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爱玲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奋斗,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21-07-02(002).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百年历程中构建的,伟大建党精神是其精神之源。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继承伟大建党精神基础上所形成的具有时代特征的革命精神。从理论上分析,西柏坡精神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就关系逻辑而言,西柏坡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化和时代化;从现实逻辑审视,伟大建党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共同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把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由革命转向执政的关键时期,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的革命进程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崇高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标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刻总结西柏坡精神的时代内涵、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西柏坡精神可以集中概括为:敢于革命、敢于胜利的斗争精神;不忘初心、两个务必的赶考精神;人民民主、合作统一的团结精神;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公仆精神;从严治党、正风肃纪的规矩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坚定的斗争信念、不畏艰险的斗争意志,敢于胜利的斗争气魄,形成了彪炳后世的斗争精神。全面内战爆发时,中国共产党无论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等方面,都明显地处于劣势。这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个艰巨的问题——“敢不敢打”、敢不敢为了人民的利益以革命斗争反击反革命斗争、敢不敢以少敌多。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幸福、民族解放,面对强敌和阻挠毫不畏缩,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打赢了三大战役,彰显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1949年,蒋介石提出了以“主动下野”的办法来促成同中共的“和谈”。是将革命进行到底,还是使革命半途而废呢?这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重要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起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5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775—776.坚定地回答了应该选择的道路,彰显了革命者斗争到底的坚定信念。
西柏坡是党中央进京赶考的出发之地。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定中央办公地点由西柏坡迁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提出了“赶考”的命题。他强调,“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李自成自起兵到推翻明王朝,战斗了16年,但是进入北京后,李自成和其将领居功自傲,贪图安逸,军纪败坏,士气瓦解。一支能征善战的大军占领北京后43天即被腐化侵蚀,最终被颠覆。毛泽东同志借“赶考”告诫全党,必须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6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71.旨在教育全党克服骄傲自满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克服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赶考”精神蕴含着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奋斗进取的警醒自觉意识。西柏坡时期即将迎来全国的解放,但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面对即将建立的新政权,国内经济社会百业待兴、国际社会风云变幻,国内建设、国际关系等各项任务艰巨。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中国共产党人表现出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坚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赶考”作风是走出历史周期律,增强党的生命力、战斗力,保持党兴盛不衰的密码。
人民民主、合作统一的团结精神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彰显。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实际出发,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出发,依靠科学的革命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调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各界人士的积极性,求同存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民主合作。团结精神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使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行动一致,为人民解放、民族独立而战斗,从而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向心力。
1948年9月8日,“九月会议”在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会议要求,各级政府、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例如:人民法院、人民解放军等。政权制度定为“人民代表会议”。“人民”二字贯穿于党的基本路线、政权机构和政权组成形式等各个方面,这充分体现了党的人民性。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5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283.对党中央的号召,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促进会等先后发出声明、宣言和通电响应号召,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大团结大联合。从1948年8月起,各民主党派、各民主阶层的代表人士相继进入解放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启了筹备新政协的工作。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秉持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政治立场,把为人民谋解放、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了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
中国共产党进驻西柏坡期间,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在解放区,中国共产党人密切联系群众,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在农村,推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紧紧依靠雇农、贫农,团结中农;将富农、中小地主分子和汉奸、豪绅、恶霸分子加以区别。帮助生活有困难的地主,招引逃亡地主回家,给其生活出路。以上措施减少了敌对分子,巩固了中国共产党对解放区的领导。在城市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一切进步分子,团结中间分子。在国民党军队中,中国共产党多渠道、多方面地展开争取国民党军政人员投诚起义的策反工作,争取一切可能反对内战的人,孤立好战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了大批国民党官兵,为和平解放争取到了最广泛的支持,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党中央进驻西柏坡期间,通过土地改革、制度建设、施政于民、服务于民,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造福人民、依靠人民的情怀。在西柏坡流传着“朱总司令拉耧播种”“周副主席送马碾麦”的故事。(5)1948年4月,西柏坡老贫农刘永久和儿子正要插耧开耩,年过花甲的朱德总司令见状便上去帮忙,汗水浸湿了军装,后又由拉耧改为扶耧播种,直到帮助他们把地耩完。1948年的麦收季节,西柏坡的王大爷和儿子冒着酷暑在场院里碾麦子。周恩来得知王大爷家没有牲口,就让他的警卫员把自己的坐骑给王大爷送去碾麦子。
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同志到西柏坡参观考察,他在写有“六曰”的展板前驻足,指出:“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党的规矩、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力推动了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西柏坡时期,面对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为了加强党的领导和自身建设,为夺取革命最后胜利提供政治保证,党中央建立健全党内规章制度,推动形成了从严治党、正风肃纪的规矩精神。“九月会议”向全党发出了“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号召。为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加强纪律建设,克服党内存在的无纪律状态,在1948年前后,党中央先后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补充指示》《中共中央关于将一切可能和必须统一的权力统一于中央的指示》《中共中央关于宣传工作中请示与报告制度的规定》《中共中央军委关于严格执行向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的指示》《关于健全党委制》等一系列关于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指示、通告。
此外,严肃党纪党风,进行自我革命,也是西柏坡时期的重要特点。在各解放区积极开展土地改革的过程中,党中央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对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出现的思想、作风和组织不纯问题进行整顿,以保证革命队伍的人民性,后称之为“整党”。“整党”纠正了党内存在的脱离人民群众、滥用职权、官僚主义和损公肥私的错误做法;冲破了个别党员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利己主义、理想信念薄弱的思想禁锢,凸显了党与人民利益的高度一致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是代表群众利益的党。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迈进新阶段、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习近平同志指出:“全党同志要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6)习近平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EB/OL].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govweb/ldhd/2013-07/12/content_2446501.htm.当前,我们仍然需要继续弘扬西柏坡精神,以永远赶考的精神状态,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路上考出好成绩。
伟大建党精神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信、对共产主义使命的坚持、对党员党性的坚守、对服务人民宗旨的坚定。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积累的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论是洪秀全领导的农民革命还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都在奋力寻求反帝反封建、拯救国家和民族于危亡的现实路径,但是由于其领导阶级的局限性,均以失败而告终。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中国共产党作为新兴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救国救民和改造社会为己任,开始重新考虑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也开启了改造中国社会的新方案。中国共产党人在绘制改造中国社会新方案的进程中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奋斗,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它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泉。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所坚持的真理,实现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为中国共产党带来了所信奉的真理。
马克思指出:“社会主义是绝对真理、理性和正义的表现,只要它被发现了,它就能用自己的力量征服世界。”(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216.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建立起来的政党,自建立以来就开始寻求自身解放和国家独立的社会改造道路。李大钊刊发在《新青年》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庞杂的社会主义学说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五四运动后,在多元社会思潮涌动、诸多流派争鸣的社会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性、革命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在“问题”与“主义”的争辩中,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不断扩大,人们也寻找到了如何改造中国社会的科学真理。
中国共产党人在真理的指导下,在理想信念的引导下,久经磨砺而铸就中国共产党精神之魂。在反动军阀的残暴统治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和活动虽然都十分隐蔽,但仍然受到了破坏。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于陌生人的闯入被迫中止,会议也由上海望志路106号,转移到嘉兴南湖上进行。此外,多元化的社会思潮给党的初期建设带来了较大冲击。北京党的早期组织“共产党小组”,广州的“广州共产党”都受到了无政府主义者的联合攻击,反对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府,强调“无政府主义”的主张。经过陈独秀、李大钊等早期共产党人的努力才摆脱了无政府主义者的影响,建立了以进步青年为主要成员的党组织。在马克思主义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坚守革命理想,坚守初心,在磨砺中发展和壮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初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人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全部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在革命斗争的淬炼中形成的。在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核心密码。
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就将为人民求解放作为自己的使命。当时的人民一方面受到外来政治力、经济力的压迫,另一方面,也遭受了旧势力的欺凌,而戊戌变法运动、君主立宪运动、辛亥革命运动都没能拯救人民于水火,因此中国共产党人便自觉承担起了寻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责任和使命,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中国早期共产党人通过宣传共产主义理论、组织工人运动等不同方式启发人民的政治力、觉知力和组织力,使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可依靠的阶级。李大钊在《平民政治与工人政治》中就强调了在国家治理中人民的重要性,权力属于人民而不是权力治理人民,权力为了人民、权力由人民执行。“平民主义的政治和社会的目的,乃在废除属隶与统治的关系。但现代平民主义的目的已全不在统治,而在属于人民、为人民,由于人民的执行。”(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11.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品格的继承,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敌、不畏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有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才能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战胜强敌,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才能在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为人民创造幸福安康的生活。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遭受了反动军阀政府的严重破坏,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废除阶级压迫,不惜流血甚至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在中国社会运动史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黄爱、庞人铨两位工运领袖就因领导工人运动,于25岁的青春年华双双壮烈牺牲,成为全国最早为无产阶级事业牺牲的工运领袖。但是,他们的继任者并没有被吓倒,秉持“我们宁可奋斗而死”(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67.的坚定信念,向着资产阶级和压迫阶级开战,彰显出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革命时期,共产主义者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激励和鼓舞下英勇奋斗,数以万计的革命烈士为了远大理想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夏明翰烈士为革命事业慷慨就义,他坚守“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大无畏精神;方志敏烈士视死如归,他在英勇就义前,慷慨陈词“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正是这些革命烈士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誓言和不怕牺牲、英勇就义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才感召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事业、社会主义理想,不计个人得失甚至是牺牲个人生命,为其坚定的信仰、坚信的事业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人在外敌入侵、民族危难的关键时刻,展现出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在抗日战争期间,“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人”。(10)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M].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668.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表现出了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伟大建党精神,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贡献一切、忘我牺牲的革命情怀,为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在解放战争期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伟大建党精神同不同时期党的建设任务、历史使命相结合,彰显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并孕育出了西柏坡精神等伟大革命精神,培养出了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伟大建党精神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今天,伟大建党精神将引领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在伟大复兴的征途中昂首阔步。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归根到底,是要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制胜法宝,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披荆斩棘、众志成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前提。
中国共产党作为在白色恐怖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政党,受到了来自国际和国内的双重压力。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敌人的迫害坚守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信念,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不妥协、不动摇。李大钊在北洋军阀的迫害下依然坚持革命斗争,被捕后即使在狱中受尽迫害,依然坚守对党的忠诚,在狱中写下了“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的矢志名言。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更是秉持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宗旨,坚持人民军队来自人民、服务人民,战斗是为了人民的革命初心,领导人民获得了彻底的解放。在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事业中,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政治本色,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体中华儿女接续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艰苦奋斗,凝聚起了迈进新进程、奋进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精神伟力。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的源头之水,滋养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孕育和发展了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继承、发展和发扬。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根。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汇成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精神河流,激荡百年而绵延不绝。西柏坡精神作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吸收伟大建党精神根脉营养的基础上形成,其内容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西柏坡精神坚持和发扬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这个“真理”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具有具体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坚持真理”与“坚守理想”是相依相存的共同体,正是有了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坚持,才能使得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共产主义的理想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始终坚守,最终成为支撑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精神动力。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谋解放、为人民谋幸福的赶考初心和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赶考行动,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最好坚持,也体现了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守。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伟大建党精神,还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坚守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而敢于修正错误、实现自我革命。西柏坡精神中从严治党、正风肃纪的规矩精神就包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剖析问题,为了人民利益敢于坚持真理、敢于修正错误,进行自我革命的精神,这也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敢于革命、敢于胜利的斗争精神是对“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伟大建党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和壮大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通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奋斗和无数仁人志士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革命实践实现的。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抛弃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方案,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政治口号,旨在运用革命斗争手段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建立民主政治,明确开展“三方面斗争”。(11)“三方面斗争”即“政治斗争,反对军阀主义和官僚制度的斗争,争取言论、出版、集会自由的斗争”。详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G].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6.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3人,其中4人牺牲,他们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坚持斗争、英勇奋斗,唤醒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接续斗争,指明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奠定了人民战争胜利的道路。西柏坡期间,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伟大建党精神,凭借高超的斗争战略、英勇的斗争精神、坚定的斗争意志,在斗争中坚持将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对战斗形势、敌我情况、国内外环境、敌人的战略战术等都做到了精准判断和果敢应对,以优势兵力攻打敌人的薄弱环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坚守原则、灵活施策,书写了革命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斗争奇迹。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核,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披荆斩棘,带领中国人民跨越革命路上的“雪山”“草地”,攻克前进道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的精神动因。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充分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激发党员干部攻坚克难的决心信心、众志成城的斗争意志、团结统一的民族情怀、遵规守纪的纪律意识,凝聚起同舟共济的中国力量,推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迎来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曙光。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体现出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忠诚、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为民斗争,为民族求解放、为国家求独立的政治担当。建党初期,面对白色恐怖,中国共产党人信念如磐、意志如铁,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勇往直前,在艰难困苦中淬火成钢、经历磨难,不断发展、壮大。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发扬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革命精神,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秉持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政治立场,坚持人民立场、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将人民福祉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公仆精神,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精神的显著标识。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3.从这一意义上讲,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抑或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女排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再或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工匠精神等,都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继承,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政治品德、优秀的道德品质、顽强的意志力、优良的传统作风,同时又因其所处历史条件的不同、党在不同时期面临的形势任务的不同而在具体呈现上存在着差异,具有独特性。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内容上是一以贯之的,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特质。革命精神的发展离不开中国革命的实际和中国共产党人革命传统的滋养。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化。首先,西柏坡精神生成的时代背景是具体的、独立的存在。西柏坡时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建立,中国共产党也面临着由领导革命的党向执政的党的历史性转变。怎样才能当好执政党,如何保证党的先进性,保持党的政治本色,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孕育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
其次,西柏坡精神的内涵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化。任何精神都是时代的产物,精神的确立与社会物质生活相统一,是对社会物质生活的文化和意识现象的集中概括,因此革命精神本质上是历史的范畴。西柏坡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发展与创新。西柏坡时期,党指挥了三大战役,摧毁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为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成立了华北人民政府,支持全国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摸索方法、探索经验,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做好了组织上的准备。西柏坡时期,召开了中共中央九月政治局会议和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全党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由革命战争转向和平建设、由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根本转变,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伟大的时代铸就伟大的精神,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特殊历史背景,铸就了与伟大建党精神一脉相承又独具时代特征的西柏坡精神。
精神是推动民族发展、国家强盛的内生动力,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也要依靠精神凝聚力量。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38.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正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长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些任务的完成要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系列革命精神,以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
每个时代有其时代主题,每个时代都面临着长期需要解决却未能解决的问题,也需要应对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当前,“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尖锐的”。(14)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558.新时代我们要坚定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继续发扬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在新的时代征程中应对各种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为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力量。
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西柏坡精神,要用革命精神铸魂育人,培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而接续奋斗的时代新人。教育青年从小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增进青年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认同。在青年中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和西柏坡精神,教育其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