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高校实践育人实例研究
——以湖南某高校隆回县“三下乡”为例

2023-01-02 12:56煜,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0期
关键词:三下乡隆回县调研

蔡 煜,淳 珣

(1.湖南大学数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2.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大学生“三下乡”自1996年《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公布以来,作为高校一项重要社会实践内容已有近30年历史[1]。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取得了许多骄人成绩,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弘扬青年志愿者精神、提高高等教育育人实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积极的社会效应[2]。

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的全面振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新时代对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也提出了新要求,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服务乡村科技、文化、卫生发展,密切高校与乡村建设的联系,从而促进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乡村建设[3][4]。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人才支持的作用,是当前高等院校所要深入研究的一大课题。

1 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现存问题

1.1 主体方面

(1)政策针对性弱,活动内容单一。在前期准备阶段缺少专业化培训指导,同时部分团队对乡村振兴战略内涵理解不足,对乡村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在前期策划组织阶段具有一定盲目性。调研形式照搬固有模式,内容空洞固化缺乏创新性流于形式,部分演变成观光、虚假调研等。在调研过程中未能有的放矢,不接地气的调研方案导致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未得到充足锻炼,实践调研成果不能很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2)专业特色不鲜明,成果呈现同质化。目前部分实践团队在搭建团队、设立调研目标之初未将所学专业技能作为调研的主要手段,进而未能体现不同高等院校的不同学科特色,在调研成果中高校的专业性特色体现也较少,部分团队调研成果高度类似,既不利于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又未能发挥高校的专业特色价值,使得实践育人的成效性大打折扣。

(3)与地方政府沟通不畅,实践成果转化率低。部分团队缺乏前期地方调研,与地方政府的前期沟通交流机会少,往往对调研对象认识不足,在制定调研方案时对调研对象缺乏针对性,导致调研成果与社会脱节的可能性高。当理论和实际脱节、不接地气时,调研成果不能有效地为当地社会服务,将大大影响调研成果的实效性。

1.2 客体方面

(1)调研对象平均受教育程度低。乡村振兴战略的服务对象以落后地区为主,特别是近年刚脱贫摘帽地区,村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思想较为守旧落后,对国家新政策缺乏关心,对新政策的理解能力偏弱。根据走访调查结果,隆回县虎形山乡在籍村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在9年左右,绝大多数是初、高中文化水平,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占比少,因此村民对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工作还待需开展。

(2)乡村振兴政策在基层乡镇政府尚属起步阶段。基层乡镇政府的治理水平有限,需统筹的民生问题多,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实施到基层乡镇的差异性大,根据上位要求按一村一策实行,尚未形成长效机制。根据隆回县虎形山乡的调研结果,目前尚处于县级政府政策研究制定阶段,因此仍有大量的基础在地调研工作待需完成。

2 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对策

2.1 健全社会实践机制

建立高校社会实践教育乡村振兴基地。高校与地方政府建立长期合作基地,建立长期联帮联扶机制,结合学校特点和区位优势,建立“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基地的确立有助于了解地方政府的实际需求,长期机制有助于充分利用大学生的创意,形成当地有针对性的乡村产业振兴方案。实践基地稳定与否,对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成效密切相关。

2.2 树立科学系统的乡村振兴观念

营造乡村振兴思想氛围,加强乡村振兴宣传工作。从思想入手,提高大学生和当地村民认识,分层次分类型宣传教育,牢固树立依靠乡村振兴政策是发家致富实现共同富裕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以点带面,引导大学生返乡创业,在村镇一级树立典型。彻底改变乡村地区陈旧观念。逐步改变其思想,引导其相信国家政策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2.3 深化课程设置

实践课程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积极推进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三下乡”社会实践课程化方式,为社会实践规范化、专业化运行保驾护航。制定相关“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打造适合本校实际的实践课程,将“三下乡”实践以必修学分、思政课或必修课程的实践调研有机结合等形式,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换届。或开设“三下乡”实践选修课,作为第二课堂的组成部分。

3 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成效

(1)校地活动常态化。作为一项开展地位于校外的实践活动,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了解实践地基本情况和实际需求,争取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活动形成良性机制的重要条件。在脱贫攻坚阶段,湖南某大学和隆回县结为帮扶对子,长期保持友好合作关系。在目前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延续扶贫结对子的友好关系,将隆回县作为长期实践开展地点之一。和地方政府的深度合作使得实践方案得以科学、长期、深入开展,比如广泛采集一手数据,合理规划调研周期,分阶段分层次输送大学生人才等诸多优点,同时,实践团的调研数据和成果也为地方政府提供政策制定借鉴,一石二鸟,形成长期的良性机制,为校地活动提供了坚实基础。

(2)实践内容专业化。鼓励学生结合学科专业特征,着眼基层单位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痛点问题、实操问题,将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紧密联系,答好社会实践的新时代答卷。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将专业特色作为立足点,运用专业知识为当地提供帮助,在内容专业化实践过程中,使大学生深刻体会到学有所用,提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学术价值和使命感。各高校、学院在选定调研对象,制定调研计划时,结合专业特色优势和当地实际情况,选定匹配的专业实践地点,根据因地适宜的策略制定实践方案,始终将专业性作为实践成效重要考量目标之一。隆回“三下乡”团队立足专业特色,将数学建模作为数据分析、模型生成的主要手段之一,保障了调研报告撰写过程中的科学性。

(3)队伍结构多元化。“三下乡”教师队伍应包含学院副书记、团委书记、专业任课老师、学生辅导员等。通过不同角度对学生予以指导,建立多层次实践育人梯队,从物质保障、技术指导、思政教育等多维度护航,重视和完善社会实践活动的奖励制度,提高参与的积极性。隆回“三下乡”学生团队成员广泛涵盖了具有模范带头作用的学生骨干,如主要学生干部、学生党员、有服务基层意向的学生等,从各级学生组织中广泛筛选,最大限度地发挥辐射作用。隆回“三下乡”队伍以本研学生一对一的模式配备,研究生的专业化能力为后期实践调研成果的保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中大学生是重要主力军,高校重任在肩,如何激励大学生积极投身到乡村建设中,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是当下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责任[5]。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中,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彰显了良好实践育人实效,不断创新乡村振兴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新模式,为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人才力量。

猜你喜欢
三下乡隆回县调研
雪之韵
春天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论学生党员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性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隆回县地产金银花中微量元素的分析
隆回县 7项目获省青科赛一等奖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