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治水思路 锚定“两个确保”深入推动河南水利高质量发展

2023-01-04 18:54孙运锋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2年1期
关键词:水利高质量

孙运锋

(河南省水利厅厅长)

一、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2021年是河南水利改革发展极为关键、极其艰难、极不平凡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南阳主持召开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亲赴河南省考察指导防汛救灾工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改革发展,楼阳生书记、王凯省长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水利工作,共同出席重大水利工程集中开工仪式,极大提振了河南水利人的信心决心。

一年来,全省水利系统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加快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有效应对历史罕见特大暴雨洪水,全力做好灾后恢复重建,落实“四水四定”,实施“四水同治”,统筹“五水综改”,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

一是科学谋划。认真落实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编制了《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规划》《河南省引黄调蓄工程规划方案》。二是狠抓项目。加快建设小浪底南岸、小浪底北岸、赵口引黄二期和西霞院输水灌溉等四大灌区,有序推进引黄调蓄工程建设。助力黄河滩区居民迁建,30 万群众搬迁任务基本完成。三是保护生态。初步完成29 条跨区域河流生态流量目标确定,明确了第二批重点河流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开展10 条河流生态流量调度、沁河生态应急调度和黄河、淮河干流、江汉流域水量调度。以黄河流域为重点,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整治,查处违法违规项目3233个,其中黄河流域1586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00平方公里,其中黄河流域482平方公里。济源等3市县、鲁山画眉谷等4个水保工程荣获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创建荣誉称号。四是优化环境。在13个县市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持续推进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压采,累计置换地下水6.30亿立方米,压减地下水超采量2.27亿立方米。扎实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10 个涉水问题整改到位,台账内168 个黄河“四乱”问题全部销号。

(二)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

一是工程运行安全。建立健全工程维修养护经费、队伍、技术等保障机制,印发配套工程运行管理、维修养护定额。修订完善南水北调水资源利用专项规划,谋划观音寺等9项调蓄工程,总库容29亿立方米,估算投资896亿元。二是水质保护有力。设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923名。开展“守好一库碧水”专项整治行动,对丹江口库区水域岸线排查出的41个问题进行整治。三是供水效益明显。加快23个市县配套供水工程建设,舞钢等5个县已建成通水。年度供水29.99亿立方米,超额完成用水计划。南水北调累计向我省供水150.54亿立方米,其中生态补水30亿立方米,优质丹江水惠及11个省辖市市区和43个县城区、2600万人。

(三)防汛抗洪救灾科学有力

2021 年,河南省遭遇了入汛早、雨量大、汛情急、险情多、灾情重、秋汛强、历时长、范围广的历史罕见暴雨洪水,卫河、贾鲁河、白河上游出现区域性特大洪水,11条河流超警、7条河流超保,14个站点流量或水位、20座水库最高蓄水位均超历史记录。全省水利系统扛稳防汛抗洪使命责任,全力投入大战大考。一是防汛准备工作细致周密。累计召开34次会议安排部署防汛工作,下发防汛工作通知147次,落实防汛责任12.73万人次,修订防洪预案、方案64 个,开展防汛检查60 次,调度演练、应急抢险演练57次,山洪灾害预警演练3900余次,组织防汛培训9次,落实水利工程防汛责任人1.09万人。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工作位居全国前列。二是监测预报预警精准及时。测报水文信息1930万份,预测预报洪水1815站次,发送山洪预警短信84 万条,发送预警短信2.29 亿条,准确预报了贾鲁河、卫河等河道和水库的洪水。及时启动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响应,并逐级升至I 级。三是水工程调度科学有序。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拦洪、削峰、错峰、分洪作用,下发调令296个,19座水库削峰率超过90%,8 处蓄滞洪区分滞洪水10.68 亿立方米。及时应对“7·20”贾鲁河、“7·21”卫河、“9·04”洪汝河和“9·24”白河、沙颍河等历史罕见暴雨洪水,精细精准调度盘石头、石漫滩、鸭河口、昭平台、白龟山、燕山、前坪等水库,确保了大坝、下游城市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避免了老王坡、泥河洼等滞洪区的运用。积极应对黄河、卫河严重秋汛,多次调度河口村、陆浑、窄口、小南海、彰武等水库压减泄量,减轻流域防洪压力。四是水利技术支撑坚实有力。派出310 名水利专家深入一线,有效处置了郭家咀水库、常庄水库、卫河堤防等工程险情。成立“驻卫河防汛抢险技术组”,处理工程隐患200余处。实施水文监测跨区增援、应急联动,调动16支水文应急测报突击队136人次、技术骨干400余人,在抗洪抢险一线开展水文应急监测,实测流量328次。五是洪水资源有效利用。汛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较多年同期均值多30 亿立方米,为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和生态用水提供了有力保障。六是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扎实开展。依法依规及早制订工作方案和补偿标准,严格补偿工作程序,认真做好核查核实,及时将补偿方案上报国务院。已预拨30%补偿资金到户,促进了区内群众生产生活秩序恢复。

(四)水资源管理更严更实

一是强化刚性约束。修订出台《河南省取水许可管理办法》《河南省节约用水条例》,推进规划水资源论证和计划用水管理,“四水四定”法治保障更加有力。3.59万个用水户纳入计划用水管理,对其中476 个超计划用水户加收水资源税。对129 万个取水口开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二是深化节水行动。成功创建109家单位、35家企业、59个居民小区等省级节水载体,18 所高校建成节水型高校。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1000万亩,初步形成渠灌精准计量、井灌以电折水等多个类型改革样板。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行动不断深化,112 个县域达到节水型社会建设标准,位居全国前列。三是细化用水管理。开展用水统计调查,录入系统取水户达到2.1 万个。全年用水总量控制在241 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19.7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19。

(五)现代水网体系加快构建

一是规划体系基本形成。编制四水同治、“十四五”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等一系列规划,形成了以25 个规划为主体的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十四五”河南水利高质量发展规划体系。二是项目投资再创新高。929个“四水同治”项目除贯孟堤外全部开工,完成投资再超千亿。引江济淮(河南段)等十大水利工程开工9 项,累计完成投资247 亿元,完成年度投资109 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袁湾水库等9 项重点水利项目开工6 项,完成年度投资89 亿元。重点工程征地移民保障有力,完成建设用地组卷报批6 项,移交永久用地2.6万亩、临时用地6.7万亩。三是城乡水网加快建设。实施7个重要支流和55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开展6个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建设,启动11 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推进15处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一纵三横四域”的现代水网体系初步构建。

(六)民生水利保障扎实有效

一是灾后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成立工作专班,全面排查水毁工程,编制《河南省特大暴雨灾后水利基础设施恢复重建专项规划》和贾鲁河、卫河共渠系统治理方案,谋划实施水毁工程修复、灾后重建、薄弱环节建设三类4984个项目,总投资797亿元。其中水毁工程恢复重建及防汛能力建设4312 项,总投资71.33 亿元,开工3957 项、完工2150 项、完成投资39.07 亿元。完成18个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成立帮扶浚县灾后重建工作队,指导编制灾后重建规划,开展供水工程修复、防汛抢险、排涝降渍等专题帮扶。二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有效。加强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饮水安全动态监测,实现问题动态清零。编制了农村供水保障行动方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力推进农村供水“四化”,在第一批32 个试点县基础上,启动第二批18 个县,完成投资90 亿元。全省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3%,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1%。濮阳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一个省辖市“一张水网覆盖、一家公司运营、一个模式管理、一个标准服务”的城乡供水模式,全市400 万城乡居民同饮一江水。三是“美好移民村”建设成效明显。下达后期扶持资金26亿元,淅川县张营村、商城县韩冲村分别获得“国家文明村镇”“国家森林乡村”称号,全省农村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9%。

(七)水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河湖长制“有力有为”。省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河长制厅际联席会召集人,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深入实施“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排查整治河湖“四乱”问题1697 个。开展河道采砂综合整治和“回头看”专项行动,出动4.3万余人次,巡查河道21万公里,查处河道非法采砂案件182起,大力推广机制砂,全省机制砂年产规模达1.5亿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不断强化,853 座小型水库实现专业化管护,基本完成全省1030 条流域面积50 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划界成果上图、复核工作,确山、西峡、新县被评为全国第二批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二是水文化建设卓有成效。编纂完成《河南河湖大典》,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2个省级水利风景区,新增5个水情教育基地,驻马店市防洪博物馆被评定为“河南省科普宣教基地”。三是“放管服效”改革深入推进。向郑州市、洛阳市和航空港区下放取水许可、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等28 项省级权限。水行政服务型执法全面推行,安阳市水利局荣获第二批“河南省服务型行政执法标兵”。四是行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入选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 人、省高层次人才17人,6人晋升省专业技术二级岗位。推进科技创新和产学研融合,11项水利地方标准颁布实施,前坪水库建管局1 项成果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防范安全生产事故。有序做好综合政务、财务管理、监督稽察、宣传培训、离退休干部、职业教育、平安建设、后勤保障、社团管理等工作。

(八)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第一时间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7 次,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增强。二是抓实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开展“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青春向党、奋斗强国”等宣讲活动210余次,参观“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党史党性主题教育展,举办“最美水利人”推选、“红旗渠精神展”“颂百年风华 兴千秋伟业”职工书法、绘画作品展等活动,深入领悟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涉水问题。三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主题党日活动等制度,开展星级党支部评定,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四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严的主基调,制定党风廉政建设目标任务清单,修订厅直属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考评办法,对8家厅属单位党组织开展了政治巡察。对12家单位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和后续审计,对7 个建设项目开展了竣工决算审计,推动实现问题清零。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经常性普法教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形成震慑。

回望2021 年走过的路,河南水利工作险中保安、难中有成、稳中有进。在大灾面前,我们是担当者,不畏艰险,笃定坚守;在大难面前,我们是逆行者,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在大考面前,我们是赶考者,沉着冷静,科学应对,向组织、向人民、向历史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

这一年,我们积极作为“担使命”。我们“脚踏实地加油干,咬定青山不放松”,高站位、深谋划、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这一年,我们纲举目张“把方向”。我们牢记“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编制了一系列补短板、固根本、促发展的治水规划,绘就了河南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

这一年,我们砥砺前行“谋发展”。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大力实施“四水同治”,全面加快工程建设,359 个重大水利项目顺利启动,出山店水库竣工验收。

这一年,我们攻坚克难“保安全”。面对历史罕见洪水,我们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与全省人民一道,发扬伟大的抗洪精神,不怕牺牲,不畏艰险,战胜了“21·7”暴雨洪水,确保了南水北调工程安全,取得了黄河秋汛防御全面胜利。

这一年,我们以史为鉴“守初心”。围绕党的百年华诞,我们坚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庆祝活动形式多样,党史学习教育全面深入,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这一年,我们踔厉奋发“结硕果”。“星光不负赶路人”,河南省水利事业亮点纷呈,水利工程建设质量考核连续7年获得A类等级,水利发展资金绩效评价连续4 年获得优秀,水土保持规划落实连续2年被国家七部委考核为优秀等次,水利扶贫工作连续3 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好”,燕山水库管理局通过水利部国家级水管单位验收,水利投资、河长制工作同时获国务院督查激励,驻范县东张村帮扶工作队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回首过去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是省委、省政府和水利部坚强领导、正确指引的结果,是全省水利系统戮力同心、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倾力协作、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水利厅,向全省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关注水利事业发展的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水利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经过“21·7”大洪水的检验,更要看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水利工程体系不完善,防洪工程标准低,“五预”落实还有差距;水资源时空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协调的问题仍然存在;“四水四定”刚性约束仍需强化;智慧水利建设相对滞后;水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与水利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在今后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找准症结,精准施策,认真解决。

二、立足治水兴水新形势,把握水利事业发展新机遇

2022 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全省水利系统务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国之大者”,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切实扛起河南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

2022 年水利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两个确保”,坚持系统观念,遵循客观规律,统筹水利发展和安全,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水利发展“第一要务”,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四水同治”,统筹推进“五水综改”,切实践行“六条路径”,奋力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提供水安全水保障水支撑,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做好2022年水利工作,必须做到“六个把握”:深刻把握重大战略部署、精准把握国家宏观导向、正确把握灾害防御重大要求、牢牢把握“四水四定”基本原则、充分把握“五水综改”重要契机、切实把握“六条路径”发力重点。

一要深刻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5次主持召开与水相关的跨区域座谈会,其中2次在河南召开,部署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让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的伟大号召,擘画了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黄河之险,险在河南”,虽然经过长期治理基本告别了洪水泛滥的历史,但洪水威胁仍然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利剑,同时存在水资源紧缺、地下水超采等问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加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河南省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大水缸”和“水龙头”,纵贯南北的总干渠是河南省“一纵三横四域”水网布局的主骨架和大动脉,为优化全省水资源配置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必须把握战略部署,融入战略全局,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二要精准把握“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宏观导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水利工程投资大、链条长,不仅在拉动经济增长、蓄积发展后劲方面作用明显,而且在提供就业岗位、增进民生福祉方面作用突出。特别在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情况下,水利基础设施投资的意义和作用更加凸显。去年11月25日,省委书记楼阳生、省长王凯共同出席全省重点水利项目暨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集中开工动员会,进一步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加快水利工程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我们要精准把握国家宏观导向,树牢“项目为王”理念,落实“三个一批”要求,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为做好“六稳”“六保”、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作出水利贡献。

三要正确把握“加快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的重大要求。去年,全省四大流域相继出现了大范围长历时强降雨洪水,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并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加快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针对暴雨洪水造成的工程水毁、暴露的防洪短板,中央和省里将投入900 亿元用于灾后重建,其中近四分之一的资金用于水利工程建设,并给予专项债支持,为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提升全省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带来了难得机遇。我们要迅速查漏补缺,抓好灾后重建,补好灾害预警监测和防灾基础设施短板,切实变教训为教材,变教材为方案,变方案为行动。同时,从水利发展的长河看,研究“21·7”洪水的重任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水利人肩上,我们务必要对防洪经验深入总结,对惨痛教训全面汲取,把典型洪水载入史册,把宝贵资料留给后人。

四要牢牢把握“四水四定”的基本原则。“水已经成为了我国严重短缺的产品,成了制约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成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重安全问题。”从“3·14”到“9·18”,从“5·14”到“10·22”,“四水四定”原则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兴水的系列重要讲话。同时,“四水四定”被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作为“三线三区”的重要内容,治水管水等相关配套法规逐步完善,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有了规划依据、法律规定。我们要切实贯彻、严格执行“四水四定”,当好严守水生态保护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的“把关人”“瞭望者”“守门员”。

五要充分把握“五水综改”的重要契机。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统筹推进水源、水权、水利、水工、水务“五水综改”是省委省政府关于水利改革的重大部署,是落实“两手发力”的重要举措,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治水兴水活力的关键一招。我们要充分把握“五水综改”重要契机,涵养水源生态,开展水权确权,兴修水利工程,建强水工队伍,做好水务产业,变水瓶颈为水保障水支撑。

六要切实把握“六条路径”的发力重点。2021 年6 月28日,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要历史节点,水利部召开“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总结大会,强调新阶段水利工作的主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并提出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等六条实施路径,为持续深入贯彻“十六字”治水思路指定了目标、指出了方法、指明了任务,进一步明确了新阶段水利工作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全省水利系统必须紧紧围绕水利高质量发展主题,切实践行“六条路径”,推动河南水利事业迈出新步伐。

我还没回过神来,李小树就挂断了电话。我没有多想,放下手机又继续睡觉。没过一会儿,电话又响了,我摸索着抓起电话,李小树在电话里兴奋地说:“哥们儿,我打算去寻找许春花!”

三、锚定“两个确保”奋斗目标,推动河南水利高质量发展

2022年是大灾之后的大治之年,挑战多、任务重、要求高,我们必须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着力抓好“六个推动”。

(一)提高站位,深入推动国家战略实施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

“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要贯彻“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战略要求,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推进中游“治山”、下游“治滩”、受水区“织网”,构建“一轴两翼三水”的水安全保障格局,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

一是提升风险防御能力。紧盯洪水风险这个“最大威胁”,协同配合黄委、发改等部门,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争取将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二期纳入国家规划并尽早实施;开工建设黄河下游引黄涵闸改建工程,力争年内开工建设贯孟堤扩建工程;统筹推进小浪底水库库周地质灾害影响处理、温孟滩防护堤加固、标准化堤防提升改造、北金堤滞洪区综合治理等项目前期工作;启动桃花峪水库研究论证,优化“小花间”洪水监测预警系统实施方案,全力保障大河安澜。

二是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围绕提高水土保持率,以黄河流域、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大别山、太行山革命老区为重点,持续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社会监管、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以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创建为抓手,在重要水源区、城镇周边,建设一批水土保持示范工程。新建5座、除险加固30座淤地坝。实施坡耕地4.55 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1 平方公里,完成全口径水土流失防治面积1250 平方公里。开工建设省水土保持实验场。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监管,落实水土保持责任追究及信用“两单”管理制度,开展3 批遥感监管查处工作,严惩人为水土流失违法行为。

三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加强生态流量日常监测、监管、考核,保障河湖基本生态流量。开展“美丽河湖”建设,建立河湖评价标准体系,建设一批“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河湖。强力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继续抓好挖湖造景整改、引黄用水监管等工作。推进黄河流域小水电清理整改,持续开展绿色小水电示范创建。

四是开展地下水超采治理。严格落实《地下水管理条例》,按照水利部晋鲁豫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要求,加快新一轮地下水超采区划定,强化禁采区、限采区分区管控。完善地下水监测站网,确定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指标,实行地下水水位变化通报机制。采取新增灌溉面积控制、水源置换、节水灌溉、地下水回补、自备井封停等措施,推进南水北调受水区压采、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五是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全面推广“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机制,发展壮大护河员、巡河员、保洁员队伍,探索设置巡(护)河员等公益岗位,推动设立“民间河长”“企业河长”“乡贤河长”等,解决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问题。力推发布总河长令,开展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汛前对全省河道管理范围内阻水林木、违法违规建筑物等问题集中整治。动态清零黄河“四乱”问题。持续推进河道采砂整治,严打非法采砂、规范合法采砂、整治工程涉砂、推广应用机制砂,不断巩固采砂综合整治成果。积极推动建立流域河湖长制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定期协商、信息共享、联合执法机制,实现流域内区域间联防联控。

——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担当

“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要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扛牢守护“一库碧水”和“一渠清水”的政治责任,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三个安全”。

一是以洪涝灾害防御为重点保工程安全。加快南水北调中线干线防洪影响后续处理工程建设,完善总干渠河南段左岸防洪体系和干渠应急退水体系,汛前全部完成105 条交叉河(沟)治理任务,对影响南水北调防汛和群众安全的272处防洪风险点,逐个采取措施,逐项修复加固,保障南水北调工程和沿线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快推进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验收,配合完成干线验收任务。

二是以调蓄水库建设为重点保供水安全。力争早日开工建设观音寺、鱼泉、沙陀湖调蓄工程,争取将更多调蓄工程纳入国家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相关规划。推进郑开同城东部供水工程,开工建设18个市县配套供水工程,不断扩大供水范围。完善水量调度机制、应急预案体系和备用水源应急切换机制,力争超额完成23.6亿立方米的年度供水计划。

三是以库区水源保护为重点保水质安全。深入贯彻《河南省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落实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南水北调河湖长制,协同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水源地保护、绿色生态屏障带建设等重大工程,加强丹江口水库和总干渠两侧保护范围内违法违规问题排查整治,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二)及早行动,积极推动水旱灾害风险防范化解

“21·7”“75·8”“63·8”等典型洪水告诫我们,必须树立底线思维,必须强化安全意识,必须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要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四不”目标,落实预报、预判、预警、预案、预演“五预”措施,贯通雨情、水情、工情、险情、灾情“五情”信息,围绕监测预报预警、水工程调度、为防洪抢险提供技术支撑三项职能赢主动、补短板、上台阶、保安全。

一是落实“五预”措施,在灾害防御上赢主动。防汛责任要落实到位。进一步细化水库、水闸、堤防、河道、淤地坝防汛责任,责任一律到人、人员一律上册、风险一律上图。全面开展汛前隐患排查,重点检查水库大坝、溢洪道、防控设施等关键部位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尽快整改。防洪预案要准备到位。针对预案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修订完善卫河等7 条主要防洪河道、13 个蓄滞洪区运用预案和水旱灾害防御应急预案。编制病险水库、水闸、淤地坝、险工险段度汛方案和应急预案,做到一库一策、一闸一策、一河一策。监测预报要精准到位。加强与气象、通信等部门合作,完善监测预报预警系统,确保雨情、水情、汛情、工情、预报预警信息发得出、收得住。优化升级78个县级山洪灾害预警短信平台,确保每个县可独立生成并发送预警信息。

二是狠抓灾后重建,在工程体系上补短板。落实《河南省特大暴雨灾后水利基础设施恢复重建专项规划》,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加快完成水毁工程修复。汛前基本完成水库、河道、水闸、蓄滞洪区等11类4312个水利水毁工程修复及防汛能力建设,年底前完成列入灾后恢复重建的中央水利发展资金项目,完成水毁工程修复投资88 亿元。加快推进重点河道治理。实施贾鲁河综合治理,汛前完成堤防建设,年底前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加快推动卫河、共产主义渠、洪汝河治理,有序推进惠济河等重要支流和55 个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力争上半年开工建设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加快完成水库等除险加固。加快5座大中型病险水库和150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汛前完成119座小型水库和52座淤地坝除险加固。完成420 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验收工作。争取将38座病险水库纳入国家规划。

三是加强能力建设,在应对水平上上台阶。加强风险分析,提升针对性。各市都要按照郑州“7·20”降雨洪水特点,开展抗击洪水模拟推演,对全省2507座水库、影响下游村庄安全的13座淤地坝、主要防洪河道的470处险工险段逐一开展溃坝和溃决风险分析,形成风险分析报告,制定专题应对方案。加快推进水旱灾害风险普查,高质量完成全省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提高水旱灾害风险应对能力。加强联合调度,提升系统性。立足流域防洪大局,突出流域防洪单元,联合调度流域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水库、河道、蓄滞洪区等各类水工程,增强防洪系统性、整体性。做好旱情墒情监测,强化旱情分析研判,提前做好抗旱各项准备,强化抗旱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抗旱水源统一调配,因地制宜多方开辟水源,科学利用雨洪水资源,实现一水多用、高效利用;适时开展应急水量调度,组织抗旱服务队拉水送水,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性。发挥水利行业优势,整合水文、工程等相关领域的专家、技术人员,组建测、报、防全流程一体化技术服务团队;紧盯灾害防御薄弱环节,补充防汛物资,确保灾害发生时有料可用、有物可调。

(三)强化约束,大力推动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坚持节水优先,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全面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安全利用能力和水平。

一是建好节水载体。落实《河南省节约用水条例》,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以打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为契机,在黄河流域率先建设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先行区。加强节水型社会、节水型企业、节水型高校等节水载体建设。推动市县水利部门全面建成节水型单位。推广合同节水管理,严格用水定额管理。

二是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最大刚性约束制度体系,建立相关行业规划、重大产业和项目布局、各类开发区和新区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健全并严格实施水资源用途管制、区域水资源评估、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节约用水工作厅际协调等制度。强化用水计划管理,在黄河流域实现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及以上的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单位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

三是严格取用水许可。落实《河南省取水许可管理办法》,加强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深化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节水措施不合格项目不得审批,暂停超载地区新增取水许可。推进取水许可电子证照办理。开展整治违法取用地下水专项执法行动。强化取水口取水监测计量,实现非农业取水口和大中型灌区渠首取水口计量全覆盖,5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渠首取水口全部实现在线计量。

四是统筹水资源调度。落实《水资源调度管理办法》,以流域为单元,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综合考虑生态需要、供水需求、防洪要求、工程运行,建立兴利和除害相统一、流域和区域相结合、开发和保护相统筹的水资源调度机制,强力推进水资源统一调度。逐步分解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跨区域主要河流水量和生态流量。

五是强化监督考核。开展用水统计调查、用水审计,推进水资源监控监测体系建设,完成重点用水户在线计量设施建设、地下水自动监测点建设。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建立节水目标责任制,推进将节水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以强监督、严考核实现硬约束。

(四)大上项目,加快推动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

立足水资源时空均衡配置,以“四水同治”为载体,以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以配套工程建设、农村水系联通、灌区续建配套等为支脉,以移民和谐征迁为基础,以工程运行管理为保障,以智慧水利建设为支撑,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兴利除害现代水网体系。

一是坚持“项目为王”,深化“四水同治”。落实“三个一批”要求,加快推进十大水利工程、九项重点项目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有序实施359个总投资2471亿元的重大水利项目。完成前坪水库竣工验收。力争开工郑州西水东引工程,建成引江济淮、宿鸭湖水库清淤扩容、赵口二期引黄灌溉等工程,加快袁湾水库、观音寺调蓄、郑开同城东部供水、小浪底南岸、小浪底北岸灌区和西霞院输水灌溉等工程建设,抓紧开展昭平台水库扩容(替代下汤水库)和张湾、汉山等水库前期工作。再谋划一批重点工程,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规划。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超过90亿元,全口径水利投资超过400亿元。

二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通现代水网“最后一公里”。以农村供水“四化”为重点,巩固水利扶贫成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大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要素向脱贫地区倾斜力度,补齐脱贫地区水利工程短板,推动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成第一批32个县、推进第二批18个县、启动第三批10 个县农村供水“四化”工作,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逐县逐工程编制应急供水预案,储备应急物资,健全抢修队伍,坚决防范规模性、系统性、碰底线的饮水安全风险。全面完成11处大型和15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年度建设任务,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打造一批现代化数字灌区。实施1500万亩农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三是建设智慧水利,打造“智能水网”。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加快建设“一个大脑、两张网络、九大应用、两类支撑”的智慧水利框架。以贾鲁河和出山店、前坪水库“一河两库”为试点,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和数字孪生工程建设。启动地下水、重要取水口、生态流量断面监测体系建设,逐步实现行政区域和主要河流数字化监测全覆盖。提升水文智能监测水平,提高洪水来源区、水资源来源区、行政管理边界、重要防御对象、重要用水对象等重要节点覆盖率,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水利感知网。以“六个融合”为抓手,发挥省级重点实验室(中心)引领作用,推进“工程带科研”“项目带科研”,提升水利科技创新水平。

四是加强建设市场监管,提升运行管理水平。加强工程建设行业管理。健全水利建设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市场主体资质和执业情况监管。加强水利建设项目招投标监管,进一步开放我省水利建设市场,严厉打击扰乱水利建设市场违法行为。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落实水利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按照“三管三必须”原则,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加强工程运行管理。严格落实水利工程注册登记和安全评价制度。加快小型水库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小型水库“巡库员”机制,实现1795 座分散管理小型水库专业化管护全覆盖。继续创建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出台水利工程标准化相关实施意见和细则,基本完成大中型水库、大型水闸及主要河道堤防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

五是科学征迁安置,扶持移民发展。做好重点项目征迁安置和南水北调征地移民竣工决算等工作。落实移民后扶政策,扶持移民创新创业,力争农村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农村居民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加快“美好移民村”示范村建设。协同黄委及有关市县研究制订三门峡、故县、陆浑、河口村等水库高水位运用淹没补偿方案。

(五)深化改革,不断推动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统筹推进“五水综改”、“放管服效”和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强化法治建设,为水利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是推进“五水综改”。积极开展“五水综改”试点工作。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推动形成供用水新格局;明晰水权,构建公平有序的交易市场;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加强运行管理,提高水利工程效率效益;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水务产业一体化。

二是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进一步明晰省市县三级水行政管理权限,统一全省水利政务服务标准,实现全流程“一网通办”“全省通办”。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即时办”“联审联批”,争创省级文明服务窗口。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三是健全水法规体系。配合做好《河南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河南省农村供水管理办法》立法调研。研究制定《河南省地下水管理办法》,推动修订《河南省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河南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河南省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探索推动河南省河湖长制的立法工作。建立服务型水行政执法机制,实施水行政执法效能提升行动。

(六)狠抓党建,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实现水利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加强党的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水利工作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要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水利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十六字”治水思路,确保水利工作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强力推进“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牢记“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加强主流舆论引导,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防范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抓好精神文明和水文化建设,以“红杯”评比为契机,发扬红旗渠精神,树立导向,鼓舞士气,激发活力。

二是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统筹考虑干部素质、能力、经历、专业等多种因素,选好用好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优秀干部。优化干部队伍素质和结构,选优配强信念坚定、作风优良、勤政务实的领导班子。加强对水利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激励专业技术人才干事创业。加强对援疆和驻村帮扶干部的管理和考核。

三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机关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巩固完善党的组织体系,做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层层传导压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坚持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事项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发挥好工青妇和社团组织作用。

四是从严推进正风肃纪。进一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严格“一岗双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加强日常教育警示,深化廉政风险防控,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推进政治巡察、“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态化。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改进作风,突出整治水利行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查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态。

猜你喜欢
水利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低碳经济下水利行业的发展
信息技术对水利规划的作用研究
国有企业如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水利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分析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水利信息化建设中云计算运用探析
水患变水利 保护安阳“母亲河”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