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能力培养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探索分析*

2023-01-08 07:07武若溪
智库时代 2022年32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职业

武若溪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

高校就读期间,学生需要明确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只有当大学生具备清晰规划后,才能在未来发展时把握机遇,防止在就业过程中出现迷茫情况,避免走上歧途。如今,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不仅与学生自身利益息息相关,而且关乎社会能否稳定发展以及国家经济建设情况。为此,高校应肩负起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任,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建构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培养模式,致力真正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变化趋势。

一、就业能力培养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解片面性

目前,我国高校和广大教师普遍把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仅仅当作一门课程落实,没有把其当作一门学科来看待。其实,从大一开学之日起,就应当进行职业生涯教育,使学生了解专业与职业、就业的关系,以及专业知识、能力、技能的差异,确保其能把将来专业所学与大学四年职业生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是,许多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并未形成正确认知,或者是在认知上出现偏差。

(二)欠缺职业生涯规划重视度

由于高校师生对其职业生涯规划在认知上存在着误区和片面理解,使得其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受到足够重视,或者没有把其置于正确地位。目前主流观点是把学科教育与专业课程置于第一位,而忽略了职业生涯教育对学生未来就业的重要意义。

(三)存在错误归因取向

目前,高校在考虑大学生就业问题时,忽略了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仅仅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提升学生个人学习成绩、学科成绩、个人努力、人脉关系、个人运气等一种方式,而并未将职业发展方向、目标明确、个人发展路径进行深思熟虑,只是将毕业后频繁跳槽、频繁被用人单位拒绝、找不到工作等原因归结为个人能力低下、心态不佳、运气不佳,却忽略了个人职业规划。

(四)脱离社会职业形势

在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学中,于一些学生职业规划中,只把“职业”当作一种理论,而并未与社会职业相结合,对“职业”未进行详细剖析,导致教学理论化、空洞化,不能与社会现实、社会实践相结合,无法有效地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职业探索,难以做好职业规划,导致学生职业规划仅仅停留在作业、实训、参赛项目层面,无法付诸于实际行动中。

(五)职业规划辅导能力欠缺

目前,无论是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门专业课程,还是作为一种职业生涯指导,都缺少具有职业生涯指导能力的具有实践经验的导师。一位好职业生涯导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生涯规划辅导技能,还要有丰富的生涯辅导经验,且有充分的职业探索技能,通晓企业职业生涯管理,了解社会职业类别和发展趋势。但是,目前大多高校职业生涯导师并不具备实践操作能力,仅能向学生讲解理论层面的内容,难以达到预期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

二、就业能力培养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分析

(一)大一:初步了解专业,明确自我认知

在大学生个性发展关键时期,对大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教育极其关键。当前,一些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往往会根据老师、父母的要求,很难坚持自己的初衷。就算是第一志愿,也有不少人会根据成绩来报名,而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在高考录取过程中,也经常出现“调剂”情况,一些“冷门”专业考生大部分都会被“调剂”。总之,能够选择和自己兴趣相近专业的学生寥寥无几。一年级是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逐渐适应和实现由中学生向大学生转变的过程,一方面大学生对大学生活有所向往,对大学四年生活充满新鲜感觉,各种社交活动及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其学习时间和精力都被抽空,对自身专业课程的投入大大降低。另一方面,由于高校课程教学、专业学习与高中不同,使一些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无法形成适应自己的学习方式。

对刚进入大学的学生而言,认识自我是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步骤,了解自身爱好,并根据自身长处和特征对自己进行全方位分析,极有利于后期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为此,高校可以在入学后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比如有几个同学对他们的专业十分满意?有没有想要转专业的意愿?对自己要学的科目有什么了解?大一到大四的计划是什么?职业方向和工作前景你了解多少?让学生在高中激情还没有完全褪去之时,好好规划未来四年学习及成长计划。此外,高校还可以开展以基础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知识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完成必修和选修课后,能够获得基本的理论知识,熟练地掌握专业技术,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有较深了解。

(二)大二:扩展职业发展,积累经验能力

经过一年的学习和努力,大学生在对自己和外部环境双重适应下,对自身情况及性格有了基本的、全面的了解,并且对自己工作范围有了初步认知,但仍然需要进一步收集和了解关于自己职业发展的相关事项。

在此阶段,通过暑期实习、社会实践及义工等方式,可以获得更多的资讯。学生在实践中可以了解所关心的行业以及未来工作环境。通过实际操作,充分掌握信息,逐渐确定专业和职业发展方向,并根据实际情况作职业选择和计划。例如,通过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报告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能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又如,学校可以举办职业生涯规划比赛,比赛方式可以是 PPT演示自我分析、职业认知、职业规划或者模拟各部门面试情况等。

(三)大三:整理评估自我,选择职业方向

大三学生普遍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尽管其专业知识和技巧都有了一定积累,并且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但却没有注意到职业发展需和自身发展水平持衡。学生在社会实践、暑假实习中,都会得到提升。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自身技能进行重新认知和评价,明确哪些领域还有潜力和有待改进。大三时期主要是选修专业课,这样才能更好地确定未来方向。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逐渐了解从大一开始,兴趣是否发生了变化,对目前学业有什么影响?未来直接找工作或者出国留学?是要自己开公司创业,还是继续找工作?总之,要对自身职业选择进行理性判断,并明确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完成,要达到什么样的知识水平和层次,才能达到既定目标。如果自己的选择跟不上,或者与当前社会发展背道而驰,则应该适时地作出调整。学校可以在职业和就业上对学生进行辅导,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做讲座,协助学生对职业选择进行整理与评价。

(四)大四:做好就业决定,确认就业岗位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预先计划好自己职业目标。学生向“打工人”转型过程中,需要事先准备好求职信、简历、成绩单。通过校园招聘会、人才市场、网上传媒等途径来确定未来就业岗位。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所需能力分析

(一)社会适应能力

“适者生存”既是自然规律,也是大学生就业及职业发展时的残酷规律。所谓社会适应能力即为了适应社会而获得生存、进步和发展的生存技能,同时这种能力也是一种基本的人类生活能力。对一些大学生而言,大学也许是其人生中最后一次有系统地学习的机会。步入社会后,首先要面对问题是如何适应社会,既要适应社会,又要适应社会的潜规则。只有在适应了社会的规律之后,才能适应发展、进步、变革等一系列问题。然而,对大学毕业生来讲,最直接、最有效的社交方式,就是抛开大学身份,消除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姿态,乐于虚心求教,并认真工作,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我价值。

(二)社会交际能力

交际技能是指能够有效地将自身想法、情绪和信息传达给别人,并与他人有效交流。大学生始终是社会的一员,不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与社会分离而独立存在,个人生活在社会中不可避免地要与社会、他人进行各种社会交往。大学生不可避免地要进入社会,在这个社会里,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必须要有不同心态和问题处理方式,才能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众所周知,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既然是一个社会,那即没有什么可以逃避。因此,在步入社会前,大学生要自觉地锻炼社交技能,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1]。

(三)创造性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在科技和各类实际活动中,不断地产生新的思想、理论、方法和创造,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以已有思想方式,提出与一般人不同的观点,运用已有知识和物质,在特定情况下根据现实需要,或者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对旧有思想进行改良。如今,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在培养创新、创新和创新意识方面,高校担负着巨大的历史责任。目前,我国大学普遍存在着“应试教育”现象,许多父母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存在不足,以考试成绩为目标,忽视了对孩子其他各方面的培养与发展,未能切实落实素质教育。为此,大学生要通过多种渠道逐步发展创新能力,自觉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校内创新竞赛等活动,以发展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大胆发表见解。

(四)果断决策能力

决策能力反映了大学生是否有独立思考、果断处理事情、独立处理某一问题或一件事情的能力。如今,社会变化速度较快,许多决定都讲究效率,必须要在最短时间里做出决定,再付诸实施。为此,这就需要政策制定者,尤其是主要决策者,能够在遇到问题时迅速作出决定。如果在紧要关头犹豫不决,则会失去最佳机会,从而导致无法弥补的损失。所以,大学生在规划职业生涯时,要在力量范围之内,作出正确决定。

(五)抗逆能力

在面对逆境时,具有一定抗逆能力,能够让大学生心理状态回归到逆境之前的常态中,并且表现出更加理想、积极的心态,从而在逆境中变得更加坚强。为此,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遇到障碍时,要保持乐观态度,适时地调整情绪,这是未来在职场上必须具备的能力。当代大学生逆反心理比较脆弱,有时会因一个不恰当的玩笑而大打出手,或者因教师一句话而一蹶不振。可见,在高校教师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时,若想提高其整体就业能力,不可忽略对抗逆能力的培养[2]。

四、就业能力培养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探索路径

(一)加强学生认知,做好规划引导

大学生自我认识主要是确立清晰人生目标,并指导其按照自身能力、兴趣、性格和价值观去选择工作方向。职业教育以科学认知为起点,包括对职业规划和生活发展进行全面认知,确定在大学期间的学习计划。按照“人职匹配”原理,个人在选择工作时应该根据个人特点选择合适的工作。这就需要学生对自身进行认知和正确判断。如今,一些学生在学业和工作中比较盲目,所学专业及职业多接受家长建议,考研和工作过程过多借鉴他人想法,不清楚自己职业方向,导致其在自己不喜欢的领域里浪费了太多时间和精力。所以,培养大学生职业观念,培养其职业意识,确立其职业定位十分必要。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过程,其会影响大学生的事业,所以越早开始规划职业生涯,未来职业生涯成功率便会更大一些。大学所开设各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均可为大学生指明工作方向,需要学生根据自身状况自觉地进行自我规划[3]。

(二)考虑就业需求,加强实践指导

高校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单纯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所以高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实践活动来与之相适应。在校园活动方面,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文化活动,提高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观念的认识。这类活动的推广,主要是为了激发大学生就业激情和扩展职业教育系统。其次,要通过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建立大学生创业研究计划,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科研课题,提高学生科研水平。在学科设置方面,增设人文学科选修课,拓宽学生发展空间。同时,要加强与校外企业协作,搭建校外实习平台,建设实训基地。大学应与企业共同努力,通过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如阿里云与八所大学,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共同开设了“云计算和数据科学”,并有阿里云公司的高级技术人员带教。此种模式可以实现校企之间资源优势互补,为高校定向输送人才提供便利。此外,学校也可以聘请一些专业人士担任校外辅导员,并对其进行定期就业辅导[4]。

(三)组建校企联盟,完善就业调解

现阶段,各大高等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落实时,要遵循固有工作原则,更好注重优化工作方法。当代大学生以“00”后学生为主,这些学生具有较强个性,这就需要老师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注意沟通的方式,同时需要和用人单位沟通,又了解用人单位需求,以便于和学生展开密切交流之际,可以将用人单位具体诉求用适宜的方法传到学生面前,以保障学生在整个职业院校接受教育之际,适当调节自身学习方法及未来发展方向,以保障自身个人能力、综合素养与用人单位用人需求、发展需求互相匹配,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高等院校学生就业创业竞争优势和能力。因此,要求高等院校就业指导教师善于调节工作方案,放开工作视野,切记不要将就业指导工作仅仅拘泥于本地或本省单位,而要面向全国“撒网”,只有将视野放宽,尝试与更多用人单位进行沟通,才能真正掌握新时期高等院校学生就业市场情况,为学生传递一手资料,带领学生了解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新趋势[5]。

(四)创建信息平台,提供丰富资讯

高等院校需构建完备的就业指导平台,本着“由点及面”的原则,加大力度建设信息平台以及实践平台,全面解决就业信息分散等问题。利用就业平台中,实时地向大学生推送和介绍前沿创业就业资讯,比如大学生创业信贷政策,或是行业专家为大学生提供的就业建议等。只有创建优良的信息平台,才能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真正拓展大学生就业信息接收渠道,促使其在就业择业的过程中,有更多就业及创业的选择机会。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创建信息平台过程中,高等院校应结合市场实际状况,这样才能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可行性及实效性,结合本校各专业优势,完成定向输送就业信息的工作[6]。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前的关键前奏,也是学生完成从学生角色向社会成员角色过渡的重要阶段。为了确保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前顺利转折,从大一开始便应优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帮助大学生正视社会现实和职业发展趋势,全面了解自我,善于把握各种机遇,为未来职业发展之路铺好基石。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职业
新时代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基于食品专业的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实践研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曼巴传奇 KOBE20
Kobe Bryant beats Michael Jordan’s career po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