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内生动力的三维审视

2023-01-08 08:54张克兵梁道刚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史观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

□ 张克兵 梁道刚

作为一个群众性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存在的价值旨归。党章明确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1)中国共产党章程[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0.密切联系群众既是中国共产党存在和发展的目的,又是中国共产党存在和发展的手段。离开了密切联系群众,中国共产党既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会失掉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面对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情况,党组织需要从群众史观教育、对党忠诚培育和党员价值实现三个维度入手,使党员干部增强密切联系群众的理性认识、情感认同和行动自觉,激发出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意愿和热情,构建党群利益共同体,打造党群情感同心圆,不断巩固党长期执政的地位。

一、加强群众史观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理论自觉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非常重视理论建设的政党。在长期的理论建设中,中国共产党通过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科学理论,开展多种方式的党内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知行合一等方式,不断促进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和党员干部的结合,从而增强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理论自觉。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科学理论是增强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自觉的核心武器

重视思想理论建设是一个政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任何政党都试图构建一套体现自身政治价值观的理论体系,通过理论武装来强化政党成员的思想认同,引领党员在自觉遵从政党价值规范的基础上为实现政党目标而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史观肇始于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列宁群众史观思想的精华,并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探索,成为中国共产党用来启迪和激励党员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价值观,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自觉的核心武器。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群众观点,属于世界观范畴;二是群众路线,属于方法论范畴。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主要包括“人民群众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共产党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等观点,这些观点讲清楚了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历史地位、党群关系实质等问题,从理论根源上让党员干部明白为什么要密切联系群众。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主要指群众工作方法论,是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一个循环往复探求真理的过程,其核心观点就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具体包括了开展群众工作的主要任务、基本理念、方法技巧等内容,是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取得群众拥护和支持的实现路径。中国共产党坚信理论是真正激发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内生动力的核心力量,理论只要能够在适当的条件下和群众相结合,就会成为战无不胜的力量。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科学性就在于抓住了事物的根本,不仅深刻地阐明了党员干部为什么要密切联系群众的理论根源,而且探索了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方法,因此是能够掌握群众的理论,是能够说服人的理论。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党的群众史观科学理论,实现从世界观到方法论上的马克思主义武装,这样才能产生密切联系群众的理论自觉。

(二)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党内教育是增强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自觉的主要方式

虽然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能够正确反映党群关系并有效指导党群工作的科学理论,但是这种科学理论必须为广大党员干部所掌握,才有可能生发出密切联系群众的理论自觉。而党员干部并不是天然就掌握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科学理论的,如果没有正确的党内教育,他们并不比普通群众高明多少。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的干部中,自以为是的很不少。其原因之一,是不懂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因此,不厌其烦地宣传这种认识论,是非常必要的。”(3)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24.所以,我们党首先要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宣传教育,让党员干部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群众理论,然后他们才可能在理论自觉的驱动下去密切联系群众。那么,如何有效地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宣传呢?中国共产党通过反复的、“不厌其烦”的党内教育来普及这种科学理论,强化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知。

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干部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党内教育主要包括日常教育、集中教育和实践教育等方式。中国共产党的日常党内教育非常普遍,最经常性的平台就是“三会一课”。党的理论学习在“三会一课”当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党课学习重点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组织可以通过党课将党的群众史观相关知识普及给党员干部。党内会议是普及群众史观的经常性平台,党员可以通过开会把思想和理论方面的问题提出来,在党内同志之间进行集体讨论,从而澄清认识上的误区,解开思想上的迷惑,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集中教育是通过专题学习的方式,在一段时期内大范围地开展党内教育活动。集中教育目的明确、效果明显,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党内教育方式。党的历史上通过延安整风探索出了通过党内集中教育来强化党员干部理论水平,实现党的团结统一的科学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五次党内集中教育,使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实践教育是指中国共产党培养党员干部的一种特殊机制,党组织要求党员干部不仅要具备理论知识,而且要到实践中去接触群众,了解实际。党员干部要想晋升到更高职位,就必须到基层工作,也就是到群众中去,从与群众的实际交往中不断验证理论,提升认识,培养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和能力。实践经验同党员干部的认识能力是正相关的,党员干部越是能够密切联系群众,他对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认识的就越深刻,他想问题做事情就越接近实际,这反过来又推动了他对群众史观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三)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知行合一是增强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自觉的核心目的

党的理论优势只有转化为现实力量才能推动历史发展,党的理论只有掌握群众才能转化为现实力量,而党的理论掌握群众的中介就是党员干部。马克思、恩格斯曾明确指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付诸实践,同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一贯主张。中国共产党要做的不仅是总结理论精华,而且是要把理论精华转变成行动自觉,推动人类历史活动的发展。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期历史实践证明,党组织的理论自觉要起作用,首先要转化为党员干部的理论自觉,党员干部有了理论自觉之后,这种理论自觉就会驱动他们主动去联系群众,深入群众。而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确立的,确立之后也不是永久不变的。所以,党组织需要反复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教育,并反复强化教育成果,做到入脑入心,才能使党员干部产生马克思主义思想自觉。

提升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理论自觉,单有为人民服务的主观意愿是不够的,还要从认识论的高度出发,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与群众进行交往和互动,藉此来探求党群关系最真实的状况,在实践中检验党的政策正确与否,这样才能使党的主张符合群众需要,为群众所接受。党员干部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群众工作方法,并将其上升为自己的认识,做到知行合一,才能深刻洞察党群关系的内在规律,从科学理论的高度形成密切联系群众的持久驱动力。所以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人的因素重要,不是指普通的人,而是指认识到人民自己的利益并为之而奋斗的有坚定信念的人。”(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0.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干部就要成为这种既能认识到人民的利益,并且愿意坚定不移地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人。党员干部要通过思想自觉引导密切联系群众的行动自觉,通过密切联系群众的行动自觉再让思想自觉得到深化,这样反复循环,不断增强密切联系群众的内生动力和成效。

二、培育对党忠诚意识,增强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情感认同

对党忠诚是一种政治品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对党员的组织要求。对党忠诚不仅是党员在入党宣誓时对党组织的承诺,而且是中国共产党组织纪律的内在要求。在中国共产党的价值体系里,始终把忠诚放在第一位。作为党的骨干,忠诚于党是党员干部政治信仰的核心要求,是政治情感的主要寄托。“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将其并列作为党的精神之源四个层面核心理念之一,从根源上规定了对党忠诚和对人民忠诚的内在一致性。党员干部只有做到了对党忠诚,才能把对党组织的无限热爱化作对人民群众的无限深情,为了实现党的宗旨和使命,不断去密切联系群众。一个不能做到对党忠诚的党员干部,也不可能做到对人民群众忠诚。所以,党组织要不断培育党员干部对党忠诚的意识,从情感上实现忠诚于党和忠诚于人民的统一。

(一)党员干部要做到对党绝对忠诚

习近平同志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97.在对党忠诚问题上,中国共产党特别强调“绝对”。绝对就是党员干部要对党组织毫无保留的忠诚,言行一致的忠诚,发自内心的忠诚。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历经了无数残酷斗争,见证了各种忠诚与背叛。在战争年代,一个叛徒的告密,就会使党组织历尽艰难,苦心孤诣建立起来的组织系统全部被毁,就会使党组织耗尽心血培养起来的优秀革命志士惨死敌手,使一些地下党组织遭受重大损失甚至灭顶之灾。所以中国共产党对于背叛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对于忠诚有着绝对彻底的要求。现在虽然不是革命战争年代,但是党员干部对党忠诚的标准并没有降低,对党忠诚的标准也不能降低,必须做到绝对忠诚。党员干部做到对党绝对忠诚:一是要做到“唯一的”忠诚,就是必须明确忠诚的对象是党组织而不是某个上级领导,不能把对党组织的忠诚混淆为对个人的忠诚,使党员干部沦为个别领导的家臣;二是要做到“彻底的”忠诚,就是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到对党忠诚的统一性,始终绝对相信并服从和拥护党组织;三是要做到“无条件的”忠诚,就是对党组织交代的任务要不求回报,不“讨价还价”,尽最大努力克服困难去完成;四是要做到“不掺任何杂质”的忠诚,就是要发自内心认同和拥护党组织,纯粹地为党工作,服务人民;五是要做到“没有水分”的忠诚,就是要不做表面工作,不为“面子政绩”,踏踏实实,忠心耿耿地为党的事业奋斗。党的事业需要党员干部去带头实现,只有党员干部做到了对党绝对忠诚,党的事业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推进。所以,党员干部对党绝对忠诚,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必须坚决做到。

(二)党员干部要做到对党具体的忠诚

习近平同志指出:“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89.党员干部对党忠诚不是简单的一句口号,不是漫无目的的政治表态,而是有着具体的政治内涵和政治要求的。一是要忠诚于党的信仰和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8)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可以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从理论上明白为什么对党忠诚就是对人民的忠诚。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它代表着人类社会前行的正确方向。而理想信念是我们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正确方向前进的意志保证,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够确保我们在迈向共产主义的道路上不回头、不走岔路、不掉队。对党绝对忠诚就一定要做到信仰如山、信念如磐。我们党员干部一定要补足理想信念这个精神之“钙”,任何时候都要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二是要忠诚于党的组织。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政治组织,是无数个具有相同革命信仰和志趣的党员自愿加入而结成的一个政党组织。对党忠诚要忠诚的是党组织的伟大事业,是党组织的集体意志,而并非个别人的意志或者上级领导的私人意图。绝对忠诚于党组织,就是要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自觉做到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情感上信赖组织。三是要忠诚于党章党规。党章党规是党内法律,是规范全体党员思想、言论、行为的基本遵循,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保证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制度基础。党员干部忠诚于党章党规,是对党绝对忠诚最直接的体现。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党章党规、模范遵守党章党规、坚决维护党章党规,用党章党规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用完善的制度和严格的制度执行确保对党绝对忠诚能够落到实处。

(三) 党员干部要做到对党忠诚和对人民忠诚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所有的奋斗最终都是为了全体中国人民的自由解放和发展,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必须落脚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做到对党忠诚和对人民忠诚的统一。党员干部要做到对党忠诚和对人民忠诚的统一,不仅需要有科学理论指导以保持理论上的清醒,而且需要不断增强开展群众工作本领,使党为人民服务的组织宗旨由口号变成行动,从可能成为现实。很多时候,我们的党员干部不是不愿意去密切联系群众,而是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或群众的需要,缺乏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害怕做不好而不敢去接触群众。习近平同志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延安时期,我们党就注意到‘本领恐慌’问题。当时,党中央曾明确指出,我们的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我们现在是不是也面临这样一种状态呢?我看是的……我看这种状态,在党内相当一个范围、相当一个时期都是存在的。”(9)习近平党校十九讲[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296—297.所以党组织必须克服广大党员干部的本领恐慌,提升其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一要提高宣传沟通本领。党员干部要善于用群众能够听得懂的语言,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准确地传达给群众,要善于深入群众,多做调查研究,多和群众接触,倾听群众心声,整合群众意见,把群众的利益诉求有效地反映给党组织,以便党制定出符合群众需要,能够解决群众问题的政策。二要提高协调群众利益纷争和矛盾纠纷的本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群体和个体之间、个体和个体之间出现各种利益纷争和矛盾纠纷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党员干部要努力提高处理利益纷争和调解矛盾纠纷的本领,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三要提高依法工作的本领。党员干部必须不断强化法治思维,增长法律知识,提高依法工作的能力,才能适应全面依法治国的需要,在开展群众工作时能够跟上时代步伐,满足群众的法治期待。四要提高防范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本领。要学会及时发现各种潜在的问题,及时排除可能造成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的隐患,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要能够有效处置,最大限度降低人民群众损失和确保社会稳定。五要提高运用新媒体的本领。网民来自群众,他们的意见就是广大群众的意见,党员干部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好网络等新媒体,使新媒体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工具。习近平同志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10)习近平.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N].人民日报,2016-04-20(001).在信息网络化时代,党员干部要与时俱进,积极利用新媒体开辟群众工作的新领域,提升运用新媒体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六要提高利用社会资本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当今社会以血缘、地缘、业缘、趣缘等形成的各种团体和组织大量涌现,这些社会组织在各自行业或领域内对相关群众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党员干部要善于利用这些社会资本,发挥出他们在调解群众矛盾,增进群众利益方面的积极作用。党员干部只有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本领,把对党忠诚的诺言转化为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的行动,才能真正做到对党忠诚和对人民忠诚的统一。

党组织不仅是党员干部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场所,更是他们施展政治抱负,寻求精神依托,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平台。长期的组织生活和组织培养使广大党员干部对党组织产生了浓烈的组织情感,很多党员干部甚至愿意为了党的事业牺牲自己的生命,展示出了对党组织的无限忠诚。党组织要不断培育党员干部的对党忠诚意识,使其明白对党忠诚最终是要实现对人民忠诚,让他们把对党的无限深情转化为密切联系群众的不竭动力,做到对党忠诚和对人民忠诚的统一,不断践行对党忠诚的誓言。

三、完善价值实现机制,增强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行动自觉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每个人的存在都是为了追求一种社会价值的实现。作为无产阶级政党骨干的党员干部,通过密切联系群众要实现的价值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完成无产阶级政党交付的使命价值,二是获得自身精神愉悦的情感价值,三是获取具体实惠的个人利益。完善党员干部价值实现机制,寻求满足党员干部三种价值的实现之道,是提升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内生动力的关键所在。

(一)实现党员干部的使命价值

党员干部为什么需要密切联系群众,这是由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不仅肩负着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而且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我们还要时刻牢记全人类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也是我们肩负的伟大使命。完成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是每一名党员干部最重要的价值体现。但是,无产阶级运动要取得最终胜利,共产党人要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单凭党员干部这些少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精英是远远不够的。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虽然指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但是因为种种内外部因素的限制,很多时候,在很大程度上,广大人民群众在理论上却是匮乏的和滞后的。对此,列宁有过深刻的论述。他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而社会主义学说则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12)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7—318.列宁明确提出了工人阶级单靠自身是无法觉醒的,他们的觉醒需要外部灌输,只有把先进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从外部灌输到工人阶级的头脑当中,他们才可能掌握先进的意识形态理论,才能够自觉地服务于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其实,不仅是推动着社会发展进步的广大无产阶级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处于一知半解的自发状态,社会上大多数成员在理论上还不如无产阶级,甚至处于混沌无知的状态。而谁来对工人和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灌输呢?这个任务只能落在受过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洗礼具有高度理论自觉的无产阶级政党精英身上。

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驱动着中国共产党不断地发动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只有广大群众实现了理论自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才能获取群众源源不断的支持,最终才能实现整个人类的解放和自由。同时,只有广大群众实现了理论自觉,他们才能真正自己解放自己,因为如果离开了理论上的真正自觉,即便失去了有形的枷锁,不再被物质和资本所奴役,也很难得到内心的解放和自由。为此,党员干部必须反复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教育,在自身理论自觉的驱动下去做群众工作,以此来密切联系群众,启迪群众,使广大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真谛,达到理论自觉,得到最终解放,完成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二)实现党员干部的情感价值

驱动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习近平同志指出党员干部一定要“培养和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树立“为人民服务是最大的幸福”,“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等崇高的情感(13)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527.,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过程当中,获得情感上的慰藉和满足。

老一辈革命家为什么普遍对人民群众充满了感情?为什么能够发自内心地关心群众,主动去密切联系群众?因为他们对人民群众充满了感情,为人民服务使他们内心能够得到极大的满足。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是凭空产生的,老一辈革命家对群众的感情是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与人民群众为着共同的目标,同甘共苦,勠力同心,相互扶持,共同努力结成的深情厚谊。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们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可以放弃自己优渥的生活到农村扎根到农民中间,带领他们“打土豪、分田地”,可以冒着生命危险带领群众同国民党反动军队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行英勇斗争,可以把自己都舍不得吃、舍不用的粮食物品慷慨地送给人民群众,可以不辞劳苦地教广大群众学习文化知识丰富精神生活,等等。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他们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可以同农民、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可以俯下身子听取群众意见,可以为了群众牺牲自身利益,等等。中国的老百姓最懂感恩,广大党员干部这些对人民群众的好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正是如此,才会有革命战争年代广大人民群众“最后一口粮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留下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去上战场”这种对党和人民军队超乎寻常的深厚感情,才会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年代广大人民群众“党叫干啥就干啥”“听党话跟党走”这种对中国共产党无限的信任和依靠。

然而,随着从革命战争到和平发展的环境转变,随着我们党从手中不掌握执政权力到我们党长期稳固执政的地位转变,一些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也发生了变化。习近平同志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指出:“现在,脱离群众的现象在某些方面比10年前、20年前、30年前更突出了。问题出在哪儿?不能不引起我们沉思!我看主要是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了,对群众的感情变化了,作风问题突出了。”(14)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35.一旦党员干部对群众的感情变了,不再发自内心地去做群众工作,不去帮助群众爱护群众了,那么就会失掉密切联系群众的情感驱动力,变得麻木不仁,出现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文牍主义等等各种不良作风和行为,在群众中造成很坏的影响。时间久了,就会危及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和感情,侵蚀党的执政基础。

中国共产党从事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求自由和幸福的事业,党员干部如果不是抱着对人民群众最真挚的感情去从事这个事业,那么就不可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共产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也不可能实现。所以党组织必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养他们同人民群众的感情,使他们从密切联系群众当中能够获得情感上的快乐和收获。

我们党的群众观点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15)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354.党组织要教育党员干部从内心接受党的群众观点,培养他们对群众的朴素感情。要不断增强理论学习,学深悟透弄懂党的群众观点的理论依据、形成过程、深刻内涵、落实办法等深层次问题。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到底什么是党的群众观点,为什么我们党要坚持这样的群众观点,怎样去实现好我们党的群众观点等问题。只有从理论上弄清楚了这些问题,党员干部才能更加自觉地去密切联系群众,也才会进一步增进与群众的感情。

党组织要让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坚决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从贯彻群众路线的实践中培养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党员干部要通过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倾听群众真实的意见,做群众的知心人;要将群众的需求、意见、建议及时汇总整理,尽最大的努力反映群众的关切;要站在群众立场做决策,使党的各项政策能够符合群众的需要;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使党的各项政策能够满足群众的预期;要在工作当中注重细节,注重群众感受,使群众感受到党的“温度”;要解决群众的急事难事,在雪中送炭中培养和群众的深情厚谊;要和人民群众交朋友,掏心窝,取得群众发自内心的信任。通过扎扎实实的群众工作,培养出党员干部对群众最深厚的感情,使他们心里时刻装着群众,从而不用督促,自觉地去密切联系群众。

(三)实现党员干部的个人利益

党员干部作为现实的社会的人,也有衣食住行的物质需求,也有赡养父母、教育孩子等各种社会化需求。要让党员干部心无旁骛地为人民服务,党组织应该注重对党员干部的关怀,满足他们合法的个人利益。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党员干部有个人利益,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关于党员个人的利益,党章有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16)中国共产党章程[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9—20.党章并不否认共产党员存在个人利益,党章禁止的是谋求私利和特权。只要符合法律和政策规定,党员干部完全可以谋求个人利益,党章是承认和保护的。所以,我们党要强调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弘扬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还要承认共产党员也有个人的利益,也有很多个人需求需要得到满足。只有承认了党员干部的个人利益,这样才能够制定出合理的政策,使党员干部在为群众服务的同时,也能满足自身利益,解决自己的各种合理需求,产生密切联系群众的持久内动力。对此,邓小平同志有过中肯的论述:“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1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6.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承认党员干部个人的利益,在此基础上通过制定正确的政策,使党员干部在满足群众利益的同时,也能满足自身的正当利益,这是提升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利益驱动力的前提。

其次,寻找党员干部利益和群众利益的结合点,构建满足双方共同利益的合理机制,提升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内在驱动力。党员干部在为群众服务的过程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个体利益需求,其一是个人物质利益的满足,其二是个人荣誉方面的满足,其三是个人职务升迁方面的满足。如果能够以这三条为基本标准,建立起来对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激励机制,那么势必会对党员干部形成强大的利益驱动力,激励党员干部去密切联系群众。为此,在满足党员干部个人物质利益方面,党和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奖励机制,对主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得到群众普遍认可的党员干部,在增加工资收入、提供奖金福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积极性。在满足党员干部个人荣誉方面,党组织可以对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方面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进行表彰、给予荣誉称号,使他们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辛苦付出是可以得到组织认可的,满足他们在心理上对于组织认可的需要,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做好群众工作。在满足党员干部职务升迁方面,党组织可以增加群众评价在党员干部职务升迁当中的权重,使党员干部的升迁由组织选拔决定向组织选拔和群众推荐共同决定,大力提拔重用那些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的党员干部,在全党形成一种正确的政绩观导向,从而使广大党员干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耽误时间,愿意通过克服各种困难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积极投入到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当中去。这样通过多种形式使党员干部的个人利益同群众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就能大大激发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利益驱动力。

猜你喜欢
史观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
党员干部新书架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深蓝要办“重建中华史观公投”
浅谈新史观与唯物史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