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承志,陈兴娟,胡哲恺,冯 玲△
(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异常。按发生时心率的快慢可分为快速型与缓慢型心律失常两大类[1],其中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人数约占心律失常总数的35%~50%[2]。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抗心律失常药物为主,亦有射频消融术、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等[3-5]。临床抗心律失常药物虽然有着显著作用,但其可能会引起新的心律失常和其他不良反应,在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6]。本病属于中医学“心悸病”范畴,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其独特优势。《难经》第十四难提出:“损其心者,调其营卫”的治则思想,认为对于各类导致心系受损的疾病,可以从调和营卫的角度论治。本文结合营卫特点,主要从其理论基础以及临证运用方面探讨“调其营卫”对辨治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指导意义。
一般认为营卫即指营气与卫气,营气又称“营血”“营阴”,卫气又称“卫阳”。结合营卫的来源与作用,笔者认为营卫具有“以脾胃为本”“以气血为体” “以阴阳为用”的基本特点。
1.1.1 营卫以脾胃为本 从其来源而论,营卫皆源于中焦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只是其特征与性质不同。营气源于水谷精微中富有营养的部分,即“水谷之精气也”;卫气源于水谷精微中慓疾滑利的部分,即“水谷之悍气也”[7]。脾胃功能的正常发挥是营卫充足的必要保障,因此脾胃乃营卫之本。
1.1.2 营卫以气血为体 《灵枢·邪客》载:“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提出营气可化生血液,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有 “营血”之称。《灵枢悬解》言:“营卫者,经络之气血,气行脉外曰卫,血行脉中曰营。[8]”故卫之体当以气论之,营之体当以血概之[9]。气血和畅,血脉通利则是营卫相偕的外在体现,因此气血乃营卫之体。
1.1.3 营卫以阴阳为用 从其功用角度而言,可以阴阳论之。卫属阳,阳主煦之,故其可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营属阴,阴主濡之,故其有“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的濡养作用。卫阳与营阴相互对立制约、交感互藏,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因此阴阳乃营卫之用。
心脏搏动的生理过程主要涉及到心与血脉的参与,营卫和调是心和血脉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条件,是维持心搏正常的生理基础。一方面心搏正常以心之气血充足和脉道通利为物质基础,心之气血有赖于营卫二气的充养,心气得卫气之助而足,心血得营血之资而充,营卫充足为心脏搏动提供了动力源泉;同时,营气行于脉内以充养血脉,卫气行于脉外以固护脉体[10],营卫相偕是维持脉道通利的必要保障。另一方面在心脏搏动的过程中,心阴需要营阴的滋养而发挥对心搏的宁静与抑制作用;心阳有赖卫阳的资助而发挥对心搏的统摄与主导作用,两者相互配合,从而使心搏的节律与频率正常,达到“以平为期”的目的。
临床上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患者多表现出虚实夹杂的证候特点,虚者以气阴两虚、心阳不足多见,实者以心血瘀阻多见,其病位与心、脾密切相关[11]。笔者认为上述病变的本质皆在于营卫失调。
因虚致悸者当责之于营卫化源不足而致心神失养,营阴亏虚则无以滋养心阴,心搏失于心阴的宁静与抑制作用而致频率加快;卫阳不足则无以温煦心阳,心搏失于心阳的统摄而致节律失常,心之阴阳失和则导致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生。因实致悸者当责之于营卫不通而致心脉痹阻,盖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卫失偕则致血脉不利。《伤寒论·辨脉法》亦言:“营卫不通,血凝不流。”心血运行不畅可酿生瘀血而痹阻心脉,脉为神之舍,浊瘀阻于脉道则神失所居,上扰心神又可致心搏失常而发为心悸。是故心神失养、血脉不利则心主之功能无法正常发挥,继而可出现“心动悸”“脉结代”等临床表现。
因此,笔者认为营卫失调乃本病的核心病机,其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者即营卫化源不足而致心神失养,二者即营卫不偕而致血脉瘀滞、浊瘀扰心,三者即营卫失和而致心之阴阳不交、心神不藏。
基于上述探讨笔者认为,在本病的辨治中应始终以“调和营卫”为主线,根据病情的侧重不同,具体可从调脾胃、调气血、调阴阳三个角度着手以调和营卫,宁心止悸。
临床上因脾胃虚弱、营卫乏源而出现心悸者,以脾之阳气不足和(或)胃之阴液亏虚多见。《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12]”因此,对于因虚致悸者当注重温脾阳、益胃阴,可法小建中汤化裁以调和中州。若兼见中焦失于健运而致痰湿扰心者,多责之于脾胃升降失常,浊邪上蒙心神而致心神不藏且发为心悸。此时当兼顾本虚与标实的关系,可在健脾的基础上加入芳香之品以醒脾化湿,如石菖蒲等;同时亦可适当加以风药之属,一者风能胜湿,二者可引清阳上升,则浊阴自降以复心神清灵之性。临床上,本病患者常于感冒等外感病时出现病情反复或加重,笔者认为其与营卫失常密切相关。盖营卫行于体表腠理,共同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素问·评热论篇》亦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笔者认为培脾土以资营卫对本病亦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也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在临证中可选用玉屏风散等随证加减。
《灵枢·痈疽》有言:“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营卫不偕可致卫气郁滞,营血不行,日久则易进一步影响气血津液的运行,酿生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浊邪内阻脉道,上扰心神故见心悸不安,不通则痛,故患者可兼有胸闷、胸痛等症。临证中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偏重,酌情选用理气、祛浊、化瘀之品,而达到气机和畅与血脉通利的目的。笔者认为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卫气与营血“贵和而重行”的特点,将理气通脉之法贯穿治疗始终。盖卫气郁滞可致痰瘀阻于脉道,影响营血的正常运行;血行不畅亦会加重卫气郁滞,日久则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治疗时当以理气化瘀、通脉宁心为要,可选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加减。同时卫气与营血壅于脉中,日久可耗气伤阴,营阴受损则心神失养而加重心悸,气阴两伤可兼见气短、口渴等表现,此时宜选安神定律汤加减,以益气养阴,安神定悸。
对于因营阴与卫阳失于调和而致心悸者,应以滋阴和阳、调和营卫为法,临证中当首推桂枝汤。尤怡在《金匮要略心典》中引徐彬氏之言:“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和阴阳。[13]”临床上,心悸患者常兼有多汗、失眠的表现。《景岳全书》言:“汗发于阴而出于阳。此其根本则由阴中之营气,而其启闭则由阳中之卫气。[14]”卫气失摄,营阴失守则腠理开阖失司而见多汗;且汗为心之液,大量汗出亦可致心之气阴两虚,继而加重心悸。对于心悸伴见失眠者当责之于“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15],卫阳与营阴失交、心神不藏故见失眠。因此,通过调和阴阳使心阳得以温煦,心阴得以滋养,则心神得阳乃昌,得阴乃藏。盖心神得安,主宰有权则心搏平和,心悸自止。同时,卫阳与营阴开阖有常则汗出有度;阳能入阴,心神得藏则夜寐得安。梁广和[16]应用桂枝汤合方辨证治疗心律失常60例,总有效率达91.67%。刘陶等[17]研究发现,在常规西药组的治疗上加用炙甘草汤,可以明显缓解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症状,提升心电图总有效率。
桂枝汤为“调和营卫”第一方,方中桂枝甘草辛甘化阳,温补心阳;芍药甘草酸甘化阴,滋养心阴;生姜、大枣通补并用。是故尤怡在《伤寒贯珠集》中言桂枝汤不仅能够发散邪气亦能扶助正气,以其方酸甘辛合用,有生阳化阴之妙[18]。同时张仲景根据临床证候主次的不同,加减化裁而形成桂枝类方。如小建中汤证,“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本方在桂枝汤调和营卫阴阳的基础上,增加了芍药的用量以增益敛阴之效。脾阳得运,胃阴得安则有助于水谷精微化生营卫二气,从而达到濡养心脏的目的,使心得所养则心悸自止。若阴虚较重者,可加用生脉散或玄参、黄精等滋阴之品。此外,心悸患者若以“叉手自冒,心下悸,欲得按者”表现为主时,则提示心阳虚损,治则当偏重温通心阳,可选用桂枝甘草汤;对于心之阴阳俱虚的心悸患者,可出现张仲景所言“脉结代,心动悸”的表现,此时当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用滋阴养血之品,如炙甘草汤等。
安神定律汤乃冯玲治疗本病的经验方,方中以太子参、丹参、苦参、玄参为主药。太子参有益气健脾之功,益心气以推动心血运行,健脾土使气血生化有源,并有生津之效;与玄参相配可清热凉血、滋阴降火,且津血同源,津液得养,则营血得充;丹参味苦微寒,归心、肝经,既可清心除烦又可活血通络。苦参性味苦寒,有宁心止悸之功,《名医别录》言其可“安五脏,定志,益精”[19]。现代药理研究发现[20],苦参碱有明显抗心律作用,四参合用,益气滋阴,活血通脉,攻补兼施。临证中可根据病情需要佐入檀香一药,其味辛性温,与丹参相配可助行气通脉之力,然辛温之品亦有伤阴之弊,故此药用量一般以10 g为量,随症加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21],檀香对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和扩张冠状动脉血管有关。全方行卫气、和营血以通利血脉,是故气血和利则心脉得通,心悸得解。若兼见心肝两虚者,加酸枣仁、柏子仁相须为用;兼见肝阳上亢者,加珍珠母;兼见脾肾两虚者,加黄精;兼见脾郁气滞者,加甘松。
患者何某,女,54岁,主因“间断心悸1年余”于2020年7月16日初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室性早搏,遂予倍他乐克25 mg ,每日2次口服治疗,期间心悸仍频繁发作,疗效不佳。2020年7月8日查Holter示频发室性早搏49522次,成对15401次,存在室性二联律、三联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368阵次,冠脉CTA未见斑块及狭窄。2020年7月16日就诊时症见间断心悸,偶伴汗出、头晕,偶有眼前发黑,活动后症状加重,乏力,口干,膝关节疼痛,食纳尚可,二便正常,睡眠可。舌质淡,苔薄白稍腻,脉沉细。西医诊断心律失常,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中医诊断心悸病,证属营卫失和、脾虚湿滞证,治当调营温中以健脾宁心,和卫疏风以祛湿止悸。处方以小建中汤合安神定律汤加减:桂枝10 g,白芍15 g,干姜10 g,炙甘草10 g,石菖蒲15 g,郁金15 g,丹参20 g,玄参15 g,人参30 g,苦参10 g,檀香10 g,白茅根20 g,甘松15 g,茯苓30 g,羌活10 g,独活10 g,炒蔓荆子20 g,珍珠母30 g,14副颗粒剂,每日2次,开水冲服,并嘱倍他乐克选用。
2020年7月30日二诊:服上方14剂后,患者诉诸症改善,效不更方,因就诊不便,应其要求给予前方21剂。
2020年8月20日三诊:患者诉服上方症状明显改善,已无明显心悸感,汗出稍多,夜眠不佳,多梦,舌脉同前。查Holter示室性早搏860次,短阵室性心动过速98阵次。考虑到目前营阴不足之象突出,故原方去辛散之品羌活,加炒酸枣仁30 g以滋阴安神。嘱其若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情况,需及时就医。
2020年10月7日四诊:患者未诉特殊不适,平常如常人,劳累后稍气促。复查Holter示室性早搏499次,室性心动过速21阵次,已于2020年9月自行停用倍他乐克,守前方继服14剂巩固疗效。后随访3月余,患者无心悸发作。
按:本案患者就诊初期频发室性早搏,并伴有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以间断心悸为主诉,结合就诊时所见综合分析,考虑其为脾胃失运而致营卫化源不足,未能正常濡养心脏,故见心悸;“汗为心之液”,加之其气虚表气不固,故见汗出;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且营血不足未能濡养头面,故见眩晕、偶眼前发黑;气虚无力推动血行,气虚血瘀不通则痛,故见膝关节疼痛。结合舌脉,辨证当属营卫失和、脾虚湿滞证,故当调营温中以健脾宁心、和卫疏风以祛湿止悸,方选小建中汤合安神定律汤加减化裁。取桂枝、白芍以调和营卫;干姜与甘草相伍以建运中阳;玄参、人参、苦参、丹参合用益气养阴,与檀香相配,既可行气活血又可宁心止悸;加甘松、茯苓以健脾安神;羌活、独活、蔓荆子乃风药之属有疏风散邪之功,可引清阳上升,是故浊阴自降;菖蒲与郁金相合既可化痰活血又可清心安神。全方以“调和营卫”为主线,盖脾土得建,气血因和,营卫得调,则心神得安,心悸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