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芳东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更要基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思考。在全面创新课堂教学的背景下,为提升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教师需要利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学习能力和习惯,引领数学课堂教学取得跨越式的提高。
1.有效找到问题。有效找到问题是一种思维习惯,也是学生善于观察、思考、质疑的一种品质。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有效找出问题,将自己的理解和质疑积极表达出来。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在对数学知识的分析中,寻找发现问题的技巧以及规律,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在有效找到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敢于提出、质疑问题的意识,进而让学生在有效找到问题的基础上,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2.合理转化问题。在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中,还需要提升其合理转化问题的能力,进而通过问题的有效转化,提高问题的解决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问题转化过程中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开发学生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合理转化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拥有问题解决和转化的灵活思想,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另外,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通常是以教师为中心引导学生转化问题,这样不利于学生数学问题分析、转化能力的发展,学生会失去自主学习的机会。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秉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给予学生自主转化问题的机会,提升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应用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有效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或困境。在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自己掌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有机结合,并共同解决相关问题,从而实现学生有效应用的目的。同时,学生还会将课上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课下问题的解决中,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在实践应用中需要发展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提升学生的实践意识,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和自主思考,进而在活动中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将具体的数学问题与生活中实际遇到的问题有机结合,以此更好地解决相应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数学素养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问题解决能力。要想发展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就必须有效分析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方法,按照目前教育目标来制定和优化相关策略方针,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一方面,要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角度的发展,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运用表格、图文结合等形式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问题意识,提高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可以运用刺激性的数学信息,增强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帮助学生寻找学习起点,提高学习效率。
1.用问题导入的方法。教师可以结合问题导入的方法,为学生设计探究性的教学主题,然后将问题分享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思考和自主分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有更多思想转换的学习空间,推动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例如,在教学《倍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导入问题:“什么是倍数?”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认知和理解上进行思考,进而增进学生对“倍数”的认识和感知。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与生活有关的一些问题:“厨房总共有2个西红柿,6根黄瓜,西红柿和黄瓜的数量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还可以向学生提问:“摆成一艘船需要3根小木棒,如果想要摆成3艘小船,那么需要几根小木棒?”教师在提出问题以后可以组织学生分析这些问题,并让学生试着用相应的数据来计算。学生在得出计算结果以后,教师可以详细讲解“倍”的概念和定义,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又能提升其问题解决的能力。
2.结合数学教学情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如果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来进行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问题的分析能力。目前,教师除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进行教学以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知识认知、分析能力比较薄弱的这一特点,开展数学情境教学。针对学生理解知识比较困难这一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关教学情境,以此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使用动态教学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元素创设趣味性、生动性的教学情境,并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一些数学问题,由此将学生带入身临其境的学习中,不断思考和分析,多元化地培育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教师可以使用PPT课件,播放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和硬币的图片,然后组织学生辨别,学生在辨别的过程中可以依靠自己的生活经验。同时,教师可以创设数学教学的生活情境:“乐乐到小超市买东西,每个水果糖的售价是0.9元,每盒果汁售价3元,每个文具盒售价5元。如果乐乐出门只带了10元钱,那么他可以买多少东西?”学生在了解题目内容以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相关题目,找出其中存在的数量关系,然后运用多样化的思考和练习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还可以融入“1元=10角”的知识点,并对内容进行有效讲解,带领学生有效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单位,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3.应用小组合作教学。一般情况下,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有着较大差异,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统一的问题让学生来解答,那么难以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还会导致学生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两极分化。鉴于此,教师可以在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中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在掌握学生具体层次后,可以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6~8名学生为一组,教师可以按组为单位布置学习任务和问题,激励每一位学生都去主动思考与探究,以便高效解决相关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回顾总结自己已经学到的乘法知识,做好课上交流,增强学生旧知识的掌握效果。然后,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一盒铅笔是12支,课桌上有4盒铅笔,那么一共是多少支铅笔?”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加法或者乘法来计算,再在小组内对比计算过程和成果。学生在计算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12×4”代表什么意思,为学生讲解竖式计算的具体方法,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不断向学生渗透具体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单刀直入的方式讲解相关知识点,未能采取更多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需要改变单刀直入的教学方式,全面发掘数学教材的内涵,也可以收集更加灵活的教学内容,并从学生的角度探究数学问题,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