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1)
国家教育政策文件中首次提到“终身教育”可以追溯到1995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健全终身教育体系”“推动全民终身学习”。教育部在2012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阐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推进高校继续教育综合改革,引导高校面向行业和区域举办高质量的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这为双一流非学历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思路和办学要求。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一系列政策提出了到2035年的主要发展目标是总体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2021年和2022年教育部工作要点分别指出提升继续教育优质资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水平和提高继续教育服务供给能力。
上述关于终身教育体系的表述,从“确立”到“构建”,从构建“灵活开放”到“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再从“形成更加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到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新时代赋予双一流大学非学历教育新的要求,迫切需要高校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上出实招、建实效。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举办非学历教育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指出非学历教育是指高校在学历教育之外面向社会举办的,以提升受教育者专业素质、职业技能、文化水平或者满足个人兴趣等为目的的各类培训、进修、研修、辅导等教育活动。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中提出“办好继续教育”;2019年工作要点提出“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开放资源,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2021年工作要点指出“提升继续教育优质资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水平”;2022年工作要点指出要“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国家对双一流大学非学历教育提出了迫切的时代要求:成为推动全民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引领和支撑。
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双一流大学非学历教育树立和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深挖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利用科研、师资、课程等优势积极推进产教融合的试点,探索产教融合合作模式,促进供给和需求同向同行,高质量发展非学历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双一流大学可以依托大数据,分析并设计面向全民的教育产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赋予教育产品新的学习和体验形式,打造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惠及全民。
近年来,我国双一流大学非学历教育蓬勃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但也存在非学历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力度不够;办学定位有偏差,办学治校主体责任落实不够,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等教育治理体系问题;同时,与世界一流大学非学历教育相比,发展格局和发展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教育产品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信息技术融入非学历优质资源供给侧水平偏低。
非学历教育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导,坚持立德树人为本。中国双一流大学应将非学历教育纳入高校的大学章程和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中,把办学切实落实到服务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服务社会和培养人才上来。通过确立非学历教育的办学定位,非学历教育可以更好地与学历教育的师资、科研和一流学科建设方面融合发展,资源共享。好的非学历教育项目需要依托本校一流的师资队伍,同时非学历的企业培训对行业内高水平人才的需求促进了高校的特殊人才引进;非学历教育是学科深入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的先行者,利用校企产教研融合作为应用型学科发展的重要路径,为实践性学科的发展注入活力。
现代化的治理体系是双一流大学非学历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是高校非学历教育实现功能、提升质量、优化结构、促进公平的关键。推进非学历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树立系统思维,在“管理体制和职责”上,严格按照“管办分离”的原则实施“归口管理”,从政策决策、执行、评估机制,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实现学校内部治理科学化、规范化;二是树立法制思维,运用法制方式抓治理,压实主体责任,严控办学风险;三是要树立底线思维,要划“安全红线”、定“质量底线”、标“法规雷区”,做好问题的堵漏溯源,构建非学历教育质量监管长效机制,高质量开展管理服务;四是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和现代信息技术在终身教育中的运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在学习方式中的作用,提供线上、线下和移动端相结合的教学,为每个人终身学习者提供优质的学习项目。
(1)践行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一流大学要倡导和引领开放终身教育的理念。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等世界一流大学秉承终身教育理念,以开放的态度推动终身教育变革,服务社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中国一流大学应践行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将终身学习理念融入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中去,把学校教师的终身学习纳入学校的长期规划,促进学习模式的不断创新,形成开放式,探索式与合作式的学习模式,培养大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素养。激励教授、专家和学者主动参与到非学历教育中来,定期评选终身教育名师,终身教育杰出贡献者等,加强教师服务社会的使命感。一流大学应提供大学以外的继续教育产品和课程,促进大学的外部知识推广,以践行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推动开放、实用的高等教育变革。
(2)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开放式办学格局。中国一流大学非学历教育产品应该面向全民,满足不同行业领域的学习者,包含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和企业家,工业界、产业界的专业人士等;面向不同年龄层次的学习对象,包括儿童、青少年学生、成人和退休人员等。双一流高校非学历教育要实现将大学的教育资源面向多层次,多行业的学习者开放。比如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通过前沿的科学研究,探索创新终身学习模式,在儿童科创力培养方面,开展了40000+人时的教学课程,在中国的创新教育以及在培养创意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是一个新的典范。
(3)打造特色化和差异化学习项目。一流大学可以进一步挖掘自身优势,找准教育供给方向,把国家、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和学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共同研发高水平、有特色的课程、证书项目、定制项目和国际项目,提高教育培训的供给水平和质量,促进一流大学非学历教育服务供给能力。比如斯坦福大学的职业发展中心,面向行业从业人员开展工程、计算机和管理学等方面的培训;继续教育学习中心,主要面向周边具有高中文凭的居民提供大众化、休闲娱乐和实用性的非学历教育项目。还有暑期补习班、天才青少年教育计划等面向儿童、高中生、大学生和成人的学习项目。
(4)科学技术创新终身教学模式。运用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和移动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营造人人、时时、处处可学的终身学习型社会环境。高校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线的学习系统以其覆盖广泛、不受时空限制、可实时更新等优点,利用设计思维将新兴科技融入教学中去。利用线上、线下和移动端开展公益讲座、一流课程、公开课、研学营、长期班、兴趣班等多种形式相融合的教学模式,依托教育平台或自媒体平台,向大学城外的每个人提供开放的终身教育,形成以双一流高校引领下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