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易
(西安电力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 陕西 西安 710032)
胆结石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属于胆道感染疾病的一种,根据临床疾病的发病位置,可以分为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两种。在临床实际的情况下,对于胆囊炎患者,均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胆囊结石,这给患者的生活以及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1]。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的临床治疗方针而言,需要采用手术治疗,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效果较为理想,但是为了确保手术的成功和安全性,在术前需要观察胆囊动脉、胆囊管,如果在手术过程中导致胆囊动脉出现损伤,则会引发不良事件,严重的还需要进行开腹治疗[2],因此本次研究主要分析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的有效性,故而回顾性分析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为2020年11月6日至2022年5月1日,患者共计62例,其中男性患者为32例,女性患者为30例,年龄最小为29岁,最大为71岁,平均年龄为(51.33±2.72)岁。上述患者有明显腹痛、恶心、厌食等临床症状,但无黄疸等胆管梗阻的症状。
纳入标准:①患者经手术证实存在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符合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临床诊断标准[3];②患者在手术中未发现明确可见的胆总管结石;③存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指征;④患者既往没有胸腹部手术病史。
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②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③存在CT检查禁忌症者;④CT表现出现胆总管增宽者。
1.2方法
对本次研究的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仪器选择为64排128层螺旋CT,血管对比剂选择为碘海醇,监测点确定建立在腹主动脉层基础上,开始对患者进行扫描,而在扫描前需要将待检测点的阈值升到150,实施延迟扫描为8秒,扫描区域为患者的膈顶至髂脊水平位置,在动脉期的30秒扫描过程中,需要启动静脉期扫描,在这个过程需要告知患者进行屏气。对患者实施对比剂时,可利用双筒自动注射器对患者的肘静脉进行注射,而在注射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注射的速度,在正常情况下速度应控制在5.0ml/s。当对比剂注射完成后,需要采用氯化钠溶液对患者的血管进行冲洗处理,其剂量为20ml。相关扫描的参数设定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为300mA,层距为128×0.625mm,矩阵为515×512。
当扫描完成后,需要将动脉期以及静脉期的相关图像进输入到后期工作站中,然后在其中进行后期处理,进行多平面重建以及最大密度投影、最小密度投影等处理,随后记录患者胆囊动脉和胆囊管的具体情况。
手术方式选择最常见的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式,为了避免不同手术术式对手术时间造成的影响,其它手术方式皆不予统计,主刀医师的经验与手法应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最终只选择一位医师主刀的手术病例。病例应有完善的手术记录,记录项目包括:患者信息、手术过程描述、手术术式、手术时间、手术标本结石情况、病理报告、手术操作人员的信息等内容,排除因各类原因进行二次手术的病例。
1.3观察范围
分析上述患者术前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2.1 患者的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
62例患者的胆囊标本可见不同形态的胆囊结石,CT检查能发现的胆囊结石有45例,占总数的72.6%,其手术时间为(70.6±38.2)min。CT检查未能发现胆囊结石有17例,手术时间为(77.6±34.2)min,这17例的胆囊结石形态分别为颗粒样4例,砂砾样3例,泥沙样7例,混合类型3例,包含各种结石形态及类型。CT检查发现胆囊结石的差异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的胆囊CT表现
62例患者的CT表现中,30例表现为胆囊壁增厚,32例未见胆囊增厚。36例表现为可见胆囊区及周围渗出及粘连,26例表现为未见胆囊区及周围渗出及粘连。
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给患者的健康以及正常生活均带来较为严重的危害。而对于该类疾病治疗方法而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最有效的一种[4],相对于传统的开腹手术而言,该手术的优势较多,但是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过程中,很容易对患者的胆囊动脉造成损伤,进而引发出血,直接影响临床的治疗效果[5]。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胆囊三角区域炎症的粘连会使局部的解剖结构显示不明显,而腹腔镜手术的视野相对于较为狭窄,因此针对于粘连的部分显示并不清晰[6],故而为了降低胆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胆囊动脉以及胆管的损伤,需要在手术前利用相关的影像学进行检查,评估患者胆囊动脉和胆囊管的解剖结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手术方案[7]。
超声是胆道系统疾病的最常见检查方法,并且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具有简单有效的优势,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超声诊断很容易受到腹腔以及肠道内气体的影响[8],导致准确率降低,所以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而言。很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况。而多层螺旋CT可以有效弥补超声的缺点,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过程中[9],可以利用连续容积扫描,其扫描范围较大,同时扫描的时间分辨能力较强,另外多层螺旋CT较为强大的后期处理技术[10],针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的患者而言,可以有效观察其胆囊管、胆囊动脉和周围组织的三维关系,为术前诊断提供科学的手术依据。而笔者认为针对于大多数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而言,一般情况下是利用CT平扫的方法,实施CT增强扫描,却极少应用,但是由于在本次研究中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所以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胆囊动脉胆囊管进行清晰显示,进而利用增强扫描的方法,可以有效进观察不同时期的情况[11]。而CT表象可以客观的反映人体组织以及器官的解剖结构,同时可以观察到一些细微的病理性改变,而实施外科手术前需要明确手术目标、组织、器官以及周围的解剖情况,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术后不良反应以及风险事件的发生率[12]。
由于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的患者,其胆囊周围会渗出以及粘连。因此胆囊三角区是胆囊切除的重要外科解剖标志,而胆囊三角区的渗出液体及粘连情况会直接影响手术的视野,同时也会增加组织的分离难度,由于胆总管和胆囊动脉显示不清晰,也会增加手术的风险并延长手术时间[13]。而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针对于62例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扫描后,进行增强扫描时利用多平面重建以及相关处理,发现,62例患者的胆囊标本可见不同形态的胆囊结石,CT检查能发现的胆囊结石有45例,占总数的72.6%,其手术时间为(70.6±38.2)min。CT检查未能发现胆囊结石有17例,手术时间为(77.6±34.2)min,CT检查发现胆囊结石的差异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62例患者的CT表现中,30例表现为胆囊壁增厚,32例未见胆囊增厚。36例表现为可见胆囊区及周围渗出及粘连,26例表现为未见胆囊区及周围渗出及粘连,因此可以有效发现胆囊周围的形态以及密度变化,分析是否存在渗出和粘连现象
综上所述,针对于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而言,在术前进行扫描后,可以得到最清晰的胆囊情况,并且这种方法对患者胆囊管的走向方面影响较低,因此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故而利用多层螺旋CT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但是在本次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其研究时间较短,患者例数较小,同时并未进行分组比对,因此,还需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