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深度学习的“支架式”散文教学策略

2022-12-29 07:49刘发学
中学语文 2022年33期
关键词:支架式散文鲁迅

刘发学

深度学习强调让学生在理解所学内容的基础上,以批判性的眼光展开深层次的思维活动,从而内化新课知识,并将其纳入到已有知识体系中,发展综合能力,从而在生活中运用知识储备和综合技能快速解决问题。在散文教学中,为使学生参与到深度学习活动中,提升其学习收益,教师可以巧妙将“支架式”教学法与教学活动相结合,探索“支架式”散文教学策略,引以领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散文解读的深度。

一、“支架式”散文教学的价值

“支架式”散文教学模式源于“支架式”教学法。“支架”一词在建筑行业指“脚手架”,工人完成建筑工作后,需要及时撤离“支架”。将“支架”一词借用到教育领域中,符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在“支架”的辅助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完成相对较难的学习任务,而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及时撤离支架,便可以使其能够独立完成相似的学习任务。可见,“支架式”教学法有助于让学生顺利完成难度较高的学习任务。将这一教学法融入到散文教学中,形成“支架式”散文教学模式,可以让相对陌生、复杂的散文学习变得简单,并发展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有助于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

二、“支架式”散文教学的策略

鉴于“支架式”散文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积极影响,以下将结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教学案例,细致讨论初中语文“支架式”散文教学策略,希望可以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1.初读——借助支架品文

很多散文都有“形散”的特点,题材广泛,在言语表达和写法呈现层面有着多样化的结构,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借助支架帮助学生品鉴课文。品文是散文教学的第一步,只有让学生意识到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征,才能使其快速把握文章主旨、意趣和写法风格等。搭建辅助学生品文的支架期间,教师可以引入问题支架,让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找到品文重点,分析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和抒情的方法。

以七年级上册《春》的教学为例,本课是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的第一课,也是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散文。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将以下问题作为辅助学生品文的支架:(1)作者是如何写“春”?(可以从景、人角度分析)(2)作者在写春的过程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哪些词、句、段可以给人深刻的印象?为什么?这样,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便可以细致解析课文。通过第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意识到作者写了春天的山水、动物、植物、风雨、牧童、农夫等;通过第二个问题,学生可以分析作者写景、写人期间所用语言,透过“盼望”“欣欣然”“抚摸”等词,表现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借助第三个问题,学生可以细致解读作者的手法,意识到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写活了自己眼中的春天。

2.再读——借助支架悟情

学生初读散文期间,往往将更多注意力集中于文章主线分析、写法探索等活动中,用“喜爱”“悲伤”“怀念”等词概略地概括作者的情感。然而,悟情也是散文阅读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要在散文阅读教学期间,引导学生展开悟情工作。教师可以通过补充细节问题进一步搭建问题支架,也可以通过分享与散文内容对应的视频搭建视频支架,还可以通过分享与散文相关的思维导图、照片、表格等搭建图表支架。

以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表格,让学生对照表格二次分析课文。这样,在图表支架的辅助下,学生意识到,“二三事”看似零散,但均围绕中心意思来写,意在突出叶圣陶先生的品质。完成表格分析后,学生可以更进一步领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最后,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任务支架,要求学生找出文中作者对叶圣陶先生高度评价的语句,并简要、深入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领悟到作者的情感——作者钦佩叶圣陶先生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精神风貌,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自己的追思景仰之情。

表1:

3.三读——借助支架读人

巴金曾提出:“我的任何一篇散文里面都有我自己”。可见,读散文的过程中,不仅要读散文中的语言、情感等,还要在读文的基础上读人,找出作者的思想、灵魂与人格。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通过文章加深对作者的理解,并在理解作者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作者的文风和思想。因此,教师要组织“三读”教学,通过多种渠道介绍作者的生活经历、生活时代等,搭建背景支架;也可以分享作者的其他文章,借助群文阅读支架使学生了解作者的文风。

以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学为例,本篇课文是鲁迅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记述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见闻。为使学生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展开“读人”,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背景支架。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鲁迅的文章,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等,从而借助群文阅读支架让学生了解他人眼中的鲁迅,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借助微课介绍鲁迅,帮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的政治远见、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样,在支架的辅助下,学生重新阅读课文,发现更多的细节,如文章结尾处“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军阀会对鲁迅的文字表示“深恶痛疾”,并意识到这些文字使鲁迅实现“改造国民性”的目标。

4.四读——脱离支架自主阅读

深度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支架式”教学法也强调让学生摆脱支架,因此,为让学生真正进入到深度学习状态中,教师在组织“支架式”散文教学中,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脱离支架,展开自主阅读活动。其实,在前三轮阅读活动中,虽然支架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帮助,但也限制了学生自主品鉴散文的思路。而学生在品文、悟情、读人的基础上,学会散文阅读方法,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脱离支架,展开自主阅读活动。在此期间,教师要避免为学生提出过多要求,鼓励学生从品文、悟情或读人角度自主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散文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完成阅读后,教师还可以组织自主阅读分享活动,让学生获得表达想法的平台,并在他人的启发下,进一步提升自主阅读的深度。

以八年级上册《背影》教学为例,教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后,部分学生会提出描写父亲跳下月台又爬上月台的动作一段很好,并结合“蹒跚”“慢慢”“双手攀”等细节突出了父亲买橘子时的“费事”,让人与想象出当时的场景。在此基础上,其他学生还可以进行补充,通过“蹒跚说明父亲腿脚不便”“攀说明对于父亲而言,月台很高”等句子简要指出“为什么这些词用得好”。

简言之,为提升初中散文教学质量,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教师可以组织“支架式”散文教学活动,先借助支架帮助学生品文、悟情、读人,最后让学生摆脱支架,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散文研读深度。

猜你喜欢
支架式散文鲁迅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鲁迅,好可爱一爹
鲁迅《自嘲》句
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高中化学课程“支架式”教学设计原则与教学模式应用
“支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实践策略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