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12-31 12:10张元平海南琼中长江村镇银行
现代企业文化 2022年26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服务战略

张元平 海南琼中长江村镇银行

一、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理论综述

(一)乡村振兴战略概念

华中师范大学乡村振兴研究所所长徐勇提出乡村振兴是一项宏大的、可持续的社会性质的工程,中国的扶贫政策和乡村振兴不同于其他国家,发挥民族特色非常重要。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提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都无法回避对农业问题的讨论。乡村振兴在智能化促进中不断探索。武大社会心理学学院教授何雪峰注重农村建设要厘清乡村振兴的关键,伴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中国经济不断赶超其他国家,农村地区为现代化提供了缓解国内阶级冲突的基本条件,中国的现代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前提。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特征

一是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系统性。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的一项统筹规划,它是对农村地区全面发展和城乡关系重建的总体规划,它在战略目标、内容和实施方面是经过国家相关部门慎重界定的,显然是系统性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多个目标的系统整合,是实现农业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进步的统筹规划。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涉及农民,还涉及国家政府、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等多个主体的参与,因此说它具有系统性。

二是,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持续性。乡村振兴战略是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全过程。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定不是阶段性的任务,而是一个长期发展的战略。各部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有长远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从而按照制定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一步步贯彻发展,避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循序渐进地推进,进而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三是乡村振兴战略具有融合特性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乡村和农民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且城市发展、农业和非农、农民和工商资本等领域联合发展的总体策略,还带有较强的利益融合特点。农村复兴战略既涉及城乡规划设计与布局,以及工业发展、基本建设、社会公共服务、农村生态与环境发展等领域的利益融合,还涉及地方政府、农户、各种新型企业、本地居民与非本地居民、农户内部、农村与集体机构内部的利益融合。

四是乡村振兴战略有着差异性。在我国,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陆、城市郊区和远郊不仅在地理位置上存在差异,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都有着较大的发展差距。我国城乡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是客观事实,这个客观事实决定了乡村振兴战略并没有统一的模板,必须按照不一样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因时制宜的实施。

二、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金融发展的必要性

(一)发展农村金融为乡村振兴带动更多要素资源

金融的核心功能是服务实体经济。当前,农业、农村和农民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薄弱领域。发展农村金融为乡村振兴带动更多要素资源和服务,通过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一方面可以带动更多优质要素资源向农业、农村和农民配置,加大对农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增收的支持和投入,实现强农、美农、富农的目标。另一方面,可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城乡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实现城乡资源良性双向流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发展农村金融为乡村振兴建立更优平台基础

便捷的农村金融服务是现代城市的基础服务,也是乡村振兴所需的平台基础。由于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和农民老龄化的存在,农村金融的基本服务往往因成本高、风险高、环境差而变得更加困难。通过布局农村网点和金融机器工具,建立实物互联互通渠道,为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提供金融支持。利用互联网金融技术打造县域衣食住行各类生活场景,延伸和拓展县域农业上下游产业链,线上+线下金融生态模式可以为乡村振兴奠定更好的金融平台基础。

(三)发展农村金融为乡村振兴激活动力

一方面,发展农村金融通过满足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实现金融支持主体的多元化,为国家乡村振兴激活动力。另一方面,通过金融信贷环境建设,宣传金融支持知识,加强农民风险识别意识,加强农民的遵约和举报意识,实现富农精神。在增强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同时,解决农民的思想问题,使农村文化焕发出新的氛围,激活农村振兴的动力。

(四)乡村振兴为商业银行创造广阔金融市场

农业发展越来越重视质量,一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农业产业产生了巨大的资金需求浪潮。产业发展必须金融信贷适用,因而提高了产业链借款和组合贷款的金融需求,为商业银行创造广阔金融市场。另外,随着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振兴促进了消费升级,从而使商业银行在个人消费、融资、结算、理财等金融服务和泛金融服务中获得了更大的金融服务市场。

三、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不健全

一方面,大部分的国有商业银行都在县(市)以下没有分行,而乡镇网点则大多为农业信用社等中小型机构。尽管不少国有商业银行都成立了乡镇金融部门,但其服务触角没有向乡镇、行政村和自然村扩展。乡村金融网点的资金短缺,无法适应从传统农村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产业振兴等全方位、规模化的融资与服务需要。另一方面,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整体保障体系薄弱,信用体系建设相对不完善。这主要表现为金融业务量少,金融产品的运营成本高,再加上政策性担保缺乏,商业担保门槛高,难以有效分担农村信用风险[1]。

(二)农村金融人才匮乏,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不足

一方面,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居住的大部分都是农民,他们对于金融产品的接受度较低。农村缺乏懂金融知识的人才,农民不知道如何学习金融知识,懂金融知识的人不愿意留在农村,这进一步导致了农村金融人才的缺乏。另一方面,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不足。在农村居住的大部分都是农民,他们对于金融产品的了解可能仅仅限制于存贷款业务的内容,这就是限制了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目前的金融产品无法吸引农民的关注,影响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的多元化发展[2]。

四、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

(一)涉农贷款余额稳步增加,支农力度继续加大

伴随着在我国支持三农政策的不断完善,农村金融加强了农业信贷服务项目,农民收入的提高和需求结构的升级,农民贷款余额占涉农贷款余额的比例不断增加。2020年涉农贷款余额38.95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2.31倍。2020年农村涉农贷款余额32.27万亿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明显增加。

(二)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金融服务便捷性明显提高

农村金融机构数量、营业网点数量和从业人员数量持续增加,2020年,农村金融机构法人机构有3898家,农牧业组织从业者从715200人提升到959200人。现阶段在我国城镇金融机构覆盖率为95.65%,农村金融服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在较大水平上推动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趋势[3]。

(三)农业保险发展迅速,风险保障作用不断增强

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保险品种覆盖全国所有省份。2020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到814.93亿元,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占财产保险收入的比重稳步上升,约为6.83%。

(四)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截止到2021年第一季度末,全国共建立农户信用档案1.88亿户,开展信用评估1.28亿户,这不仅解决了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又对农民起到了信贷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五、乡村振兴战略中优化农村金融发展的途径

(一)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

第一,将引导和扶持面向发展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其经营范围内,为乡村振兴项目提供中长期贷款。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职能将更加明显,对发展企业和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将加大。基于农业发展性金融的重要战略地位,国家开发银行将充分发挥服务于国家战略、稳定经营市场、保持微利的资源优势,加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扶持力度,积极培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动力。第二,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经济的服务力度,适时制定农村普惠金融政策措施,扶持新兴农村经营主体发展,大力发展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信用和一级市场信贷服务,在粮食安全、扶贫等重点领域和关键薄弱环节发挥国家的主体作用。第三,商业银行自觉地将其作为服务三农的重点工作。面对振兴乡村金融需求战略带来的巨大挑战,商业银行既要加强内部制度和机制建设,又要加强产品创新、金融支持,协调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抓住机遇,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要优化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提高服务质量,实现效益目标[4]。

(二)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人才体系建设

一方面,不断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吸引农村人民投资金融产品。根据乡村振兴的实际发展情况,农村商业银行要努力拓宽资金融资渠道,适当地创新金融产品,从而为广大农民提供适用性更强、接受度更广的金融产品,有利于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另一方面,不断加强人才体系建设。在当今世界,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才资源对于地区的发展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了。因此,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人才的培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各财政部门要积极运用市场机制遴选和聘用技能型人才,丰富金融企业的管理。加强金融职业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人才[5]。

(三)推动农村信用和担保体系建设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乡村基本建设逐渐被推上日程,有关政府部门必须持续推动农村信用和贷款担保体系建设,从而为村民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一方面,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依照国家相关法律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信息体系,通过政策性的规定严厉打击失信行为,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从而达到净化金融生态环境的目的。另一方面,根据加强乡村贷款担保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民信用担保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农民的金融业素质,从而形成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农村金融体系将会全面改善。另外,金融企业还需要定期为农村居民提供农村信用和担保内容的普及,从而让农村居民能够放心购买金融产品,从而推动乡村金融的发展。

(四)增加农村金融资源的有效供给

一是正确引导金融机构提升服务水平,给予更具包容性的金融服务,更好地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从而提高农村商业银行服务农村实体经济的能力。二是鼓励金融机构结合本地实际,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深入推进农村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抵押试点模式,扩宽农业从业者获得资产的方式。三是参考完善的城市金融设计产品工作经验,充分考虑农民金融喜好和抗风险能力等条件,开发设计低风险性、中产阶层的金融商品,进而推动乡村金融销售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四是主动给予成本低的金融服务项目,不断提升农业经营者的金融易用性。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现代科技在农村金融发展趋势中的功效,积极主动推广网银、手机微信等当代支付手段,优化完善金融服务方式,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便利性。

(五)高度重视金融服务创新

金融服务自主创新可以在非常大程度上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最先,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趋势关键,充分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大力支持种植、加工、销售、农业、旅游等龙头企业的产业整合,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从而推动农民脱贫增收。其次,重点服务美丽农村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建设生态农业重点项目库,适用农牧业节水、农村垃圾处理、电网改造。再度,自主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利用农村定点医疗机构、餐厅等固定不动场地开设金融服务点,为农民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努力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服务需求。

六、结语

总之,农村金融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特征。这项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只有在政府、信贷服务机构、农村经营主体和农民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在新的历史阶段下,农村应根据不同地域的独特优势,因时制宜地对乡村振兴战略开展贯彻落实,加强农村金融建设,进而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经济中的发展。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金融服务战略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福建省农村金融减贫的路径研究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