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学者如何做实践研究
——读马勇军教授《课程领导实践中的探索与思考》有感

2023-01-03 03:34徐继存
山东高等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范式办学领导

徐继存

在教育学学科体系中,课程与教学论是应用性最强的二级学科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解释性和处方性兼备的学科。也正因为这样,不少课程与教学论学者与中小学开展合作研究,甚至到中小学挂职、兼职。青岛大学马勇军教授博士毕业后到青岛大学附属学校做了5年兼职副校长,做了大量实践性工作,也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近日读了他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书《课程领导实践中的探索与思考》,对他的实践研究内容与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这种合作研究方式有一些思考。

课程领导(Curriculum Leadership)一词最早出现在哥伦比亚大学A.HarryPassow教授1952年完成的博士论文中,但它刚被提出时并未引起重视,因为当时的人们还热衷于讨论课程的科学管理问题。20世纪70年代后,“课程领导”才受到教育领域学者们的注目。而我国引入“课程领导”概念是在世纪之交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后,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课程领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也出现了很多相关著述。在马勇军教授的这本书中“课程领导”有了一些更加鲜活、更加本土的元素。

这本书以“课程领导”作为贯穿整个学校变革实践的主线,首先对“课程领导”的缘起、内涵、主体等方面进行了学术梳理,特别辨明了“课程领导”与“课程管理”之间的关系,结合自己的身份定位对学校具体场景下的“课程领导”进行了清晰的解读。然后界定了本书中“课程领导”的内涵,包括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学校文化的设计与建设、科技创新办学特色的创建、学校课程的规划与实施、单元核心集体备课的改革和竞争合作-主动愉悦教学模式的创生,最后从一个学者的角度对“课程领导”及其研究范式进行了深刻反思。

本书在框架结构、内容体系和研究范式上表现出三大特征。

首先,结构框架的非典型性。本书与一般学术专著不同,既不是规范的实证研究框架,也不是典型的理论研究结构。书中大部分文字是描述在学校的课程领导实践变革,有真实人物、研究过程和实际案例。但它又明显不同于一线校长和教师的著作。因为一线教师和校长的著作要么由故事、案例、教案、课例、讲话、反思等多篇相对独立的文章构成,通过系列文章表现个人教育思想;要么以自传或回忆录性质的叙事性文体贯穿,夹叙夹议。而这本专著在保留了实践研究生动鲜活性的同时,还体现出一名学者的学术素养。不仅以“课程领导”作为主线串连起兼职副校长所做的一系列改革工作,在主要章节还形成了“理论基础——变革背景——行动研究——理性思考”的统一写作框架。

其次,写作内容的理实相融。本书用课程领导理论贯穿始终,把学校系列工作有机串联,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水乳交融。在描述学校改革的具体内容时都有相对独立的理论基础阐述,涉及到管理学、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多个领域,很多决策和变革都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而具体的实践过程、典型案例和具体举措,都是对理论内涵的生动阐释和理论应用的注释示范。在“理性思考”部分,作者试图基于实践去反思理论和创新理论,这些都体现了专著的理实相融特色。

再次,多种研究范式的交融。根据作者观点,教育研究存在着三种典型的研究范式:思辨范式、实证范式和行动范式,它们构成了教育研究的三维空间。思辨研究范式一般表现为在研究者个人教育哲学指导下,依据一定的理论基础,运用合理的逻辑,对教育问题或教育现象进行解释、做出评判、阐述观点、提出对策等。实证研究范式一般表现为通过收集事实证据并基于证据,或对现状进行调查、或对现象进行分析、或对效果进行评估、或对变量关系进行探究,或探索现象背后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的研究。而行动研究则致力于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将行动和研究相结合,以改善教育实践为目的的研究。①马勇军.课程领导实践中的探索与思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作者在5年研究过程中显然是以行动研究为主要范式,但与一线人员行动研究相比,其行动过程前后的理论引领与理性提升、行动过程中的精细设计与实证分析都更为突出,如整个行动研究是在非常明确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下进行的,其学校发展规划和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都体现了办学思想;在了解学校问题和检验改革成效过程中多次使用了问卷调查、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使得研究更有说服力。可以说,本书在三种研究范式融合度与和谐性方面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课程与教学论的本土化一直是学界非常关注的问题,特别是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②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更为中国特色课程论的构建指明了发展方向。而且总书记也特别重视科技成果应用,倡导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本书借鉴国际课程先进理论,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在一所学校创造性应用“课程领导”并有意识进行反思提炼,可以说研究符合国家导向,在课程理论本土化和应用创新方面是有突破的。

也正是因为这种研究方式,使得本书具有较强的实践与推广价值。

首先,本书对于指导中小学学校发展很有帮助。书中不仅有宏观层面的学校办学定位、学校文化建设、学校发展规划的思考设计,还有中观层面的教师队伍建设、办学特色创建、学校课程规划的制定落实,也有微观层面的集体备课改革、教学模式创新、课后作业调查的方案举措,涉及到一所学校办学的方方面面。同时,书中采用写实性描述与记录方式,如何发现问题、怎样由改革思路变为实施方案、行动过程中遇到困难与突破方法、改革之后的反思与总结都有详细介绍,甚至包括了具体的制度、备课模板、科技节活动议程、典型教学设计、课堂评价表等,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如果一所学校校长能认真深入学习该书,肯定会对学校课程领导实践大有帮助。

其次,本书为挂职副校长实现角色转型提供示范。近年来,随着U-G-S合作的不断深化发展,逐渐兴起了一种新的合作方式,即大学委派校内人员(一般为教育学或学科教育研究者)到中小学兼任“挂职副校长”,就像马勇军教授这样,同时在大学和中小学两个教育场域内拥有合法身份,承担相应的职责。但并不是所有挂职者都取得了成功,有的因为高高在上很快就在中小学被忽视;有的虽然做了大量行政性工作,但没发挥出专业优势;也有的在中小学投入大量精力,但没有对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生正向推动。马勇军教授以个人经历说明了在这个过程中该怎样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统整协调大学相关资源,从理念到方案到行动指导帮助一所学校跨越式发展,同时,他又把中小学实践案例转化为大学教育资源,使挂职学校成为本科生、研究生的实践场、研究场,不仅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而且编写的多个教学案例入选全国专业硕士教学案例库,基于发表系列实践性研究论文,获得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这种利用兼职副校长平台,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位一体良性互动发展的工作方式值得学习借鉴。

再次,对大学与基础教育合作研究有借鉴价值。随着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办学质量日益重视,为了解决新建校、薄弱校发展和优质教育资源整体不足的问题,政府和基础教育管理部门积极寻求高校支持。如2015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印发《北京市高校、教科研部门支持中小学发展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大力支持大学与中小学密切合作,北京从2014年启动时期的23所高校支持39所中小学建设,到2016年发展到26所高校支持56所中小学校建设。①张爽,王海燕,王东.大手拉小手,一起向前走——“北京市高校支持中小学发展”项目的实践成效[J].中国教育学刊,2018,(1).2018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校地共建高校附属学校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探索“购买服务、契约式管理”的委托管理方式,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大力支持校地共建的高校附属学校。在这种大背景下,很多高校研究人员和机构与中小学开展了契约式合作,很多合作研究也助力中小学在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益。但也在合作模式、研究方式、运行机制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本书中的立足学校实际、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行动变革与成果提升相结合、三种研究范式并行、专业人员深度兼职合作等经验给大学与基础教育合作研究开拓了思路。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一名课程与教学论学者的学术责任感和严谨治学态度,是对课程领导理论本土化的一种尝试;也能感受到一名基础教育管理者的教育情怀和开拓精神,能从字里行间体会马勇军教授几年来为一所学校改革发展的投入和付出。衷心希望马勇军教授能沿着理实相融的研究路线继续做下去,在引领实践变革的同时有更深入的思考,取得更多原创性成果。

猜你喜欢
范式办学领导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