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融入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路径探索

2023-01-02 00:13王海燕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二高级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党史红色

■ 王海燕(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二高级中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社会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党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因此中学教师应该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党史教育的方法。

一、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的意义

加强中学生关于党的历史文化教育,不仅可以正确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党的发展历史,而且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党和中华民族的浓厚感情,可以激发学生继承和发扬光大党的优良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使学生从小树立报答祖国的远大理想。青少年在初中阶段是人生的“接续期”,必须正确引导和培养他们的品格,而党史就是一种很好的营养成分。将党的百年历史渗入青少年和儿童的心中,用百年党史中蕴含的育人要素,让红色精神和改革之火可以代代相传,帮助这个阶段的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

1.学习历史和知识,掌握知识和道理

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党的奋斗历程,各种理念资源丰富多彩,实践活动的经验也非常丰富。初中教材经过精心编辑,将党的知识融注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根据六册教材的学习训练,学生可以掌握我党自建立开始至今的历史和发展轨迹,可以对中国共产党有深入的了解。

2.党史学习重在坚定理想信念

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深刻认识和对历史时间规律性的深刻把握之上。因为历史本身是新鲜的、栩栩如生的、实用的,而教材中呈现的革命先辈奋斗故事和道德模范人物,能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不忘初心、改换天地的英雄气概,追求更完善、更正确的价值,提高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度。

3.延续中国共产党的荣耀,树立榜样

在课堂上利用教材内容进行阅读延伸学习训练,可以让学生从党的精神血统中保持一颗坚强的心,塑造正直的灵魂,从英雄身上体验社会道德,体验老烈士精神,感受他们的甘于牺牲,懂得共产党员的强大精神。从而驱动和感染学生,在他们内心深处种下鲜红的种子。

4.引导学生身体力行践行党的精神

要真正发扬一种价值观念,必须将这种价值融入社会发展,让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能认识、理解。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学生逐渐坚定老一辈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道路,发扬先烈创造的红色精神,将红色精神代代相传。语文教科书所塑造和传播的中国形象和党的形象,对于深化学生对国家和党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掌握党的历史文化教育与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使用价值的共生关系,将党的历史文化教育合理融入中学语文教学,正确引导中学生了解党史,热爱祖国,热爱党,达到真正的引导效果。

二、初中语文教科书熔铸的党的历史精神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当下的课程标准越来越强调初中教育要含有和发扬革命传统的因素。党的历史是革命传统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主要载体,是培育和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丰富的营养。在一百多年的不平凡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几代党员不畏艰险、坚持不懈地奋斗,形成了井冈山精神、红色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优秀精神品质,这些精神都可以应用到现在,对学生起到精神激励作用。

1.名人精神

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通过描写自己眼中的世界,表明了自身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敢于开拓、和人民同进退的信念。同时,《邓稼先》一课也将党史精神中的“井冈山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来在美国如鱼得水的邓稼先,宁愿放弃名利,也要回国帮助祖国进行发展,即使当时我国的科研条件极其恶劣,但是他并没有丝毫不满,而是带领许多科学家一起一步一步攻坚克难,最终铸造了伟大的成就。

2.历史精神

历史精神也就是在党经历的无数历史事件中体现出来的精神,其中流传最为广泛的历史精神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比如在《长征胜利万岁》和《红星照耀中国》中,就体现了长征精神,也就是把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中华文化放在首位;就是为了救国求生,不惜一切代价;就是凡事坚持,实事求是;是与群众同生共死的精神实质。这几篇阅读材料以比较简洁的方式总结了中央红军的战斗历程,用艺术的表现形式表达了红军顽强坚持、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些人在这些事件中体现出来的精神,是非常值得学习和肯定的。因此,对语文教材中党史内容的挖掘和深入学习,可以让学生对于党史了解得更加透彻。

三、党的历史精神实质在语文教科书中的体现

中学语文课本内容借助红色教育内容,按照歌颂人物、阐述改革工作、抒发情怀三种表现形式,向学生呈现党的历史知识,传递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传统红色精神。

1.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达情感

在对一些知名人物的塑造和歌颂中,唤起学生对这些人物的尊重,唤起学生对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的尊重。如《太空一日》显示出我国人民用于攀登高峰、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教师可以引申出一些名人的事迹,比如在讲述周恩来总理的时候,教师可以讲述充满温情的周恩来,描绘欢乐轻松的场景;提到在周恩来去世时,描述人们在“十里长街”上自发送别悼念的场景。又比如,可以讲述“打水不忘打井人”的故事,勾勒出毛泽东主席热爱人民、为人民服务的形象。通过讲述“手术台就是战场”,充分体现白求恩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精神,也就是以中国人民革命事业为自己的事业的精神。在讲述人物梅兰芳的时候,可以用他和胡子的故事,以小见大地表现梅兰芳的民族大义,从而表现出举国上下对抗战的信心……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让学生感受到革命家、科学家、革命先烈和艺术大师的精神风貌,比如不怕困难、愿意牺牲、拥有坚定不移的爱国精神信仰。这些课文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的内容可以进一步激起学生们对先贤的崇敬,从而深化自身爱国爱党的信念。

2.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党史教育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很方便地使用互联网技术来进行教学,而网络上有大量的党史教育素材,因此教师更应该利用网络。比如在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时候,因为这篇文章的背景非常值得学生去了解,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来搜集解放军横渡长江的资料,并且让学生在下次的语文课上进行资料的分享。之后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对横渡长江这一壮举的体会更加深刻,达到党史教育的目的。

3.通过文中提到的红色地点表达情感

教材中直接表现红色教育基地的素材少之又少,教师可以从一些课文内容中进行延伸。比如课本提到延安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对延安的介绍展现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和远大理想,同时阐述延安这个地方为什么凝聚了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美德和远大志向。通过学习,学生们感受到了延安精神,掌握了红色教育基地的历史知识。

四、党史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1.盲目跟风现象严重

将党的历史文化教育融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本身有一定的难度,一些教师没有提前进行相关教育预习,没有做好党史文化教育规划,没有明确提出和确立课堂上的党史文化教育目标,没有为党史文化教育规划设计明确的方案,未对学生的日常生活、逻辑思维能力和思想状况进行调查。上课时,有的时候提到一些故事情节,有的时候进行一些历史时间分析;有时候是精神品质的分析,有的时候时代特征的描述。这种“东一锤,西一棒”的做法,不能使党史文化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而且可能会影响语文课堂的进度。

2.党史教育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

党的历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然而,在将党的历史文化教育融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中,部分教师却没有将其落到实处。因为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语文教师难以摆脱传统的教育方法。党史教育没有特定统一的目标,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因此教师在进行相关教育的时候可能敷衍了事。教师需要真正重视党史与德、智、体、美、劳的教育相结合,真正肩负起以德育人的重任,始终如一地贯彻落实对学生的长期教育,使得红色的精神深深扎根于他们的心中。

3.教育方式呆板单一

很多学校每年开展的党史文化教育,似乎都是一样的方式:要求学生写一些对红色作品的读后感,参观红色改革纪念地,举办红色文化教育专题讲座……不同的学校因地域和办学条件的不同,应呈现出不同的差异。然而,由于很多教师本身缺乏对体现革命传统内容的作品的进一步深入探索,如果没有新的、有价值的发现,没有将学校的具体教育创新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党的历史文化教育就会变得棘手,学生们也会感到疲惫和无聊。此外,大多数学校在谈及党的历史文化教育时,都是介绍革命英雄们披荆斩棘的战斗精神,对丰富多彩的革命传统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不能合理地融入党史文化教育。党的历史文化教育被放进一个固定的模板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当前学生的认知需求和精神需求,不利于对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

4.教育方式不当

中学语文课本展示了党史文化教育的许多内容,如传记、小说集、短文、古体诗,它们主要表现革命先辈的崇高品质,反映了革命先辈的精神内涵,都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展示和阐释了红色精神。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现场”帮助学生阅读、深度体验其中的深刻含义。但也有部分教师急于求成,不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相关空间,以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代替对文章的感受,并用“红色精神”和“优秀品格”对学生进行呆板的讲解和灌输。这样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当前,外部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内部的德育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初中学生观念的自觉性、多维性、差异性有了明显的突出。学生在和平时期长大,从未经历过战争的血与火,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深刻体会和真正认识主人公的革命理想和人格能量,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到的事情。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发现和丰富贴近学生观念的教学内容,大力创新自主教学方法,不断增强党史文化的教育魅力。

五、进行党史文化教育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1.突出教育内容特色,开展深度课堂教学

党史教育课程的内容是由教师自己明确定义的。教材中的选文内容不同,课程内容当然也会不同。语文教学要注重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情怀,理解人物形象,品味语言表达,理解作品所体现的社会环境和人文情怀。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沁园春·长沙》时,可以帮助学生关注词的意境、诗意和内容,通过不断的阅读来欣赏诗词,从而领悟毛泽东的革命雄心。在课堂讲授其他文章的时候,应当帮助学生创造一个和文章内容贴近的情境,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入到情境中,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内容。实践课文教学要注意阅读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和适用性,教师要注意信息内容的选择和整合、概念内容的分析、

对人物形象的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研究。比如在课堂上讲授某位名人的时候,可以帮助学生依靠原文中的一些事迹,大致把握人物的人生经历,进而深入课文进行欣赏,体验名人的人生的高度、深度和广度。

2.开展教学之前细致备课

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要对阅读材料进行通读,在教学中自然融入党史教育,而不是单一地对教学材料进行阅读,教师在课堂上授课的时候自然融入党史教育元素,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对于党史知识的了解,塑造学生正确的“三观”。

3.拓展党史课外阅读材料

初中语文教材中虽然有一定的党史元素,但是毕竟不是很多,因此就需要安排一定的课外阅读材料。课外阅读材料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塑造学生优秀的学习能力和阅读水平,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知识的理解,深化党史文化的教育。

4.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

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可以着眼于课外时间,和学校申请,邀请一些专家或者身份有一定的“红色背景”的人(如红军后代)来学校举办党史教育讲座。同时还可以在课外举办一些党史知识竞赛,来吸引学生们去探索了解党史的兴趣。这些方法的效果非常好,比起单纯的课堂讲解来说,可以让学生们更加身临其境地了解党史,能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

总之,融合党的历史文化教育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贯彻立德树人基本方针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系统地、多方位地将党的历史文化教育融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辩论演讲等积极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实践活动,继承和发扬革命优秀传统,然后潜移默化地将红色基因植入学生精神世界。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党史红色
第一次学党史
红色是什么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