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模式的发展瓶颈及解决措施

2022-12-29 03:28曹舰文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信用用户经济

曹舰文

(南京财经大学 江苏南京 210046)

一、研究背景

随着共享理念的普及和深入,共享经济不仅提供物品、服务共享,而且促进了企业创新和城市的信息化发展。企业商业模式向共享模式倾斜,减少企业创新成本和决策成本,降低发展风险,且可持续性较强。互联网社区建设使社区成员之间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强调人与人的沟通。共享城市提出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城市治理,创新了城市架构,扩大了政府公共服务的范围。总之,高质量的共享经济,对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大有裨益。但同时,共享经济的发展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制度建设的不足亟待改善。

二、共享经济模式发展瓶颈

(一)共享经济自身的局限性

1.区域发展不平衡

由于各个区域的信息沟通还不完善,出现了不同地区资源配置不均的现象,甚至某些地区出现了数据孤岛。有些地方的资源已经饱和,完全可以满足区域的需求,有的地方资源仍处于匮乏状态。这是受各地区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制约而导致的问题。

2.存在交易风险

共享经济得以长远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信用,但共享平台却往往无法让使用者完全信任。交易风险让使用者望而却步,给共享经济发展带来了阻碍。押金挪用可以带来极大收益,且对于企业押金的监管一直不够严格,因此,企业退押金难、携押金跑路的情况是用户一直担忧的问题,也是共享经济一直以来面临的巨大难题。

消费者的个人数据,从个人信息到消费偏好,共享平台全部掌握。一方面,这有利于平台进行精准的服务推送,增强消费者黏性;另一方面,平台运用掌握的信息进行“大数据杀熟”,在大多数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对老顾客采取提高定价方式,不仅引起了消费者的不满,更危害了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大数据杀熟”背后也有吸引用户成本日益增高,而老顾客抬价几乎是零成本的原因。

3.企业盈利模式需改善

共享企业的盈利模式一直是专家学者研究的焦点问题。

首先,在共享出行领域,共享出行领域竞争者众多,想要占领市场,突出重围,就要吸引更多司机入驻,对平台司机和消费者进行奖励和补贴。比如,滴滴出行就曾发起补贴大战,但如今的补贴政策已让企业不堪重负。

其次,对于共享单车企业来说,问题在于投放量较大,初期投入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包括车辆损坏和折旧成本巨大,这期间成本中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金额较大。单靠租金实现盈利十分困难。一方面,由于经营者不断扩大产能,单车市场接近饱和;另一方面,市场有利可图,进入门槛低,企业一哄而上瓜分剩余市场,导致市场车辆过剩,车辆使用率低,维护成本变高。

再次,在共享物品领域,近年来有新增的共享雨伞和共享充电宝企业。但目前看来,企业很难创造更多利润。比如,共享充电宝领域并没有预想的裂变效应,而是沦为一种纯粹的租赁模式。共享充电宝行业起初调整了计价的规则,手机充电宝租赁柜小幅度降价,而之后为了维持运营增加营收,不得不采取几轮提价。在拓展外延应用场景受限的情况下,涨价是增加营收的唯一途径。此前,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因为设立的机柜标价与实际向消费者收取的价格不同,受到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罚款,并责令改正。此外,企业还存在柜身上未标明价格,只有在扫码取走充电宝后才能看到收费标准的问题。共享雨伞的盈利一样堪忧,共享雨伞无人问津。背后原因在于,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并不是一种刚性需求,只是一种急性需求,且由于押金制度,市民们大多不想花钱使用。用品业务简单、盈利模式单一,从本质上来说,共享雨伞等更倾向于一种租赁服务,只是以共享为名。另外,投资者对于市场前景并不看好,企业发展难以为继。

4.存在安全隐患

共享经济在多个领域都存在着安全隐患。比如,共享电单车符合绿色出行的理念,相较于单车更快速、更轻便,刚性需求较大,但电单车的充电、使用也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小区居民违规拉线充电造成火灾、爆炸等情况。交通事故也屡次发生:电单车骑行速度快,不遵守交通规则,使用者不佩戴头盔、未满16周岁骑行、超速骑行等情况,也增大了城市交通治理难度。

在近些年社会热门的共享自习室领域,安全隐患也不容忽视。很多年轻人喜欢选择自助自习室,不少商家推出考研一小时包间、一日卡、一月卡、双人座等符合个性化需求的服务。但有些还存在监控设施尚不完善,进出方式简单的问题。一是给使用者带来财产安全威胁,二是容易带来人身安全威胁。自习室多开于居民楼或写字楼中,多数经营者为了经营效益最大化,在房间里堆放杂物,消防设施也不完善,带来了诸多隐患。此外,自习室的使用者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容易发生纠纷,影响治安环境,引起周围居民不满。

5.共享经济模式下雇佣关系需要再认定

对于共享经济模式下产生的种种新业态,确认用工关系必须先确认雇佣关系。比如,对于网约车平台来说,司机与平台并不构成一种传统的雇佣关系。因为司机不直接受平台管理,司机可以自由决定是否工作及工作时间,在传统管理理念看来,这不符合雇佣关系的成立要件。但实际上,互联网企业正在以其独特的方式对参与者进行管理,对参与者的信息的绝对掌控和大量的剩余可选择劳动力,让劳动者在劳动关系认定中处于劣势地位。难以界定的法律性质,造成业界内外至今难以形成相对统一的共识。同时涉及平台法律性质的界定,也是当下共享经济法律问题防范的复杂性所在。

(二)社会信用体系构建不完善

共享经济模式推广难,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使用者破坏共享物品所付出的成本不高,导致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更加艰难,而且惩戒措施并未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以共享单车为例,共享单车经常被人加私锁,推进居民楼私藏甚至是恶意破坏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共享物品的损坏从根本上反映了公民对共享物品的不在意心理和社会责任的缺失。共享经济中的核心思想是“你的就是我的”,其中就包含了利他意识,而这种意识仍有欠缺。

(三)监管机制缺位

共享经济的出现对现存监管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挑战。共享经济受到线上线下多因素影响,经济活动比较复杂,原因在于参与主体多样、多借助互联网等第三方平台,此外还涉及委托代理问题、行业垄断问题。税收监管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共享经济中涉及互联网第三方平台和委托代理,带来了难确认纳税主体、税收管辖权难以划分、传统税收模式难以延续等问题。对于共享经济平台来说,其平台数据的大量集中造成了垄断问题,易形成行业壁垒。在共享行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先进入的企业利用先获得的资金和信息对后进入的企业形成资源垄断。此外,共享平台要发展,不可避免地会以并购的方式扩大市场,增加用户,提高竞争力,却可能形成行业内寡头垄断的格局。除了并购方式外,行业内有的企业还借助现有平台不断向其他消费行业进行渗透。

三、针对发展难题的解决措施

(一)完善制度建设

1.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我国积极倡导包容发展,发展与监管并重,在共享经济的制度创新上率先探索与实践,努力为共享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是共享经济面临的主要社会性问题,也是共享平台必须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对个人来说,在享受政府及市场提供的便利条件的同时,更要承担维护的义务,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公民意识。

因此,要不断完善信用体系制度,加大信用体系建设力度。对于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我国目前还在起步阶段。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完善实名认证程序。将每一个账号的信息关联身份认证,防止出现免登录使用、一人多账号等情况。第二,将个人在各个平台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查询,将个人征信与日常生活、消费紧密联系起来。第三,对失信行为设置处罚机制,发现账号有严重损毁物品的情况时,根据物品损坏情况,对该实名账号进行封禁,并扣除信用分,同时要对守信行为或举报等行为予以激励。

针对共享平台押金难退的问题,可以采用以信用代替押金的方式。这不仅可以强化使用者对信用的重视程度,更打消了用户押金难退的顾虑。通过建立信用积分制度,强化约束激励机制,培养和提高用户的诚信度,规范用户行为。国内一些企业已经做出了较好的尝试。芝麻信用联手多家企业,只要芝麻信用分达到一定数额,便可免押金享受共享经济服务:骑单车、借雨伞、借充电宝、外出租房等。摩拜单车也根据用户不同的信用积分采用不同的计价方式,通过差别计价提高违规用车成本,达到约束使用者不良行为的目的。

2.完善共享经济监管制度

共享经济作为经济新模式,产生了各种新业态。现有监管体系对某些经济形式还存在未覆盖的问题,使得部分企业进行违法经济活动未被发现。这需要监管制度与时俱进,对不断出现的新经济事项及时立法调整,进一步推进修法、释法工作,在以法律法规规范企业行为的同时,也要注意为企业创新和发展留出空间。在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共享出行、共享住宿领域,刚性需求为客观事实,但超标电动自行车数量庞大,带来充电火灾、电池爆炸等安全隐患,对于带来的交通问题,应该将满足合理需求与堵住安全漏洞相结合。一方面,要正视问题背后存在的合理需求,问题发生的背后是共享物品配套设施的缺失和不完善。对于电单车续航能力、停车地点、运营范围等问题要加以改善。另一方面,对存在的安全漏洞,要采取严格的规范制度。

对于违规企业,政府要加大惩处力度,增加其违法违规的成本,以严格制度或法律对企业进行约束。第一,对平台的押金和准备金加强金融监管。一些企业的这部分资金成了无人监管的空白区。这类资金作为企业日常经营的闲置资金,必须强化金融机构对该项资金的监管力度,让每笔资金来源和流向都有迹可循。对于用户担忧的退款问题,要增加退款方式,提高退款效率。第二,针对标价不透明和大数据杀熟的操作,新出台的法规要求企业标明价格,明确客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得以强制方式规定消费者操作,规定不得虚假注册账号,不得操纵用户账号。

在监管方式上,应做好传统监管到线下线上双层监管的转变。共享经济不适用于传统监管方式,而是以线上平台为依托,在线下投放产品,呈现出线上交易和线下服务的模式特点。因此,监管范围需由线下的产品交易管理延伸至线上网络平台的交易和运营,对平台掌握的使用者信息数据进行监督管理,防止出现用户权益被损害的情况。

(二)更新共享经济的创新机制

1.创新运营模式

共享经济不应仅局限于一域,更应着眼全国,放眼全球。共享经济的创新更应汇聚人类共同的智慧,而各个企业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加强合作与沟通,共同承担起建设的责任,共享发展的果实。

行业内的企业要破除行业壁垒和地域限制,避免恶性竞争,以合作促发展。同时推动共享经济企业跨界融合,解决服务碎片化问题,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制定不同标准的经济政策,切实保障共享经济发展。

2.进一步匹配需求与供给

目前,大多数共享经济平台都提供单一产品或服务,因此造成了平台扁平化。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品标准化,二是服务标准化。共享企业大多是针对单一用户或一类用户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但在如今的消费中,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征。这就要求企业和平台进一步完善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不能故步自封,必须不断创新运营模式,增加平台商品或劳务的种类和数量,开拓新市场,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三)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1.转变治理方式

首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作为经济生活的参与者,在各自领域发挥作用,共同提供产品,参与社会治理,依法参与经济活动。管理者要处于把握平衡的中立位置,通过顶层设计,转变传统的条块管理方式。在社会共治体系中,重点鼓励主体参与自治。现在,虽然不少地方对共享平台的发展持鼓励态度,但是单单依靠财政资金不足以让共享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在市场拓展方面发展也会比较慢,最终导致缺乏竞争力。依靠社会的力量,吸引大量的资本投入,才能促进共享经济的迅速发展。当然,政府要提供相应的配套措施、政策、法规,同时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和管理。此外,多个部门联手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整治和监管,可以提高治理的效率和能力,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2.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对于共享经济带有社会性质的经济模式而言,企业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肩负社会责任尤为重要。防止抢占公共空间和公共资源的现象出现,才能让企业走得更稳更好。

3.鼓励社会公众自觉参与社会治理

社会公众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主动形成社会自治,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防范社会风险。同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各个企业之间加强信息数据沟通,对用户的违规行为、需求、偏好等信息进行分析。只有社会公众共建、共治,方能实现良性的共享经济。

猜你喜欢
信用用户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中美信用减值损失模型的比较及启示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加快信用立法 护航“诚信河南”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关注用户
信用消费有多爽?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