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课程思政”研究*

2023-01-08 12:40
智库时代 2022年31期
关键词:护理学学时专业课

李 欢

(郑州西亚斯学院护理学院)

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了反复强调,并提出要不断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在此背景下,对学生进行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传授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以外,还需要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以此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课程思政教育现状及意义

在课程思政视阈下,对高校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方向及内容都发生了改变,专业知识教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同等重要,需要有机结合。“课程思政”的核心在于“课程”,需要对思想政治的教育与其他专业课程的相互结合现状与路径进行全面分析与探讨,以此寻找在专业课程的信息化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渗透[1]。现如今,由于课程思政这个全新教学理念刚刚提出,高校老师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够、理解不深,使得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受到影响,未能取得理性的教学融合效果。虽然各高校在课程思政视阈下都贯彻落实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号召与指示,开设了思政课程。但是单独依靠思政课程想要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各专业课程之中难度很大。

二、课程思政视阈下《基础护理学》信息化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重视度不足

课程思政视阈下《基础护理学》信息化教学的开展与落实面临诸多问题,主要原因是各高校缺少课程思政经验,并且对于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的融入重视程度不足。部分教师、教育者认为,课程思政就是简单地开设一门思想政治课程,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或者辅导员对高校学生进行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师无关[2]。专业课教师的责任就是做好本职工作,做好专业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教学即可。但是,从课程思政视阈方面来看,将课程思政独立出来,脱离专业课的教学渗透是非常错误的想法,也是与当今时代教学发展要求不相符的。为此,在进行《基础护理学》信息化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需要与各专业课任课教师一起肩负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担,对“立德树人”理念进行深入贯彻与落实,各专业课教师需要对课程思政提高重视程度,寻找多个路径将课程思政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其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水平有限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受到学校、老师以及教育者的重视,并且开始对高校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由于课程思政属于一个先进的理念,高校教育工作者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与理解均处在较浅薄的阶段,加上缺少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教学融合与渗透经验,在开展专业课教学中难以做到两者的有机融合,教学效果欠佳。主要原因是专业课教师自身的课程思政能力有限,缺乏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教学融为一体的能力[3]。为此,为了在《基础护理学》信息化教学实践中有效渗透课程思政,要求各专业课任课教师需提高自身的“课程思政”能力水平,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基础护理学》专业课教师还需要对专业课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与整体,找到可以渗透课程思政的切入点,以此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明确课程目标,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予以实践落实。

(三)学生对于课程思政认识存在偏差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与实践方式之一,是促进高校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与提升的前提条件。高校学生应该对课程思政与其他各门专业课有同等的重视程度,并给予课程思政应有的尊重,以此才能确保课程思政与各类专业课程之间相互促进,使得课程思政可以在专业课教学实践中有效渗透,满足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求,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综合素养。但是,从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上看,多数学生不具备课程思政正确认识,普遍存在认识偏差。学生普遍认为课程思政就是思想政治课程,只要按时上课、不旷课、考试通过,就等于完成了课程思政[4]。课程思政的狭义部位指的是思想政治课程,考试一般采取开卷形式,学生从教材中寻找到相关知识点,用于主观题、客观题的解答。而课程思政的广义部位则涉及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多个方面,包括礼貌、职业道德、个人素养等,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单独依靠思想政治课程无法取得课程思政的效果。因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基础护理学》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课程思政的认识引导,帮助其正确认识并理解课程思政的涉及范围、意义、作用等,以此在课程思政与《基础护理学》课程内容上建立联系。

三、课程思政视阈下《基础护理学》信息化教学实践策略

(一)《基础护理学》课程思政现状调查

在课程思政视阈下开展《基础护理学》的信息化教学,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第一个准备工作就是进行《基础护理学》课程思政现状调查,专业课教师需要与思想政治教师一起肩负起课程思政在《基础护理学》信息化教学实践中的重担,通过阅读大量与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渗透有关的文献资料,编制《高校学生对基础护理学“课程思政”的现状调查表》。调查对象为需要进行《基础护理学》学习的全部学生,调查完成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课程思政渗透《基础护理学》教学实践的问题。调查表的设计将中外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讨论有机结合在一起,包括三个方面问题:个人基本情况(4题)、高校学生对“课程思政”这一概念的认知情况(6题)、高校学生对基础护理学同“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态度与个人看法(13题)。高校学生对“课程思政”这一概念的认知情况6题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包括的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每周开设的学时;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方式;对思政课程概念的理解;对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不同之处的认知;专业课与思想政治课程的相通之处。高校学生对基础护理学同“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态度与个人看法13题包括对专业课同“课程思政”相结合政策的了解;基础护理学同“课程思政”相结合的具体举措;基础护理学授课教师进行思政教育渗透的方式;基础护理学同“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意见和建议等。

(二)明确《基础护理学》课程目标

课程思政视阈下开展《基础护理学》的信息化教学需要做的第二个准备工作是对《基础护理学》课程目标进行明确。课程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指的是《基础护理学》教学目标,主要目标有理论知识掌握、护理技能掌握、个人素养。其中理论知识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可以掌握临床护理的各项基本概念与理论知识,掌握基础护理的常规用语,对护理工作的医学解释进行理解[5]。护理技能教学目标则是让学生可以熟练进行各项护理操作,例如静脉穿刺、量血压、量血糖等,并熟练使用各种医疗器械、设备,例如呼吸机、生命监测仪等。同时积累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个人素养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以自己的医护人员身份为骄傲,爱岗敬业。对患者及家属要耐心与信心,同时要有同情心、爱心,将患者当做自己的家人,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提高护理服务水平[6]。第二个方面指的是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根据《基础护理学》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找到课程思政元素结合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渗透,在潜移默化下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

(三)《基础护理学》课程内容优化

课程思政视阈下《基础护理学》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需要对《基础护理学》课程内容进行优化,突出《基础护理学》课程难点、重点,合理分配学时,并将相关的思政元素渗透到教学中[7]。《基础护理学》课程内容可分为六个模块,若干教学任务。包括:①出入院护理:包括患者入院宣教、环境介绍、病历文书书写、出院指导等。难点、重点是医嘱处理、病人床单位准备、病人出院后床单位处理。课程总学时为14学时,理论4学时、实践10学时。思政元素从“健康中国”“全民卫生保健”切入,进行合作精神、团结、协作、友爱、尊重、恪尽职守工作态度的培养。②生活护理:涉及清洁护理、嘱咐患者多休息、指导患者健康饮食、科学运动等。总学时10学时,理论6学时、实践4学时。难点、重点是压疮预防、口腔护理、睡眠分期、肌力分级。思政渗透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③安全与防护:涉及安全、舒适、院内感染防控。共计18学时,理论6学时、实践12学时。难点与重点是无菌操作技术、隔离技术、保护具使用、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科学、敬业优良品质与个人素养。④治疗护理:涉及病人生命体征监测、排泄护理、静脉输液、标本采集等。62学时,理论36学时、实践26学时。难点与重点是导尿技术、注射技术、标本采集。渗透科学、严谨态度。⑤危重病人抢救护理:设计危重患者抢救技术、病情观察。8学时,理论2学时、实践6学时。难点与重点为洗胃、吸痰、吸氧技术。渗透细致、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⑥临终护理:涉及病人临终关怀、心理疏导、安抚等。理论与实践2学时。难点与重点是尸体护理。培养其关爱患者、敬畏生命的素质。

(四)《基础护理学》信息化教学实践

为了能够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施,课程组成员定期进行集体备课,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沟通与交流,找到课程中的思政热点和亮点,编写了《基础护理学思政案例集》,整理出了《思政人物集》《思政微视频集》,此外,上课之前授课教师要求填写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表,课后要有课程育人教学案例随记,通过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反思,不断丰富、改进教学内容,做到思政教育与专业学习的完美融合,真正达到“盐溶于水”的效果,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课程思政视阈下进行《基础护理学》信息化教学实践,可分为理论教学阶段与实训课教学阶段。其中理论教学阶段,课前需要使用泛雅云平台向学生下发学习任务,对理论教学的素材下发给学生,并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预习、自学,在教学素材中找到问题的相关知识点,尝试解决[8]。学生通过微课、慕课等完成自学,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前任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智慧课堂等对患者进行教学,使用丰富的图片、视频等对理论知识点进行解释与分解,实现教学交互,丰富知识的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穿插传统式教学,对学生进行知识口述传递并解释,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9]。课后将历年护士资格考试的真题等知识点总结与考核资料,通过智慧课堂向学生完成推送,要求学生课后作答。通过QQ、微信、学习通平台等保持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向教师请教,教师给予耐心解答。实训课教学期间首先由教师进行护理操作示教,播放操作视频,最后要求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对其护理操作进行指导与纠正[10]。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给予学生引导,通过临床案例向学生传递良好的工作态度与职业素养。

(五)《基础护理学》教学效果反馈

《基础护理学》教学完成后,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核分为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期中在学期中间进行,通过泛雅平台组卷考试,期末考试在《基础护理学》所有章节教学完成后统一进行,采取闭卷考核方式,对涉及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罗列,考查学生对《基础护理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与理解情况。

实践操作考核需在日常实践课中进行,对学生进行随堂考核,要求学生对每个护理操作技术进行现场演示,由教师对考核中的学生进行打分与评价,并进行视频录制[11]。实践考核中,通过修订评分标准,加入人文关怀的比例,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技能中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做好护患沟通。同时,定期举办护理技能比拼大赛,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在比赛准备中练习各种护理操作技术,熟练使用各种医疗器械等,并且可以扎实理论知识,以赛促教。联合考核、比赛等多元化方式,对学生《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与反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在后续教学中予以改正。

(六)《基础护理学》信息化教学特色分析及教学改革展望

高校各门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为显性课程。《基础护理学》的思政教育属于隐性课程,指的是课程思政在《基础护理学》中的渗透。在《基础护理学》信息化教学中寻找课程思政的突破,做好《基础护理学》与课程思政的结合,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起到的课程思政灌输效果更加理想。在今后的《基础护理学》教学中,需要融合课纲,理论联系实践,在教学考核与反馈中增加护理案例,并做好学生标准化病人培训,增强学生的社区实践。

四、结论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视阈下《基础护理学》信息化教学实践需要立足于实际,寻找专业课教学难点、重点,明确教学目标、优化课程、合理分配学时,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有效渗透,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护理学学时专业课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护理学杂志》稿约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