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在心理学导论教学中的应用

2022-12-29 20:03杜秀枝
船舶职业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导论学习成绩心理学

杜秀枝

闽南科技学院,福建 南安 362332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丰富多样,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再仅是来源于教师与教材,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讲授法已不再满足当前高校课堂的需求。对分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一种新方式,张学新首先提出对分课程(PAD class) 的教学模式[1]。目前很多高校的专业课程都在探索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如:刘明秋的微生物教学[2]、苏鏐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3]、骆海燕的儿科护理课程[4],他们认为该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自我学习的需求。可见,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情感投入有重要作用。但从学生学习体验角度来说,对分课堂对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研究较少。情感投入是指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有积极的情绪体验。有研究表明情感投入与学业成就相关。因此,对分课堂中情感投入情况研究对指导对分课堂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假设

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情感投入水平。

1.2 研究被试

研究依托应用心理学专业核心课程心理学导论进行。向学生发放问卷150 份,共收回问卷117 份,2017 级 17 人、2018 级 52 人、2019 级48 人,文件回收率为80%。其中,2018 级为控制组、2019 级为实验组。

1.3 研究过程

2018 级学生为控制组,采用“讲授法”,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等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

2019 级学生为实验组,采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分为两半,一半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给学生隔堂讨论,把讲授和讨论的时间错开,让学生有时间自主学习,进行内化吸收。

1.3.1 心理学导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心理学导论理论课时为64 课时,新生教学周为13 周,每周5 课时。根据对分课堂的特点,教学组织的要点如下:

首先,讲授。教师讲授心理学导论相关章节的重难点,布置作业,推荐课后学习的资料。时间控制在45~70 分钟。教师要“精讲留白”,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决定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还应该告诉学生为何学和如何学。

其次,内化吸收。在讲授结束时,教师提出跟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主题,让学生课后阅读教材或指定的参考资料,完成作业,将知识内化吸收,为下一次课堂讨论做好准备。在心理学导论中主要的作业形式有:课后练习、读书笔记、“亮考帮”等。其中“亮考帮”是对分课堂作业的新形式。“亮”是指亮闪闪,需要学生总结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考”是指考考你,要求学生提出自己懂但觉得别人不懂的问题;“帮”是指帮帮我,列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作业的评价方式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边教边评”。

最后,隔堂讨论。包括小组讨论与全班交流,各用20 分钟时间,最后5 分钟由教师总结。小组讨论,通常4 个人一组,要求学生围绕“亮考帮”和作业来讨论;全班交流,主要包括三部分。教师抽查:教师随机抽取3 个小组来分享讨论的精华。全班学生自由发言: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教师总结:教师应注意学生讨论中的疑惑点,给予适度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互动交流意识。

1.3.2 使用对分易教学平台

“对分易”是张学新课题组研发的、与对分课堂配套的、免费使用的线上教学平台。该平台可在手机微信和电脑端同步使用,具有作业、考勤、讨论等功能。

1.3.3 心理学导论对分课堂教学评价设计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弱化了传统的终结性的纸笔测验,强调平时学习的重要性。心理学导论的考核包括平时成绩(作业、考勤、课堂提问) 和期末考试,前者占40%、后者占60%。

1.3.4 变量控制

心理学导论课程为大一新生课程,因此,2018 级和2019 级专业学生在学业能力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1.4 研究工具

一是情感投入。参考李发祥编制的《大学生课程情感投入问卷》,该量表包含行动投入、情感投入、认知投入三个分量表,本研究关注大学生学习中的情感投入,因此选用情感投入分量表,该分量表有7 题。情感投入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3,问卷可靠。采用AMOS23.0 软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x2∕df=4.8<5,RMSEA=0.01,RMR=0.042,拟合指数小于 0.05, GFI=0.86, NFI=0.858, IFI=0.884,CFI=0.882,拟合指数越接近1,表明模型拟合度越好。该量表的结构效度较为理想。

二是学习成绩。学习成绩选用2018 级和2019 级学生在心理学导论中的期末成绩。期末测试的试卷在题型、难度上基本一致,考试内容的范围采用同样的考试大纲。

1.5 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IBM SPSS23.0 和AMOS23.0 对问卷数据进行录入、处理和分析。

2 研究结果

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对2018 级和2019 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情感投入状况做差异分析,结果发现,学习成绩在年级上差异显著(t=4.03,P<0.01),且2019 级学生的学习成绩 (M=65.29,SD=10.15) 高于 2018 级 (M=73.87,SD=10.28)。情感投入在年级上差异显著(t=8.27,P<0.001),实验组的情感投入(M=15.6,SD=2.09) 度高于控制组 (M=19.33,SD=2.43)。

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考察情感投入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r=0.246,P<0.01),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情感投入对学习成绩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0.246,R2=0.06,ΔR2=0.052,F=7.393,P<0.01)。

3 讨论

3.1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心理学导论中的有效实施

以上的数据分析显示,实验组的学习成绩和情感投入水平高于控制组,说明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有效的。总的来说,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以下的优势:第一,教师只需用一半时间精讲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不再“填鸭式”地满堂灌,减轻了教师的负担。第二,采用隔堂讨论的模式,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内化与吸收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后,带着作业和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能够提高课堂讨论的质量。第三,学生积极讨论,学习兴趣提高,提升学生情感投入水平。

本研究发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情感投入对学习成绩有正向影响。情感投入高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兴趣学习专业知识,对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有正确的认识。反之,情感投入低的学生,对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认识不够深刻,在学习过程中也比较容易出现学习倦怠。在对问题“与常规课堂相比,你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习效率的满意程度”的调查中,我们发现2019 级的专业学生,有45 人表示满意,占93.8%;有3 人不满意,占6.2%。可见,绝大部分学生在对分课堂中,能较好地投入课堂。从学生上交的作业、小组讨论来看,学生的情感投入水平有所提高。每次在进行讨论前,学生都能很好地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在请小组代表分享学习体验时,每个小组都能积极举手参与。

3.2 对分课堂应用的反思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对分课堂模式,是以学生为主导,是积极主动建构知识、接受学习的过程。因此,要运用对分课堂模式,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提高课堂管理能力,在小组讨论以及全班交流的环节中,要掌控讨论主题,避免讨论话题跑偏。另外,在采用对分课堂模式过程中,不可直接生搬硬套,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进行合理分组和讨论。教师在分组中,每次都是随机分组,这样不利于小组成员形成有效团体,比较涣散,可在多次讨论中,都分同一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如果时间太长,教师就没有充足的讲授时间,也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4 结论

通过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实验设计,可以看出基于对分课堂的心理学导论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异于传统教学,能够有效促进教学相长,提升学生学习的情感投入水平。

猜你喜欢
导论学习成绩心理学
艺术史研究的锚点与视角
——《艺术史导论》评介
名落孙山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打造平衡中的适度:一部值得推荐的英语文学教材——评《文学导论》
评《普通术语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学导论》(第三版)
掐断欲望的引线
马老师的家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