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企业风控工作转型的重要性

2022-12-31 12:10许清华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定西供电公司
现代企业文化 2022年26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监督评价

许清华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定西供电公司

一、企业风控工作的重要性

(一)风控工作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框架整合企业管理各要素,风控体系建设过程优化了岗位职责、制度、流程、风险、内控、监督一体化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风控工作贯穿规划、计划、运营、监督考核全过程,覆盖企业管理和业务运作全过程,各单位、各部门、所有员工参与控制活动,在风控工作过程中,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给员工规范化工作提供优质的氛围;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加强对员工规范化工作的控制约束,以减少由于人员操作失误造成的执行缺陷[1];通过全面的标准化的内部控制流程操作指导,提升员工执行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风控工作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

国内外经济发展低迷,通货膨胀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企业经营压力不断加大,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必须通过眼睛向内、自我加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同时主动寻找机遇,加大外部风险防范力度,加强内部控制强度,规避企业重大投资和经营损失,在控制好风险的前提下,盘活资金、整合资源,拓展新业务、新市场,增强融资能力、加大金融和实业的融合,增强盈利能力[2]。

(三)风控工作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全部业务与重要流程实施内部控制,提升全体员工的内部控制及风险意识,加强业务流程依法合规操作,强化员工对各类风险的敏感性与认知度,有助于企业风险识别能力的提高[3]。企业在实际运营和发展期间会面临诸多风险,及时有效地识别并提前应对风险,实现控制成本最小化、经济效益最大化。风控工作提高企业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交流互动与合作,提升内部职能机构之间的协同联动,加强部门之间相互制衡,准确及时地识别出企业面临的整体风险状况,进而堵塞管理漏洞、打通管理症结,在风险产生之前加强防范保障,进而支撑战略目标落实,保障生产经营行稳致远。

二、当前企业风控工作的不足之处

(一)风控工作缺乏体系化

从最开始的编报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到开展专项风险管理,从财务内控到全面内控体系建设,从全面内控评价到内控专题评价,风控管理工作越来越务实,越来越接地气,但是问题依然很多。一是风控工作地位有点尴尬,管理层及员工对风控工作认识不足。尽管实实在在做了很多工作,价值难以体现,无法得到高层领导重视,员工也有疑问:“风控工作到底有什么用?”;二是执行上缺乏一个有力的抓手,现在主要依靠检查评价手段,跟稽核、审计监察等内外部检查工作多有交叉,没有一个整合统一的内控评价平台;三是没有发挥风控的真正价值,重大风险和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尽管是风控办牵头,实际都是业务部门做日常工作,风险理念和专业工具应用较少,另外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没有得到实际执行,以风险价值为评价标准的科学决策方法没有得到应用[4]。

(二)风控工作缺乏智慧化

当前以“大云物移智”主导的新技术引领了第四次工业革命,企业也提出了智慧管理,当前利用新技术进行风控管理的创新还远远不够。一是“静态”的风险管理体系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工作主要体现在编制风险信息库、风险管理报告等“静态”资料上,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密切,最重要的风险控制功能没有真正实现;二是“滞后”的风险管理错失了最佳的风险应对时机,当前风险管理更多是事后控制,缺乏事前、事中控制,对未来中长期的风险预警缺乏有效手段,忽视了对大量的历史性数据的应用,包括大量业务数据和风险管理自身积累的数据,导致风险管理预见性比较差;三是对决策支撑严重不足,没有利用大数据建立风险决策模型,为企业高层提供决策支持。

(三)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目前,风险管理缺乏信息化监控手段,风险无法实时在线监控,通常是每年一次从各单位收集风险信息,然后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这样多数时间风险是处于失去监控的状态。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风险管理的指标化、量化程度不高,无法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日常只能凭感觉识别判断风险,看不到实时的风险和风险大小,自然也就谈不上及时应对,使风险管理工作实效性大打折扣。通过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能够有效预防企业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到实时动态监测预警风险[5]。通过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来汇总分析各类经营数据,进行分析预判识别,并采取分层分级应对策略。

(四)风控工作制度不完善

现实中很多企业的制度体系不够完善或者难以覆盖变化迅速的业务创新,内部控制文件与业务制度两层皮、无法有效融合,使得内部控制工作缺乏有效的指导,人员缺乏工作的依据和标准,进而导致不合规事项的发生。一方面,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后就一成不变,没有依据内外部形势和业务需求的变化进行相应的修订、完善、补充,使得制度与实际业务流程不相匹配,自然难以应用。另一方面,部分企业未建立保障制度执行的监督奖惩机制,关于内控控制执行、缺陷整改、风险防范等未纳入对人员的评价考核机制中,导致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力度不足,内部控制要求与标准形同虚设,流于形式,最终影响内部控制运行效果。

(五)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内部监督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保障。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应实现对业务流程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实时监督,而大多数企业的内部监督主要以财务、审计以及纪检监察为主,通常是在业务流程完结后的监督,缺少事前和事中关键控制点的监督,导致在运营发展期间出现业务流程与监督失衡的现象,缺乏风险防控的前瞻性。企业中负责内部监督职责的部门众多,除纪检监察、财务、审计、法律等部门之外,各个职能部门都在履行业务条线的监督,监督责任部门众多,难免会出现部门之间统筹不到位、监督检查活动频繁、相同问题重复检查等问题,导致监督工作效率不高、重复做功等,不能真正发挥监督职能,管理层级较多的情况下,下次单位往往疲于应付各类监督检查,继而敷衍应付,造成无效工作,内控监督的效用进一步降低。

三、企业风控工作转型升级策略

(一)建立健全风控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风控管理与企业管理融合的风控管理体系,以风险管理框架整合流程、制度、岗位职责、风险、内控、授权、评价等管理要素,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制定风控相关制度和监督检查机制,加强信息化管理。制定年度风控工作计划,开展全面风控体系建设、专业风控标准优化、全面内控评价和专题内控评价工作。开展重大风险管理工作、重大决策专项风险分析工作。

强化风控组织机制建设。集团和各二级单位建立风委会,负责风控工作总体规划和决策;设立风控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本单位风控工作;建立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负责各专业领域的风控工作。

全面梳理内控、风险和合规管理相关制度,及时将法律法规等外部监管要求转化为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持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在具体业务制度的制定、审核和修订中嵌入统一的内控体系管控要求,明确重要业务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控制要求和风险应对措施。将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内容纳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中,强化制度执行刚性约束。

(二)做实风控管理工作

加强稽核风控职能管理,单独设置稽核风控机构,配备“管理型、复合型、专家型”风控人才。建设一体化内控评价平台。以信息系统为依托,整合公司所有监督检查资源,包括稽核、内控评价、审计、监察等,建设唯一的全方位的内控评价平台,作为风控管理工作的抓手,切实将稽核风控工作融入公司经营管理工作并充分发挥作用。

平台依托大数据中心,收集公司内外部信息,按照预设的稽核检查规则,开展24小时自动巡查,并发出预警,启动应对程序。人工检查重点转向复核数据的真实性,比如稽核部门复核凭证,审计部门复核程序是否合规。平台建立的关键是指标设置(以KRI、健康指数、整体内控评价指标为基础进行整合),信息收集来源(大数据中心、运监中心、各业务系统),稽核检查规则建立(包括现有的稽核规则),风险分析模型建立(风险评估分析预测模型),应对预案的建立(启动预警后相应的应对措施)。平台能够可视化展示整体风险和各专业风险的即时状态;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寻找风险发生的规律;利用数据回归进行分析预测,对未来风险发生情况进行预判。

(三)做出风控工作的高端价值

一是将专项风险评估机制落到实处。将公司重大决策引入风险管理机制,将重大决策风险评估范围、标准、结果应用等写入风委会议事规则,明确所有涉及“三重一大”决策范围内的事项以及其他高风险业务,都要先行开展专项风险评估,通过计算比较不同方案的VAR,辅助公司重大经营决策,提高投资回报率,减少投资损失;二是针对金融等高风险业务建立专业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实时和历史大数据分析预测风险,并建立风险对冲机制应对风险,指导风险业务开展和退出;三是是将风险管理触角向上延伸。建立情报收集渠道(互联网、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咨询机构等),加强与公司经营相关的国内外重大风险的研判,为公司重大战略发展方向、新市场拓展等方面提供机遇与挑战分析,编制风险内参供领导班子决策参考。

(四)向风控管理智慧化迈进

长远来看,企业管理要实现智慧化,风控管理也要主动跟踪研究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向智慧化迈进。利用大数据,基于风控理论和方法建立决策模型,对重大投资等项目进行决策分析,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未来的企业管理是一种人机混合的协作模式,人工智能可以帮管理者自动处理常规化的事物,为管理者提供决策建议。区块链技术,其分布式模式对于信息公开、透明、共享、实时的打造是革命性的,区块链数据信息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特性,对风控工作具有重大的潜在价值。实现风控信息系统与企业业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相互融合,企业经营实时数据可以由风控系统进行实时采集,根据设置的监督规则进行分析评估和预警,并传导到业务系统,及时预警并启动应急机制。

(五)健全企业内控监督评价机制

开展风控有效性内部监督评价。在风控整体有效性评价方面,基于公司战略和重大风险,确定重点业务流程、关键业务环节,开展风控有效性监督评价工作,对内控体系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揭示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重大缺陷,以整改促落实。专项评价方面,结合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新兴业务等关键领域,开展专项评价,查找不足,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统筹推进内控、风险和合规管理的监督评价工作,将风险、合规管理、制度建设及实施情况纳入内控体系监督评价范畴,制定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内控缺陷认定标准、风险评估标准和合规评价标准,不断规范监督评价工作程序、标准和方式方法。

研究分析历年公司年报审计、内部巡察等资料,并对公司各专业部门、基层单位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内控缺陷产生的原因,结合理论和其他企业典型经验,对各类控制缺陷提出管理建议,对整体管理提升提出建议。

凝心聚力,不断提升风控队伍素质水平。风控文化宣传方面,借助视频会议、专业培训等多种有效方式,开展全员风险管理理念、风控管理知识及能力的宣贯,培育企业风控文化氛围,提升风控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四、结语

企业风控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风控工作的最高目标就是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企业提质增效提供动力,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面临新的经济社会环境,企业必须重视风控体系建设和应用,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将风控管理溶于企业管理,将其渗透进企业文化,加强企业内控管理,提升风险防范意识,为核心竞争力的实现和长远的经营发展创造制度基础和文化环境,为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化进程提供良好的支撑。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监督评价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加强小额贷款企业风险管理与防范探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监督宜“补”不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