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背景下教师与特殊儿童在艺术疗法中的互动研究

2022-12-28 08:38孙虹菲陈莉媛
西部学刊 2022年24期
关键词:师幼实验班疗法

孙虹菲 陈莉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培养好少年儿童作为一项战略性工作,强调为儿童成长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培养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责任所在、使命所系。2021年10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应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政策,加强对困难家庭的重病、残疾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和专项救助,推进儿童福利机构养育、医疗、康复、教育和社会工作一体化发展,实现优化提质[1]。特殊儿童康复教育已然是社会长期以来关注的重点问题,而教师在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他人”角色。因此,师幼互动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

一、国内外研究概况

在知网发现以“师幼互动”为关键词进行数据检索,检索到文献1805篇。对文献进行分析后发现,多数研究聚集在普通课堂里,关注普通教师与普通儿童的互动交往,且国内外关于师幼互动的类型、不同情境下的师幼互动、互动内容以及互动方式上的研究较多,而关于教师与特殊儿童的互动研究较少,且关于在艺术疗法活动中的教师与特殊儿童互动研究就更少。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是指为了保障和实现儿童的各项权利,为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适宜的政策、空间、环境和服务,并将这样的人本思维贯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中,促进人口服务体系的完善。

(二)特殊儿童

本研究中的特殊儿童指经过医院诊断或专家研判被认为有身心方面发展障碍,并且需要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的3—6岁的儿童。经过前期探索调查,本研究中的特殊儿童种类主要有自闭症、学习障碍、智力障碍和听力障碍的儿童。

(三)艺术疗法

本研究艺术疗法指的是以“艺术活动”为中介,设立故事、音乐、绘画、游戏的特色康复教育活动服务内容。

(四)师幼互动

互动是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互动是人与人或群体之间发生的交互动作或反应的过程,也包括个人与自我的互动过程[2]。本研究中的师幼互动界定为:在艺术疗法活动中,师幼之间以一种均为主体的互动,通过语言与非语言的方式观察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行为。本研究中的师幼互动参考刘晶波教授的师幼互动观察表,并根据项目实践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包括互动主题、互动方式、互动的情感特征、互动结果(施动行为和反馈行为)。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江门市P区康复教育中心5—6岁的特殊儿童(以自闭症、学习障碍、智力障碍和听力障碍的儿童为主);通过以“艺术活动”为中介,设立故事、音乐、绘画、游戏的特色康复教育活动,融合玩教具、沙盘游戏以及非暴力沟通、团体咨询等技术的艺术疗法服务活动来组织实践活动。参与实验与观察的特殊儿童共计36名,分为两个班级(牛奶班—对照班;蜜糖班—实验班),每班各18名特殊儿童。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有文献法、问卷法和访谈法。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来了解特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情况以及家长的期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对策。通过正式访谈和非正式访谈来了解教师在艺术疗法活动中与特殊儿童的互动情况,以便更全面和真实地记录关于特殊儿童康复教育方面的具体情况。

本研究采用的样本研究方法为实验法和观察法。将36个年龄在5—6岁的特殊儿童平均分成两个班(牛奶班—对照班;蜜糖班—实验班),且他们的障碍程度经过医学认定和专家评判均为轻型。通过给不同障碍情况的儿童进行编码分班,在实验班进行艺术疗法的故事、绘画、音乐、游戏4类活动,而对照班则按照原中心既定计划组织活动。通过为期1个月的活动组织,分析其师幼互动情况。同时采用非参与式观察,运用事件取样的方式详细记录教师与特殊儿童互动发生的持续过程,观察与记录的时间为30分钟。以1个月为师幼互动观察为期限,每周进行5天观察,每天在18名特殊儿童中选3名特殊儿童进行3次观察,每次的观察时间为30分钟。

国内教育工作者刘晶波,受到跨学科视角的启发,参考国外的社会心理学专家JONES与THIBOUT对成人世界中两人互动的研究,将教学进程中的互动归类为一方根据计划发出行为,另一方被动地反馈;又根据互动的行为发出者分为发起者为教师和发起者为幼儿。每一类又分别划分出九种主题,并且每一类的主题有所不同[3]。本项目的研究工具是基于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中师幼互动研究的观察指标作为基础,并作了相应调整。

(三)研究描述

1.研究假设

(1)实验班的师幼互动总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班;

(2)实验班由特殊儿童发起的互动行为高于对照班。

自变量:实验中的自变量是艺术疗法中的4类艺术活动,本研究选取了12个关于特殊儿童的艺术活动,并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进行活动设计,根据设计的活动方案对实验班被试进行实验干预。

因变量:实验的因变量为艺术疗法中活动的干预效果,即师幼互动的次数。

无关变量:为尽可能保证实验和观察的真实性、有效性,本研究从被试和教师两方面进行控制。被试与教师都是固定人员。

2.样本描述及方案设计

(1)样本描述

本研究样本中36名特殊儿童的障碍类型可分为自闭症(18人)、学习障碍(9人)、智力障碍(7人)、听力障碍(2人)。按照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编码,A代表实验班;B代表对照班。通过对样本基本情况的分析,将36个样本对象按照年龄、性别、障碍类型尽可能地平均分配到两个班中,减少无关变量的影响。在观察记录开始时,观察者对两个班交替进行观察,减少时间带来的影响。每个观察活动原则上观察30分钟,符合该年龄段儿童的学习特点及注意时间。

(2)方案设计

实验班教师与特殊儿童互动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教师与特殊儿童互动的总体情况;分别以教师和特殊儿童为主体发起的互动情况;以艺术疗法活动发起的互动主题情况。以上三方面的互动情况主要观察内容包括:互动主题、互动方式、互动情感特征、互动结果这四个方面。

互动主题:分由教师开启的互动主题和由特殊儿童开启的互动主题,经过前期观察和综合分析,归纳出18种师幼互动行为事件主题。

互动方式:互动方式主要指在活动中,教师和特殊儿童之间依靠什么方式来完成互动,本研究中主要包括语言和非语言互动。

互动情感特征:主要包括施动行为的情感特征和反馈行为的情感特征,分别划分为三个等级。

互动结果:教师和特殊儿童在互动行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核心意向,表现为接受或拒绝。

在教师与特殊儿童互动的过程中,团队观察人员采用白描的方式详细记录师幼互动的整个持续过程。原则上观察时间为30分钟,如果某个互动事件超过30分钟,则观察时间延长至互动结束为止。在观察结束后采用SPSS20.0建立数据模块进行数据录入,并根据研究内容所设定的分析维度进行处理分析。

(四)研究分析

1.教师与特殊儿童互动总体情况

根据教师与特殊儿童互动记录表的数据统计,从对照班和实验班分别观察到的师幼互动行为事件总体分布情况。

从表1统计情况来看,实验班的总体师幼互动次数为581次,对照班为426次,总体互动次数多于对照班。分别以教师和特殊儿童发起的互动情况来看,实验班中教师发起的互动所占比例为83%,对照班为87.6%,而特殊儿童发起的互动,实验班则占比17%,对照班为12.4%。

表1 教师与特殊儿童互动行为事件总体情况

以上可以看出,在艺术疗法活动中,教师与特殊儿童互动次数较多。另外,由特殊儿童主动发起的师幼互动次数较多,整体多于对照班,这对促进儿童的认知、语言及社会性的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2.以艺术疗法活动发起的师幼互动

本研究中的艺术疗法以“艺术活动”为中介,设立故事、音乐、绘画、游戏的特色康复教育活动服务内容。以实验班为观察对象,统计出4种特色活动中师幼互动情况。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艺术活动类型中,教师发起互动次数较多的为故事活动和绘画活动,而特殊儿童发起互动次数较多是绘画活动和游戏活动。

表2 艺术疗法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事件统计

3.以教师为互动主体的结果分析

在艺术疗法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行为事件共计581次,以教师为互动主体的行为事件为482次,而由于特殊儿童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在师幼互动的主题中,教师开启的是偏向维护教学秩序和纪律的互动,以帮助特殊儿童养成良好的日常规范意识。而从结果上来看,特殊儿童处于接受的次数大于拒绝次数,且占比较大。四种活动类型的接受比例都在85%以上,其中绘画、音乐、游戏占比在90%以上。从整体上讲,特殊儿童以接受为主。在教师与特殊儿童的互动中,教师发起的互动事件以正向和中性居多,负向较少。由此可见,在艺术疗法活动中,教师经常是情感色彩鲜明的与特殊儿童互动。在特殊儿童的反馈行为中,带有明显畏惧行为的频率较低,表现出大胆、无畏的进取性行为占30.1%。互动方式上,教师开启的互动从整体来看,使用频率较高的是“语言+动作”的方式。这是在艺术疗法中比较明显的互动行为方式,可以更好地引导和帮助特殊儿童在认知、语言和社会化等方面发展。

4.以特殊儿童为互动主体的结果分析

以特殊儿童为互动主体的行为事件为99次,特殊儿童主动发起的互动行为事件中以寻求指导和共同游戏为多数,其次为发表见解和寻求安慰。说明在艺术疗法的活动中,特殊儿童愿意主动与教师沟通并寻求探索途径。从特殊儿童开启的互动事件中,可看出教师对特殊儿童发起的互动以接受大于拒绝为结果。同时,可看出无论是教师发起的互动事件还是特殊儿童发起的互动事件,二者在行为结果上总体相同。在特殊儿童发起的互动行为中,以进取的性质占比较大。并且在轻松舒适的艺术疗法活动中,特殊儿童的畏惧情绪较少,这与教师开启的互动行为性质在总体上也保持一致。在特殊儿童发起的互动行为方式中,也是以“语言+动作”占比较高,这与教师发起的互动行为方式中的结果总体保持一致。

5.教师与特殊儿童互动的质性结果分析

本研究专门针对实验班制定了12套艺术疗法的专项活动,现以故事活动《我长大了》和绘画活动《海底世界》为例,进行质性分析。从《我长大了》观察记录中可看出,教师以传递知识,掌握技能为导向,与特殊儿童互动主要从指导活动、提问以及特殊儿童寻求指导和安慰中达到共同发展。从《海底世界》观察记录可看出,教师以特殊儿童的情绪安抚、表达情感为导向,与特殊儿童互动主要从情感表达、日常询问及特殊儿童寻求帮助和表达简介中达到共同发展。

(五)研究结论

1.特殊儿童艺术疗法在教师与特殊儿童互动过程中得到有效实施。通过以教师和特殊儿童各为主体的互动事件量化分析,我们发现在实验班的师幼互动质量较高,且以特殊儿童为互动主体发起的互动占比较大,且在互动的行为性质中发现,师幼互动以正向和进取的性质为主要互动性质。各项结果显示,艺术疗法在特殊儿童教育过程中得到了有效实施。

2.特殊儿童艺术疗法中的活动能够有效促进特殊儿童的社会化发展。通过12个专项活动观察记录中看出,教师与特殊儿童的互动在艺术疗法活动中发生的频次较高,且在18种互动主题中都有所体现。这充分说明特艺术疗法活动在促进特殊儿童社会化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四、研究建议

(一)政府部门

1.构建特殊儿童康复教育的一体化教育体系

在关注特殊儿童个体化、社会化发展的基础上,将特殊儿童康复教育纳入政府部门的顶层设计中,拓宽0—6岁特殊儿童康复教育服务学段,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2.联合多部门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新局面

政府部门应联合学校教育、社会救助、家庭教育多部门打造我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在发展建设过程中打通特殊儿童教育的最后1公里,努力使残障儿童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推动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二)特教行业

首先,应重视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为特殊儿童康复教育高质量发展打好基础。特教行业应尽快制定特殊儿童康复教育教师专业化标准,支持教师的学习深造,优化教师的培训培养机制;探索特殊儿童教师的培养新模式,加强与高校合作,促进学科交叉和专业融合,提升特殊儿童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推动特殊儿童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石。

其次,特教行业应尽快建立教育资源体系,为特殊儿童康复教育均衡化发展提供共享平台。特教行业应相应国家政策的前提下,打造适合自身行业发展的教育资源体系,均衡和支持由于经济条件落后、教育资源匮乏、师资紧缺的乡村偏远地区。努力建造属于自身行业的特殊儿童康复教育“线上+线下”共享平台。

第三,做好家园共育工作,探索特殊儿童家园共育新模式。可以尝试打破传统家园共育中活动有效性低、家长参与度不高、活动方式单一等问题,利用新时代“互联网+”技术,实现家园信息共享,共同把握特殊儿童教育方向, 开展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家园合作活动,建立健全的家长培训机制,推进家园合作的质量与效果。

(三)家长方面

一是要积极参与政府、社会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做好宣传政策的第一人。家长应主动参加与自己孩子教育相关的活动,参与社区、学校、政府举办的大型公益活动或培训,在自身受益的同时,宣传好国家政策,努力当好新时代好公民,好家长。二是作为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学习素养,打通家园共育最后1公里,为国家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力量。家长更要积极投身家庭教育的学习中,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专业能力,努力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出一份力,为国家社会治理现代化出谋划策。

猜你喜欢
师幼实验班疗法
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高师幼互动质量的策略研究
倾听儿童 相伴成长——“师幼互动”研修纪实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