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小兰(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
尽管城镇一体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然而农村地区劳动力流失现象依旧无法立刻缓解,故而对“留守学生”群体开展教育工作,仍属于不可忽视的问题。据了解,目前我国大多数城镇地区学校的留守学生群体大概占全部学生数量的30%;而在乡村地区,留守学生占比数值则达到了40%。并且这一数据还会随着区域经济差异而产生浮动。面对这一数据,学校不仅要保证留守学生的文化学习水平,更要在心理、情感、行为、道德等层面为学生做出引导,如此才能够弥补家庭教育缺位对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
“缺乏监管”是留守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再加之大部分留守学生都没有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因此更是难以适应高中时期紧张的课程安排,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散漫、懈怠的现象。除此之外,由于缺少父母的正面引导,使得很多留守学生都没有形成积极的进取意识、责任意识以及荣誉意识,面对学习障碍时常常会选择放弃,故而在相对沉重的学业压力下,一部分留守学生甚至产生了辍学的想法,并过早地进入社会当中。
留守家庭学生与正常家庭学生在心理层面有着较大差异,这一现象往往会直接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上表现出来。首先,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以及引导,大部分留守家庭学生会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个别学生甚至会表现出自闭倾向,不愿与周围人交流内心想法或观点。其次,“冲动”“敏感”“易怒”等负面情绪在大部分留守学生身上都极为常见,主要原因在于留守家庭学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容易出现心理失衡的问题;最后,留守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强,但是缺乏有效的自控能力,再加上高中生身心发育的特殊时期,更会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加剧,在校期间抗拒教师的劝阻与安排,并时常于其他学生产生冲突。
高中教育对学生来说极为重要,不仅因为这一时期的知识内容大多与学生步入社会后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更是因为通过高中的文化知识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了解社会,并确定今后的发展路线。因此这一时期学校不仅会按照教材内容为学生传递知识,同时更强调学生要拓展课外学习资源。但是对于农村留守家庭的学生来说,由于经济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使得其能够接触到的课外学习资源极为有限,并且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便是学生缺乏客观认知事物的能力与态度,最终对其未来发展造成影响。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首要目标,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丰富阅读材料的支持。而学生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文章进行品读,不仅能够发散思维、增强语感,同时还能够直接与作者进行对话,通过感悟文章内涵,从而收获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这样的知识经验对于生活阅历浅薄的留守学生来说,往往能够引发其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进而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人格特征。
例如,在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的教学当中,文章描述的主人公尽管只是从事最普通的职业,但却依旧凭借“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获得了整个社会的认可以及尊重。再如高二课文《老人与海》当中,讲述了一个顽强、执拗的老人,面对生活的艰辛与苦难从来不抱怨,只是希望能够钓到“大鱼”来证明自己。通过这些文章,可以帮助留守家庭学生了解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品质以及态度,甚至逐渐弥补其成长经历中的伤痛,形成健全的人格。
阅读是人们汲取知识养分的重要途径,而高中语文课本收录的文章中,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信息,同时也涵盖范围也极为宽泛。因此通过语文学习,学生能够在扩展知识储备的同时,了解更多与社会现实相关的事物。如此不仅能够开阔留守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有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理想目标,从而激发留守家庭学生的内驱动力,使其积极参与到文化学习当中。
例如课文《中国建筑的特征》,不仅能够引领学生认识不同风格建筑物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够引发学生对远方生活的向往;而课文《宇宙的边疆》,能够使学生意识到宇宙中存在很多瑰丽神奇的景象,而想要见识更多风景,便需要借助知识的力量来推开世界的大门。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通过网上或是其他渠道,为留守学生引入丰富多彩的课外文章,使其能够通过阅读更加真实全面地了解世界,以此来培养学生长远的目光。
对于留守家庭学生来说,缺少父母之爱不仅意味着家庭教育的缺位,同时更为关键的是缺乏情感体验。无论是独自生活还是进行学习,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都只能自行解决,并且缺少亲人的关爱,也使其无处倾诉心声,长此以往,导致很多留守学生的自我封闭现象,变得不爱参与人际交往。如此一来,势必会导致学生性格特征产生缺陷,并在其今后的人生当中产生深远影响。
但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往往能够很容易与其中的一些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同时,作者在文章中表达出来的对事物的各种看法,也可以为留守家庭学生提供建议,使其在收获情感之余,能够形成客观理性认知生活的态度,从而变得更加成熟以及稳重。
例如在《我与地坛》一文中,作者在最好的年华中遭遇不幸,并且通过笔触不难感受到其对外界环境的抗拒以及不平。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作者最终学会了释怀,并主动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去思考事物。这样的人生经历,不仅能够呼应留守学生的内心情感,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其意识到“抱怨无法改变苦难的现状”,因此可以使学生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朝着乐观方向发展。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正确掌握汉语的使用技巧。然而作为华夏文明的载体,语文知识同样也拥有着丰富的哲学内涵。这些内容不仅能够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民族荣誉感,进而使学生的责任意识得到发展,并在走向社会之后,能够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
例如在《苏武传》《过秦论》《论语》等一系列文言文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伟大的民族精神,同时也能够对国家发展进程有所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介绍《张衡传》等阅读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灿烂辉煌,并对华夏传统文化形成深刻认识。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其爱国精神。
通过对高中留守学生成长现状的反思,教师需要意识到种种负面问题的出现,固然与学生家庭因素相关,但同时也与教学“缺乏温度”有着直接联系。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学更多以语言知识为主,课程的人文内涵不但没有得到彰显,同时也缺少对学生情感需求与心理需求的关注。因此造成学生身心发展不均衡,不仅对文化学习充满抵触,同时也限制了认知水平的提高。如今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发掘更多的教育的潜在价值,在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情感之余,也要对学生个人成长历程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以高中语文教材中李白的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习惯将大部分时间都分配到对古诗的字词解读层面,但在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生平时,却不会花费过多时间进行描述,使得一些原本缺乏学习热情的留守学生不仅加剧了抵触心理,同时对古诗内容也是一知半解。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经历政治失败后创作的一首作品,刚刚走出翰林院正值大好年华的作者,由于不肯趋附权贵而受到排挤,从此一腔抱负付诸东流。随后作者一直在杜甫、高适二人的陪伴下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原本可以就此在东鲁怡情养性,但却在自身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灵魂驱使下,重新开启了新的旅程。而诗中的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既是作者反抗精神的体现,同样也能够看出作者不屑于趋炎附势,并敢于正面发出挑战的决心。
教师通过对古诗情感内涵的解读,一来可以唤醒留守家庭学生的情感共鸣,改变其对文言类文章的学习态度;二来也可借此机会来培养学生的性格品质,鼓励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从而打造学生良好的人格魅力。
“社会力量”主要是指学生家长群体,以及一些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单位。
首先就家长层面来说,如果始终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缺位,那么仅凭学校单方面努力依旧无法彻底改变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为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引发家长重视,配合语文教学工作来共同引导学生。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摘抄的形式,搜集一些有关留守家庭学生的新闻报告,然后将其作为阅读材料分享给学生,鼓励其通过手机的视频通话功能,与远方的家长共同进行亲子阅读活动。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设置相关的问题,一来强化学生的阅读水平,二来也为亲子设置交流话题,使得双方能够在话题讨论下,快速增进家庭情感,并引发家长对子女成长的关注。
其次,“教育”始终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现实中也并不缺少一些企业愿意为高中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但由于高中学业安排紧张,故而很少会有教师为学生组织开展类似活动。但对于留守家庭的学生来说,正是由于缺少父母的引导陪伴,才导致他们没能够正确接触社会,从而造成认知偏差,并出现社会交往不良的现象。为此,学校与社会都有责任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一个开放自由的视角,引领学生对社会进行全面认知。例如,社区或是村镇政府,可以在固定节假日期间,组织留守家庭学生一同开展文艺活动,这一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一些诗歌创作、剧本编排、演讲朗诵等,使学生提高语言水平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人们的关心以及呵护。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下,组织高中留守家庭学生与初中、小学的留守儿童展开“一对一”帮扶活动,使其在生活中能够互相照顾,在学习上也起到辅导监督的作用。如此可以有效培养高中学生的责任意识,并为其创造更多与人相处的机会。
网络全面覆盖的背景下,各类社会文化的传播虽然极为混杂,但是其中也存在许多积极正面的内容,能够对留守学生的学习成长产生积极作用。例如,时下的流行词汇“全球化”“城市化”“大数据”等,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词汇,是大众对于某一类社会现象的解读,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主要特点。而对于高中留守学生来说,这些内容不仅能够帮助其拓展知识面,更可以准确感知社会发展规律,使其在今后的发展方向上获得一些启发。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心理需求,来为其选择相应的社会文化信息,随后结合事物的具体特点,提供给学生1—2个关键词,要求其通过网络查询的方式,去搜集有关的信息,然后在知识讲座或者辩论会等活动中进行交流。这样的方式不仅开拓了学生见闻,同样也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以及信息搜集意识,使其语言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
对于留守学生而言,学习态度不积极,情绪负担过重,是其在课堂当中经常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长此以往,甚至还会影响到周围其他学生,进而破坏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为此,教师需要掌握一些消除课堂负面情绪的积极手段,如此不仅能够改变留守学生的学习态度,同时还能够增强其对班级的归属感,让课堂和谐的学习环境,来舒缓留守学生由于缺少陪伴而产生的失落、沮丧情绪,从而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融入集体活动当中。
例如,当发现学生在课上情绪不佳或是分神之后,教师可以适当“点一点”,“笑一笑”,既不会伤害到留守学生敏感的自尊心,同时又能够用一种柔性的手段将其注意力拉回课堂。随后教师可以借助几个简单的问题,让分神的学生进行解答,避免其继续受到负面情绪的干扰。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掌握一些情绪排解手段,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学生一同打球、跑步、登山等,帮助学生通过自我调节的同时,也使其能够经常参与班级集体活动,从而感受到美好的师生情感。
综上所述,本文在总结了农村留守家庭高中生学习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语文教学对高中学生情感与价值观念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语文教学开展的措施,希望能够对留守家庭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