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融入历史知识的方法探究

2023-01-02 00:13杨春林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滨湖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法治道德

■ 杨春林(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滨湖中学)

新版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的总体编写思路是以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以青春生命在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以及与全球的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注重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法治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强调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突出情感体验、道德实践在课程中的特殊价值,重视对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改革,强调优化教学过程。为了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实现综合性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融入历史学科知识是必要的选择。在道德与法治课中,适当融入历史学科知识可以丰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并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思想水平,帮助其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丰富自身的认知。但在当前的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意识到历史学科知识对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帮助,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将历史知识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历史学科知识对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有着重要帮助,在中学时期,道德与法治是很关键的一门课,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运用历史知识进行教学,同时可以将二者有效结合,从而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能够发挥历史学科知识的优势,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同时还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文章对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历史学科知识的相关研究进行简要阐述。

一、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历史知识的重要意义

1.丰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资源

历史学科知识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初中的历史学科知识点大约为66个,这当中的部分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内容。加强对知识的认识。道德与法治课存在着较为单调的弊端,教材中所包含的教学内容本来就少,加之教师的教学广度不够,因此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就没有很大的兴趣,从而导致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整体水平和成效降低。同时,通过扩大历史学科的知识范围,可以充实德育与法治教育的资源。

2.提高学生的道德思想水平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历史学科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教师应当选取一些与教学内容相符合并有帮助的历史人物或典故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社会生活讲道德一课时,这节课堂的教学目的就是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可以在课堂上举一些与历史人物有关的例子,比如“季布一诺”的例子,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的方法把季布的诚信故事告诉同学们,在这个故事中,黄金百两依旧比不上深受百姓爱戴的季布的承诺。通过讲述“壬午”的历史故事,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若只向他们解释“诚信”,那么就会使学生感到上课无聊。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讲述经典历史人物故事来加深学生对于诚信重要性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

3.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由于部分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讲可能比较难以理解,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感到困惑,那么这时候就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一些有关的历史知识,为学生讲述一些有趣的历史典故,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例如在进行“行己有耻”一课的讲解时,仅仅让学生在字面上理解其含义是十分困难的,但是根据教材中的“卢梭在进行忏悔时,内心十分痛苦的”故事来说,学生就会明白做人需要有一定的耻辱心,此时对学生进行引导,教会学生要有自己的原则与底线,不做违背法律的事情。

二、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融入历史知识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中体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学科知识相对较少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优秀历史人物、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及保存下来的珍贵的历史文物层出不穷。如果将这些口口相传的历史文化故事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将课程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而且能让学生更好地传承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但是,调查发现,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材料中,历史性学科知识少之又少,且大部分并不符合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需求,对学生而言仅是阅读材料,内容单调,不能帮助学生培养优良的品格。因此,课本中的大部分历史知识并不能作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而存在。

2.部分教师对教材中相关历史学科知识的运用效率不高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为了达到课程培养的目标,往往会忽略教材中所引用的历史学科知识,只是讲解与课程相关的内容,甚至只是讲解高频考点,让学生死记硬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本来就存在讲解内容枯燥,学生对课程学习存在厌烦心理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接受程度就会越来越低,造成这门课程很难起到相应的教育作用,难以让学生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3.教师的重视度不高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因此,教师的讲解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但在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忽略了对历史学科知识的灵活运用,依旧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把历史故事生硬搬上课堂,导致课堂氛围枯燥死板,所用的时间过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的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缺乏将二者进行整合的意识,一些教师在讲解历史知识时,仅仅让学生进行单方面的阅读,没有将二者有效整合到一起开展讲解,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事倍功半,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4.教学中呈现的历史学科知识较单一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历史学科知识的呈现方式也比较单一,许多教师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不仅破坏了课堂气氛,也将历史学科知识的辅助作用降低。通过对一些教师进行调研,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很好地展现出自己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大部分都是让学生们自身去了解,这就造成了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不高。

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历史知识的策略

1.重视环境浸染,利用历史资源营造校园环境

学校可以将历史资源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在我国传统节日的时候组织以史为鉴的主题活动,借此契机怀念革命英雄,并布置校园环境。学校可以在校园内设置一定的标语,还可以建设主题长廊,设置主题横幅、举办历史展览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历史的氛围中逐渐被影响。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指导同学们根据在教室里所学到的东西,进行自己的校园活动,这样才能让学校的历史文化得以充分利用。对于学生来讲,身处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常常会对一个人的思想造成一些潜意识的冲击。初中校园的环境是学校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土壤和优良的承载材料,它自身也是一部默默无闻的教材。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作用就是要将我国的历史文化知识与学校所教授的教育相结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同学们了解到更多的历史和文化,这样能够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历史先辈们的优秀品格,同时还能够在无形中让学生提高自己的历史文化素养以及自身的综合素质。

2.利用历史资源丰富课堂、深化课堂

运用历史资料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必须注重对历史资料的充分运用,以教室为主体,应针对学生的不同特征、不同的认识和人生体验,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比如,可以采取小组合作、问题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通过不断进行创新的教学,使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理解历史,从中汲取丰富的文化内涵。

3.重视历史实践,利用历史资源进行生活实践

实践是知识之源,所有知识的学习都是以实践为目标。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作为一名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他们的思维模式和逻辑性,在教学的过程里感悟到关于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德育的目的是以全面的教学实践为基础,而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不应仅限于教室。通过开展社会性实践,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不足,解决目前我国中学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4.创新教学形式开展历史教学

我们国家的历史资源非常丰富,这是由于我们国家经过长期的发展,有很多的资源可以供我们的学生去学习,因此我们要尽可能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结合教材的要求,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大部分教师仅仅对学员进行口述,这种解释方法无法让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较好的了解。因此,在讲授时,教师要不断进行创新,不仅要依赖于口头传授,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指导。

5.合理增加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

调查发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涉及的历史学科知识很少。因此,合理增加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及相关历史知识是一个很好的策略。但是,在增加传统文化及相关历史知识时,教师应该认识到,所学的知识不但要适量,并且必须满足课本的需求,要能反映出优良的传统文化。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制”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先辈们的优良品德,并将其发扬光大。例如,在“友善相待、礼让他人、相互关心的集体”这一部分,教材并没有引入相关历史故事,学生在理解时就可能觉得比较抽象,不易弄懂。因此,在讲授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加入我国古代历史故事“孔融让梨”“将相和”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友善相待、礼让他人、相互关心的集体”这个知识点加深印象,而且间接弘扬了我国古人的优秀品德,有利于学生内化于心并效仿前人。

6.提高教材中历史知识的运用效率,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所需的主要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教师应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一工具,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存在的历史学科相关知识本来就少,教师往往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舍弃其中的大部分,一些教师运用教材以外相关历史知识的意识也不强,就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历史学科知识的程度不够。教师应在课前借阅书籍,整理本堂课所涉及的历史知识,将其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逐渐养成利用历史学科知识调节课堂气氛的习惯,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最终使学生能够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涵。

7.学校要积极营造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历史环境

为了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光靠上课还远远不够。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不能只限于教室,要使中华优秀的传统和优秀的品格得以发扬,就一定要在学校以外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普及,放大到校园环境当中,从校园文化的建设方面入手,积极营造相关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购置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书籍、举办相关主题教育活动等,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渗透到校园每一个角落。

8.利用丰富的教学模式实现二者的融合

教师可以选择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的讲解,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展示有关的教育内容。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播放有关的历史故事或者是有关的录像或声音来展现与教科书有关的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演出,增加他们在课堂中的参与性,例如在进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包拯,给学生们讲述包拯不畏强权,为百姓伸张正义的故事,通过对话表演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将历史学科知识合理地融入其中是一种有效、有趣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中学生的听课质量、建立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知识应有的意义,让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初中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我们更应注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充分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融入历史学科的相关知识当中,共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率,使之逐步培养学生形成优良品格,同时切实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法治道德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品读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门户语义服务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