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新区顺迈小学 卢丽丽
校本资源是本校在教学实践中自主开发的教育资源,通常是教师在工作中结合本校的教育理念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编订的教学规划或课程,其中包括教师制作的课件、教师设计的题库、教师编写的教案、教学中的反思等。这一系列内容都是教师顺应校内的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自主设计的教学执行方案,用于弥补课程教学的局限性。关于德育校本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是学校管理工作亟待研究的课题,尤其是在“双减”背景下,校本资源更具开发空间,通过资源的整合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升育人质量,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指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基于文件要求学校德育教学应减少书面作业,增加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德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学校在培养学生德育品质时,应积极开展研学旅行,加强学生的实践体验感,如清洁校园、外出绘画、农业体验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去感受普通且平凡的生活,在生活中重拾欢乐,在生活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祖国的强大,在与自然环境的零距离接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1]。
为此学校开展阳光之旅系列研学旅行活动,利用行走的课堂,让学生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得。用脚步去丈量黑龙江省博物馆——聆听文物的声音,学生透过古代历史文物陈列馆中的展品去感受流淌在龙江大地上的历史。从博物馆本身的建筑设计到展出的篆刻和书法作品,感受龙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用眼睛去感知黑龙江省科学技术馆——体验科技魅力,一楼的航空航天交通展区是学生们最喜欢驻足的地方,航天飞机模型、飞船模型、航空服等等一件件展品展现了科学家的无穷智慧和宇航员们勇于探险的精神,学生们通过参观了解热血航天史,感受航天文化,赓续航天精神,树立报国之志。二楼的实体感受展区有可以自由编曲的发声乐器、磁力弹椅、静电发生器、倾斜屋等设备,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了解科学知识,拓宽科技视野,提高创新能力。用童心去探索农家菜园——拥抱劳动之美,跟农民伯伯一起播种、育苗、收割……体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亲历劳动过程不仅强健了体魄,更磨砺了品质,让学生更加热爱劳动,使劳动光荣的文化基因渗透进血液、浸入心扉。用足迹去探寻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强化责任担当。行走在历史的长廊,帧帧画面带领学生们走近真实的过去,历史之殇,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直面未来,他们知道唯有发奋图强做栋梁,长大后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研学旅行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走出教材去感悟生活,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增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陶冶学生美好情操,在实践活动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还提出学校应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根据该意见要求,学校可以适当地改善德育教学模式,在课后服务时间,各小学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德育+X”实践活动,在课后服务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内容,将德育与课后服务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德育品质的发展,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在德育融合背景之下,继续开发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方面融合的实践活动,探索“德育+X”融合教育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学校是哈尔滨市红色文化教育传承协会成员单位,始终坚持将红色教育与课后服务阳光社团实践活动相结合,探索“德育+X”培养模式。在建党节前开设社团实践活动红色课程,在古筝社团、非洲鼓社团、琵琶社团、长笛社团、小提琴社团等器乐类社团中开设《我的祖国》《党啊,亲爱的妈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经典红色乐曲演奏课程。在舞蹈社团、健美操社团开发《红领巾心向党》《红旗飘飘》《中国么么哒》等以赞美祖国歌颂党为主题的舞蹈课程、健美操课程。在合唱社团开办《东方红》《唱支山歌给党听》《红军不怕远征难》等经典红歌传唱课程。在书法社团、绘画社团、彩泥社团、STEAM社团等创作类社团中开展“童心向党一起向未来”主题艺术作品创作课程。在诵读社团设立《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经典诵读课程。通过“德育+X”实践活动,将德育和课后服务实践活动有机融合,使红色基因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学生胸怀爱国主义信仰,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我校课后服务“德育+X”培养模式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课后服务质量提升,与时代共振,和“双减”同频,担负起新时代教育使命,推进“五育并举”高质量教育的发展。
学校在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同时,应不断开发新型教育资源,拓展德育资源空间。在信息化时代,资源是无限的,教师要善于开发与整合身边的资源,在资源的辅助下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推动德育课程的改革,进而打造学校特色育人方式。学校可以潜移默化地将德育理念贯穿于实践活动始末,力求在实践中落实德智体美劳诸育的教育目标。将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结合,可以最大程度丰富学校德育资源,拓展资源空间,进而实现校本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为学生德育品质的培养夯实基础。就目前小学教学发展趋势分析,实践课程的教育成效远高于课堂教学,实践课程已成为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特色,在实现寓教于乐的同时还能进一步助力学生德育素质的提升。
学校充分利用龙江冰雪文化资源优势,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冰雪盛景中因时而动、因地制宜,将“冰雪教育”与学校“阳光德育”理念相融合,开发阳光冰雪特色课程体系,趣味冰壶、速度滑冰、雪地足球、冰上保龄球等冰雪特色课程,让每一位学生乐享冰雪运动,以冰雪运动育德,促进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养成。学校邀请专家领航,深化“冰雪运动”内涵,2015年邀请到国家女子冰壶队队员、平昌冬残奥会中国轮椅冰壶队主教练岳清爽来校进行指导,组建了第一支女子冰壶队,并在2015年哈尔滨市中小学生冰壶比赛中荣获冠军。学校邀请专家指导,深化“冰雪育人”内涵,2017年全国第八届阳光教育年会在我市召开,我校作为本届年会的承办学校,面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展示“阳光冰雪运动”育人成果,与会专家对学校冰雪特色课程体系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指导意见,2018年学校被评为黑龙江省冰雪特色学校。我校在开发阳光冰雪运动课程的同时还将龙江冰雪文化融入到小学艺术课堂,通过冰雪艺术作品欣赏与创作让学生心系家乡,情系祖国,弘扬龙江冰雪文化。2020年学校开展《龙江冰雪文化融入小学艺术教育的创新实践研究》,并成功申报了黑龙江省教育学会2020年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2022年学校在北京冬奥会文化公益讲坛上进行了题为“筑梦冬奥相约冰雪”经验分享,通过系列冰雪活动、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努力拼搏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的意识,让学生心中有信仰,前进有方向。我校阳光冰雪特色课程体系的开发,多维拓展德育教育资源,助力“双减”落实,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学校德育校本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更具有研究意义,本文仅以小学德育教学为参考,从“双减”背景下学校德育校本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探索进行分析。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本校教学环境,立足于学生的实际能力,不断开发与整合德育校本资源,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诸育发展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