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雷区”巧用排除法
——基于高考选择题的思考

2022-12-28 04:37广东刘泽军赵明德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2年5期
关键词:祭司雷区题干

广东 刘泽军 赵明德

高考历史选择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于史料(包括文字、图片、漫画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也是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中历史解释的要求。对于同一则史料,学生可能会存在不同的理解方式,命题人往往喜欢利用学生对于史料理解上的“偏差”命制干扰选项。因此,引导学生识别“雷区”,排除干扰选项是重中之重。笔者通过对选择题的研究与分析,认为干扰选项主要包含三大类别,即说法错误、答非所问、以偏概全。本文试结合真题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学生选择题的正答率。

对于一道选择题,学生应先识别试题,明白这道题考查的是哪一个知识点,然后再分析选项,排除干扰项,这需要学生对于常见“雷区”有着清晰的认识。整个环节会耗费学生一定的解题时间,但如果教师引导学生从平时作业开始做起,持之以恒地训练,还是能兼顾好效率和正确率的。

一、识别考点,划出关键词

在解答一道选择题前,学生可以先从题干中划出一些关键词,例如时间(朝代)、人名、地名、制度名称等,这些词语可以帮助学生识别考点。例如2021 年全国甲卷第26 题,题目如下:

例1.(2021·全国甲卷·26)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栻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 (B)

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

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

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

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

学生在阅读这道题目时,就应该划出宋代、理学两个关键词,从而定位到宋代理学的考点,至于“婚姻是否论财”这类教学及复习中未涉及的陌生信息,只是用来引出理学家观点的。因此,无论材料如何新颖,在解题前都应该学会识破命题人的“障眼法”,直击考点。

同时,有些题目不会直接给出指向考点的关键词,这时就需要学生转换一下思路,例如2021 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以下简称为广东卷)第11 题,如下:

例2.(2021·广东卷·11)公元前5 世纪中期,叙拉古城邦推行橄榄叶放逐法,投票时使用橄榄叶,投票数没有最低限制且可以频繁使用。许多公民因担心被流放而拒绝参与国家管理,由此引发政局混乱。这主要反映了 (C)

A.公正性缺失导致城邦瓦解

B.内部矛盾扩大了社会阶层的对立

C.权力的滥用影响国家稳定

D.轮番而治削弱了平民的政治地位

当学生划出“公元前5 世纪中期”“叙拉古城邦”“橄榄叶放逐法”时,并不能直接定位到考点。因此需要先联系课本学过的雅典的“陶片放逐法”,两者在性质上是基本相同的,而且时间也与题干基本吻合,进而就可以定位本题考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同时,在日常复习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如“橄榄叶放逐法”和“陶片放逐法”都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具体体现,后者是对前两个概念的总结,前两个概念是后者的具体体现。因此,可以说“橄榄叶放逐法”和“陶片放逐法”是具体名词,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抽象概括性名词。这类概念的替换会出现在题干和选项中。例如2021 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以下简称为湖南卷)第2 题中,题干中出现“诸吕之乱”“太后”等概念,选项中出现“外戚”。因此,学生在平时训练时要有意识地理解这些概念。

二、总结错误特征,排除干扰选项

通过对选择题的分析,干扰选项主要包含以下三大类别,第一种是说法错误类(包括史实错误、推理过度、偷换概念等);第二种是答非所问类(包括说法正确但材料没体现、不在材料给定的时间范围内等);第三种是以偏概全类。其中第二种错误特征是最常见的,如上文分析过的例1 的选项:题干中讲的是理学家反对婚姻论财,强调婚姻是两个家族的事情,既可以祭祀祖先,又可以延续香火。这是在维护原有的宗族伦理纲常和封建统治秩序,故B 选项正确。A 说法错误,理学家是强化了宗族观念。C 选项说法错误,理学家意图维护礼教纲常,是迎合了政府的需求。D 选项说法错误,理学家是维护原有的礼教纲常,而非促成婚姻变革。因此无论材料是否陌生,只要根据错误选项特征一一排除,依然可以提高正确率。

再如上文分析过的例2,题干强调的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投票数没有最低限制且可以频繁使用”说明权力的滥用,“许多公民因担心被流放而拒绝参与国家管理,由此引发政局混乱”说明影响了国家的稳定,题干反映的是民主的过度使用而非公正性缺失,因此C 选项正确,A 选项说法错误。B 选项答非所问,古希腊民主是奴隶主的民主,公民通过参加公民大会行使权力,这些是属于统治阶层的内部矛盾,材料中只强调这一点,但是“社会阶层的对立”是统治阶层和被统治阶层(奴隶、外邦人、妇女等)的对立,材料中没有体现。D 选项也是答非所问,“轮番而治”是指通过抽签形式产生管理者,但题干没有体现。

三、巩固提升

接下来,笔者将分析几道高考题,巩固解题技巧,提升对选择题的理解度。

例3.(2021·湖南卷·2)汉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宗室大臣平定“诸吕之乱”后,商议新帝人选,经再三讨论,认为代王刘恒在高祖刘邦在世诸子中,“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决定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这一做法 (B)

A.反映嫡长子继承制得到执行

B.旨在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

C.推动仁孝成为选帝主要标准

D.表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

第一步,先划出关键词,“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宗室大臣”“诸吕之乱”“刘恒”“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

第二步,对比选项,根据错误特征排除干扰项。A 选项属于偷换概念,刘恒只是在世诸子中年龄最大,但并非嫡出,学生一般不了解薄姬,但应知道吕后之子才为嫡出,因此A 选项说法错误。根据材料,朝臣、宗室平定“诸吕之乱”后,忌惮外戚吕氏势力强盛,薄姬“谨良”,因此迎刘恒为帝,B 选项正确。根据材料刘恒“仁孝宽厚”,就认为朝臣、宗室迎立刘恒为帝的做法是在推动仁孝成为选帝主要标准,属于推理过度。材料还强调了“最长,太后家薄氏谨良”,因此,“仁孝宽厚”只是选帝标准之一。并且朝臣、宗室也没有刻意去推动仁孝成为选帝主要标准,故C 选项错误。D 选项将丞相陈平参与决定迎立刘恒为帝就认为“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也属于推理过度。商议新帝人选是“诸吕之乱”后的非常规选择,同时是由丞相、太尉、宗室商议形成,无法说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

第三步,站在出题者的角度,思考选项要如何与材料对应。如果将A 选项设置为正确选项,则材料中应为“大臣讨论,皇帝应出自吕氏长子”。如果将C 选项设置为正确选项,则不必提“诸吕之乱”,直接指出“丞相、太尉与宗室大臣以刘恒仁孝宽厚,决定迎立刘恒为帝,此后,汉代皇帝考查继任者时往往考虑太子是否仁孝”。如果将D 选项设置为正确选项,则不必提太尉、宗室大臣,直接点明“丞相在迎立刘恒为帝时起到决定性作用,此后,丞相对朝局影响越来越强,影响皇帝决策”即可。但这些改变均不符合史实。因此,说法错误的选项比较好排除。

例4.(2021·广东卷·6)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洋纱输入最多的是产棉稀少的华南、西南地区,而江南地区输入洋纱要少得多,上海附近的松江地区土布店收购土布时声明“掺和洋纱,概不收买”。这说明当时 (C)

A.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沿海超过内地

B.上海尚未成为对外贸易中心

C.洋纱排挤土纱进程受制于原料成本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第一步,划出关键词,包括“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时间)”“华南和西南地区(空间)”“上海附近的松江地区”“纱、棉、布(概念)”“掺和洋纱,概不收买”。

第二步,排除干扰项。A 选项命题教师试图在概念“挖坑”,用洋纱的输入情况反映自然经济解体,用沿海替换华南地区、上海附近的松江地区,内地替换西南地区,并且说法也正确,符合学生的认知,但这往往就是陷阱。材料反映的是产棉高的地区(松江地区)输入洋纱少、低的地方(华南、西南地区)输入高,涉及的是原料成本高低的问题,因此C 选项正确,A 选项答非所问。B 选项“上海尚未成为对外贸易中心”说法错误,而且材料也没有讨论上海是否成为对外贸易中心。题干给出的“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1840—1890 年)上海已经逐渐成为对外贸易中心。1861 年汉口和九江开埠后,广州逐渐失去了其在长江中游地区的广阔腹地;而上海借助长江流域的丰富物产、繁盛人口和便利交通等优势,成为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心。材料中没有提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问题,故D 选项错误。

第三步,站在出题者的角度,思考选项要如何与材料对应。如果将A 选项设置为正确选项,则材料需要改成“西方洋纱的入侵,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手工业,男耕女织的模式开始被打破。在华南、华东的通商口岸地区比西南地区明显”。如果将B 选项设置为正确选项,除了选项改成“上海逐渐成为对外贸易中心”外,材料还需改为“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成为全国的商品集散地、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工业中心”。如果将D 选项设置为正确选项,材料需改为“在西方洋纱的影响下,部分国人意识到机器对纺织业的重要作用,纷纷购置机器,开办近代企业。甲午战争后,开办近代企业的人数不断增加,企业数量也越来越多”。

例7.(2021· 山东卷·10)约公元前450 至前445 年间的一件铭文记载了雅典公民大会选拔女祭司的情况:[……]阿科斯提案:胜利女神雅典娜的女祭司[……]应从所有雅典妇女中[任命],……女祭司的薪资应为(每年)50德拉克玛以及公共祭祀(牺牲品)的腿和皮。”多年后,公民大会再次明确规定每年向女祭司支付50 德拉克玛。由此可见,在雅典城邦 (A)

A.公民大会负责处理城邦重要事务

B.祭司是享有特权的公民群体

C.妇女在特定领域拥有政治权利

D.津贴制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第一步,找出关键词:“雅典公民大会”“女祭司”“薪资”。

第二步,根据错误特征一一排除干扰项。材料讲述“雅典公民大会选拔女祭司的情况”是公民大会负责处理城邦重要事务,A 选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祭司享有特权”,排除B 选项。根据所学知识,雅典民主政治中,妇女没有政治权利,且学生一定要注意选拔女祭司并不意味着妇女拥有被选举权,故C 选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提及津贴制度与民主政治的关系,且民主政治的基础不是津贴制,故D 选项说法错误且材料没有提及。

第三步,站在出题者的角度,思考选项要如何与材料对应。如果将B 选项设置为正确选项,材料中应列举祭司的特权有哪些。C 选项应当改为妇女在宗教事务中发挥一定作用。D 选项应改为雅典女祭司享有津贴。

例6.(2021·全国乙卷·34)青年时代的普朗克曾被告诫,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1900 年,物理学家开尔文也断言:“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能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由此可知在当时(C)

A.物理学领域的问题已全部解决

B.物理学对微观世界的思考尚未开始

C.经典物理学仍然处于统治地位

D.量子力学得到物理学界的普遍认可

出现跨物理学科的新颖的题目时,解题者需保持冷静,按照解题流程排除错误选项即可。第一步,找出关键词:“普朗克”(量子力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物理学”“完成了的科学”“修补工作”“1900 年”。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学生需要知道牛顿经典力学。

第二步,根据错误特征排除干扰项。A 选项说法过于绝对,如果学生知道经典力学在微观(量子尺度)、高速(接近光速)等领域存在局限性可以直接排除。如果不知道,也能根据所学回忆起爱因斯坦相对论发展了经典力学这一信息而排除。单纯从选项来看,某一学科的问题已全部解决这种绝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和现实。17—18 世纪,物理学家通过实验,证实了原子的真实存在,哲学中的机械唯物主义就是在原子理论基础上建立的。1900 年,普朗克提出了量子概念,是物理学对微观世界研究的阶段性成果,B 选项说法错误。当时物理学界普遍认为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是相对完善的体系,“后辈物理学家只能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故C 选项正确。量子概念在当时才刚提出,量子力学体系在20 世纪20 年代才提出,因此D 说法错误。本题对学生科学技术史的掌握程度有一定要求,学生往往对世界史的政治、经济、文化了解较深,但对于科学技术史关注不足。单纯从方法来看,本题还有一个解题技巧,即如果有两个选项表述相反,则正确答案往往是其中的一个。如本题中C 选项和D 选项是一对表述相反的选项,故答案可以二选一,这样能够减少干扰项,提高正确率。

总之,教师在一轮复习时,可以加强对学生在解题思路和流程方面的训练:划出每一题的关键词句,运用排除法解题,知道错误选项属于哪一种错误特征。并在学生解答后引导其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同时可以尝试根据考点和史料命制选择题,从出题者的角度思考干扰选项的命制特点。只要持之以恒地练习,相信学生在高考中选择题的正确率和做题速度都会有所提高。

猜你喜欢
祭司雷区题干
绕开老年理财五大“雷区”
数字算式
4个补钙雷区,您踩过几个?
王子与巨龙
外保内贷,又一个雷区?
因式分解八大“雷区”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卷首语
掌握方法 有效答题
破解诗歌鉴赏题五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