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学刚(青岛西海岸新区宝山初级中学/山东省青岛市)
在新时期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情况将直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可见其在初中阶段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关乎学生的“三观”能否形成。但是,在此过程中初中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若未能及时排解,便会阻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及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模式,才能给予其帮助,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归属感一直都是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强调的重点内容。在了解中国悠久历史的情况下,学生内心才能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因此,若想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就必须从此方面出发,方能取得良好效果。具体内容包括:从特点角度思考关于心理归属教育的问题,并关注延续性及可持续发展,进而探查现代与过去的联系,起到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的作用。随时间推移,二者将逐渐融合,成为提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关键点。
据有关调查表明,若个体缺乏认同感,将阻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甚至可能会对社会的和谐造成不良影响,导致社会群体中的个体“分散”。从初中生角度来看,现如今的首要任务便是建立文化认同,而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因素,如:万里长城、龙及武术等。举行升旗仪式时,学生往往会油然而生一股自豪感和归属感,进而产生内在动力,更好地吸收传统文化精髓,重塑文化认同,最终起到良好效果。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极容易产生孤独、空虚情绪,造成精神世界匮乏的局面。深究其缘由主要包括: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及个人因素等。所以必须全面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找到丰富其精神世界、提升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着力点。数千年以来,我国早已累积起丰富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促进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宝贵素材。由此可见,若能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文化结合,将能明显改善学生精神空虚的情况。
受新课改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已不再讲究以教师为主体,转而强调学生的“主人翁”身份。对此,在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环节,为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必须转移关注对象,同时采取将科学性、趣味性教学结合的方式,才能起到良好效果。例如,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期间,教师应针对学生的问题加以引导,使其具备积极乐观的心态,进而树立正确的“三观”,这便是科学性;另外,通过变革教育方法的途径,也能起到良好效果,加之轻松有趣教学氛围的作用,学生便可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心理教育的实用价值。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之前,相关人员必须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据悉,强烈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是初中生的明显特征,因而此阶段学生极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甚至教师或家长的一个细微动作都会使其产生情绪波动。与此同时,初中生的情绪变化也较快,一旦与周围人发生冲突,便难以控制自己。作为初中教师,可采取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举措,站在朋友立场及时了解其真实的心理状况,进而对症下药。针对上述情况,学校与教师都要引起重视,定期开展相关知识讲座,以疏导学生的消极心理。
社会压力增大是导致初中生产生心理冲击的主要原因,甚至会使其懒散对待学习。对此,教师必须加以正确引导,及时疏导学生的负面情绪。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每个人都要彰显自身价值,才能免于被时代淘汰的命运,而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努力学习。另外,受激烈社会竞争形势的影响,人们的就业观念已开始转变,学生的就业道路也愈加宽广,但前提是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方能为今后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现如今,互联网技术早已渗透到各行各业中,与初中生的学习生活更是形影不离。但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其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若长期沉迷网络游戏,不适当地进行锻炼,便会直接影响到其成长状况。同时,如果长时间专注于虚拟世界,学生的日常交际能力将明显减弱,甚至出现人际关系淡漠情况,为孤独感及自卑感的产生埋下隐患。因此,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发挥其真正价值,成为提升初中生学习成绩的有利工具,最终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目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学校为妥善处理,可采取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的办法,同时引进此方面的优秀人才。如此,初中生便可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消化自身的不良情绪。若将教学工作、心理健康咨询室事务及学生家庭生活结合起来,便可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全面掌握学生心理动态,进而寻找到解决其心理问题的突破口,为解决方案的制定做准备,这于初中生的后续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初中阶段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相较之下,小学生具有心理发育不成熟、学习态度懒散的特点。而高中生则完全不同,不仅拥有完全的自主意识,各方面也都更加稳重,所以可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学习。不难发现,初中生极容易出现急于求进的情况,认为自己已具备掌控人生的能力,对于教师及家长的监管往往会采取反抗举措,甚至产生偏激心理,进而影响学习成绩的提升。另外,在实际能力及自我认知差异的双重作用下,如何消除迷茫情绪也是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若未能清晰认识世界,学生将长时间处于幼稚与成熟的交界处。此时,教师需采取积极引导的办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具备积极向上的心态。
1.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
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教师教学能力有着直接联系,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环节必须强化自身的教学能力。在传统课堂教学环节,并未对教师综合素质能力提出过高要求,但受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想要及时疏导学生的负面情绪,就必须采取有效举措,这对教师而言无疑是巨大考验。教师在教学期间,应时刻留意班级学生的情况,一旦觉察不妥之处,应耐心与学生沟通,引导其倾诉遇到的困扰,而后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案,最后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在生活中,大部分初中教师都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未曾留意其心理健康状况。对此,应全面考虑学生的性格特征及家庭因素,积极寻到诱发问题的根本原因,最后对症下药。例如,某学生性格活泼,却在课上表现得闷闷不乐,甚至对课堂互动不感兴趣。鉴于此,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再结合其家庭探究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如此一来,不仅能帮助学生走出阴霾,还能得到学生的认可。
2.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活动
在学习初中知识过程中,学校往往会定期开展各种活动及必要项目,这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绝佳时机。此间,学生会接触到一些正确观念,从而将其当作健康成长的“养料”。反之,如果教师在授课时只单一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将无法真正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必须借助活动这一契机,学生才能敞开心扉,完全表达自己内心的疑惑,最终同教师一起寻找走出困境的办法。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期间,教师应尽量避免出现急于求进的情况,例如,选择某一节课集中与学生探讨课程内容。可采取将心理健康教育同教学课堂、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时引进与所授知识相关的心理健康内容,而后预留小部分时间和学生交流谈心。这样,学生便能真正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沉浸在良好的氛围内。
3.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身不足,随后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
从现代教育学角度来看,学习是一个相互沟通、合作的过程,学生只有学会与他人和平共处,才能明确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在此环节,学生往往能发挥自身特长,从而获得成功。通常情况下,德育必须以活动为支撑,方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即得到启发。所以,教师在实践中需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放大其心理问题,为寻找科学的处理方式奠定基础。另外,在明确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可合理调整活动,如:开展交流会进行师生、学生间的沟通,且不局限话题,以此打开学生心扉,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4.重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强调家校协作
学习只是诱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之一,此外还与家庭有着莫大关系。所以,教师必须及时和学生家长沟通,以此了解其家庭情况。这样,一旦学生面临困境,便可合各方之力寻找解决办法,并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明确该举措的有效性。
例如,为全方位了解学生的情况,教师可定期召开家长会,从家长口中认识生活中的学生。当然,家长也会了解到教师眼中的孩子,进而为寻找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做准备。最后,可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5.多学科共同渗透引导
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靠心理辅导团队,各科教师也要尽力而为。对此,教师应加深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解,并重视相关工作的开展,将其当作一项长期任务去完成。
就实际情况来看,历史及语文等科目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可有效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因而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直接联系,彼此相辅相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此深挖教材的价值,而后将其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以达到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的目的。相比之下,在物理及数学等学科中,教师可在讲解自然规律时向学生介绍各个名人的励志故事,最终使学生了解到此类学者身上坚韧不拔的品质,体现榜样的重要性。
不难发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是进行多学科渗透式心理教育的重点,万不可急于一时。教师更应保持平和心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致力于帮助学生塑造健康心理,一旦觉察异常情况,可第一时间告知心理辅导教师,以此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主要源自中国传统文化。近年来,有关部门已愈加重视红色基因的传承,以及红色传统的发扬等,以此彰显红色文化的价值,并为其注入鲜活力。此中,物质及精神层面有着密切关联,前者是后者的载体,而后者为前者的升华、表现。需注意,抽象性是精神层面红色文化的明显特征,但却极容易为人们所忽视,反之物质层面的精神文化较为直观,所以易被初中生接受。
在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时,不可一味坚守过时的红色文化,若无法做到与时俱进,便会被时代所淘汰,甚至可能成为守旧思想,阻碍社会的前进步伐。所以,只有将红色文化置于发展的洪流中,并适时完善其理念,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及深远意义,后世才能进行传承、发扬,成为民众一直坚持的红色精神。久而久之,红色文化将逐渐具备地方特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契合。
对初中生而言,若想透彻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就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借助积极的思想观念及有利方位,并采取主动举措,才能构建起符合教育工作需求的现代化信息工作机制,体现其时效性强、反应快及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完成对新媒体的重新定义,这也是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捷径。最终,传统文化将通过网络传播得更加广泛,达到全面把控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实践教化功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关注的,学生可通过参与各类活动,来达到增长见识、丰富人生阅历的目的,例如,参与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慰问孤寡老人等。这样,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理论知识,将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学生的视野也会在实践中逐渐开阔,最后在无形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产生情感共鸣。
综上所述,若想确保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发挥其价值,就必须采取适时引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办法,并从转变教师理念、重视家校合作及教学实践等方面出发,在生活中不断累积经验,才能有所收获。另外,可借助教师及家长的共同力量,走进学生内心,如此,在学生面临困境时,才能与其进行有效沟通,最终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初中生走出阴霾,乐观地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