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磊,杨春生,刘 爽,刘 娅
(西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教育创新实践的重要支撑空间,正在以不可阻挡之势改变着人类教育实践[1]。在线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为改进高校教学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提供了新途径。线上教学与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存在着差异性,导致最终的学习效果存在着差别,这使得对于在线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的相关性分析具有研究价值及空间[2]。本研究于2020年11—12月随机抽取了泸州市四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客观分析大学生在线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的相关性,从而为提高在线教育质量提供依据。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年级分层,以班为整群抽样单位)抽取泸州市4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 100份,有效问卷2 005份,有效率95.5%。其中,男生866人(43.2%),女生1 139人(56.8%);专科学生239人(11.9%),本科大一学生695人(34.7%),大二学生421人(21.0%),大三学生239人(11.9%),大四学生361人(18.0%),大五及以上50人(2.5%);年龄17~27岁,平均年龄(19.54±1.433)岁。所有被调查对象对本研究均已知情同意。
咨询专家,查阅文献[3],采用自行设计的“大学生在线学习现况调查表”,经由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学生自填问卷,调查人员当场核对无误后收回。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①一般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学历等;②在线学习行为:包括课前行为(2个条目)、课中行为(5个条目)、课后行为(3个条目)。每个条目从“极不符合”“不符合”“一般”“符合”“非常符合”分别记为1~5分(其中“做与学习无关事情”“很容易走神”两个条目反向计分),最后将各条目评分相加得到在线学习行为总分,评分越高,表示自主学习行为表现越好。③在线学习效果自评价:包括学习效率、学习积极性、交流与协作能力、信息素养能力、学习成绩共5个条目。每个条目从“几乎无帮助”“不太有帮助”“一般”“比较有帮助”“非常有帮助”分别记为1~5分,评分越高,表示自评学习效果越好。以在线学习行为总分和在线学习效果自评分高于平均分+标准差、平均分±标准差之间以及低于平均分-标准差的情况分为高分组、中间组以及低分组。经检验,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Cronbach α系数为0.844,KMO系数为0.861。
被调查的2 005名大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呈现三分群体现象,约1/3的人能够课前制订学习计划、预习相关内容,约1/3的人不进行课前预习,另外1/3的人不确定是否会进行课前预习。课堂学习情况中,能够认真做笔记的有1 376人(68.63%),教师回答其他同学问题时也会专注听的有1 237人(61.69%)。课后巩固情况中,1 382人(68.92%)表示能够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但能主动进行知识巩固与扩展的人较少,详见表1。
表1 大学生在线学习行为表现相关情况 n(%)
2 005名大学生在线学习效果总均分为(17.02±3.355)分,最低5分,最高25分。10.32%的学生认为在线学习效果较好,78.96%的学生认为在线学习效果中等,10.72%的学生认为在线学习效果差。在线学习效果各条目平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信息素养能力(3.54±0.877)分、学习成绩(3.46±0.811)分、学习效率(3.37±0.814)分、学习积极性(3.36±0.862)分、交流与协作能力(3.29±0.919)分,详见表2。
表2 大学生在线学习效果评价相关情况 n(%)
2 005名大学生在线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评价呈正相关,在线学习自主能力越强的学生其学习效果越好,反之亦然(χ2=335.579、P<0.001;Gamma=0.661、P<0.05),见表3。
表3 大学生在线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Tab.3 Relationship between online learning behavior and learning effect of college students
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缺少良好的在线学习习惯,仅有33.52%的人能够在课前预习相关课程内容,大部分只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不会主动进行效果评估与知识拓展,被动的在线学习行为比较明显,这与2019年赵建伟[4]的研究结果相同。在线学习效果总均分为(17.02±3.355)分,其中10.32%的学生认为在线学习效果较好,78.96%的学生认为效果中等,10.72%的学生认为效果差,这与2020年陈劲新[5]和2021年常微微[6]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可能与学习效果评价指标、学习者学习行为、专业不同等因素有关。
据Gamma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在线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呈正相关,在线学习自主能力越强的学生其学习效果越好,反之亦然。学生在线学习过程处于师生分离状态,偏向于自主型学习,所以对于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与自主学习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与2020年陈翔[7]的研究结果相似。在课前预习方面,虽然部分学生能够提前预习相关内容,制订学习目标和计划,但大部分学生对于课前预习仍然参与度较低,可能导致上课时无法跟上课程进度,知识点理解不到位等问题。在课堂学习情况中,课堂中的高频行为为学生记录笔记与单纯听讲,低频行为为师生互动,这与2022年杨婉霞[8]的研究结果相似,可能导致学生容易走神,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学习效果差。在课后情况中,学生对于在线学习没有足够的学习投入度,这与2020年邹杨[9]的研究结果相似。由于学生仅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不主动评估学习效果,可能会影响到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自我评价。
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存在学习主动性、师生交互度不够等问题。提示各高校应注重学习引导,可以分别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更新教学管理理念。课前预习环节可由教师提前发布预习内容,开展话题讨论等任务,让学生初步理解课堂内容,有助于课堂内容的深入开展;课中环节可以多使用支架互动教学方式[10],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适当增加提问、小组讨论等交互学习环节,实现知识从教师到学生、学生到教师、学生到学生的多向流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后环节可以增加课后习题、章节测试等资源,主动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巩固,保证学习内容的消化,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