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方法的探讨

2022-12-27 10:36高世强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实验高中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3期
关键词:意象诗歌教师

■ 高世强(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实验高中)

传统的诗歌教学模式是:教师费尽唇舌对某首诗歌进行全面分析,虽然讲解非常透彻,而且也能把握细节,但却使得原本非常完整而优美的诗歌变得支离破碎。学生们在课堂上记笔记,却忽略了对诗歌的鉴赏,分析也往往依据参考资料,没有进行太多解读,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式,也无法感受到诗歌固有的魅力。这种教学效果不能令高中生和高中语文教师满意,而且缺乏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如果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就会造成教师不愿意教和学生不愿意学的局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一定要更加重视高中语文诗歌的教学,使得这些精纯美妙的文体能够被高中生所感知。

一、插上想象的翅膀,学习诗歌的含义

诗歌提供的人文信息非常丰富,诗歌的语言是精彩的,中间有许多留白,让欣赏者一时难以把握真正的意义。尤其是高中学生,由于自身缺乏社会经验,与作者的生平有一定的脱节,从而产生了信息不对等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试想一下,如果想象力不能加强,学生们又如何理解《春红杏枝》中“喧闹”的表现效果?如何理解“阳流岸晨风残月”与“大漠孤烟,江河落日”的区别?更不用说领会“明月松,清泉石上”的禅味了。如果学生对于古诗没有合理的想象,无法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在进行学习时,可能就会有一些理解不当的情况,学生只是看到了文字很美,却不知道这种文质兼美的诗歌应该怎样理解。因此,教师应该反其道而行之,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尝试,让学生能够体会作者的社会背景,通过合理的想象,在大脑中整合诗歌的内容,并且忠实于作者所描绘的情感,以更多的热情投入到诗歌的学习之中,并且可以在网上寻找与诗歌相关的图片,使个人的想象力得到拓展。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很多教师明白了诗歌教学应与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致。每一代人对前一代人的诗歌了解和解读都会有不同的想法,这也表明了诗歌鉴赏的进步。

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时,很多教师在讲解该首诗歌时,为学生展示了多媒体的课件,让学生根据诗歌的背景进行合理想象,但是很多学生虽然带着热情投入,却不能真正理解诗歌中的内容,教师干脆以多媒体纪录片的形式来呈现,然后让学生们看到诗歌中的画面,使这些内容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句诗体现了中年毛主席意气风发的状态,并且在看到美丽景色时所体会的江中橘子洲的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这种美景能够随着多媒体镜头的推进,展示橘子洲头树上的果实,金色的落叶,江上的黑点越来越大,日益清晰,最后定格为一个高大的背影,这似乎是作者看到脚下静静流淌的湘江时,内心的澎湃之情的真实写照。诗歌是人类艺术的瑰宝,诗歌中的很多内容都被后世不断使用,诗歌中的情感是如此澎湃,学生在朗读诗歌和欣赏诗歌的时候自然会有更多的体会。

二、提高备课的精准度,辩证地进行诗歌教学

传统的教育方法是教师给学生提供诗歌教学的教案,让学生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帮助学生不断解读诗歌作品中的一些具体状态,但有时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诗歌的理解能力也不一定到位,有时可能会忽略诗歌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内容不能符合学生成长的需求。传统的诗歌教学有一定的弊端,但是如果能够在此基础上辩证地进行诗歌内容的讲解,就能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诗歌鉴赏能力。学生生硬地拆解诗歌是不可取的,但如果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理解诗歌的具体内涵,把握诗歌的写作背景,将诗歌艺术更加精准地进行理解,就能够摒弃一些不好的文化内容,学习诗歌中的精妙之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精心备课,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和学习差异性,从而在课堂上进行辩证的教学,拓宽学生的诗歌视野,提高教师对诗歌教学的理性认识,不再着眼于狭窄的语言因素和知识因素,而应该加入情感因素和思维因素,并鼓励学生从诗歌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整体写作效果等。这是基于现代诗歌学习过程中全新的认识结果,也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找到全新的角度,赋予现代诗歌教学多元化的含义。

例如,教师精心备课,对于一些非常著名的诗歌进行合理把握,不再只是做诗歌教学照本宣科的搬运者,而是能够教会学生理解和感受诗歌的真实含义。

徐志摩《再别康桥》这首诗歌是传世的经典之作,是徐志摩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前来寻梦却怅然若失,满腔热情化作对母校的深深眷恋,物是人非,怀念逝去的美好岁月,看到校园却回忆起当年的自己,往事不可得。这种康桥情结需要学生进入角色才能够理解,也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分层次地提示学生,让学生与作者融为一体。教师备课时可以给学生提出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第一,徐志摩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第二,徐志摩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是怎样调动丰富情感,并且表达对学校非常深厚的眷恋之情的?第三,为什么人们说再别康桥是一种情结?在这首诗歌创作中留给人们最大的启示是什么?《再别康桥》的诗歌鉴赏是欣赏文学艺术精粹的过程,鉴赏诗歌中的种种美,应首先找到诗歌得关键词句,作为理解的切入点,抓住这首诗中最为精彩和传神的词句,而后教师进行诗歌教学时,也应该主动让学生寻找和深入理解关键词,并慢慢地发现诗歌中情感的发展变化关系,和谐或矛盾等,使得诗歌中的传神诗句能够为学生所了解,并体会到诗歌语言的魅力,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诗歌中的深刻情感。

三、由意象切入具体教学,强化诗歌意境的构建

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所引发出来的一个概念,被应用于中国诗歌的理解范畴,意象被人们精当地比喻为“诗歌大楼的集成电路”,这是因为诗歌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体现在意象上,诗人对意象的塑造才构成了完整的诗歌解读。也正因如此,教师在诗歌讲解及分析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加入意向的内容,就会使学生的诗歌学习枯燥而无趣,反之,如果教师能够在诗歌的教学中加入意象,并逐渐切入诗歌的意境之中,就好像在诗歌中构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学生学会了对诗歌本身意象的把握,而且也能体会出诗歌旺盛的生命力,了解数千年来诗歌不断传承和流传的秘密。由于意象相对比较抽象,而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很多,因此,对高中生来说是比较难的,有时高中生借助联想和想象来思考意象是什么样子,有时候高中生对意象的学习是比较模糊的。这不仅说明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诗歌教学中的各个元素,而且也说明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可以将诗歌中的意象分成若干不同的环节,从而能让学生理解诗歌值得传颂的地方和美感的来源,并且能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去感知诗歌中的意象。

例如,杜甫《登岳阳楼》这首诗歌中的很多句子都值得玩味,“凭轩涕泗流”用词极为精准,尤其是在栏杆的旁边远眺时的情怀,使人浮想联翩,很多诗人和词家都会把目光投射到凭栏远眺或者登高凭栏上,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意象,使得读者看到这两个字,就想象到作者当时的动作和心情。由于凭栏远眺的前提是登高,因此诗人一定要站在高处,在古代很多亭台楼阁中设置了栏杆,诗人也能够登到高处来寻找这种高度的落差,这些诗人往往拥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因此,登高望远,看到很多不同的景物,从高处俯视就可以在感受到清新空气的同时,有更多的感悟和想法。因此,杜甫才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名句,表达出自己崇高的理想或志向。在登高望远、极目远眺之时,有时一些人的感触也会涌上心头,这种独特的意象象征了生命的流逝,又象征了人类精神的恒久,是不能被忽略的。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因此,其诗歌中的意象其实也是围绕幽冥的心情,教师给学生讲解了意象的概念后,学生对此表示更为理解,也能够与教师一起抓住诗歌鉴赏的基础,并能够在诗歌学习中收到良好的效果。诗歌中浸透了诗人的精神与灵性,诗歌中体现了人的生命力,人和人、人和物的感受均可以从诗歌中体现出来。高中生在学习诗歌时,分析自己比较喜欢的诗歌或诗句,均能够调动其学习热情,并且能使其对诗歌中的知识印象深刻。学习诗歌需要从细节入手,教师还可以分析诗歌中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对诗歌这种文学作品加以欣赏,既能理解诗歌中语言的内涵,又能使对诗歌的基础知识教学的效果更好,诗歌中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个词都意蕴深刻而又简练,有高度的情感内敛性,但同时立足当时的现实,又往往高于现实,这种知识的逻辑性和思想情感的高度结合,使观者的思维受到了启发,也因此成为中国文化领域内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化现象,久久流传。

四、见微知著总结特点,从诗歌的细节中学习诗歌艺术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古诗如此,新诗亦如此。不管是不是文言文,诗歌和散文给大家总是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这是一种生机蕴藏的体现。学习和了解诗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品格,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近距离欣赏文学的美妙之处,从而塑造一颗关心世界、关心万物的心。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积累经验,在无尽的诗海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诗歌叶舟。学生在解释诗歌时经常忽略标点符号,严格来说,古代诗歌中的标点符号都是后人加的,并不都是最恰当的。因为加符号者对诗的理解不同,加的标点很可能也不同,学生不要小看诗中的标点符号,要研究标点,但是研究目的不是寻找最合适的标点符号,而是发现作者的初衷或隐藏在标点符号背后的诗歌文化内涵。比如,“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和“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不同的标点,就可以引发学生对李清照的“愁”的多种解读,促使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

诗歌学习中的微小之处,还有很多细小的模块,虽然只是语文诗歌学习中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却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和技巧,对诗歌这类特殊文学作品的欣赏就应该见微知著,从小的地方来体会。比如,对一些重要的词语解读,也能够得到一些不同的体验。

自古至今,文人墨客都非常重视对诗歌的提炼。可以从字的细节去思考和分析古诗,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布局的精妙和语言表达的智慧,同时也让学生揣摩和品味语言的表达,实现个人修养的提升。例如,把握“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句话中的“笑”,要求学生解释这个“笑”的含义,使研究在细节上有所突破,可以拓宽学生的逻辑思维领域。想象力也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容易,而想象力的来源是词语和词语与字之间的关系,诗歌中的用词必须要非常精到,才能够得到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而这对于学生来说更加具有深意。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想象力是学生学习各科知识以及今后发展的基础,是创造的前提条件,是从小学就应该开始培养的一种基本能力。诗歌中的想象丰富而大胆,如李白诗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王维诗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李清照词中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毛泽东诗中的“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等句,都能让人神思飞扬,浮想联翩。多读诗,多鉴赏这样的好诗,无疑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综上所述,诗歌中有很多艺术美感,耐人寻味,诗歌中蕴藏着节奏、韵律和音乐之美,令人久久体会。诗歌中有很多内容值得学生主动寻找和探寻,教师的教育指导能够为学生提供教育的方向,但是真正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则有一定难度,因此,在学生学习诗歌的过程中要考虑符合新《课标》的需求,并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穿越语言的故障,拥有品评、鉴赏诗歌的能力。借助中国古代丰富的文学艺术宝库,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诗歌,而且能够从诗歌中攫取无穷无尽的文学艺术资源,教师不遗余力地发挥个人教学的潜能,引导学生形成创新力,并且教会学生主动欣赏和品味诗歌之美,帮助其理解诗歌、学习诗歌,感悟诗歌内涵,就能够从根本上理解诗歌的具体内涵,并能够提升整体教学质量,使高中语文诗歌学习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并引导学生走进文学艺术的殿堂。

猜你喜欢
意象诗歌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诗歌岛·八面来风
“玉人”意象蠡测
圆我教师梦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