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闻
(同济大学)
高等院校是培养社会建设者的重要场所,学生党建工作是社会主义高校事业建设的政治保障。当前,社会处于融媒体时代,大学生能够接收到的信息繁多且复杂,对于其思想和言行都可产生重要影响。学生党建工作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为了保证学生党建工作能够常态化发展,在融媒体时代,高校党建工作者需要思考工作过程面临的问题,并且找出应对之策,才能优化工作形式,完成立德树人重任,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高政治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高等院校在学生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可以借助融媒体优势,搭建党建工作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来宣传思想教育内容,辅助党建管理工作的开展。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将党建内容以文字、影像、声音或者图片多种形式呈现,形象生动地将工作要求体现出来,学生可以灵活运用党建平台展开信息阅读,获得学习体会。还可以在党建制度的讲解方面,引入微党课视频的模式,组织学生进行交互学习。除此之外,在学习心得展示方面,也可以利用语音、视频、绘画或者照片多种形式来完成。在融媒体时代,可以实现让大学生党建工作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工作过程内容呈现更加生动灵活[1]。
对于高校学生的党建工作,在融媒体环境之下,可以借助网络渠道来传递相关信息。无论是党建信息的发布,还是信息传播以及互动交流,都可以通过新媒体途径完成,不但信息传播速度快,而且还能实时交互。大学生在党建平台的支持下,可利用新媒体途径完成党建工作。无论平台中的人员是党务工作者,还是学生党员,又或者是临时访客,都可以作为信息发布或者接收者,还能反馈与党建有关的信息,在平台的支持下,能够实现双向互动,实时交互,让党建工作内容传播更加快速,互动效果优良。
融媒体时代,信息技术在学生党建工作当中的应用,开创了党建全新工作模式。高等院校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党建平台,与学校官网、教管系统、信息化系统以及微信公众号相互关联,上述平台都可以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体现党建工作信息化特色。党建工作人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编辑和发布党建信息,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党员在线交流,学习党建知识;对于大学生学习数据进行统计,根据党建工作需求,完成各项思想教育宣传工作;组织民主议事和教育管理活动,让融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党建工作更具特色。通过新媒体途径,让党建信息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高校学生都可以利用党建平台发表评论或者意见。但是,需要对平台使用制度进行明确要求和严格管理,杜绝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的传播。
传统的学生党建工作大多以主题会议形式进行,这种工作模式之下,参与会议的人员可以就特定主题展开面对面交流,交流形式直观,能够带给人真实的参与感,也容易产生共鸣。但是融媒体时代,如果单纯依赖这种方式完成党建工作,那么长期下去可能导致大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因为在新的时代,信息传递方式多样,媒体高度融合,大学生在丰富的信息环境之下,无论是思想还是行为都发生了重要的转变。部分学生由于思想和认知方面的成熟度不够,沉浸在网络环境当中,喜欢浏览各类娱乐信息,不知不觉思想方面受到影响,对于生活多热爱缺乏,信仰也不够坚定,最终出现迷茫心理。上述情况对党建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挑战。此时,大学生在学习党建知识、政治理论方面的内容时,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主观认知缺乏,导致主题会议也难以常态化开展。所以,融媒体时代,党建工作模式单一成为影响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问题,需要工作人员创新传统工作模式,结合主流媒体的信息传播变化,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的学习环境,实现在线交流、实时互动,创新工作模式[2]。
党建工作内容的选择十分重要,新颖生动的党建工作内容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让党建工作对大学生思想方面的影响更强,发挥党建工作价值。传统的大学生党建内容主要是文字、穿插图片的形式,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才可以领悟其中内容含义,获得思想方面的教育。部分内容距离学生当前生活时代较远,因此,学生理解时可能存在问题。与此同时,单纯依托文字和图片传达党建内容,在感染力方面相对不足,影响学生参与党建活动积极性,对于其思想教育的效果也有可能打折扣。
相对于传统党建内容,利用音频和视频,或者组织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党建工作的影响力,让丰富的内容与活动方式有机融合,提高工作影响力,达到思想教育目的。高等院校党建工作者应该明确,对于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内容的整合应该将思想教育目标的实现作为标准,明确党建工作目标和重点,引领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践行者,使其能够担当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重任。
除此之外,党建工作应围绕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所以,应该保证教育内容具备系统化特点,围绕上述目标选择工作内容,综合多样的教育信息,通过全新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党建内容更具时效性和系统化特点[3]。
党建工作具有理论性、政治性等方面的特点,因此要求党务工作人员具备高度的政治素养和职业素养。传统党建模式之下,要求党务人员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充足的党建经验。融媒体时代,对于党务人员综合素养有更高要求。部分工作者由于信息技术素养不高,因此在工作过程中难以利用新媒体平台,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党建活动,这一现状有碍于党建工作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具体工作的开展。
融媒体时代,高等院校在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方面应该树立全新的观念,运用丰富的载体,优化工作管理方法,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针对大学生展开培养和教育。在工作开展期间,融媒体环境的营造十分重要。要在高校学生中间培养党员,就需要对学生展开教育和管理,让大学生党员能够在党“爱党、言党、为党”。加强党员教育,落实党员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让大学生严肃对待党内生活,在其中接受锻炼,思想方面不断成长,实现党建工作的最终目标。
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相对单一,大多以纵向方式为主,各项工作之间的衔接缺乏,大学生党建、教师党建之间未能形成联动作用,导致学生党支部相关工作的开展遇到瓶颈。所以,高等院校应该根据党建工作现实需求,结合工作开展面对的问题,积极利用全媒体途径,对党建资源进行合理化配置,发挥资源的共享优势[4]。
一方面,可以利用融媒体技术为学生搭建党建平台,将学生党建相关工作集成在平台当中,运用整体化思想,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与此同时,高等院校还需要高度关注党建工作制度、组织和管理的一体化建设,分别搭建管理平台,将教师党建、学生党建等工作深度融合,打破传统党建管理分别进行的模式,让优秀的党建资源能够共享,让党员也能参与管理过程,使党组织能够达到“共建共管”的目的,让党建工作系统性、协调性和整体性能够得到体现。融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建平台前端可以设计“党务人员”“党支部书记”“党员”“积极分子”等管理模块,由党务人员和党支部书记负责前端门户的学习管理,组织大学生党员在网上学习党建知识,组织党建活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负责后台门户管理工作,对党员进行管理,监督党建工作成效,最终将党建数据在平台上汇总。
另一方面,可以建设党建工作网络,将“五微”工作作为抓手,充分利用微“党课、论坛、志愿、传播、视频”等载体,为大学生党员组织党建活动。微论坛一分钟、微党课十分钟、微视频一刻钟、微志愿活动一小时,上述活动利用融媒体渠道进行一秒钟传播,让党建宣传、党建活动能够有机融合,在学生党员当中传播正能量,增强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提供支持。
融媒体学习平台的搭建是大学生学习政治思想内容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党建工作的全方位开展。在《高校党建工作标准》当中有明确规定,大学生党建需要依赖平台建设作为保障,运用信息化党建工作平台,强化“两微一端”的建设,打造“网上党校”学习园地,开设党建工作论坛,为大学生交流思想提供空间。
2019年1月,王沪宁在第二十六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全面抓住新形势,明确新任务,把握新要求,促进高校思政工作的创新化发展,打造‘三全’育人工作体系,落实工作责任,发挥钉钉子的精神,推动育人任务落地生根。”
融媒体时代,要创新党建工作形式,保证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就需要工作者具备融媒体意识,依托全媒体平台,提高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热情,让工作实效更强。在融媒体平台当中,组织大学生党员参与学习活动,让党建活动更加直观生动,还能筛选出全新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引导,把握大学生党员的准入关卡,为其学习思想和政治内容提供有效平台。
强化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也是平台功能发挥的重要体现。比如:可以邀请大学生通过微信公众号或者学习强国等平台,学习党的理论和思想,分享“建党百年”的主题朗诵,“时代楷模”相关视频,组织各类讨论活动,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理想和信念教育,使其坚定爱党信念。同时,还可以利用党建平台,组织学生参与党内知识学习、专题学习,传达会议精神。在工作过程中,可以提前为学生发布任务,在具体工作开展期间,学生可以利用平台与教师进行互动,党务工作者可以为学生解决学习难题,学习以后根据大学生表现及时评价,使其获得对应积分。为了强化大学生对于重点知识的理解,还可运用混合式教学的方式,让线上线下的教育和引导形成联动,开创党建工作全新模式[5]。
在党建内容的选择方面,需要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教育内容进行分类,及时传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党建工作的实用性更强,体现因材施教理念。同时,还需要根据大学生党员思想教育需求,编写党建教材,利用网络平台信息传播优势,对大学生思想进行引导,提高党建内容的影响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高尚的理想信念、团结奋斗的思想,传递正能量,在党建平台上唱响时代主旋律,提高大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提升其政治素养。
2019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学校党委应坚持把从严管理和科学治理相结合。党建工作人员应该具备较强的融媒体素养,才能高效利用新媒体途径完成党建工作。党务人员应该对全媒体技术展开学习,将信息技术和大学生党建工作深度融合,让工作方式、工作载体能够得到创新。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党建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党务工作的理论素养,运用前沿的理论,为大学生解读党的最新政策,发挥自身优势,让党建内容既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又契合时代要求。针对部分大学生受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还需要给予其正确引导,要注重教育内容的合理选择,发挥党建引领学生思想的作用,提高自身的工作素养。
高校学生党建是落实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需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由校党委根据党建需求,确定管理目标,落实相关主体职责,为党建工作提供动力支持。学习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制定“三级”培训网络,邀请党建专家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利用互动平台,强化党员社会实践,让党员学习质量不断提升。
党建工作可以利用校级融媒体平台,建立党建网络。利用平台丰富的功能,传达党建工作信息,为党员组织教育和培训活动,让党务信息能够上传下达。大学生党员可以利用融媒体平台进行在线交流,分组讨论问题。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文件传送、远程演示等功能,完成党务培训和示范工作,让党建工作能够高效展开[6]。
在融媒体时代,高校要高质量完成大学生的党建工作,需要党建工作者对于新媒体应用优势和重要性有深入的认知,根据以往党建工作存在的模式单一、内容生动性不足、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等方面的问题,积极营造融媒体工作环境,建立信息化党建平台,组建高素质工作队伍,完善工作管理机制,丰富党建工作模式,利用融媒体平台完善党建工作,让大学生党建工作能够提质增效。
【相关链接】
同济大学,简称“同济”,位于上海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高校。
同济大学前身是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1908年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23年正式定名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同济大学,是中国最早的七所国立大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