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丽丽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乳品农牧工程系,内蒙古 包头 014035)
“双高计划”的实施,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高计划”的关键突破口就是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高职教师不但应该具有正规的高等教育经历,同时还要有一定的企业、相关的行业经验,只有这样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技能人才,高素质技能人才短缺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作为技能人才的输出地,更需建设具有高水平“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为企业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从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1]。
建设高水平双师队伍是“双高计划”的十项改革发展任务之一,高职院校必须有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才是真正意义的高水平。只有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职业教育才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高职教育有他特殊的使命,教育过程更加注重技能的培养,为社会输送的是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也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职业教育发展的主体是教师,教师队伍的质量直接关乎人才培养质量。基于高职教育的特性,必须有一支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2]。
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来自各个高校应届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但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缺乏实践技能,即使工作一定时间后,具有相关专业的技能证书,也只代表了这部分教师具有“双师型”身份,并不代表能够真正做到行为上具备“双师型”。同时由于高职院校教师的整体收入水平不高,因此企业优秀人才不愿意全职进行从事教学工作,大部分企业教师都是以兼职的身份参与学校的教学,但大都很少参与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及教学方法的活动中[3]。
在高职院校中,很多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很强,但是实操能力相对较弱,虽说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有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模式,但是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机会不多,形式大都是参观,校企合作只是停留在学校与企业层面,没有深化到教研室,企业班组,这样教师对于企业的前沿技术掌握不够精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不能有效对接,这对于人才培养产生很大影响,尤其对学生就业也会产生影响。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目前对于教师或者“双师型”教师的考核指标主要侧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对于“双师型”教师除了要求有一定的下厂实践锻炼时间,其他要求几乎没有硬性要求,同时对于下厂实践锻炼的考核也没有合理的激励措施,导致教师参与下厂实践积极性不高,效果不理想。
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对接是必要的,但是由于教师除了完成教学工作外,还有科研,管理工作,能够进行企业实践的时间有限,大都是利用假期时间,教师的积极性也不高,没有完善的、科学有效的“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高职院校基本都有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但是主要是侧重于学生就业进行人才培养,而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少有涉及,教师到企业大都是以参观形式开展,对于具体工艺不能深入了解,收获甚微[4]。
高职院校聘请校外兼职教师是补充“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手段。兼职教师虽说来自企业生产第一线,但由于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没有教学经验,企业工作的不确定性等,对教学过程的连续性保证很难,由于兼职教师主要工作还是企业工作,所以教学中对于学生、教学过程等环节不能很好地潜心研究,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双高计划”建设的任务之一就是以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标准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要在现有教师中培育一批达到合格标准的生师比教师团队,团队的职称、年龄、双师结构要达到国家的要求和能够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对于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在入职时可以通过入职培训对新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可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培训,通过各种活动强化教师师德师风,通过专业培训,企业实践、技能大赛等形式提高教师的学识,日常管理中培养教师时刻关注学生,做好师生沟通交流,真正建设一支“四有”标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5]。
“双师型”教师队伍在结构上需要完善,可以采取分类培养。通过建立由校内专业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构成的“专业带头人”制度,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领作用;对骨干教师采取多交流、多实践的培养方式,使骨干教师能够为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难题,提升骨干教师的双师能力;积极发挥校内技能大师的特长,可以采取师徒制的形式与其他教师进行学习交流,一起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对于企业的兼职教师要积极发挥其技能专长,不但参与课堂教学,还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教材的制定及编写,实现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真正实现“双师”素质。高职院校还要继续完善创新团队的建设,可以组建不同层次人才的多元创新团队,进行教学、生产等方面的工作,高质量的创新团队是为了达到高水平建设的要求。
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励教师积极主动联系企业,可以将服务企业的收入自主分配,在考核过程中,为企业服务取得的成果作为考核的指标,充分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体现教师的自我价值和工作业绩,从而调动教师积极与企业对接,发挥自身优势,获得企业的实践技能,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师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以“双师”能力为核心的培训项目,在培训过程中也要跟踪培训效果,及时了解教师的想法,及时了解培训的真实效果,及时记录,在下次培训过程中积极整改完善培训内容及培训制度,这个过程可以积极发挥“以老带新”培养模式,可以是老教师指导新教师,也可以是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教师或者需要技能培训的教师。同时在校企达成一致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教师进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的举措,并保证常态化,学校要给予教师一定激励,或者给予教师一定的工作量认定,让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到企业实践,而不是被动实践。高职院校也可以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与企业进行校企联合申请科研项目,真正做到服务企业,为企业解决难题,这样校企合作才能是你情我愿。对于教师服务企业也要有一定考核,从而激发教师企业实践的动力。
“双高计划”提出了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高职院校要完成的重要课题就是培养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要以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求为引领,完善现有“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探索科学合理的适合本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激励机制,挖掘合理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为高职院校的发展赢得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