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元 朱文玉 谢新宇 徐佳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涉税服务实务》课程是税收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目的是在学生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应用税收知识解决实际涉税问题的能力。查看财经类院校税收学专业本科和税务专硕的培养方案,发现大多数财经类院校都为税收学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生开设《涉税服务实务》课程(部分高校将该课程称作《税务代理》或《税务代理实务》),但现阶段对该课程在本硕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区别与相同点的认知仍不清晰。因此,掌握《涉税服务实务》课程在本硕阶段教学内容、方法的基本情况,分析本硕课程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本科与硕士的顺利衔接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在收集我国主要财经类高校税收学专业本科生与税务专硕的培养方案,归纳整理各高校本科生、硕士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等内容的基础上,认为税收专业整体的培养目标为税收学专业学生应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分析方法,系统掌握税收理论与政策、税收制度、税务管理等基础税收学知识,充分地了解税务稽查、税务筹划以及涉税服务实务等税收实务,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和国际化的税收专业人才。
通过整理发现培养方案中对本科生与硕士生能力的要求呈现出阶梯式上升的变化,即不同阶段学生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并不相同,具体培养目标如下:
对于税收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要求,一般重视基础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应掌握基础性知识和专业性知识,注重税收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综合提升,同时注重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对于税务专业硕士的培养要求,除基础知识讲授外,更加注重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在系统掌握税收基础理论与政策的基础上,培养具有较强的税收规划能力和解决实际涉税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税收实务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
从税收学专业本科生和税务专业硕士不同的培养目标可以看出本科生主要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而硕士生则以实践为导向,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本硕培养目标的不同要求教师在为不同阶段的学生讲授同一门课程时,应依据培养目标调整课程内容、侧重点与教学方式等方面,本文以《涉税服务实务》课程为例对本硕课程一体化展开研究。
研究本硕课程一体化,首先应掌握《涉税服务实务》课程在本科生与硕士生阶段开设的实际情况。本文通过问卷星平台,针对高校税收学专业在读本科生和硕士生发放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237份,其中174位同学上过涉税服务实务课程,本科生共有40人,硕士生共有134人,本文从这174位同学的答卷出发,从《涉税服务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侧重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角度分析本硕课程一体化的实际情况。
《涉税服务实务》课程主要包括税务管理概述、发票领用与审核代理、建账建制代理记账实务、企业涉税会计核算、代理纳税审查办法、货物与劳务税纳税申报代理与纳税审核、所得税申报和纳税审核、其他税种纳税申报和纳税审核、税务行政复议代理等内容。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调查问卷所涉及的财经类高校为本科生和硕士开设的涉税服务实务课程,教学内容侧重点既有相同点也有区别。
1.教学内容与侧重点安排的相同点
相同点主要体现在本硕课程对学科重点内容的认知基本相同,都重视对重点内容的讲解。本硕课程在设置时都重视对课程体系、课程相关基本概念的讲解,为课程的后续开展做铺垫,因此各校本、硕课程包含“税务管理概述”的比率分别是73%和81%。另外,现阶段我国税收征管体系正处于“以票管税”到“以数治税”的重要阶段,发票仍是掌握并控制税源的主要手段,在我国税收征管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与大部分本硕课程都安排了“发票领用与审核代理”这一章节不谋而合。另外本硕课程重点讲述的内容均为“企业涉税会计核算”,由于税收征管与会计核算关系密切,了解并掌握税收缴纳所涉及的科目、会计分录以及税收与会计口径的差别,对税收征管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硕课程中对“建账建制代理记账实务”“代理纳税审查办法”“货物与劳务税纳税申报代理与纳税审核”等内容进行讲解的相对较少,只有不到一半的课程安排了这部分内容。
2.教学内容与侧重点安排的不同点
本硕教学内容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为本科生安排“所得税申报和纳税申报”和“其他税种纳税申报和纳税审核”内容的课程较多,而为硕士安排“税务行政复议代理”内容的课程较多。这一区别体现出本硕课程的设置侧重的培养能力的不同,本科基础知识掌握较浅显,更加注重基础能力的培养,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讲解较多。而硕士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这时更加注重知识掌握的宽度、系统性和专业性。
大部分高校开设的《涉税服务实务》课程都采用了案例教学的方法,通过老师引导、课堂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课程教学方式的选择主要依据课程性质和特点。《涉税服务实务》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应用性,适用于案例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而与本科生和硕士生的区别关系不大。
1.对于案例教学方式比较满意
本科生和硕士对现阶段《涉税服务实务》课程选用案例教学方式很满意,满意度高达90%,普遍认为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能够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在案例教学方法的课堂应用上,87.50%的本科生和85.82%的硕士生认为案例教学与理论知识讲解同时进行的效果较好,这表明同时进行案例与知识讲解有利于学生通过案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本科与硕士《涉税服务实务》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所占课时比例的区别为本科课程案例教学时长占总课时40%和60%的较多,而硕士案例教学时长占比则相对集中于40%。
2.案例教学中本硕参与度有所差别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方面,本科生与硕士生的观点存在一定的区别。硕士生由于对基础税收知识的把握情况较好,认为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应充分发挥能动性和自主性,28.36%的硕士生认为学生应该作为案例教学的主体,由学生来完成案例教学的过程,老师只是起到适时引导的作用;而本科生认为学生应作为主体的比例较低,仅为17.50%。另有40.30%的硕士生认为学生与老师为案例教学的合作者,即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案例教学。而本科生则有一半同学认为学生在案例教学中为跟随者,学生应该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案例的学习、讨论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本科生与硕士生对老师在案例教学中应担任角色的看法比较统一,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师应当扮演催化剂的角色,在案例教学中主要发挥引导作用,启发学生思考、促进交流。
由于《涉税服务实务》课程大多作为本硕阶段的专业选修课,本科和硕士都更偏好选择开卷考试作为期末考核方式。除开卷考试外,本科生更偏好选择撰写研究报告,而硕士则偏好以论文形式研究。
本文除通过发放问卷掌握《涉税服务实务》课程在本硕阶段开设的实际情况外,还向税务专业教师和从事税务相关工作的毕业生发放问卷,以期获取高校教师视角和税务从业人员对于《涉税服务实务》本硕课程一体化的看法,从不同视角探讨本硕课程一体化的必要性。
该分析结论主要来自于财经类院校主讲涉税服务类相关课程的税务专业教师的14份问卷。问卷数量虽然不多,但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本硕课程侧重点应该有所差别
14位教师均认为在给本科生与硕士生设计涉税实务类课程时侧重点不同,应选取不同的课程内容。由于本科生与硕士的培养方向不同,本科生税务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因此大多数院校在为本科生选取章节学习时,较为广泛与平均,认为本科生应对各个部分的内容都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与熟识。而硕士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且在校学习时间相对于本科生较短,因此教师在选取章节时,更注重实践。比如说大部分老师都选择了企业涉税、代理纳税、货劳税、所得税纳税申报等章节,帮助学生提升税务专业素养。
在《涉税服务实务》课程的设置上,对于本科生更注重其理论知识的传授,目的主要在于在本科教育中为学生夯实专业基础,其次以实践知识为辅助,可以为本科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提供一定的帮助;对于硕士来说,由于其对于实践、就业的要求更为迫切,教师更注重实践知识的培养,其次以理论知识为辅助,为学生参加CPA、CTA等专业考试提供帮助。
2.案例教学比例及参与方式
任课教师普遍认为案例教学课时占比应为40%-60%,说明任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认为知识点讲解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更能提高教学的效果。但对学生在课堂案例教学中的参与度的认可程度有差异。大部分任课老师认为在课堂中加入案例后,学生比较积极主动,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有益。但也有一小部分任课教师认为学生的参与度一般。进一步说明我们还需要探讨如何提高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的问题。
在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方式选择上,高校学生认为任课教师应选择与课堂内容较为贴合、有趣的案例;任课教师认为,学生应做好课前预习,熟悉相关知识,以便提高案例讨论的效果。此外,学生和任课教师都认为以小组形式讨论案例后,老师再对案例进行讲解的效果会更好。为提高效果,学生应在课后对案例内容进行复盘,形成自己独特的分析思路。
本次共收回毕业生问卷74份,94.67%的人认为所在学校应该为税收专业本科生与税务硕士生开设涉税服务实务这门课程,并且85.33%的人认为给本科生与硕士生设计涉税实务类课程时选取的侧重点应该不同。本科生应该更注重对发票领用与审核代理、税务管理概述和企业涉税会计核算;硕士开设涉税服务实务课程应该更注重代理纳税审查方法、货物和劳务税纳税申报代理和纳税审核和企业涉税会计核算。
在教学安排的选择上,88%的人认为在为硕士生上课时应减少理论知识的讲授时间,增加案例的教学时间,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65.33%的人认为在为硕士生上课时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并增加小组讨论展示。仅有4%的人认为硕士生课堂与本科生没有区别。
通过分析《涉税服务实务》在各高校开设的实际情况发现,现阶段本硕课程一体化仍存在本、硕课程衔接度不高、界定不清的问题。第一,本硕课程内容存在重合,难度区分不大。问卷结果显示高校教师认为本科生课程内容的侧重点应为概述、发票管理等基础概念介绍,而硕士的侧重点应为货物劳务税、所得税等实践性较强的内容,但现阶段在问卷涉及的学校中,为本、硕学生开设的《涉税服务实务》课程,在内容选择与侧重点上基本相同,并未突出税务专硕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性。本硕教学内容相差不明显,且教学侧重点区分不大,将会影响教学的效率。第二,教师为本硕学生讲授课程时大多会选择案例教学方法,但面向不同阶段的学生,案例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基本相同,未体现出本科生重基础,而硕士生重应用和实践的培养要求。
为提高《涉税服务实务》类课程本硕一体化的教学效果,可以考虑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进一步明确本硕培养方案的区别与联系,处理好本科和硕士两个阶段的课程层次关系。本科教学应偏重让学生全面了解、掌握税收学基础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税务专硕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已对税务专业有了基础认知,知识的讲解应该更有深度,同时突出实践导向,培养学生将所学税务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为本科生和硕士生开设的同一门课程应充分考虑到培养目标的区别,在教学过程中分别突出重点。
第二,依据课程特点和面向的学生群体选择具体的教学方式。《涉税服务实务》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因此适合选用案例教学方式。教师应依据学生目前掌握税收知识的程度,合理地安排案例教学的时长、组织形式,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相关链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简称“首经贸”,位于北京市,为北京市属重点大学、京港大学联盟成员,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前身为创建于1956年的北京经济学院和创建于1958年的北京市财政贸易干部学校。1995年3月,由原北京经济学院和原北京财贸学院合并、组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