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依璟 毕瑞峰 张倩
摘 要: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指出,技工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技工教育适应性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是保持技工教育特色的根本所在。本文以中山市为例,就增强技工教育适应性进行探讨研究,分析技工教育适应数字化转型升级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找准增强技工教育适应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借鉴成功经验,以期为技工教育适应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技工教育 数字化 适应性 技能人才
一、研究背景
国务院印发的多个文件强调要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已成为职业教育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笔者以“职业教育适应性”为关键词在知网进行检索,共检索出356篇文献,其中2020年仅有9篇,但2021年陡增至62篇,这与国家政策出台时间节点呈关联性。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指出,技工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再以“技工教育适应性”为关键词进一步检索,仅检索出5篇相关文献,说明针对技工教育适应性的研究比较少。
二、增强技工教育适应性价值分析
(一)增强技工教育适应性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有学者就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价值分析、理论基础与推进路径进行了研究;还有学者从职业教育维持性适应、动态性适应与超越性适应等关键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学者张力提出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夯实人力资源基础的必由之路。技工教育专家崔秋立指出,技工教育应当发扬传统、坚守特色,在提高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方面走在前列。天津大学许艳丽等强调,智能制造对技能人才的新诉求是需要更多的智慧型、创新型和学习型技能人才。
(二)增强技工教育适应性是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广东省先后出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意见》《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5年)》。2022年,中山市出台《中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广东省先后印发《广东省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广东省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推动“广东技工”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多个文件,提出要将广东省建设成为“技工教育典范”。《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推进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并出台《中山市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政策措施》。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背景下,增强技工教育适应性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
(三)增强技工教育适应性是保持技工教育特色的根本所在
技工教育从兴办之日起,其办学定位就是服务地方产业经济,为企业培养技术工人。在技工教育发展历史上,技工教育跟随经济发展不断进步,具有中国特色的技工教育体系逐渐形成,技工教育的发展逻辑逐渐彰显,发展定位日益清晰。不断适应产业发展、切实服务经济建设,是技工教育发展最基本的要求。技工教育適应性的内涵不断丰富,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但归根到底,这种适应性是以技工教育的根本属性服务当地产业发展与服务技能人才的全面发展为旨归。
三、增强技工教育适应性的实践路径
笔者从四个方面进行推进技工教育适应性的研究,分析技工教育适应数字化转型升级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找准增强技工教育适应性遇到的困难及问题,借鉴成功经验,从而为技工教育适应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出对策。
一是对相关政策文件、研究文献等进行深度分析,厘清技工教育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过程中,增强自身适应性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笔者通过查阅国家政策、行业报告等文件文献,对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以及技工教育发展进行调研。从三个层次进行分析:第一层次分析全球、国家层面的相关文件和政策环境,了解调研对象在全球分布情况和全球化程度、国家相关行业中的地位和行业环境、行业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等;第二层次分析省、区域出台的相关政策,行业产业空间分布、集中度、配套环境等;第三层次分析行业在本地区所处的地位、分布、相关企业数量情况等。
二是对本地产业转型升级现状以及技工教育现状进行深入实地调研,找准增强技工教育适应性遇到的内外部困难及问题,了解增强技工教育适应性的现实需要。
笔者以中山市为研究对象。目前,中山市制造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鼓励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将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中山市需要调度充分的部门资源、区域资源、社会资源,完善技能人才培养引进体系、评价机制、激励保障机制。“十四五”期间,中山市需要更精准地以技能人才培育赋能中山市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技能人才培养需要聚焦产业链需求,产学互通,实现“链群对接”。中山市要坚持“为产业发展所用,为人才培育所用”的技能人才培育标准,做大做强技工院校培育技能人才的载体;紧扣本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精准对接产业集群,推行中国特色的学徒制培养模式、技能等级认定制度、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项目,培育适用人才、技能大军,为企业添动力,为产业赢先机。
三是通过案例研究、实地走访等方法,总结国内外成功经验,探索增强技工教育适应性的逻辑方略与模式方法。
针对国内外职业教育典型成功案例进行深度研究,同时走访国内实力雄厚及经济发达地区的技工院校,总结国内外同类院校的成功经验,探索增强技工教育适应性的逻辑方略与模式方法,从而形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背景下技工教育适应性发展的范式,促进技工院校高质量发展。
随着技工教育相关政策不断出台,技工院校需要不断增强自身适应性,才能在把握技工教育新发展阶段、贯彻技工教育新发展理念、构建技工教育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始终保持教育活力。
四是提出增强技工教育适应性的实践策略与任务内涵,形成增强技工教育适应性的推进路径和实施方案。笔者从“两面四点”开展增强技工教育适应性的对策研究。
所谓“两面”是指从技工教育“内部适应性”和“外部适应性”两个属性方面展开。“内部适应性”是指技工教育适应自身变革;“外部适应性”是指技工教育需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主要包含“四点”内容。
一是技工教育的教育结构需适应类型教育特征。职业教育类型特征是以技能為核心,以培养技能人才和就业为导向,这是与普通教育最根本的区别。技工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要不断适应政策导向,坚定实行“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重点探讨内部适应性问题。
二是技工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技工教育主要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因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较为紧密,要与发展情况相适应,培养符合当地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属于外部适应性范畴。
三是技工教育的专业结构需适应技能型社会人力资源需求。建设技能型社会是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创造性提出的。技能型社会的特点是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构建面向全体人民、贯穿全生命周期、服务全产业链的技能教育体系。技工院校的专业设置要精准对接数字化转型的产业需求,及时调整相应的专业和课程。这同样属于外部适应性问题。
四是技工教育的评价模式需适应学习者特点,从内部适应性进行研究。技工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评价方式应与普通教育有根本性区别,评价主体应多元化,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实现终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四、小结
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技工教育是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输送技能人才的稳定支撑。在数字赋能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技工院校应从内部适应性出发,不断推进各项改革,落实国家、省、市关于职业(技工)教育的各项政策。技工院校要紧密对接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的外部适应性。
参考文献:
[1]韦卫,姚娟,任胜洪.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价值分析、理论基础与推进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2).
[2]沈兵虎,王兴,顾佳滨.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若干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
[3]崔秋立.我为什么赞成用“职业技术教育”的概念[J].中国培训,2021(1).
[4]许艳丽,薛凯莉.智造时代的工作世界:技能人才诉求与职业教育变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6).
[5]何汉武,阎汉生,徐勇军.智能制造工程技术新职业需求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变革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2(4).
(作者单位:中山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