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学生劳动教育模式创新探究

2022-12-28 08:31阳琼敏
西部学刊 2022年24期
关键词:劳动人工智能高职

阳琼敏

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指出,劳动教育要彰显时代特征,紧跟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工具、劳动技术、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创新劳动教育内容、途径、方式,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性[1]。人工智能的兴起,正在改变人们的劳动方式和生产方式,如何正确顺应时代育人要求,实现劳动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改革劳动教育传统模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劳动教育亟须探讨的现实问题。

一、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劳动教育新使命

(一)转变劳动教育的时代观念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2]。当前高职学生基本都是“00后”,充裕、优越的物质生活对其劳动观念产生了影响。同时,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让他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开始对人工智能产生依赖。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轻视劳动成果的观念和现象,认为价值的创造可以不需要劳动。然而,人工智能的研发、生产、使用和售后等都凝聚了人类的劳动成果,都是人类劳动价值的体现。因此,人工智能并没有改变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而是人类劳动形式升级的体现。人工智能背景下,引导学生树立现代劳动观念,正确认识劳动及其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二)涵养劳动教育的人文底蕴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劳动教育不仅是劳动知识、劳动技能的培养,更应是劳动知识、劳动技能与劳动情感在教育对象上的统一和融合。高职院校一方面应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专业知识的学习相结合,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技术技能优势,创新劳动教育方式方法;另一方面人的协调发展始终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要注重劳动教育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和情感培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工智能对劳动产生的影响,明晰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重要性,丰富学生劳动情感,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达到“知、情、意、行”的内在统一。

(三)厘清劳动教育的技术边界

劳动教育模式的改变,受人工智能自身技术影响及劳动教育的教育目标、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劳动教育的创新是有一定技术边界的。首先,人工智能由于过度追求技术价值,在教育过程中容易超越劳动教育价值的追求,因此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劳动教育价值方向;其次,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劳动教育。线下劳动教育具有传递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情感、意志等方面的优势,这是人工智能技术难以达到的,因而要充分运用线上线下教学方式,以技术促劳动精神的升华,以劳动精神促技术的发展,从而提高新时代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学生劳动教育存在问题

为进一步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开展现状,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600份,收回问卷1545份,回收率96.56%,其中有效问卷1545份,有效率100%。通过梳理和统计1545份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高职学生劳动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一)劳动教育形式单一,实践活动开展不广泛

在本次调查问卷中,当被问及“您参加过学校(或班级)组织的哪些劳动活动?”时,87.64%的高职学生选择打扫校园内卫生,39.87%的高职学生选择去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劳动,37.48%的高职学生选择参观、走进工厂劳动,32.36%的高职学生选择烹饪等相关家政劳动,29.13%的高职学生选择种植花草或农作物,3.17%的高职学生选择其他(见图1)。这些数据说明,高职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形式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是以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为主要方式,缺少生产型、服务型等劳动实践活动。

图1 您参加过学校(或班级)组织的哪些劳动活动

(二)劳动积极性不高,缺少服务精神和奉献精神

在本次调查中,当被问及“在校期间,您经常处理脏衣物的方式?”时,51.59%的高职学生选择学校洗衣机洗,47.64%的高职学生选择自己手洗,0.45%的高职学生选择送到专门干洗店,0.32%的高职学生选择从来不洗,攒一起带回家洗(见图2)。同时,对于“当您发现公共区域卫生脏乱差,但又没轮到您打扫时,您会怎么做?”的问题选项,31%的高职学生选择自己主动打扫,26.67%的高职学生选择与同学一起打扫,35.79%的高职学生选择提醒值日同学打扫,6.54%的高职学生选择漠不关心,习以为常(见图3)。由此可见,当前高职学生的劳动习惯不尽如人意,劳动积极性不高,劳动意识薄弱。

图2 在校期间,您经常处理脏衣物的方式

图3 当您发现公共区域卫生脏乱差,但又没轮到您打扫时,您会怎么做

(三)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不足,教育成效不明显

在本次调查问卷中,当被问及“您所在学校是否有专门的劳动课教师”时,35.34%的高职学生选择有专职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26.28%的高职学生选择学校有专门教师开展劳动教育,28.41%的高职学生选择有思政课、辅导员等其他兼职教师开展劳动教育,8.22%的高职学生选择完全没有,1.75%的高职学生选择不清楚(见图4)。在“您所在学校是否有固定的校外劳动实践场所”的问题上,55.92%的高职学生选择很少有固定场所,28.09%的高职学生选择有专门固定的场所,14.89%的高职学生选择完全没有,1.1%的高职学生选择不清楚(见图5)。以上数据说明,高职院校劳动课教师师资队伍存在很大不足,专门的劳动教育课教师比重有待进一步提高;并且,基本上没有开展劳动教育的固定场所,劳动教育的支撑保障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图4 您所在学校是否有专门的劳动课教师

图5 您所在学校是否有固定的校外劳动实践场所

三、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学生劳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劳动素养有待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优越的物质生活给高职学生提供良好生活保障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一是自律能力弱化,主动意识淡薄。大多数学生从小娇生惯养,依赖心理较重,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缺乏自我劳动教育的意识。二是价值取向功利,过于注重自身利益。很多高职学生认为劳动是有所收获的,不是义务的;更有学生认为劳动就是为了赚取金钱,满足日常消费需求。学生劳动价值观的物质性和功利性,不仅影响学生的择业观,还影响学生的个人成长。三是盲目崇尚脑力劳动,轻视体力劳动。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劳动的形式发生了转变,学生对劳动认知也存在局限性,他们认为体力劳动已过时,殊不知吃苦耐劳的品质仍值得传承和发展,弘扬劳动精神,提高劳动素养,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仍是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的主旋律。

(二)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不够

一是劳动教育方式不灵活。目前,高职学生的劳动教育主要方式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中普遍存在。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学校劳动教育方面的课外实践活动与公益劳动较少、学校对劳动价值观教育认识不足,组织不力,监督不强,学校从事劳动教育师资、场地、经费不足”等。二是劳动教育流于形式,育人效果不明显。理论上承认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但实际上没有把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更倾向于专业知识的教授。并且,大部分学校没有建立相应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很难获得教育教学效果的相关反馈。

(三)家庭劳动观教育的偏颇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前大部分高职学生是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即便不是处于独生子女的生长环境,也大多是在家长的宠爱或溺爱中成长的。一方面,家长出于本能的保护,基本承担了家庭劳务,孩子失去了劳动的机会,长期以来,孩子缺乏劳动习惯,丧失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另一方面,基础教育学校和家长普遍认为,孩子的第一要务是学习,忽视了劳动对于学生品质的养成和道德培养的重要作用。以致于当孩子进入大学校园后,缺乏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问题显得尤为明显。

(四)社会不良思潮对高职生劳动观念的冲击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重智轻劳”等不良思潮对社会生活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高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塑造阶段,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思潮缺乏正确认识和理性分析,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部分高职学生存在的一些劳动价值观的偏差与当前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有着一定的关系。在劳动实践中,部分高职学生出现了价值功利化的现象。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在社会地位和创造价值等方面的差距有所增大,导致“重智轻劳”现象非常普遍。

四、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学生劳动教育模式的创新

(一)把握本质,重塑劳动价值观

一是坚定理想,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理想信念是事业和人生的灯塔”[3],只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会促人奋勇拼搏,并为大学生指引前进的方向。理想信念不仅是大学生逐梦路上的有力支撑,更是大学生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因此,人工智能时代更应坚定理想信念,认同“劳动创造价值”的观念,传承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二是加强专业学习,提升劳动技能。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学生要想立足于社会,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时代需要的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三是注重劳动实践,坚持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大学生寄予厚望,希望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4]。高职学生只有在积极地劳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提高综合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在未来择业中具备竞争力。

(二)优化过程,提升劳动教育实效

一是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学校应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与培育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专职教师的稳定性,常态化开展劳动教育专项培训。例如,聘请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及劳动模范担任兼职教师,从而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教学的专业化水平。二是合理设计高职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同时,高职院校应明确劳动素养评价标准,采用表现评价和学段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掌握劳动教育实施效果,从而为今后劳动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参照。三是加强劳动教育组织管理。一方面学校应明确劳动教育教师管理要求,并采取相应积极措施,切实解决学校在实施劳动教育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做好督促和检查工作;另一方面应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塑造崇尚劳动的校园文化,进一步提高学生劳动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劳动教育成效。

(三)更新观念,夯实家庭劳动教育的基础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当被问及“在成长阶段,对自己劳动价值观最有影响的人”时,58.32%的高职学生选择了家长,可见家长在高职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养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工智能背景下一是要更新劳动传统观念,培养子女劳动习惯。人工智能背景下劳动的内容和形式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是劳动的本质却不变,劳动创造价值依然正确。因此,家长要转变传统劳动观念,意识到劳动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培养子女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二是全员参与,营造崇尚劳动的家庭氛围。子女正确劳动价值观的树立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因此,家长应从自身做起,树立榜样,从而引导子女崇尚劳动,体验劳动的快乐[5]。

(四)多元协作,构建劳动教育实践新机制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实现了线上线下、虚拟与现实的相互交织,使得知识的获取变得空前便捷,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需要劳动教育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推进。一是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等多元主体融合的劳动教育评价系统。二是优化劳动教育环境,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场所。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实习实训场所、校园活动等场所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劳动实践需求,也可以与企业、福利院、科技馆等确定一批劳动教育校外实践基地。三是充分发挥政府在多元协同中的引领作用。人工智能时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当前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政府应该发挥主导和协同作用。建立政府、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等多方参与的长效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企业和学校的双向交流。同时,加大对学校的资金帮扶,多种途径为学生劳动实践提供平台,从而提高高职学生劳动素养。

猜你喜欢
劳动人工智能高职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热爱劳动
数读人工智能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下一幕,人工智能!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