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与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内在逻辑、着力点与落实机制

2023-01-05 22:27幸小涛彭焕彬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育方针政治工作

幸小涛,彭焕彬

(韩山师范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一、内在逻辑

2021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普通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下文简称《条例》),新修订的《条例》将坚持教育“四为”,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要求写入《条例》,提出高校党组织工作应当遵循五个方面原则,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更为具体明晰。[1]42021 年4 月29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下文简称《教育法》)的决定,将《教育法》第五条修改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教育方针的进一步完善,使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方向更为鲜明、内容更加完善、要求更加明确,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而《条例》的修订和实施,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必须同步抓好《教育法》和《条例》的实施。

(一)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得到贯彻落实是高校党委的根本目标导向、核心职责要求,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成效如何必须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成效来检验和衡量

1.高校党委的根本目标导向

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这里的“指挥”讲的就是“管理”“治理”或“领导”。这是人类生活特有的现象。领导的重要性特别表现在实现组织目标上。任何一个组织都是有目标的,组织只有通过“领导”“管理“治理”,才能有效实现组织的目标。高校这个组织目标是什么?最根本目标理所当然是实现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2.高校党委的核心职责要求

《条例》第四条高校党组织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中,明确指出:“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党管意识形态,领导改革发展,把党的领导落实到高校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1]4高校必须准确把握所肩负的职能责任特别是核心职能,坚决贯彻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科技自立自强等重大决策部署,谋划完善并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学科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计划、综合改革方案等工作落实落地。

(二)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不到位,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党的领导缺失、不到位,贯彻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必然要求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根本保障

习总书记在2018 年5 月2 日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有效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2]如何把党的领导力、组织力有效转化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能力,高校党委在实践中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

1.对党的教育方针重要性和内涵理解不到位

笔者对某学校200 多位干部、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关于“是否了解党的教育方针的主要内容”,只有55%的人表示“非常清楚”,还有43.7%的人表示“了解但说不清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为本校最大的亮点”,选择“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人分别只占33%、32%、30%。这反映出我们部分教师干部对党的教育方针,特别是对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极端重要性还存在模糊认识。

2.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上领导力、执行力不足

习总书记讲,我们讲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政治能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想问题、作决策、抓落实都要自觉对标对表。各级党委发挥领导、把关作用,关键就是看所领导的地方、部门、单位在各项工作中是否执行和落实了这些制度。真正执行和落实了,方向上就没有问题,政治上就不会出问题。在问卷调查中,关于“认为本校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情况”,选择“比较到位,但仍有提升空间”的占51.8%;在关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认为最迫切需要加强的方面”,选择最多的是“德育”,占59.5%,反映出迫切要求和愿望。

二、着力点

习总书记在2018 年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高校要抓好三项基础性工作,即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2]习总书记在同年9 月全国教育大会上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3]他提出了“教好”“学好”“管好”三个标准,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具体落实在高校,就是要把这三项基础性工作做好。

(一)坚持正确的办学政治方向

1.必须深刻理解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

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4]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基本内涵就是通过开展基于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公共性教育事务来实现树立品德和培养人才,最终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核心和出发点是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因此,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必须强化师生的国家民族观念。高校不能仅仅停留在培养学生优雅的气质,使我们的学生成为精神贵族,我们更应该培养学生为国家民族贡献才智的使命感。应该教育我们的师生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要胸怀国家和民族,只有这样,为人处世才会大气,做事、做学问也才会有大的气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应该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和动力。

2.必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

习总书记在2013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5]教育领域既生产思想又消费思想,既生产舆论又消费舆论,既生产文化又消费文化,一旦出现问题,就是全局性的。教育领域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社会上不同的思想、观点,在这里交锋、交融,前沿阵地守不住,就有可能一溃千里。高校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不容许发生颠覆性错误,必须始终坚持正确方向,讲导向不含糊、抓导向不放松。

在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中,“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这两个概念是相通的,只是根据具体场合的需要,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表述方式。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只能是理想信念教育,而不是别的什么内容;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全部内容和全部工作的理论基础,“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6]。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既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又代表了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了科学性、意识形态性的统一,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3.必须注重培养青年的奋斗精神,着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理想信念、价值选择与道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注重解决青年学生在学习、人际关系、就业等遇到的实际问题,注重心理建设。不要空乏而让学生反感,要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这一代人的思想实际,多加引导,多加人文关怀,多平等相处,而不是居高临下。

新时代新青年,必须注重强调青年人的奋斗精神和作风。习总书记在2013 年五四青年节时讲,“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7]

4.必须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家、教育家的高校领导干部队伍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根本靠人才、靠队伍。习总书记指出,高明的学校领导,首先应该是高超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运用一切场合、一切载体、一切方式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并能带动所有教职员工和学生共同来做思想政治工作。[8]毛泽东同志也曾经指出:“办教育也要看干部。一个学校办得好不好,要看学校的校长和党委究竟怎么样,他们的政治水平如何来决定。”[9]北京大学的老校长陆平同志曾经说过,“大学领导要有省委书记的水平,支部书记的作风”,点明了高校的领导者必须具有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国际视野和前沿意识,具有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才能办人民满意的大学,意义非常深刻。

(二)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1.必须牢固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在大学的治理结构中,教师处于关键的中心位置。尽管大学是为培养人才而设立的,教师本身不是大学的目的,而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而设立的直接性岗位,但其存在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最直接的,而且教师的水准和视野往往也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水准和学生将来发展的可能性。

人才问题,应当是学校第一要考虑的问题。我们高校管理者应该真正做到“求贤若渴、爱才如命”,倾注超常规的精力,采取超常规的措施,不惜超常规的代价,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全力建设好教师队伍。高校领导者必须时刻思考,谁来培养学生,即谁能够当好教师?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蒋南翔、匡亚明、朱九思等著名校长其治校之所以有大的成就,无不得益于他们重视人的作用,重视教师的作用并在延聘优秀教授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因此,学校在管理中:一是要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真正做到感情留人;二要在事业发展中培养人才,在学校建设中造就人才;三要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与制度。

2.必须着力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习总书记讲:“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10]在中国教育史上,被人们所称道、为历史所铭记的好老师,无一例外都是把自己的教书育人事业与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做老师,最好的回报是学生成人成才,桃李满天下。想想无数孩子在自己的教育下学到知识、学会做人、事业有成、生活幸福,那是何等让人舒心、让人骄傲的成就。”[10]2017年12月,习总书记对西安交通大学15 位老教授的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向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西安交大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在2018 年新年贺词中,他再次提到西安交大西迁的老教授们,高度赞扬他们爱国奉献、无怨无悔的崇高精神。因此,我们必须以夯实教师的家国情怀和教育情怀为切入点,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

3.必须扭住教师专业素质能力这个关键

习总书记非常强调教师专业能力对于学生的影响。作为高校教师,很现实的就是要辩证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教学和科研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要树立信心,充分认识教学和科研的内在联系。就像中山大学陈春声书记讲的:“我们因为热爱思想创造而来到这个大学,而且也可能有很好的从事学术创造的才能,但如果要长期拥有从事学术创造的资格,就必须同时具备另外一种不同的才能,即能够通过常识的传授,将一大堆聪明、好学、有知识准备但不懂学术思维的脑袋训练得具有学术思维的习惯。”[11]这点,作为师范院校的教师尤为重要。

(三)建设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1.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我国教育“为人民服务”,是为全体人民、首先是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服务,它要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社会和人民的需要培养人、塑造人,同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统一的。“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要加快建成适合每个人的教育,努力使不同性格禀赋、不同兴趣特长、不同素质潜力的学生都能接受符合自己成长需要的教育”。[12]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就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强烈期盼的迫切需要。

2.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中心,扎实推进学科、专业、课程等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调查问卷中,关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为当前存在的薄弱环节”,选择最多的是“学校教育教学‘最后一公里’”,占32%;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中,当前最迫切需要”,选择“育人方式改革”最多,占48%。这客观反映出我们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亟需加强。当前,尤为重要的是,必须深入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计划,落实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我们要积极参与权威组织专业认证,大力推进“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把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动向、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学科交叉融合新趋势、科学研究新成果及时纳入课程和教材。

3.必须贯通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习总书记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3]以劳动教育为例,新时代教育方针不只是把劳动作为育人的途径和方式,而是将劳动作为全面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这就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贯彻落实中要始终贯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劳动教育不是简单让学生干活,而是通过劳动去育人,特别是让学生“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这是劳动教育的本意和初衷。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的错误观念”,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这是劳动教育之魂。

三、落实机制

高校管理工作有一个很好的组织系统,从学校党委一直到二级学院党总支、党支部,这是我们很大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必须发挥好,充分利用组织的作用和力量。我们必须着力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形成落实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

(一)从学校党委层面看

必须着力在提高党委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支持校长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开展工作上下功夫。重点是要明晰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议事决策范围,实行好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建立良好沟通机制。

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委工作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同向同行,在避免内卷上下功夫。重点是合理设置并明晰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建立党政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避免出现工作盲点和过多的交叉点重复点,提高工作效能。

(二)从二级学院党总支层面看

1.必须在强化党总支委员会会议和党政联席会会议质量上下功夫

“高校院(系)级单位党组织应当强化政治功能,履行政治责任,保证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任务完成,支持本单位行政领导班子和负责人开展工作,健全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1]6重点要明晰并坚决落实好党总支委员会会议和党政联席会的议事决策范围,提高决策水平和能力。凡属教职工的聘用、晋升、职称评定等重要事项,教师引进、培养等,党总支会议要对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先行把关,再提交党政联席会讨论决定。关键是提高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的政治判断力和理论素养。

2.必须调动院长在学科、专业、课程、教材等建设的积极性上下功夫

高校是个学术组织,管理工作有其自身规律性。学术的工作需要学术人去探索,比如,是否构建起与高质量发展相契合的教学、教材、课程体系,是否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将最新科研成果反映到教学中等,二级学院院长应该发挥起主体作用。党的领导作用要在推进依法依章规范办学,建立完善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以制度改革推动我们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从党支部层面看

1.必须加强和提升教职工党支部的政治功能

所在单位党支部要考察教师政治立场、思想素质、师德师风。要健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带头人、业务带头人”培育工程;要不断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高校应组织教师每周开展1次集中学习、每月开展1 次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特别是,要大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关心了解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及时回应教师重大关切,依托党支部搭建校院领导与教师定期交流联系平台,从职业规划、激励评价等方面促进教师成长发展。

2.必须发挥好学生党支部的引领示范作用

注重组织学生党员参与学生事务管理,维护学校稳定;充分发挥保留团籍的学生党员的带动作用。强化党的具体领导和团的日常指导,配齐配强指导老师,遴选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担任学生会、学生社团负责人。要建立以服务学生、志愿服务为导向的激励表彰、纪律约束机制。特别是,要以师生结合、专业联合、跨年级整合等方式成立党支部,解决低年级学生党组织“空白点”和对学生政治引领弱化的问题。

猜你喜欢
教育方针政治工作
劳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必修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不工作,爽飞了?
美国音乐课程改革的三个流派
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
一种特色的教学理念的提出与讨论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