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观照,读写融合
——以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习作单元为例

2023-01-02 00:13:23宋芳茂福建省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福建省宁德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人物描写交流平台例文

■ 宋芳茂(福建省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福建省宁德市)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阅读是基础是吸收,写作是吐纳是输出,这是语文学习一直以来的教学规律,从古到今不曾改变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建议我们要注重读与写相结合,读写互通,统编版教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在教材的每册均安排了一个习作单元,以期突破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难的问题,这是统编版教材的一大特色,教学时也有其独特性,教学时应注重阅读和表达均衡发展,阅读教学应侧重理解课文的写法和语言特点,习作时将学习课文的写法和语言特点,习得方法进行写作。下面笔者以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习作单元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梳理版块功能为学生习作量体裁衣

从纵向上看,五年级下册的习作单元是以“写人”为主题的,是五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写人为主题的习作。在这之前学生也有写过有关写人的习作,如三年级下册写写身边有特点的人,四年级上册安排了“小小‘动物园’”,五年级上册写过“漫画老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还练习了“他_____了”。纵观前面几个写人的习作练习,我们不难看出写的是身边的一部分人,或某个人身上的某一方面的特点。而这个单元安排了一个专门以写人为主题的习作,写的是大千世界中形形色色的人,习作要求明显是一个螺旋上升的态势。这是本单元习作的一个难点。

统编版教材的习作单元是一个有机融合的系统,单元导读页的习作要素贯穿于本单元的课文和课后习题等训练项目,五年级下册习作单元的习作要素是“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精心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以及从精读课文中提炼出来的引导学生“怎样写”的“交流平台”,在“交流平台”之后又安排了“初试身手”栏目,一系列的单元习作学习呈现出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特点,符合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对于我们学习素养上的需求。随后安排了两篇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这篇习作例文都有旁批,通过进行随想点评和及时旁批能够随时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真正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而且这是从不同角度给学生提供的习作范文,最后是单元习作。单元习作部分在前面的学习已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所以学生在进行单元习作写作时也能够抓住单元的整体思想进行学习并且总结了相应的属于个人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手法,对促进学生的读写结合和整体思维的培育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陈先云认为,“小学语文教材,在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这一习作单元,单元导语,精读课文,课后习题,习作例文,交流平台构成了教材的有机融合的整体,在单元导读中明确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二:一是要学习“人物”的基本方法,二是运用人物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个人的特点。在精读课文中我们要习得习作方法,落实阅读与表达并重。

二、观照单元整体为学生习作旁推侧引

(一)利用课后习题循序而作

统编版教材的课后习题是紧扣学段目标和文本内容以及单元要素而设定的,为教师“教什么”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教师应以课后习题为抓手,展开教学,以便更好地落实语文要素。如《人物描写一组》一文课后一共两道题,第一题旨在于让学生明确,描写人物怎么写?第二旨在让学生明确描写人物方法是什么?为最后的单元习作搭好支架,教学时笔者采用了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1.概括内容

让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试着概括课文内容,思考三个片段分别写了三个人物的什么事?

2.感受形象

读完三个片段初识了三个不同的人物,这三个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并且让学生说一下从这三个人物当中,你学习到了怎样的人物品质呢?如果落实到现实生活你会如何向他人看齐呢?

3.归纳写法

在学生了解把握课文内容后,以《摔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习描写人物的写法,通过引导学生品析文中的关键语句,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归纳表现人物形象的不同写法,加深对人物描写基本方法的认识。

4.迁移写法

掌握学习抓住人物的动作、外貌、语言、心理等创设写作情境,现场练习。同时还可以借助仿写、挖空练习、读写结合等多种方法来促进学生知识上的迁移,能够将课本上所学的知识追求内化为个人的精神品质。

(二)运用助学系统多元施教

习作单元每个资源都是互相衔接,互相作用的,教师要巧妙地运用习作单元的这些助学系统,在教学中有效链接,让学生获得“学习—归纳—运用”的体验。

1.以“交流平台”为引领

本单元的“交流平台”是对精读课文写法的总结和梳理,这一助学系统,应该是教师备课最重要的助手,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交流平台”前置,在备课时以单元为整体,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时将写人的基本方法落实到每篇精读课文中,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掌握写人的基本方法,充分发挥“交流平台”在本单元中的导学作用。在学习完《人物描写一组》后,应巧妙及时地将链接“交流平台”,明确《人物描写一组》三个片段,内容不同,语言风格不同,人物描写的方法不同。《摔跤》的写法以动作为主,《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的写法以人物外貌为主,《两茎灯草》以人物的动作和神态为主。《刷子李》则主要采用间接描写人物的特点,侧面描写为主。不管文章采用哪种写法,都是让学生获得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为后面完成本单元写人的习作服务。而且交流平台也为学生的写作搭建了桥梁,通过多篇文章总结出各种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让学生应用在个人的写作文章当中,将归纳出来的规律落笔于文章之内,为自己的文章加分。

2.以“初试身手”为练习

在习作单元中安排了“初试身手”的栏目,“初试身手”更侧重学生的书面表达,目的是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将课文中学到的写法迁移到写作中,进行写作片段的尝试,为后面的写作提供有用的范例。这一单元的“初试身手”,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提供写人习作“小贴士”,利用课间时间,有目的地观察一个同学的外貌、动作等,捕捉一个令自己印象深刻的瞬间,进行片段练习。继续提供写人习作“小贴士”,让学生回去观察爸爸妈妈的特点,并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他们的特点,并组织学生交流。

3.以“习作例文”为范本

在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与习作例文相比较,习作例文更趋向于习作,其价值是为学生习作提供更全方位的示范,习作例文可以灵活应用,可以在习作前、习作中、习作后,实现在例文中习作前学习写法,习作中范文引路,习作后从中借鉴等。如《我的朋友容容》中的旁批无不看出通过正面的事例以及写人的动作、语言等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而《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除了正面写小守门员的外貌、神态、动作,还侧面描写了观众们的表现。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例文学习,初悟例文写法,学会做学习批注,再悟习作方法,与例文对比,深刻领悟写法,为学生习作搭建言语表达的支架。

三、建立读写互通为学生的习作指点迷津

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该要做到读写互通,充分利用好精读课文,习作例文等例子,发挥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引子”作用,让学生从阅读中发现作者表达的方法,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在实践中写作运用,以提高习作水平。

《人物描写一组》是这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由三个从不同角度描写人物的片段组成的阅读群文,这三个片段组成。《摔跤》这个片段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刻画了一个争强好胜的人物形象,教学时笔者紧扣准确的动词描写,带领学生层层深入地品析人物的动作,体会人物动作描写的精妙,由此打通从读到写的通道,让学生在阅读和习作之间走个来回,实现在阅读和养习作之间互相滋养。掌握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学习人物的动作描写。学会这些动词的使用,将动词的使用与相应的形容词和心理描写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给学生刻画出一个生动的摔跤形象。

片段一:《摔跤》

1.细扣动词,从读到品让动作有看点

(1)默读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边读边圈画出小嘎子摔跤的动作词,从这些动作的词你体会到小嘎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根据学生汇报分享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课件上圈画出:蹦来蹦去、转、三抓两挠、揪、钩。引导学生品味这些动词体会小嘎子性格特点。重点抓住“蹦”,体会小嘎子的灵活机灵并指导朗读。

(3)再读: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细品句中的“转”,体会小嘎子富有心计、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

(4)创设情境,第一回合,小嘎子输了,他十分不服气,要求再来一局,第二回合的比赛怎样展开?启发学生用刚才学习的动词来演一演,说一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并且辅助相应的动作将文章还原出来,通过真实的体验来感受文本的具体内容。

(5)写法总结:准确动作能让人物鲜活起来,老舍先生这样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

2.演绎情景,从读到写让动作有重点

(1)创设情境:小嘎子和小胖墩的摔跤比赛看的我们是热血沸腾。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个小比赛——掰手腕,请同学们推荐两位同学上来掰手腕。

(2)提出要求:其他同学仔细观察,他们在掰手腕时都用到了哪些动作?边观察边记录。

(3)情景演绎:指定两名学生上台掰手腕并出示比赛要求。

(4)汇报分享:观察的同学分享观看比赛捕捉到的动词,并梳理板书:迈、撩、坐、盯等动作的词。

(5)练说指导:比赛前,双方选手的表现如何指导用上刚才的动词准确表达,如:双方迈着坚定的步子走向讲台……比赛中,双方选手在比赛中各有怎样的精彩的表现,启发用上准确动词,如:他们两眼紧盯着对方,手臂在微微颤抖……比赛后,选手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如:甩了甩手臂,垂头丧气地回到座位上……

(6)写法总结:按照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的顺序描写整个比赛的过程,用上准确的动词。

片段二:《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1.探究相貌,读中感受人物形象

(1)抓住课题“挺脱”一词,明确“挺脱”是方言,出示词典解释:强劲、结实。并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意思相近的一个词“硬棒”,明确这两个词都写出祥子高大、有力、结实的特点,初读课文初步感受祥子“挺脱”的人物形象。

(2)默读课文,引导学生边读边画出祥子外貌描写的语句,作者要突出祥子的人物特点,他是怎么写的?

(3)学生汇报分享。

(4)教学第一自然段圈画身体部位的关键词:腰、胸、背、脚,引导学生回读文本作者是怎样写这些部位的,抓住“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着重写祥子的体格,杀好了腰,……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着重写祥子的装束。同时还对祥子的一种外貌描写进行了一个详细的叙述,从穿着再到祥子本身的动作来刻画出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5)教学第二自然段。抓住“脸上的精神”展开教学,抓住头、眼、鼻子、眉、腮、脖子、脸、疤。明确这些词都是写祥子的容貌,而且观察十分有序。通过观察让学生从关键字当中体会出人物形象,并且将其在文章中画出来,深刻地体会通过外貌描写所刻画的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进一步引导学生再读文本体会作者如何将祥子的容貌写的让人过目不忘,重点抓住“脸上永远红扑扑的”“一块不小疤”体会祥子充满活力的形象以及外貌突出的特点。

(6)再次读课文总结梳理人物形象:身体健壮、充满活力。提炼写法:外貌描写,突出性格,要抓特征、描写有顺序。

2.提炼写法,迁移运用当堂练写

(1)情景创设:祥子的长相有特点,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人很多,教师指班上一个有特点的男生描述:你看他长得虎头虎脑,样子很敦实,白皙的皮肤能挤出水,笑起来眼睛就眯成一条线。再指着一位女生描述:你看她身材高挑,马尾辫高高扎起,两只黑宝石般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脸上时刻挂着甜蜜的微笑,真叫人舒服。

(2)梳理写法:刚才介绍的这两位同学,他们的哪些特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汇报分享总结:介绍人物的外貌要抓住其中一两个突出的特点,进行有顺序的描述。进行描述时,要注重自己的语言有条理性,针对一个特点展开发散性的叙述,发散性的叙述能给读者带来更加全面的信息。

(3)练习仿说:用上刚才描述人物的方法,介绍身边有特点的同学,练习说话。

(4)迁移方法:让学生仔细身边的同学。

(5)运用写法:运用描写人物,抓主要特点以及介绍有顺序的方法,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说一说,并动笔写一写。

综上所述,在习作单元教学中,将课文中的写法引向习作,从课文中习得方法,将阅读指向习作表达,从读中学写,让读写和谐共生,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人物描写交流平台例文
叙事也要人物描写
以例文引路,促妙笔生花
向《少年闰土》学习人物描写
例文引路,读写相随
小学生人物描写素材
小读者(2019年20期)2020-01-04 02:14:06
“假如我是……”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交流平台
中华奇石(2017年7期)2017-09-18 21:38:25
交流平台
中华奇石(2017年4期)2017-06-23 20:29:56
交流平台
中华奇石(2016年11期)2017-03-16 23: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