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旭东 达珍 张彤 拉巴桑珠 赵静
职业认同感是个体对于自身职业的看法和感情,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有助于提高工作满意度,稳定护理队伍;职业认同亦是毕业生留职意愿和专业价值观的显著预测因子[1]。随着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迅速波及全国乃至全球各地,男护士在突事发件及团队协作等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男护士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并在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文化领域的性别歧视和男护生在教育期间面临的挑战往往成为导致人才流失和影响护理劳动力实现平衡和多样性的关键[3]。就西藏大学医学院而言,近5 年来护理专业本科男生最多的一届可达专业总人数的36%;这一批男生在专业道路上的成长关乎西藏未来护理事业发展以及今后各类疫情中的工作效率。因此,有必要针对男护士在教育、成长过程中的经验和面临的挑战进行有效的教育改革和培养观念的转变,以促进男护士专业满意度和认同感的提升。
于2020 年6 月—2021 年1 月,选取西藏大学医学院在校护理专业男生26 名进行访谈调查,纳入条件:全日制在校在籍,自愿参加本次调查;排除条件:调查期间休学或请假者。
采用小组焦点访谈方法调查,访谈时间在30~45 min。按照自行设计访谈提纲,围绕男生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对本专业的态度以及男护士培养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访谈。提前预约并选择好教室,对来自四个年级的男护生进行现场访谈;在说明现场录音的必要性,获得对方同意后录音。访谈过程中采用笔录和录音结合的方式及时记录关键信息。
对访谈资料进行文字转录,按照Colaizzi 现象学资料7 步分析法进行整理归纳。具体步骤如下:①仔细阅读访谈记录;②标注有重要意义的陈述;③编码反复出现且有意义的观点;④汇总编码后的观点;⑤写出详细无遗漏的陈述;⑥辨别出相反观点,升华主题概念;⑦向参与者求证。
本次调查中除2 名男生是在部分了解专业特征和背景的前提下自愿选择护理专业外其余均为调剂生,护理专业并非调查对象的第一选择。B7“被调剂的,开始都不知道护理这是干什么的”。大部分调查对象入学前对护理专业没有系统的了解,不知道护理学的专业性质。B1“护士就是打针发药,挂液体的吧”;C2“最简单最表面的那种认识,内在不太了解,就觉得是打针输液、执行医嘱”。同时,护理专业较高的就业率和身边亲友推荐让他们选择护理专业。B8“我家里人帮我选的,就是因为比较好就业嘛”;A6“我对这个专业不怎么了解,那个时候我的志愿大部分是高中班主任填的”;B6“护士那个是姐姐帮我选的”;C6:“我对护理也不感兴趣,最后还是因为就业,所以还是妥协了”。受传统观念对护理专业的刻板印象影响,认为护理专业学起来轻松。A1“我对护理学不是很了解,只是觉得打针输液学起来能轻松一点”。调查对象对护理专业的认知较为缺乏,导致职业认同感不高。
本次访谈发现学校开展一定的职业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和接受度。可以通过在中学阶段适当开展职业教育,高校到中学去举行专业宣讲会的方式让学生有一定的职业知识储备。B9“高中时候职业教育这些都没有;最后还是因为就业,所以就还是妥协了”。学校不同专业之间的教学大纲不一样,老师知识讲授的侧重点往往也不相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落差感。D1“我觉得跟临床医学生培养比起来还是有差距,好多临床学生知道的疾病我们并不清楚,也没学过,我觉得我们可以不用学那么深,但学的面应该要广一点”;D2“有老师会说这些内容是临床要学的,我们护理不需要学,也没必要知道。我觉得这样打击挺大的,感觉就给降了一个层次”。学校则可以考虑适当增加护理学专业学生对医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促进他们对护理专业的职业认同感。D2“我觉得病例很重要,我们通过对病例的分析来逐步列出他的问题并整理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再回过头与书本或者答案一对,如果我们自己想到的差不多一样,就会特别有成就感”。护生在课间见习时增加对实际病例的学习可以提升对护理专业的成就感。
本次访谈发现男护生存在消极体验,男护生比例少,在实习过程中常感到孤独,工作环境女性居多,较多时间出现社交尬尴。D1“每当轮转到新科室的第1 周,带教老师和同学都不熟悉,总感觉孤独郁闷”。在产科临床实习过程中,男护生经常被孕妇排斥,科室没有针对性带教方式,打击男护生积极性。D3“好多孕妇连听胎心音这样的基础操作都不让我们做,就因为我们是男生”。科室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带教制度有利于提高男护生的职业认同感。
本次访谈发现低年级男生会更容易改行去做其他的职业,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不够明确。A5“护理学出来之后不能满足我的生活需求,我就会创业转行”;A6“毕业后去参加公招考试,考不上就去我哥公司上班”;B8“尽量不从事护理专业,会选择去创业”。而高年级男生则表示会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且他们更倾向于急诊、ICU 等对个人能力有一定挑战的科室,认为充实的刺激会激发对专业的热情,有助于他们获得专业上的认同和成就感。D1“实习期间执业医师方面的书籍会看得比较多,自己能大概判断疾病的情况也能想到相应的处理方式就会很有成就感”;D3“不知道女生怎么样,在临床上我们想去急诊、ICU、手术室这些,能接触各种紧急情况,也更有成就感、新鲜感”;这可能是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专业知识积累和老师的指导让他们形成了清晰的职业规划,明确的职业规划和良好的发展平台能提高男护士对专业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注册男护士总数已达12.5 万[4],越来越多的男护士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并在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文化领域的性别歧视和男护生在教育期间面临的挑战往往成为导致人才流失和影响护理劳动力实现平衡和多样性的关键。有必要针对男护士在教育、成长过程中的经验和面临的挑战,进行有效的教育改革和培养观念的转变,以促进男护士专业满意度和认同感的提升。
目前已有部分高校护理专业开展自主招生模式并提前进入中学进行专业宣讲和介绍,鼓励毕业生尤其是男生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理性选择专业。这种将个体自我概念与专业自我概念的有效结合,有利于提升学生专业满意度并稳定其专业思想[5]。另外,媒体对社会公众意识和行为可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网络媒体已成为90 后大学生入校前了解护理专业的主要途径[6],一直以来护理专业以女性角色居多,媒体上也缺乏男性从事护理工作的正面榜样。高校可以利用“抗疫男护士的故事”等鲜活的案例结合现有的新生入学专业思想教育,帮助护生构建积极、阳光的男护士形象,拓宽对护理专业的认知。此外,相关研究显示,学生对岗位胜任力的了解大多来自毕业后工作经验的积累,学生对岗位胜任力的内涵和核心要素并不了解[7]。也正因如此,调查中大部分男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停留在好就业和轻松上。然而,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毕业生只有具备过硬的临床护理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科研能力、管理教育能力等核心素养,才能更好地胜任岗位并实现其专业价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让学生对本专业岗位胜任力有一个基本认识,也有利于护生针对专业特点做出大学生涯的学习规划。
在教学方法和形式上要将以男生、女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并重,适时考虑男生的学习需求,建议多开展临床情境教学、PBL 教学、工作坊教学等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法;相关研究发现,通过情景模拟学习的训练,男护生可以更好地在妇科、产科环境中与女性患者良好互动[8]。 另外,在临床上可以提供更多的临床情境和操作的学习指导,让护生可以参与危重、疑难患者、特殊病例的抢救与讨论过程,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升其运用评判性思维进行临床决策的能力[9]。此外,护理临床实习作为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过程,实习方案的制定有必要因人而异,根据男护生的特点及意愿安排能体现男性当机立断与果敢特质的科室如手术室、急诊、监护室等,尽早建立职业意识,更好地融入职业角色[10]。Ahtisham 等[3]研究发现,男性导师和教育工作者增加了男护生留在护理行业的动机,男生希望有更多的男性教师参与到护理教学中,鉴于男、女老师教学方法和风格的不同。建议学校管理者可在护理专业增加一定比例的男教师,医院方面也让更多的男护士加入到临床带教老师的行列;定期邀请临床经验丰富的优秀男护士进行讲座,搭建男护生与一线男护士的沟通交流平台,通过榜样作用引起护理专业男生的共鸣[11]。
相关研究显示,男护士获得的工作支持、价值认同和利益关系越强烈,其留职意愿也越强烈[12]。一方面,薪酬水平是直接影响男护士职业认同的一个重要因素,理想的收入不但能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也是对男护士工作价值的肯定,较高的收入还是社会地位和个人成就的象征[13],这一点对提升男护士社会认同感尤为重要。另外,软资源支持即相应的职业发展资源,诸如学术会议、进修学习、出国交流等,也对男护士的职业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14],男护士联盟、男护士论坛等社会支持力量,将有助于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氛围,本次调查也有体现。
综上所述,通过继续学习可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职称晋升可体现自身价值又可提高相应待遇。因此,医院管理者应关注男护士的压力源,创造更多的继续教育和晋升机会,使男护士在工作中获得家庭和社会更大的支持,以提高男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获益感。另一方面,护士的职业形象受社会文化背景与政治力量的潜在影响[15]。在SARS 与新冠疫情流行前后护士的社会地位有明显地提升,期间媒体的广泛报道,使人们更深切地认识护士在救治患者和促进健康中的角色作用,人们由衷地对护士表示敬畏。因此,男护士层面也着实需要适当的正面宣传,来增加社会公众对男护士的认同。另外,男护士自身也有义务把这个职业作为对男性有利的职业选择来推广[16]。2014 年4 月,中华护理学会第一次组建了男护士专业委员会,迎来了男护士职业发展的新契机。因此,男护士们也应与时俱进,注重业务学习,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确保男护士队伍的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