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博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立身之本。通过“三全育人”,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同时,随着教育改革,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高校改进自身思政工作的基本原则。如何做好育人实践工作,构建有效的“三全育人”机制,是高校都应该深入探索研究的课题。
“落实立德树人,已经成为各个高职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务”。随着党中央对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视,各个院校也逐渐开展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努力实现“以德树人”的具体要求。比如,为了符合新时代的发展需要,许多高职院校都坚持将立德树人理念落实到高职生从入校到毕业的全过程中。同时积极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课程设置、技能培养、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
然而,即使做出了很多努力,但依然存在轻视立德树人的不良现象。比如,许多老师在教学时,经常忽略技能培养,甚至轻视学生对于人格塑造的需求。同时,因为高职院校的“三全育人”机制缺乏基本的顶层设计,许多育人工作难以真正落实到底,育人工作者之间缺乏协调配合,这导致了许多问题。比如,高职院校的生源渠道越来越多元化。学生队伍中不仅有退伍军人,也有高中生、下岗失业人员等。生源渠道多样化,生源素质相差太大。对于学生而言,其基本的理想确立,对于自身人生目标的设定,甚至自我成长发展规划等,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认识和确立。多元化的生源,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这些都决定了高校必须要在育人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社会已经开始转型。为了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高校也应该积极调整教育的理念,努力提升教育的内涵,让教育从对数量的追求转向对质量的要求发展。尤其是“职教二十条”发布后,高职院校有了更好的制度保障,同时也对创新发展有了更高的需求。尽管如此,一些高职院校依然存在治理结构封闭,且教育建设的水平不够,社会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甚至一些高校没有做到以德树人,缺乏以德树人的管理机制,使以德树人教育难以展开。更关键的是,一些育人工作者缺乏科学合理的育人方法,育人的过程也不够到位,严重制约了高校的发展。
因此,为了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跟进时代和教育需求的步伐,高校要严格改进自身管理体制,加强对“三全育人”“以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重视和践行。同时,高校还要有现实紧迫感,加强创新发展,努力从内涵提高教育质量。
对于高校而言,建立和完善“三全育人”教育机制就是实现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将以德树人作为教育改革的内容,积极从不同维度去推进教育的发展。这不仅有利于高校教育的内涵建设,同时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可以促进教育向创新型方向发展。
“三全育人”机制主要在于可以将其思想理念用于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切实实现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发展和实践。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因为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教师不能再满足学生对于多元知识的需求,而教师的知识量在学生面前也不再具有绝对优势。同时,学生的政治信仰、价值取向等,也跟随时代而发展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越来越具有独特性,且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复杂。为了满足学生对于自我价值的追求,就要给予学生更好的教育培养理念,用更适合的方式教育学生,从而尽可能从多方面综合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另一方面,学生处于数字化时代,不同的文化之间产生多元化融合。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思想意识,甚至被西方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影响等。为了给予学生先进的思想引导,就必须坚持以德树人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顶层设计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和根本。只有做好了顶层设计,“三全育人”机制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实践。通过顶层设计,可以将规划转化为行动的桥梁,为与“三全育人”机制有关联的人,财,物等要素之间构建起良好的关系。同时,还可以积极融入以德树人等良好的教育理念,切实落好“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应用和实践。
在构建“三全育人”机制时,如果缺乏顶层设计,就会缺乏全盘考虑,让教育工作陷入各自为政的局面。为了建设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顶层设计,要使用系统论法,从全局的角度去分析高职院校内外部的育人环境,由此构建教育的目标要求,以及教育过程中各种资源要素的支配和利用。除此之外,还要保证组织实施、管理机制等各方面的统筹,设计出更加协调、明确的行动实施方案,从而更好地推进育人工作,实现“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一是要确立顶层设计的逻辑起点,切实铭记“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初心和使命,将建设祖国、全面发展作为中心目标。二是要制定出可以践行的方案,制定出包含有总目标、任务和举措的方案。三是构建育人体系,努力运用结构化的思维建设高职院校的教育路径,同时把“三全育人”的教育体系落实到整个教育过程中。在运用系统化思维的同时,还要优化资源配置,努力实现育人体制的协作能力,保证高效性。四是制定实施保障,根据总体实施方案安排资金,同时加强教育队伍的建设,努力营造“三全育人”机制的文化氛围,切实为“三全育人”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动机机制指支持事物形成和发展的各种动力要素及相互协调有效发展的关系。为了保证“三全育人”机制的动力,必须从外生动力和内生动力两个方面合理打造出两个不同的维度。其中,为了实现外生动力,就必须要将党和国家以及其他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推动开来,让高职院校根据政策作出合理的调整实践。比如,高校可以按照政策规定,将“三全育人”机制合理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中。如果缺乏内生动力,则可能出现纸上谈兵不务实际的问题。和外生动力相比,内生动力才是积极的可以持久稳定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加强对内生动力的激发,是高职院校持续推进“三全育人”机制的重要保证。
1.建立引导学生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全育人”机制实施的目标对象是学生。为了实现育人的目的,高校必须要围绕学生建立一套符合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的机制,从而让学生能够有效践行以德树人教育理念。比如,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学分制,将立德树人的具体表现纳入学期考核,学生要顺利毕业、获得奖学金、成为入党培养对象、获得推荐就业机会等,都必须要通过考核。通过学分考核机制,既可以实施立德树人,同时也能更加全面地考核评价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发展情况,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进步。
2.建立引导教职工的利益推动机制
学校还可以要教职工向“三全育人”机制靠拢,切实实现以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比如,学校可以将职称评聘和“三全育人”机制考核结合起来。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实际情况,建立教职工直接间接以德育人的教育行为。比如,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部门可以利用正面和负面清单进行考核。同时,辅导员岗位、教师岗位可以确定定量定性的指标。同时,还可以对育人的效果进行考核评价。比如,学校可以将对学生的评价与荣誉表彰、职务晋级、职称评聘等挂钩,从而激发“三全育人”教育机制的持久动力,切实落实以德树人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应用。
协同主要是通过两个或者不同资源和个体和谐高效地达成预期目标的过程。从协同理论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缺乏协同理念,不仅难以保证育人主体合力,育人过程也出现了衔接不够,内容与实际脱节甚至反复重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育人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合理安排,努力将育人主体从彼此独立变成相互协作,育人资源从分割到整合共享,育人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内在要求。
1.构建育人主体的协同机制
全员育人要求高职院校的全体教职工都参加育人工作,然而,在实际情况中,经常有教职工互相推诿责任,不积极参与等现象。为了改善这种局面,可以成立“三全育人”领导小组,有效构建学工处、团委等各个团体的协同合作,推进“三全育人”机制的应用和实践。同时,还要切实维护学院和系部之间的联系,使不同层级不同主体都参与进来,担负起育人的责任。对于学校而言,只要育人工作者积极配合,管理得当,不仅育人工作者,也包括学生,很快就能开展与立德树人有关的教育活动。这将大大有利于学生的道德建设,形成专业教育与道德培育的有效促进。
2.构建育人资源的共享机制
目前,高职院校的育人资源比较分散。教务处、各系等不同部门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不同人员不同空间环境难以进行资源共享。因此,高校可以开展云平台建设,以红色文化、工匠精神等引领特色化的育人工程。还应该积极整合各个部门的育人资源,将其能够充分利用起来,最终形成跨部门的资源共享。通过资源整合共享,可以加大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利于资源共享,也有利于教育工作者更高效地利用资源开展教育工作。
3.构建系统效应的运行机制
体系不同,育人主体就不同。比如,一些资助育人主体是学生资助中心和辅导员,组织育人的主体又是其他部门。为了更好地实现系统效应,真正运行育人机制,就必须要构建起运行机制。首先,高校可以厘清不同部门的育人元素,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职责。同时,还可以制定工作标准,让育人主体清晰自己要怎么做。为了细化职责和任务,育人部门还可以通过汇报会等形式,加强育人系统效应。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育人系统效应可以有效促进教育工作者的效率,加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实现三全育人机制的协调性,保证“三全育人”机制的可持续发展。
4.构建卓有成效的保障机制
“三全育人”作为一个系统性的指导思想,必须要依赖于校园文化环境和育人队伍,构建良好的保障机制。只要有了保障机制,三全育人机制就能更好地融入校园,积极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落实课堂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从而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文化氛围,打造一个和谐育人的校园环境。
首先,可以构建“三全育人”的载体平台,以思想政治课程为载体,积极投入资金上传到网络媒体,构建育人平台。通过平台,育人工作者可以很好地传播育人理念,学生也可以更好地实现学习目的。为了保证平台的建设,学校要积极进行队伍建设,计划好经费预算,并且投入人力物力资源。通过从全方面去提供指导,高职院校的育人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同时,还需要成立重点育人工作者团体,使其能够相互合作彼此促进,共同确立育人目标,优化课程内容等。比如,高职院校可以安排政治老师和专业老师一起组成课程小组,合作创新德育课堂,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更好的育人内容。老师们可以去建立“课程思政”载体平台,统一德育和智育课程。除此之外,还需要聚焦于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努力传播工匠精神,帮助学生更好地创新创业,到社会中去实践。
其次,要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氛围。学生处于校园环境,处处受校园文化的熏陶。为了真正践行“三全育人”,高职院校要加强文化建设,努力在校园内打造“以德树人”的文化氛围。同时,高职院校还要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通过艺术节、教职工活动、体育运动等,传达“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引导老师和学生践行“三全育人”,实现以德树人。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加强网络文化和校风学风建设,努力将以德树人等教育理念和学生的就业创业项目联系起来,并且将内容融入到校园文化中。
第三,要加强三全育人队伍建设。队伍建设可以促进机制的有效运用。通过高素质队伍,更好地在校园内践行“三全育人”机制。一是通过积极改善教师队伍的德行,为学生树立更好的榜样。二是加强高素质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加强辅导员育人的能力,达到高质量的育人效果。三是建立一支具有爱心奉献精神的学生队伍,构建学生事务管理部门,让学生服务学生,最终达到和谐友爱、全面育人的目的。
“三全育人”机制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不仅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也对学生和学校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因此,高校必须加强“三全育人”机制的建设,努力推进“以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为了践行以德树人,高校必须加强践行自身建设。首先,学校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并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协调各个部门,保证各个部门的职责履行和责任担当。学校还可以建立“三全育人”载体平台,打造网络教育平台,要加强队伍建设,全方位构建“三全育人”的机制,校园的育人氛围就会越变越好。
【相关链接】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Shenyang polytechnic college) [1] 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入选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点,国家高职高专高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央财、省财重点支持实训基地。是辽宁职业院校师资、院校长培训基地,辽宁省出国劳务培训基地和沈阳百余家大中型企业和区、县(市)的员工培训基地。
根据2019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总占地面积609亩,建筑面积26.6万平方米;设有14个教学部门;开办63个专业;有1.6万余名师生,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四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C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