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功能训练在桡骨近腕关节处骨折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3-01-05 06:27秦梅吴倩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21期
关键词:腕关节桡骨活动度

秦梅,吴倩

(1.兰陵县人民医院静脉配置中心,山东临沂 277700;2.兰陵县中医院康复科,山东临沂 277700)

桡骨近腕关节处较为薄弱,遭受暴力后极易出现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1-2]。 当前,临床治疗桡骨近腕关节处骨折以保守固定为主,能有效进行解剖复位,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骨折术后恢复期较长,关节僵硬、 肌肉萎缩及组织粘连等发生风险较高,为促进患者功能康复,应开展有效的康复护理。 功能训练作为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促进骨折患者功能恢复方面具有较好效果[3]。 但常规功能训练内容较为单一,难以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 量化功能训练强调现代骨科学的动静平衡原则,是在常规功能训练的基础上,根据患者情况对训练内容进行量化,以循序渐进地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兰陵县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94 例桡骨近腕关节处骨折患者为对象, 通过分组对照,探讨量化功能训练的应用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桡骨近腕关节处骨折患者94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腕关节处骨折;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悉,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生命体征平稳,能够配合完成本研究。排除标准:有腕关节骨折史者;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者;合并传染性疾病者。 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7 例。观察组中男25 例,女22 例;年龄24~59 岁, 平均年龄 (40.62±8.17) 岁; 体质量指数18.39~30.22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26±2.18)kg/m2;骨折原因:交通 16 例,暴力 13 例,跌倒 12 例,其他 6 例。 对照组中男 26 例,女 21 例;年龄 22~59 岁,平均年龄(40.70±8.14)岁;体质量指数 18.51~30.13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30±2.11)kg/m2;骨折原因:交通 17 例,暴力 13 例,跌倒 12 例,其他 5 例。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在局部麻醉后行手法复位,待复位满意后采取单边外固定架固定4~8 周。 治疗后次日指导患者开展功能训练,期间配合心理康复、饮食调整、生活指导等康复护理措施,持续观察12 周。

1.2.1 对照组

进行常规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指间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训练,5~10 min/次,2~3 次/d;指导患者开展腕关节屈伸训练,训练动作应保持轻柔,并结合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屈伸力度,10~15 min/次,2~3次/d;指导患者开展腕关节尺偏、桡偏活动,并开展腕关节及前臂旋转活动,15~25 min/次,2~3 次/d。 上述训练均以患者能够耐受,不感觉疲劳为度。 持续12周。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量化功能训练。 (1)成立小组:成立由主治医师、康复师及护理人员组成的量化功能训练小组,针对组内成员开展培训,宣教量化功能训练的目的、意义、干预内容及方法等,确保其充分掌握相关内容。评估患者情况,以此为基础,制定功能训练的量化目标。 (2)制定功能训练内容:以《骨科康复学》为依据,结合桡骨近腕关节处骨折的特点,确定患者功能锻炼内容, 并编制成功能锻炼指导手册,发放给患者,嘱其认真阅读与理解,严格按照手册内容进行锻炼,组内成员从旁进行示范与指导。(3)量化功能训练:①治疗后1~2 d,嘱患者进行患肢小幅度的握拳训练,每次 2~3 min,3 次/d;②治疗后 4 d~1 周,指导患者开展握拳训练、肘关节屈伸训练及肩关节后伸、搭肩膀与上举训练,1~2 min/次,3 次/d;③治疗后2~3 周,在握拳、肘关节屈伸等训练的基础上,延长训练时间至 2~3 min/次, 增加训练频率至 3~5 次/d,同时指导患者开展腕关节屈伸训练,1~2 min/次,7~10次/d;④治疗后4 周,增加前壁旋前、旋后训练,1~2 min/次,7~10 次/d, 其他训练内容结合患者恢复情况进一步延长时间、增加频率;⑤治疗后5 周后,增加腕关节桡倾侧偏训练,1~2 min/次,5~7 次/d, 其余训练内容在上一周的基础上酌情增加。 持续12 周。

1.3 观察指标

(1)疼痛情况:护理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4]进行评估,选择一根 10 cm 的尺子,由患者根据自觉疼痛情况选择,0 cm 端计0 分,表示无痛,10 cm计10 分,表示疼痛剧烈,分值越高则疼痛程度越重。(2)腕关节活动度:护理前后,测量患者的腕关节活动度,包括背伸度、掌屈度、桡角度、旋前度及旋后度。(3)腕关节功能:护理前后,采用Cooney 腕关节功能评分[5]评估标准进行评价,满分125 分,包括疼痛、功能状态、握力、伤肢背伸/掌屈活动度及活动度,每个维度25 分,分数越高则腕关节功能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VAS评分等计量资料用()表示,骨折原因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分别采用 t 检验,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 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 VA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 VAS 评分比较[(),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t 值 P 值对照组(n=47)观察组(n=47)t 值P 值7.23±0.72 7.30±0.75 0.462 0.646 2.11±0.42 1.07±0.33 13.349 0.000 42.110 52.125 0.000 0.000

2.2 两组腕关节活动度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各方向腕关节活动度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各方向腕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大,且观察组的腕关节背伸度、掌屈度、桡角度、旋前度及旋后度均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腕关节活动度的比较[(),°]

表2 两组腕关节活动度的比较[(),°]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aP<0.05

组别对照组(n=47)观察组(n=47)t 值P 值背伸度护理前 护理后掌屈度护理前 护理后30.32±5.63 29.96±5.71 0.308 0.759 38.32±7.11a 45.42±8.60a 4.362 0.000 41.42±5.55 41.50±5.62 0.069 0.945 48.49±5.67a 53.56±5.85a 4.266 0.000桡角度护理前 护理后旋前度护理前 护理后旋后度护理前 护理后9.60±1.68 9.66±1.72 0.171 0.865 12.25±2.44a 14.62±2.46a 4.689 0.000 72.75±7.41 72.80±7.49 0.033 0.974 80.85±8.12a 85.86±8.62a 2.900 0.005 70.65±8.85 69.95±8.90 0.382 0.703 80.85±7.16a 87.81±8.11a 4.411 0.000

2.3 两组腕关节功能比较

护理前, 两组的各维度Cooney 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各维度Cooney 腕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Cooney 腕关节功能中的疼痛、功能状态、握力、 伤肢背伸/掌屈活动度及活动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 Cooney 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 Cooney 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aP<0.05

组别对照组(n=47)观察组(n=47)t 值P 值疼痛护理前 护理后9.12±1.11 9.19±1.05 0.314 0.754 15.52±1.66a 19.24±1.70a 10.733 0.000功能状态护理前 护理后握力护理前 护理后伤肢背伸/掌屈活动度护理前 护理后10.02±1.22 10.15±1.29 0.502 0.617 16.63±1.72a 20.26±1.79a 10.025 0.000 9.45±1.42 9.49±1.47 0.134 0.894 15.53±1.93a 19.98±2.05a 10.835 0.000 10.24±1.15 10.32±1.21 0.329 0.743 16.33±1.48a 20.26±1.52 12.700a 0.000活动度护理前 护理后10.46±1.22 10.32±1.26 0.547 0.586 15.98±1.40a 20.28±1.92 12.406a 0.000

3 讨 论

桡骨近腕关节是人体主要的活动性关节,骨折风险较高,会引起疼痛、腕关节活动限制等,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6-7]。 外固定是治疗桡骨近腕关节骨折的重要手段,但长时间固定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不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同时,桡骨近腕关节处骨折后,关节解剖位置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破坏,以致关节稳定性降低,即使经精准复位与外固定后仍需开展有效的康复锻炼,以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

常规功能训练内容简单、方式单一,患者训练过程中易因惰性而疏于锻炼,或存在因害怕疼痛的情况而抗拒训练,进而影响训练效果[8-9]。 量化功能训练对功能训练内容进行严格量化,以确保各项训练措施的有效落实, 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训练强度,进而达到较好的康复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 腕关节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Cooney 腕关节功能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量化功能训练在桡骨近腕关节处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利于减轻疼痛,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提升腕关节活动度。 本研究将量化功能训练应用于桡骨近腕关节处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中,组内成员评估患者病情及个性化情况,并以此为基础为其制定量化功能训练的相关内容, 能够满足不同患者、不同阶段的康复需求,更具针对性及可行性,有利于增强康复效果。量化功能训练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各阶段训练内容与训练目标, 循序渐进地增加训练强度,可使患者逐渐适应训练过程, 积极配合训练的开展,有效促进关节附近肌群的收缩与舒张, 增强肌力,改善关节稳定性,进而获得较好的康复效果。 量化功能训练的持续进行, 还可加快腕关节周围静脉血液回流,增加局部供血,增强关节周围血运代谢,促进肌肉韧带、肌腱弹性恢复,预防粘连、萎缩等的发生,为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奠定良好基础[10-11]。 但量化功能训练应用于桡骨进腕关节处骨折患者中的相关报道较少,且存在观察时间短、样本量较少等局限性,临床仍应持续进行实践与研究,以不断完善试验设计,增加样本量及观察指标,延长观察时间,以更深入地探讨量化功能训练对桡骨近腕关节处骨折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

综上所述, 将量化功能训练应用于桡骨近腕关节处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中,能够减轻疼痛,提升腕关节活动度,促进腕关节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腕关节桡骨活动度
桡骨远端骨折掌与背侧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用T型钢板治疗的效果探讨
高频超声检查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腕关节早期病变检出率的影响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