得日趋复杂,经营活动和交易形式变得多样化,财务人员不仅要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储备,还要掌握计算机、管理学、市场营销学、金融学等全方位的知识体系。不仅财务人员“单兵”作战能力要求提升,财务团队力量也需要整合。财务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处理好内、外部关系,为高效工作提供保障。再加上财务工作量大、时限性强,企业会计人员还需要提高工作效率和长期抗压能力。
课程体系构建的前提是明确现代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院校应注重培养融入信息技术理念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会计人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也应充分考虑中小企业对会计的需求。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当充分考虑引入新技术后会计工作未来发展趋势,重新对会计知识结构进行梳理,结合实际完善操作技能培养。大数据与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流程是企业制订岗位能力分解表和标准,学校根据岗位能力标准制定理论与实训课程体系和标准,校企共同形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初稿,多方专家共同论证并确定最终的人才培养方案。
教师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适当删减会计核算、会计电算化、纳税申报等基础类课程的课时和学分,适当增加如财务共享服务、财务机器人、战略管理、风险管理等课程,注意加强云财务与内部控制等方面的教育。第二,新增跨专业设置课程,如大数据应用、Python 等信息统计管理类课程。第三,增设“1+X”证书考核相关课程,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模拟企业实务工作,实现校企完美结合,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职业能力竞赛,以赛代练巩固知识,实现理实一体化培养。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本质目的是坚持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企业会计实务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学校教学内容的发展,学校必须紧密贴合实际开展教学活动。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应当探索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借鉴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德国“二元制”、美国“创新理论”、英国“三明治”模式等的基础上引企入校,企业工作进课堂、学校课堂进企业、校企双师同堂培养学生、学生工学交替主动推进训练。
学校要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建产学研合作实践平台。第一,学校要积极调研,准确把握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第二,学校要与企业共建实训平台,由企业提出人才需求方案,如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生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知识等;第三,制订人才培养计划,以企业班的形式组织学生在毕业前到企业实践学习,毕业后择优进入企业工作。
提升教师队伍专业能力对高职会计教育至关重要。第一,学校在招聘教师时应注重复合型人才的选拔,特别是“计算机+会计”的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在考核录用时,理论考核和实践水平的考核同等重要。第二,对于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学校应为教师提供深入企业实践学习的机会,确保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同时,学校要拓宽专任教师知识面,每年至少提供一次跨专业培训。学校要完成整体的课程规划,教师成立课程研发小组,由团队共同完成对新课程的设计。第三,学校应当为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的交流合作提供条件和便利,强化校企合作的力度,邀请企业导师进校园开展讲座,并鼓励学校导师也要经常下到企业中共同完成对学生的现场指导。第四,学校应鼓励教师与企业开展科研合作与技术服务,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理论,积累教学案例,丰富教学资源。同时,在开展企业服务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题,教师可以将其转化成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引导学生完成与企业实际业务相关的课题,改善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
大数据背景下,财务软件更新速度快,企业要求财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的专业应用软件。然而现实是,高职院校年年扩招,部分学校出现了校舍、教室紧张,配套设备严重不足的现象。政府需加大在推行校企合作办学方面的资源投入,给企业提供资金保障,使企业有能力启动对学生的培训项目,建设配套机房、配置相应的终端设备,强化专业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政府应当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过程中的投资行为给予鼓励,建议适当予以税收或财政优惠;学校应当增加资金投入,主要用于加强学校的软硬件建设。学生只有多接触、勤练习才能够具备新时代要求的职业能力。同时,学校也应加强经费监管工作,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经费监管平台,专款专用,实现财务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督三位一体的经费监管网络。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定期对财务预决算情况、财务报告等进行通报,开通举报信箱和电话,定期对经费使用效果进行评价。
大数据背景下,传统财务会计面临着挑战,会计人才培养要紧跟实务发展的水平,注重效率和效果的结合。高职院校在建立产学研合作育人的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中要把握行业的发展动态,建立实用的课程体系、搭建产学研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习机会,同时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办学条件和完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要把培养优秀的会计人才作为主要目标,同时也要通过理论研究推动行业发展,这才是产学研合作育人模式的核心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