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凤菲(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富春江路小学/山东省青岛市)
阅读是连接学生与广阔天地的重要枢纽,对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是人生发展的基础阶段,通过语文教师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烈的研究心理和学习兴趣,能够大幅度提升学生的文字感受能力,对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大有裨益。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受生理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影响常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理解能力较差等现象,影响阅读理解的效果。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文字感受美好的山河,感受世间的正义与邪恶,明辨是非曲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体现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中的一个难题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基础较为薄弱。这种情况出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小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都较小,缺乏一定的语感和阅读技巧。其次,由于学生的年龄尚小,容易被其他新奇有趣的事物吸引注意力,长时间的阅读和集中注意力的学习,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除此之外,在应试教育的长期禁锢下,教师更多注重阅读文本中生字词的积累和应试内容的机械传达,学生难以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阅读的乐趣,从而没有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从这个方面体现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年龄段较低的学习阶段中也能够通过课内、课外阅读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来提升阅读技能,为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做良好的准备工作。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另一个教学问题是教师对语文课本的阅读素材挖掘不够充分,且没有对学生的阅读视野进行适当的拓展,使学生无法感受到阅读无处不在、阅读也是有一种有趣的游戏的乐趣。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时的授课程序较为机械,主要集中在生字词讲解、词语积累和朗读课文的应试范式之中,缺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文情感内容升华,使得学生缺乏对文本的灵敏度和情感体验。同时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往往也只局限于对应试题型的巩固强化,而忽略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未能通过语文课前预习、授课过程和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这一完整课程体系中的环节为阅读兴趣的提升打下基础。导致小学生出现离开语文课堂之外就不会进行自主阅读、没有自主阅读意识的情况出现。随着学生学习阶段的提升,培养阅读兴趣、增强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缺乏互动性会使得课堂效率大打折扣,也不利于学生提升阅读兴趣。一方面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到基本的语文知识和阅读技能并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了文本之后,能否抒发出自己的见解,并结合自身实际和情感体验来进行阐述也是十分重要的,这直接反映出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在阅读学习时有所感发、有所触动,才会推动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阅读学习体验。因此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有互动性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途径。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反映出阅读兴趣对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其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语文教师更倾向于利用朗读的方式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此种方式简单便捷,适用于低年级的学生,同时语文教师也能够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初步了解。但若是阅读内容相对复杂深奥,此种方法便显得不合时宜,学生无法在初步阅读中感受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其二,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中也会常常出现捣乱现象,因此,语文教师为了保障课堂秩序,常常会采用由字到句再到段落的讲解方式,由教师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但是此种方式也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禁锢在教师规划的框内无法跳脱出来,影响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
很多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深远,导致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机械式的讲解,而学生也是对教师的讲解内容进行全盘接收,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和交流,长此以往,单调、枯燥的讲解不仅无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还会产生厌烦心理,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而部分的语文教师虽然在阅读教学中与学生进行互动,也充斥着大量的问答,一旦学生理解不清,便会抵触、害怕教师的提问,长此以往也会丧失对阅读教学的学习兴趣,甚至于学生还会对此部分教学内容产生畏惧心理,极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1.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有便利的读书条件,这是学生初始阅读的必要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教室设置“阅读角”,由学校提供一部分图书,再由学生自己提供一部分,学生自己商量图书管理办法,轮流担当图书管理员,这种形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有吸引力,能够让学生产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同时养成爱护图书的良好习惯。教师要定期开展图书分享会,鼓励学生分享图书内容,营造班级阅读的大环境,即使是不爱读书的孩子在这种环境下也会尝试去阅读,长期坚持下来有助于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趣导读,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的课堂情境中主动阅读。对阅读不感兴趣是小学生不爱阅读的一大原因,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思维活跃又充满童真,想象力天 马行空,注意力难以集中,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兴致不高。教师就应该遵循孩子们的心理特点,设置形象有趣的教学环境吸引孩子们阅读。比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第六课《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阅读,在阅读后要进行“情景演练”,学生要在阅读时感受人物的情绪,想象当时的场景,随后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场景重现”。通过这样的阅读方式让学生认识文本中的人物,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从而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感受课文中的悲壮场面,感怀革命先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比如创设情境、有趣的故事、有趣的谜语、游戏活动等导入阅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好奇探索的心理进入阅读中。以情导读,培养阅读兴趣。文章有情才动人,要想让学生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首先要让学生带着真切的情感阅读课文,品味课文。因此,在学生刚刚接触阅读训练时,不要急于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而是教导学生有情感的阅读,让自己的情感融入课文情景之中,哪怕学生朗读时声音不够洪亮,发音不够标准,只要用心朗读,用情朗读,以己之情度他人之情,才能真正感受文章的动人之处,养成对阅读的兴趣。
1.培养阅读能力
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语句是组成文章的一个基本结构,读课文首先要读懂其中的句子,这样才能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感情特色。通过对词句的积累,学生在进行写作时,才能用学到的词语,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所以学生一定要通过阅读掌握优美的词语、短句,这是阅读的目的,也是未来发展写作的基础。因此,作为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就非常重要,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词语训练时,要把理解和运用放在同等地位,不可忽略理解,把学习与应用结合起来,把阅读文章和理解文章结合起来。
2.阅读要有层次和目的
阅读的“读”不是要求学生一遍遍傻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很困难的,因为他们还没有丰富的经验水平,不会温故而知新。所以每读一遍要有一遍的目的、一遍的效果。在这方面就需要教师多加引导,设计好阅读的层次,由易到难,由生到熟,由不理解到有所感悟。除了指导有感情朗读外,还要教给学生读的方法,边读边思考,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感悟,从读中真正体会到语言文字的优美,进而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语言文化的积淀。
教师的阅读教学虽然是以课本为依托,但是在这基础之上,也要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立足于阅读文本,教师再对此进行科学的引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感悟。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九课《秦兵马俑》这一课的教学时,除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外,教师也要搜集补充有关兵马俑的教学素材,让学生感受秦兵马俑的恢弘气势,了解中国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延伸培养学生对中国世界遗产的探究兴趣。在课后也可以让学生去寻找相关的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教学的中心,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自主性。目前我们的教学形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由教师单纯的灌输讲解过渡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质疑,引发学 生更多的思考,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非常有必要,他们之间更有共同话语,而且小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也为阅读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要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首先要设置合理的分组。在分配学习小组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理解能力、接受水平,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这更加有利于他们之间的学习交流。在小组中,每个孩子的阅读爱好、阅读习惯、阅读水平又不尽相同,可以以优带差,互帮互助,促进小组内整体阅读水平的提升。在小组交流时,教师一定不要太多的干涉,要让孩子们自由、开放的交流,有利于他们发挥更多的自主性,激发更大的阅读潜能。尊重学生的质疑,让学生说出自己对阅读人物的理解,想象如果自己是主人翁那应该怎么做,又会有什么样的情感。不仅让学生有了更多自我表达的机会,也会让学生对文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促进学生在下一次的阅读中更加投入,有更多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受现实环境的限制,小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水平总是有限的,让学生保持长时间的阅读习惯也是不易的,这时候教师和家长也不适合采取太过强硬的手段,反而会引起学生的抗拒心理。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多开发利用小组合作模式,利用学生的交流积极性形成交叉式阅读,创新型阅读。学生之间交流阅读文本,说出自己的理解、读后感,也可以学习到别人的阅读成果,互相分享阅读故事,也可以进行阅读新编,将自己代入主人公,发展出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这个过程互动性强又充满趣味,让学生有了更多的兴趣去阅读学习,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进而增加阅读知识量,提高阅读水平。
运用多媒体,更新教学形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递速度更快,传播范围也更加广泛了,书本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种传统的方式,在教师的阅读教学中,应该融合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传递更多、更直观的阅读教材,补充网络上的相关资料,将有限的教材扩大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设计更加新奇的教学模式,引用歌曲、动画等吸引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阅读理解要求。例如在对古诗文的理解上,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帮助将抽象诗句转化为形象画面,通过学生自主意识的发挥,更好的理解深奥的文字意味,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运用图片、录像或者视频解析帮助学生透彻的理解。
总之,要想让阅读教学更加有效,像魔法一样吸引学生,就要实现学生跟文本的沟通,无论是场景重现还是再创、故事新编,都要以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基础,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