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高校师德师风评价指标体系

2022-12-27 07:51韩光辉
科教导刊 2022年33期
关键词:师德师高校教师指标体系

韩光辉,谢 辉

(1.河北工程大学管理工程与商学院 河北 邯郸 056038;2.河北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北 邯郸 056038)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与思想舆论阵地,师德师风建设是其推进立德树人工作的关键。近年来,高校教师队伍的不断扩大,教师队伍人员道德素质良莠不齐,突破教师道德底线的事件时有发生,应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评价指标体系,引导教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水平卓越、育人能力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1 文献回顾

作为高等院校的常规性工作之一,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2012年8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2019年12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提出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要位置,坚持多主体多元评价,以事实为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全面客观评价教师的师德表现。目前学界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效果的评价没能形成统一的评价体系,不同学者从不同层次及角度展开了相关研究。赵静(2016)针对新形势下网络及社会舆论对于师德师风践行问题高度关注的现象,从方法、标准、结果、反馈及应用重构了信息时代师德师风评价的准则,系统地提出评价指标体系的重构对策与措施,以实现高校师德建设的长足发展;糜海波(2018)进一步强调了教师内在道德感知的重要性,认为应该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促进道德评价与思想教化融合,引导教师内在道德驱动力的增强;曹盈(2018)根据实地访谈调研结果,考虑将政治信念、道德情操及生活情操称为评价体系的重要纬度;钟卫东(2020)在文中将政治信念和职业素养定为两大一级指标,并结合已有学者的研究,构建了以教师的理想信念、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及职业贡献四个因素作为评价体系的二级指标。纵览现有研究,各高校发展现状不一,尚未形成统一的较完善的多维度综合评价体系。

2 指标选取与评价方法

2.1 指标选取原则

①科学性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要以评价目的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高校发展现状以及国家人才培养政策理念,不断完善指标体系的逻辑架构与时代内涵。将各维度的评价指标进行串联,保持各评价指标之间的高度相关性,避免指标单一而造成的评价生硬,反馈落后局面。

②独立性原则。评价指标的独立性是指处在同一层次的指标元素之间不能重复,每个指标要有明确唯一的定义,要概念明确、词意清楚、界限分明,使评价者对指标含义的理解无歧义。不然,相同含义的指标被多次计分,直接影响整体评价的有效性。

③有效性原则。确保评价结果落实到教学技术改进、教学纪律约束、教学环境完善的具体工作中。高校师德师风评价的目标是提高教师素质,为国家发展培育素质健康、能力强硬的现代化人才,评价工作要确保掷地有声,切实推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④时代性原则。符合社会发展的先进性和方向性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所应该体现的,即指标元素必须能够体现时代精神。教师队伍素质本身应体现时代精神,不同时期的教师队伍素质是不同的,因此,师德师风评价指标体系也应该与时俱进,与新时代的教师队伍素质要求相一致,力求体现时代特色。现在,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内涵式发展阶段,高校教师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建设应符合内涵式教育发展的实质要求,符合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符合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特点和教学技术水平的评价方式,有效增强师德师风建设效果。

2.2 研究方法

①德尔菲法,也称专家调查法,其一般流程是针对所要预测的问题,进行统计、归纳、整理,再以匿名方式反馈给各位专家,第二次征求专家建议,再次归纳整理,再次返回,直至得到相对一致的意见结果。本文研究过程中总计进行了3轮专家咨询,均采取线上发放咨询表的方式,对每轮咨询专家的反馈建议和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汇总。

②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也称层级分析法。其基本思路是:首先,把问题层次化,将问题分解为不同层级的因素,并将这些因素归为不同的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或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等层次,构成一个逐层分析的结构模型;然后,基于人们对客观事实的判断,对层次结构模型中处于同一层次的不同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判定,并给出定量加以表示,对于每一层中各项指标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借助数学方法确定其权重大小;最终,对每一层中所有指标因素相对重要性进行综合计算得到其在整体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值,获得方案层相对于目标层的相对重要性排序的组合权重值,当作评价和选择方案的依据并得到最后的决策方案。

3 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

3.1 指标体系构建

在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查阅相关资料并咨询高校教育教学优秀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一线教师等10名相关专家,以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依据,初步构建高校师德师风评价指标体系,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根据德尔菲方法,采取发放电子调查问卷的方式,经过3轮向专家进行咨询,对每一轮收集的专家建议进行统计、归纳、汇总,然后使用新的调查问卷咨询、再返回,最终达成相对一致的意见,确定为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p85)。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层级结构形式,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首先,构造判断矩阵,邀请专家对每一层次中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判断,通过因素之间的两两对比,建立判断矩阵;其次,对各层级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利用SPSS25.0进行统计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各层级的判断矩阵均具有良好的随机一致性,具体数值为:CR=0.0517(一级指标层),CR1=0.0091、CR2=0.0183、CR3=0.0176、CR4=0.0095(二级指标层)。利用一级指标层和二级指标层中各元素的权重计算得到组合权重,例如:W1=1*11,两级指标层各元素的组合权重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系数

3.2 指标体系分析

首先,专家具有可靠性。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邀请的10名专家全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其中具有博士学历4人;全部具有高校一线教学经历,其中50%以上从事教学超过10年,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经验丰富。因此,专家的意见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权重系数的评价是可靠有效的。

其次,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德尔菲方法是以专家的知识与经验为基本依据的主观判断方法,层次分析法借助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去分析复杂的评价决策问题,二者均以数学语言及数学形式对专家关于指标体系的主观判断进行表述,有效减少了由于主观判断产生的决策评价偏差,实际中常常将两种方法相结合使用。本研究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4个一级指标(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及不同的权重来表述高校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所表现的不同特征项,充分体现了高校教师的特点,具有科学性,符合实际评价需求。

4 结论

4.1 实践检验

为检验本文所构建的师德师风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从河北省某高校抽取在日常工作、教学表现有一定差异的3名一线教师对应16个二级指标给出相应评分,评审人员包括领导评价、同事评价、学生评价,每项指标满分10分,最终各项指标得分取所有评审人员的平均分,然后再运用评分指数公式计算综合评价得分,其中T=1,2,3,对应3位教师,评价结果见表2(p86)。

由表2可知,A、B、C三位一线教师的综合评价得分指数分别为8.8、9.6、8.4,得分从高到低的排序为B、A、C。据此认为,三位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综合评价排序结果为B、A、C。此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

表2 河北省某高校教师师德师风评价得分

4.2 结论分析

本论文构建的高校师德师风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构成,各指标包含的内容相互之间没有交叉、没有重复、既可定性描述也可定量评价,通过实践检验,表明该评价体系具有可行性。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提升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水平的途径之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目标是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作用,切实提升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水平,有效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质量人才。

猜你喜欢
师德师高校教师指标体系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做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答卷人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