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生根 徐颖
江西省聚焦“全面建设幸福江西”目标,坚持党对社会救助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社会救助力量融合、资源整合、功能聚合,构建弱有所扶综合救助格局,筑牢基本民生保障“最后一道防线”。
变“被动”为“主动”,让党员干部动起来。一是党委统筹,高位推动。各级党委、政府成立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城镇困难群众解困脱困工作领导小组,将党委组织部门、宣传部门纳入成员单位,为社会救助改革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舆论宣传保障。推动社会救助与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将社会救助政策落实情况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压实主体责任。二是网格管理,结对互动。加强党组织领导下的城乡社会救助网格化帮扶体系建设,健全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制度。在城市社区以居民小区为基本单元,在农村以1~3个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设立网格,基层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全部“入网”,每名党员联系15~30户困难群众,点对点负责政策宣讲、信息收集、救助帮扶等工作,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三是主动发现,上下联动。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将走访、发现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列入村(社区)党组织重要工作内容。组织、动员挂点干部、驻村第一书记以及基层民政干部、网格员、社会工作者等常态化开展摸底排查工作,通过大数据比对,排查致困风险,综合评估救助需求。截至2022年7月,全省累计走访摸排困难群众120.1万人次,今年新增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7.35万人。
变“分散”为“聚合”,让部门资源统起来。一是链条式统筹政策。民政、人社、医保、教育、住建等民生保障部门联合出台对象认定、救助措施衔接、信用体系建设等系列政策文件,建立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救助制度体系。二是多维度统筹数据。按照“省级为主,市级补充”的原则,建立多跨协同的数据共享机制。对接10余个政府部门、省电力公司、21家驻赣省级银行,实现户籍、车辆、社会保险、纳税、不动产登记等37大类社会救助对象经济状况信息联网查询。与乡村振兴、医保、农业农村、残联、工会等部门和单位开展数据交换,及时将符合条件的360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三是最大化统筹资金。压实社会救助资金保障工作责任,赋予各设区市更大的资金自主权限,统筹分配使用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城镇困难群众解困脱困专项资金,坚持倾斜与激励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向困难程度深、保障任务重、工作绩效好的地区倾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变“管理”为“服务”,让经办效能高起来。一是简化证明“轻松办”。推行“一证一书”,困难群众只需提供身份证件、经济状况信息核对授权书即可申请社会救助。构建“大救助”格局,积极响应省住建厅、省总工会等部门和单位需求,将全省住房保障对象、困难职工等纳入常态化核对范围,取消可以通过核对查询的相关证明材料。二是网上申请“掌上办”。针对困难群众救助申请线下多头多次跑问题,在支付宝“赣服通”小程序和“赣服通”APP平台打造民政专区社会救助申请分栏。联通公安部门人口信息库,通过即时校验户籍信息、人脸识别验证等功能,实现扫码登录、“刷脸”授权、掌上申请、全线跟踪、结果网评。“赣服通”社会救助申请上线以来,累计提供申请服务6.6万人次,完成“刷脸”授权218.37万人。三是乡镇接单“加速办”。将低保等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从县区下放至乡镇(街道),在乡镇(街道)设立社会救助服务窗口,统一受理救助申请,根据大数据预警信息,及时入户核实,提出救助方案。同步升级改造业务经办信息平台,做到全流程在线经办,审核确认经办时限从32个工作日缩短到最快只需13个工作日,真正实现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