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赵云玲 李婷婷
小学生的思想较为跳脱,正处于一个对外界事物保持着极高好奇心的年龄,因此更需要探寻一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沉下心来,进入学习状态。在此要求下,教师的教学过程就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相较于其他的学习方式,深度学习更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和潜力。这种方式首先是帮助学生进行价值判断,在此基础上加入自身知识结构的构建,由教师带领学生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探寻当前学习状况中的现存问题,并予以解决。整体而言,更贴合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能以学生的心灵感知为教学开展的依据,长此以往有助于学生保持学习热情。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将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的深度学习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希望能从小学抓起,帮助学生树立深度学习的意识,让这个良好的习惯得以终生受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开展深度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设置时,要利用各个环节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开放、和谐、互动性更强的数学学习氛围,并且及时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以获得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学生能够在这些互动中,从民主的学习氛围里充分感知和体验数学知识,并在知识的吸收中逐渐拥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将所学完全转化为自己所有。
古人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曾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由此不难看出,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学生的学习更是如此。学生往往在探索某一知识点的时候也是从疑问入手,从“为什么”的秘思中、在思维活动进程中不断解决问题,也使自己得到发展。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在教学时要注重创设更有效的情境来帮助学生思考问题。
例如,在教学《数学广角》一课时,涉及到鸡兔同笼的问题。教师可以先展示出几张鸡和兔的图片,通过动画的形式出示一句话:“鸡的数量是兔的两倍。”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这句话进行有关的知识联想。如,有关鸡和兔脚的数量,或者是有关鸡和兔的语文知识或生物知识,甚至有可能出现关于鸡和兔所烹饪的菜肴这样的答案。这样的知识猜想会让学生充分调动大脑里对于相关问题情境的库存,也等于通过提问和假说的提出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这个活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被充分激发,也有了一个自我展现的机会。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传统的教学环节中对于分数的基本认识,教师会很抽象地直接引入。如,把四块蛋糕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可以平均分到两块,把两块蛋糕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就只能得到一块。那如果只有一个蛋糕的时候要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就只能得到半块。教师用这样的方法意图引入分数的概念。但是在这种方式下,学生不能够直接建立起对分数的印象,特别是对于年级较低的学生来说,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不健全会直接导致其知识理解受到限制,对于知识的理解停留在更为浅显的层面上,不能理解到知识的内涵。如果教师能创设专门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日常生活来直观地感受分发蛋糕的过程,会让学生更能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如,可以用PPT演示的方式将一个蛋糕进行对半切,再对对半切的动作进行播放。然后根据剩下的蛋糕向学生提问:“对于这个蛋糕来说,1是多少?又是多少呢?又是多少呢?”学生通过自己对于图形的思考和相互的交流讨论,在产生认知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对分数的初步概念,这个时候教师再顺理成章地将分数的概念真正引出。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尊重了学生的生活认知,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也是描述生活常见物品的一种方式。
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局限性,对学生来说,知识的累积主要还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获取的。数学学习也是如此,学生需要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发现和理解数学知识。作为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如何去了解知识,而不是直接把知识输送给学生。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形成独特的知识体系,如果只是单纯地把自己搭建好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得不到发展的。
例如,在教学《物体表面积》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简单复习、同桌合作、复查计算这三个环节来进行教学。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简单复习之前所学过的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体特征。之后就由小组合作将模型拆分并计算出表面积。而第三个环节是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观察和总结出计算公式,再根据公式验算一遍。通过这样的动手计算,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一步步推导出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公式,也能够对建模进行初步了解。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质疑意识。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法》一课时,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相同数位上的数不够减,应当怎么办?”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大胆回答,发出疑问,自己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想象力都会得到提升。教学中,还要尽可能地使用新型的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与深度学习相结合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从更为直观的图像和图形中理解知识内涵。同时要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让他们互相帮助,提升团队合作水平。
“比较”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知识点繁多以及学生理解能力受限,很多时候学生在解题时容易混淆概念。因此,教师往往需要针对这一现象下发一些习题进行训练,让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辨认出相似题组间的不同,帮助学生把握内在联系。
例如,在教学《比和比例》一课时,教师提出以下两个问题:“(1)某图书馆有数学书和历史书两种书籍,新进了50本书,数学书和历史书的比是2∶3。请问有多少数学书?(2)某图书馆有数学书和历史书两种书籍,新进了50本数学书,数学书和历史书的比是2∶3。请问一共有多少本书?”不难发现,当出示第一个问题时,学生的正确率都能够保证,但是当出示第二个问题时,学生会想当然地认为和第一个问题一样,而把两个相似的题目弄混。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教师还应该更注重这种比较方法,渗透安排相似题组的训练,让学生通过对两道相似题型的解答深刻地了解相关知识点。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的深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水平提升。在未来,教师还需要不断地为学生营造更适合深度学习的数学学习环境,用更能够发展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和情境化教学手段来鼓励学生学会质疑,积极探索,善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