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泉源 李祥林 杜海岭
随着当前计算机5G 技术的应用和网络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像数字化进程逐步深入到各级医院,精准影像精准技术成为现阶段影像医学追求的目标,各种大型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急需高素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员,如何培养全面化影像技术人才是许多高校面临的新问题。“双师型”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既能教授专业上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又可依据丰富的临床实践专业操作技能为学生深入浅出进行讲解,这种具备双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教师可以更好的适合专业发展,同时也为各个高校内的影像技术专业教育带来新的动力[1]。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教育开始仅仅不到十年,我国最早始于2012 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目录中,当时新增设医学技术类下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同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一样,同属国家二级学科,毕业后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由于开设时间较短,国内各高校对该专业的培养方案尚处探索阶段,目前仅有几十多所高等院校开设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在设置管理机构、选定课程及教材、实验条件和能力、实习实践内容、毕业方式及要求等方面不尽相同,部分院校甚至教师队伍从无到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做大做强的关键,也是每个学校必须面临的问题,“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基础好、投入小,可以有力保证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壮大。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影像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主体,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最关键因素,但在过去我们忽视对医学影像技术高级人才的培养,使得该专业教育远滞后于国外,造成高学历、高职称的教研性人才偏少。起初的医学影像技术教师队伍普遍面临知识面窄、基础薄弱,大大制约该专业建设与发展。为此,新型影像技术教师队伍建设应当具备以下条件:首先应具备坚定的教书育人的理想信念、良好的专业思维,牢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教师责任感、使命感;其次应爱国守法,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怀、强健的身体素质;再次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坚实的理工知识基础、医学知识储备和良好的科研能力。
进入新时代,教师要有新视野、新观念和新担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师应掌握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医学影像成像理论、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医学影像诊断学、放射物理与辐射防护等多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应有计划地对学生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丰富的学识授人,答疑解惑,不断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们以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世界和对待事物,开拓眼界、启发智慧、构建良好三观。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营销思维,较强的沟通能力,以及对社会的正确认知,还要引领学生不断学习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新技术、新发展,深入思考精心设计,努力指导学生将能力与临床实践操作有机结合。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师应掌握学习相关理工学科基础知识,通过系统学习并熟悉与影像设备相关的放射物理与辐射防护学、电子电路学、电工学、医学影像设备学及医学影像设备安装等课程理论,具有丰富理工知识、计算机信息化知识的储备[2-3]。不仅如此,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师还应熟练掌握大型设备电子电路图和机械图表的阅读应用、检测调试能力,拥有初步判断基本故障的能力,具备制定有效安全措施的能力和技能;积极引进具有研究生背景的师资人才,使之快速成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中坚力量,通过岗位培养和人才引进的方式获取一批具有理、工、医知识背景且融会贯通的优秀影像技术师资,鼓励教师获得《大型医疗设备上岗证》,培养在临床一线工作的经验。
更具目前教育教学发展要求,高等医学院校承担着培养新世纪医学创新人才的重任,教师队伍应该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以保障学科稳定发展并不断培养高素质人才[4-5]。灵活采用集体备课方式,高年资人员通过帮助年轻教师撰写教案、听课指导和演示实验,实现新教师的快速成长,并且积极将有潜力的教师送到国内外影像技术专业实力雄厚的高校进修培训,同时为年轻教师创造更多出外开会和学习的机会,通过脱产培养和在职培养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拓宽年轻教师的眼界与思维。积极营造教师达到具备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理论研究作风能力,还要具备良好的理论思维、扎实的科研创新能力,实现善于实践操作、主动协作研究的能力。
由于种种原因,多数教研室专职教师人员配备较少,一岗多能,除完成专业课授课外还需完成行政业务以及学生思想动态、科研实践等方面的工作,导致理论性强,专业实践性偏弱,而且存在以下缺陷:
(1)基础差起点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一门刚刚开始发展的实践性很强学科,目前专业人员学历偏低,基础薄弱,教师知名度和影响力低,多数缺乏全方位、立体的教育理念,与其他学科相比,教师所承担重大项目的能力不足,而且面临着知识更新、技术更新、课程更新等重重障碍,影响了学科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许多教师主要来自临床,主要精力投入到临床工作,忽视教学研究工作,而且目前学科建设中难以引进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导致教学队伍高水平人才匮乏。
(2)知识体系结构不足。目前我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的教师来源主要分为两部分,基础理论的教师来自理工院校或基础教研室,相关教师对影像技术行业最新发展参与少,难以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导致教学枯燥乏味,缺乏说服力;临床专业教师来自医学院校或医院,实践操作技术能力强,但缺乏规范的、严格的教学教法的训练,有的教师理工基础薄弱,授课时仅仅停留在表面,缺乏创新意识,不能从理论出发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导致实践中无法真正理解掌握[6]。目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知识结构复杂,如放射物理与辐射防护、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图像处理、医学影像信息学等均包含多学科交叉内容,集大学物理、高等数学、计算机技术、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等学科基础知识与各项专业技术的知识点于一体,教师如若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将会很难完成教学,为此,要求在目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知识融合意识,不断提供和创造广阔的发展平台。
(3)相关制度不完善。许多院校由于各个方面原因,继续教育制度不完善,缺少沟通与交流,不能及时了解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发展趋势,无法系统培训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没有及时培训先进的影像技术知识和教学方法。许多院校对于教学任务的考核标准不侧重点不同,相关专家听课督导、同事互相听课测评、学生课上课下评价等措施的标准不一,结果差强人意,无法培养出一支真正适合专业发展水平的教师队伍[7]。
结合新时代当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队伍状况,我们应加强学科建设平台,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引入,不断培养教师各方面技能,不断改善工作环境,从进修培训、校企合作、完善考核制度等方面采取各项具体措施建设结构合理锐意进取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系统工程做出贡献。
由院校出台采取相关政策,不断加强教研室专业负责人培养计划,进一步提高学校人才队伍建设;严把教师质量关,通过试讲制度实现严格的教师遴选,教师指导小组集体讨论后将达不到授课水平的人员坚决剔除;不间断开展继续教育活动,加快专业技术及教育教学方法理念培养,教研室通过专题讲座、文献抄读、网络慕课学习等方式,持续提高师资水平;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规划,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内外的各种专业相关会议活动以及教学培训活动并继续出国深造学习,及时把握影像技术发展的新动向,增强教师多方面处理问题的能力,努力培养校级、省级、国家级教学名师。
由于目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教师队伍的特殊性,必须加强教师基础教学和临床教学的知识衔接,采取统一化管理基础教学教师和临床教学教师,加强沟通交流,不断填补相关知识结构的不足,充分将影像基础知识与临床医学知识、医学影像技术、临床检查实践等知识进行无缝衔接。努力使得教师基础理论知识扎实,逻辑性思维强,通过走进临床,近距离观察、操作和实践,掌握基础到技能、技能到实践的最新资料,把医学影像技术最新成果通过基础教学融合于学科的理论教学中,及时传播给学生。临床教师多年工作在临床一线,操作经验实践经验丰富,通过走进学校,采用新模式加强培训规范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一步夯实了理论知识,增强理论知识与临床教学融合,提高了对本专业前沿知识的掌握,教学中做到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加强实践和不断创新的目的[8-9]。“双师型”队伍的建设使教学更规范严谨,确保了基础知识教学到临床技术应用的有机融合,使教师队伍真正发挥教导引领作用。
不断增加教师外出培训,进修学习机会,积极参与会议交流,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不断改善教师知识结构理念;加强引导,鼓励教师在国内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培训学习,确保培训质量,将教师培训作为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积极创造出国留学、出国培训研修等机会;通过学校层面积极邀请业内专家进行授课讲座,通过这种国内外的影像技术专业相关学术会议、学术论坛交流,扩大与国内外同行专家学者的深度学习和广泛联系;积极采取邀请国内知名医学影像企业工程师或专家到校授课,针对先进影像技术内容对教师进行短期业务培训,并且派出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院校学习培训;积极激励科学研究,不断提高学术水平,不断培养一批乐于奉献、乐于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优秀教师队伍[10]。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横跨理学、工学、医学多种知识体系,理论性强,临床实用性、实践性强,教师必须将社会需求和教学工作相结合,不断增加自身实践经验,多到医院参观交流,努力弥补自身短板,带领学生走进企业医院,加强校企合作[11]。学习企业在人才引入、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举措,不断提升教学队伍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积极撰写论文申请课题。组织教师学生到企业观摩及研讨,积极展开新技术开发应用和项目研究,及时掌握国内外最先进影像技术动态。教研室应积极创建医学影像技术相关实验室,摆脱原先影像技术专业实验设备陈旧,条件简陋,教师缺乏研究方向等困境,通过与医院、企业合作,在科研合作中获得进步。
建立相应科学的公正的奖惩机制,不断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态度,提高职业责任感使命感,鼓励年轻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努力充实完善教学工作量、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加强教学研究,确保既要完成所承担课堂教学任务,又要保证质量。努力提高教师课堂授课质量,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创新活动或技能竞赛,通过学生评价、同行打分、专家听课等方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综合考核。奖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奖励教师参与科学研究,撰写教学及教改研究论文或论著;鼓励教师积极申报课题,从项目级别、项目完成情况予以大力支持,积极申报获奖和进行成果转化,对按期达到目标的实行奖励,并且在评优评先、职称晋级等方面优先考虑[12-13]。
当前国内许多影像专业普遍存在重诊断、轻技术的状况,导致诊断与技术力量的失衡,这种状况大大不利于学科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华医学影像技术分会倡导并提出了“影像精准,技术先行;设备交给技师,诊断交给医师”的发展理念。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教师队伍者还应自立自强,深耕相关领域业务,不仅应当紧紧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实时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还应与时俱进,积极培养专业针对性的人才,理顺基础课程和实践教学的衔接关系,力求实现课程结构与岗位工作任务的平稳过渡,淡化学校理论学习和医院实践学习的界限,锻炼学生创新、科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加快拓展教师队伍计算机、外语和数学等基础学科的教育深度和广度,为实现影像技术专业毕业人员的再深造发展留足后劲[14-15]。
总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的在探索中求完善,在改进中求发展,需要大量复合型师资队伍,建立有效的机制,加强学科平台建设,不断培养教师各方面技能,加快基础教学和临床教学教师优势互补优势融合,搭建适应医学影像技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双师”教师队伍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