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梦迪 赵开心 慕其玲
(1.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智慧教育起始于2008年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战略[1],智慧概念冲击到不同领域,新的思想也随之迸发。当这一技术与文化相互交织的浪潮涌入教育领域时,智慧教育便应运而生。著名学者祝智庭教授谈道,智慧教育在现代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是以教育作为支撑并结合相关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培养[2]。柯清超教授认为“智慧教育是当今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形式,智慧教育就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致力推动刻板的教学工厂进行相关学校的教育以及改变[3]”。
对于智慧课堂这一概念的界定,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尚未给出统一答案,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智慧课堂给出了不同的理解。从教育化角度来看,即“转识成智”。学生的主体地位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素养和能力得到培养,注重高阶思维的养成。而从信息化视角来看,这种观点认为智慧课堂将大数据、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政治课堂教学,创设先进智能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师生可借助智能化的教学设备更鲜活生动地理解知识,有更好地体验情感,提高教学成效,进而发展学生智慧,其核心在于教学手段的智慧化,即创设智能化的教学环境。根据祝智庭教授提出的影响智慧教育环境的6个维度:学习者、促进者、资源、设备、工具和学习活动,唐烨伟等人将智慧课堂的特定概括为:个性协同化、智能跟踪化、工具丰富化、活动智慧化[4]。
学校对智慧课堂的不重视导致学校的智慧教学设备配备不完善,甚至没有现代化智慧教学学习端,从技术构成的角度说明建构智慧课堂这一模式的条件还不够成熟,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对智慧课堂理念表示不理解,甚至从来没听过,这说明智慧课堂理念还未得到师生的广泛接受和认可,学校缺乏对智慧课堂理念的大力宣传和系统化培训,也未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以保障智慧课堂在政治课堂中持续性实施。
双减政策的落实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使得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虽然目前大部分学校还是将智育作为重点,但这些学校所提倡的智育并不是指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5],大部分学校只关注学生的本科升学率与重点高校学生率,课堂教学还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只注重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这不仅加大了学生对政治课固有的背书模式的刻板印象,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传统课堂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种教育将学生变成了一台只知道接收知识的学习机器,从而容易使学生出现知识面不广、高分低能的现象[6]。在这种考核机制下,评判一个学生的好坏与否就取决于考试的成绩,评判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准就变成了升学率,教育已经违背了最初的目的,不再具有科学性和综合性。
首先,思想政治教师对智慧课堂理念的认识不够深入,只有个别教师在课堂上应用过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大部分教师并没有把智慧教学理念引入课堂。其次,由于学校层面并未形成相应的制度,也未对教师进行智慧课堂方面的培训,所以教师缺乏构建智慧课堂的意识和技能。最后,部分教师的信息整合能力有待提高,很多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多年来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习惯于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因而教师缺乏构建智慧课堂的必备素养和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比较死板,学生面对老师的教学内容很少提出质疑”[7]。一直以来,我国师生之间的关系被认为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教师也没有把学生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认为学生都是不成熟的,应该被管教。这样的角色定位也使得学生在教师面前有话不敢讲、有意见不敢言。“在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拥有主要的话语权,如果学生对教师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就会被认为是不尊重教师,因此学生很少敢于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8]。当学生长期成长于不对教师的观点理念提出质疑的环境中,他们也就逐渐不去思考教师传授的内容是不是完全正确,逐渐地失去了质疑的精神,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不平等的地位也导致了师生关系的进一步紧张,无法达到一个教学相长的良性促进,教师站得过高导致智慧课堂模式无法更好地推进。
全国各省已经逐步推进“3+1+2”高考模式,政治课作为一个边缘科目,并没有引起广大学生的重视,大部分学生认为政治只是背书,获得高分已经成为他们唯一的目标。大部分学生已经不在意课堂上使用的是什么教学模式,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是比较死板,只有少部分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且参与课堂的学生群体总是固定的,其他学生对教师上课所提出的问题不予理会,课堂上教师提出的具有引导性的问题也得不到回应,如此恶性循环,导致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出现在政治课上学习其他科目的情况。部分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为政治就是死记硬背,不去理解性记忆,更不会把智慧学习这一理念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学生习惯于在传统的课堂上学习,对于培养创新型和发散性思维的教学方式还不适应。因此,学生对于智慧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注重让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发散性思维的这种教学方法难以快速适应。“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捷径,直接使用别人用过的学习方法,而不是摸索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看似学生都在花费时间学习,但实际上学习效果并不明显”[9]。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学思政课要以‘大思政’为理念引领,以学校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大力推进传统思政课堂的革新,提升思政课教师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全面发展的思政课堂”[10]。教育等相关部门首先要自上而下科学了解智慧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堂的重要优势,便于各方广泛推广使用。其次,要推进落实相关智慧教育政策,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尤其是落后偏远地区,更应加大人力、物力投入,由此才能促进此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课中的普及与应用,促进教育公平。最后,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智慧教育的优越性,倡导新课程改革模式,将技术融入传统课堂,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智慧课堂在具体的实践中也面临很多阻碍,真正的实施效果和预期的目标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校企合作,尽力将智慧课堂的实际效用发挥到最大。学校要建立健全智慧课堂体制机制,让智慧课堂使用更加规范、合理,定期更新教学设备,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硬件支持。多开展教师职业能力培训、建立专业教师技术团队、家校连接、创造实施环境,鼓励倡导教师提高实用度。
教师要紧跟技术进步和时代潮流,以智慧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思政课程标准为学科基础,实现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和知识更新,让书本知识真正走进新媒体,突出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正确明晰其只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而不能取代备课,减少精力的投入。只有教育者真正接纳了这一教学模式,产生强烈认同感,才会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并且这一教学模式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强智慧课堂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建设,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更新教学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精准掌握学情,因材施教,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学思想政治教材理论性强、内容量大,作为副科,没有得到学生的重视,许多学生不爱学习,也存在部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现象。在智慧课堂提供的大数据下,老师应该打造自己个性化的教学模式,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更新教育理念,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把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遵循学生的生活逻辑、生命逻辑和知识逻辑,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品德发展需求出发,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将晦涩难懂的教材内容通过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转化成浅显易懂的知识,准确地传达给学生。
第一,对学生进行智慧学习型能力的培养。对于政治教师来说,对学生进行智慧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优势。一是年龄的优势,学生比教师年轻,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二是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起点高于教师,当今的学生成长于信息时代,从小接触电子产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其进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相对容易。如何把智慧学习的能力融合到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第二,让学生养成多模态学习的习惯。学习是教师与学生互补的过程,是教学相长的一个重要途径。智慧课堂的效果取决于学生是否有能力准确、及时地接收教师传达的教学信息。培养学生高效的学习能力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即想学、会学、学会。想学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愿意学习、认可学习、主动学习;会学是指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效的学习方法能使教师和学生达到共鸣;学会指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是为了学会,要通过端正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最终达到掌握学习内容、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任务的目的,这是课堂的落脚点。
1.课前阶段:做教学准备,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做好课前准备是实施智慧教育与思政课结合的重要一步。首先,教师要备好思政课程标准。通过课程标准来指导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在含义,从而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以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其次,教师要备好教材。国家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人才目标和培养目标等都集中体现在课程教材中,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根据学情分析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高效的教学方式,来丰富教学设计环节,遵循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合理筛选教学资源,深入挖掘育人因素,广泛收集课内外生动教材,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政课程进行有机融合。最后,教师要备好时政。充分发挥智慧教育的优势,在利用网络广泛阅读查阅的基础上,找出教学中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的素材和资源。或者设置课前体验,让学生主动利用网络平台收集国内外时事,进行分享演讲,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进行评析。
2.课中阶段:引导课堂探究,依据教学目标开展高效课堂
课堂上老师要制作任务清单,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进行分析,调整课堂节奏,将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课程资源结合起来,注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创新学习情境,运用这些接地气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更容易引起学生在知识上的联系和认知上的情感共鸣,尊重学生的自我全面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利用情境营造出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引导所有学生参与合作探究,共同参与问题的讨论,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站在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交流,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机会,在不同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中,在反复的分析中进行激烈的碰撞,在课堂参与中体验知识、在展示中增强自信、在交流中获得成就感,学生就会对知识更加清晰,观点更加明确,选择也就更加理智,长此以往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3.课后阶段:有效沟通反思,依据教学评价改进教学方式
要上好一节思政课,课后与课上同样重要,思政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不仅是一门理论课,也是一门实践课,教师不仅要利用学习平台设计好课后作业、发布微课视频、巩固练习或者发布课外链接等课后作业来进行查漏补缺,还要立足教材内容,围绕一系列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学生多参与社会活动调查,提升公共参与意识,在做中学,让学生体验思政课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要回归生活的课程,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确保思政课实施的方向和育人效果。此外,教师还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教学手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将问题转化成课题,与优秀教师团队根据教学情况分析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本领,做到有的放矢,利用智慧教育打造高效、科学的思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