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野下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改革研究

2023-01-05 22:53梁金凤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应用写作应用文立德

梁金凤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教育部2020年5月28日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教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教育部的要求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将写作育人融入课程教学中,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但有些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还不够到位,“课程思政”能力存在短板,使得课程思政的教学合力还没有完全发挥。高职院校要积极完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思政”效果。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上海地区高校较早探索“课程思政”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将“课程思政”定位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补充,发挥深化和拓展作用。“课程思政”旨在解决传统思政课进行价值引领的局限性,发挥多学科育人优势,构建“全课程、全方位育人”体系[2]。经过多年探索和各地实践,当前学界对“课程思政”的理解越来越科学, 把“课程思政”看作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课程思政”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课程思政”可以理解为“专业思政”,即在专业课当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突出专业特色。 “课程思政”就是让专业课有灵魂,牢牢把握“立德树人”,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追求、有本领的新人,满足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要求。此外,“课程思政”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能够同向同行,共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3]。

二、“课程思政”和《应用写作》教学目标具有一致性

“课程思政”是指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价值观,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课程思政”要求专业课教学加强思想引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将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是门实践性极强的公共课,传统上授课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应用写作技巧上,而忽视《应用写作》的人文性。《应用写作》 本质上是表达人的思想,通过写作来与人建立沟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因此,《应用写作》 更要体现写作者的人文关怀。写作者的人文关怀主要包括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心态,以人为本的理念等。

可见,在《应用写作》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课程思政”的要求,更是《应用写作》人文关怀必须实现的目标。在“课程思政”指导下,《应用写作》教学要贯彻“写作育人”理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

应用文写作是一项高级能力,在结构上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写作者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字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更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储备,具有大局意识,思维严谨,逻辑清晰。应用文写作是“语言知识、语文知识、专业知识和写作知识的交叉运用”[4]。在《应用写作》教学上进行“课程思政”,就是要引导写作者融入深厚的人文功底,并且通过良好的层次和严谨叙述来实现。所以说《应用写作》的“课程思政”教学具有双重目标,一是在课程上进行思政,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二是在应用文“文本”这个具体成果上体现人文关怀,实现“课程思政”的目的。

需要指明的是,《应用写作》“课程思政”教学和应用文“文本”虽然体现人文关怀,但是应用文和文学作品毕竟不一样,应用文写作具有简约之美,侧重实用性。因此应用文写作的价值引领和人文关怀要恰到好处,把握合理的度,不能让人觉得有赘述之感和浮夸之嫌。这对写作者提出更高的能力要求,需要在不断的练习中提高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三、《应用写作》“课程思政”教学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师积极践行“课程思政”理念,挖掘《应用写作》的思政元素,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根据调研发现,不少《应用写作》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还存在一定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两点:第一,《应用写作》教师对“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理解不到位。部分授课教师对在《应用写作》等专业课中进行“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意义还是不能理解,认为没必要,不重要,存在应付敷衍。对“课程思政”要解决的问题理解得不到位,对“立德树人”的“德”理解不全面,简单理解为德行和职业道德,缺乏深刻的内涵挖掘,以致在“课程思政”教学时,不知道如何进行思政元素挖掘。第二,《应用写作》授课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理解不透彻,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表面层次,“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欠佳。授课教师将“课程思政”简单地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应用写作》,认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进行“课程思政”。《应用写作》教师要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1.深化“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理解

《应用写作》教师提高“课程思政”能力,就要加强相关理论学习,对“课程思政”和“立德树人”的内涵进行学习、挖掘,加强理解。首先,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的论述进行钻研性学习。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教师要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5]。《应用写作》教师只有准确理解“课程思政”和“立德树人”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其次,要定位好《应用写作》的“课程思政”和“立德树人”的要求。《应用写作》要结合高职院校的教育任务进行“课程思政”定位,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具有较高思想政治觉悟、具有职业道德的、精通应用写作的复合型人才。根据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应用写作》的“课程思政”要将应用写作理念塑造与思想政治教育等有机结合,在应用写作里贯彻好“立德树人”的灵魂,并在应用文里直接体现,能让阅读者在字里行间直接感受到强烈的人文关怀。对《应用写作》专业课教师来讲,“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教育的补充,需要理解好本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互补,同向同行。专业课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间应做好教学沟通,进行教学互助合作,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2.挖掘《应用写作》“课程思政”元素

《应用写作》开展的应用文写作,并不是单纯的文本写作,还凝聚着写作者的人文关怀,这里有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应用文“文本”里,首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应用文里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符合和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到“四个自信”和“两个维护”,引导应用文的阅读对象树立、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救世情怀。这个救世情怀是指责任感、担当意识。第三,可以深入挖掘应用文里蕴含的积极向上、乐观、诚信等价值追求。如“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认真的态度的培养”[6]。应用文的出发点是建设更加美好的中国。如在应用文里引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主义等。学生在应用文“文本”里融入价值观、情怀、态度,其实也是对自己的鞭策,潜移默化的实现“写作育人”,促进写作者自我激励、自我发掘、自我成长和自我提高,做到全面发展。

在具体的教学中,围绕案例来挖掘思想政治元素。如在介绍《应用写作》课程的学习方法时,务必要强调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有关的法规、制度,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政策水平,这是写好应用文的前提。加强政治思想修养,杜绝在自己的文稿中出现政策性差错。在讲述常见的事务性文书时,可以讲入党申请书的写法,教育学生撰写入党申请书时,注重格式规范,将自己对党的认识、入党的动机和具备的条件写清楚。在讲慰问信时,以致行业工匠楷模的慰问信为范文,大力挖掘工匠精神,在应用文里践行敬业、创新、专注等内涵。

3.提高《应用写作》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课程思政”属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一般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和学生思想政治觉悟进行互动和进行教育引导。而《应用写作》授课教师若缺乏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关的知识和教育方法,“课程思政”实效性有限。《应用写作》授课教师必须努力提升“课程思政”能力,主要包括这几方面的提升策略。首先,应当系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与“课程思政”教学进行融会贯通。授课教师可以通过书本学习、在线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旁听等方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学习,为“课程思政”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学习和应用“疏通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灌输教学法”、“隐性教学法”等。其次,精心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完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如编制《应用写作》“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构建“写作”“立德”“育人”“树人”完整的教学体系。在具体章节里融入思想政治理念,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文化自信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第三,邀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应用写作》教师、教学督导参与“课程思政”教学评议,聆听专家的建议,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进[7]。最后,广泛地参与“课程思政”社会实践。授课教师提高“课程思政”能力,必须掌握丰富的“课程思政”素材,这离不开教师的社会实践。教师只有通过与政府、社会、企业多接触,才能挖掘和积累相关写作素材。如通过社会实践发现企业等应用文写作的人文关怀缺失,分析原因,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针对性改进。

4.创新《应用写作》“课程思政”教学方式

“课程思政”并不是新增加一项教学活动,而是在教学中贯彻,在用显性教学方法同时,结合使用隐性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思政”教学应当结合学科定位,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思政”教学实效。首先,可以采用“1+X”模块化教学。这个“1”是指适合所有专业学生的“课程思政”元素,如在通知、计划、总结、启事、求职信等常见公文和事务公文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文关怀。而“X”则是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进行分类教学,如经济文书、机电文书等。“X”更多侧重学生专业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这也是“课程思政”的主旨要求,即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融合[8]。《应用写作》的“课程思政”必须与写作的逻辑、思维、思辨结合起来,要在思辨中进行价值塑造和思想引领。其次,应当开展经典案例教学。选取经典案例和学生应用文写作案例,指出案例的优点和不足,教师进行改写,通过对比增强学生的理解。教师在改写时,应当融入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强化“立德”,发挥思想铸魂和引领。第三,要顺应网络教学,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利用 “学习通”、超星学习平台等线上教学平台丰富应用写作资源,加强经典案例讲解,引导学生巩固学习,不断提升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最后,要大力开展《应用写作》“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强化实践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理解应用写作理论和价值塑造,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感受生活,从而在应用写作中更好体现人文关怀。

结束语

在《应用写作》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必须全方位“用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把学生培养成政治信仰坚定、品质素质过硬、应用写作能力强的优秀人才。授课教师要加强“课程思政”的理解,在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提升“写作育人”教学成效。

猜你喜欢
应用写作应用文立德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职业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与对策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四种英语常考应用文写作范例
基于交互式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写作教学探讨
应用写作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