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试题分析生发的命题思考

2022-12-27 10:36林发茂泉州市泉港第一中学福建省泉州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3期
关键词:智伯个人化音量

■ 林发茂(泉州市泉港第一中学/福建省泉州市)

命题工作是整个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检测阶段性教学的成效。即通过考生的答题情况来发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问题,以此来指导下一阶段教与学的调整内容和方向。只有好的试题,才能准确反映出教与学存在的问题,体现出其应有的效度。茫茫题海中,每年的高考试题,无疑是最受人们关注的。但笔者发现有些试题里出现一些争议或瑕疵,表现为试题表述不严谨甚至是试题有错误。

先来看两道文言文阅读题。

第一道:

智襄子①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②。智国③闻之,谏曰:“主不备难,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弗听。……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④,绛水可以灌平阳⑤也。疵⑥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

……

【注】①智襄子:春秋末期晋国四卿之一,智氏家族的领主。②段规:韩氏家相。③智国:智伯家臣。④安邑:魏氏都城。⑤平阳:韩都城。⑥疵:智伯谋士。

这是一则选自《资治通鉴》的文言文阅读材料。选材符合高考命题原则“一点四面”中的“传统文化”这一方面。考查能力包括识记文言字词并应用、通过翻译理解材料内容、综合分析情节和人物品性多个层级。检测和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应用”和“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核心素养。不失为一则优秀材料。

该题的题干表述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命题者给出了四个选项供考生选择。答案选项为“B、韩、魏两国在外交上处于弱势,他们不敢拒绝智伯索地的要求;桓子和康子跟随智伯攻赵,听到智伯灭亡赵氏的话,恐惧到手足失措”。该选项中的“恐惧到手足失措”是对原文中“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的错误理解。正确翻译为:桓子用肘碰康子(暗示他),康子则用脚踩桓子的脚后跟来示意。所给答案项和这样的解析均无问题。

问题出在选择项A上。选项A是这样表述的“智国劝智伯要对危机有戒备警惕之心,但智伯自恃实力强大,无人匹敌,在宴会上肆意戏辱韩康子及其家相,为之后的覆亡埋下了祸根”。材料开头“智襄子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翻译为“智襄子掌管政事,智襄子邀请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宴饮。智伯戏弄韩康子和他的家相段规。大臣智国听说这件事后,劝谏智伯说……”可见,故事情节的顺序是(智伯)宴饮和戏弄在前,然后(智国)听闻和劝谏在后。而选项A的表述变为了(智国)谏,而后(智伯)宴和戏。有非常明显的时间颠倒。也是错误的。

所以该题应有A和B两个不正确的得分选项。一道单选题出现两个答案选项,明显不是命题者的意图。

再来看第二道: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

莽末,天下连岁灾蝗,寇盗锋起。地皇三年,南阳荒饥,诸家宾客多为小盗。光武避吏新野,因卖谷于宛。宛人李通等以图谶说光武云:“刘氏复起,李氏为辅。”光武初不敢当,然独念兄伯升素结轻客,必举大事,……军中分财物不均,众恚恨,欲反攻诸刘。光武敛宗人所得物,悉以与之,众乃悦。

……

(节选自《后汉书》)

这道阅读题的题干是“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命题者给出了四个选项:“A.刘秀外貌俊朗,气度非凡,长着高高的鼻子,饱满的额头。B.兄长刘伯升一向结交身手敏捷之人,是刘秀决定起事的原因之一。C.当军中因财物不均引起士兵不满时,刘秀果断地把刘姓族人的财物收集起来分给大家,防止了军人的哗变。D.面对声势浩大的敌人,刘秀不退反进,表现出过人的胆识。”命题者的意图在于选项B,其中“结交身手敏捷之人”是错误的翻译。正确的翻译为侠义勇为之人。这是没有问题的。

争议处在于选择项C的表述。C选项中“刘秀果断地把刘姓族人的财物收集起来分给大家”,不符合原文语境的意思。原文“军中分财物不均,众恚恨,欲反攻诸刘。光武敛宗人所得物,悉以与之,众乃悦”中,是说军队在分战争所获得的财物时出现不平均,引起了众怒。光武把刘氏宗亲分得的财物收集起来,再分给那些生气的人。是刘氏宗亲分到的财物,不含刘氏宗亲原来拥有的私有财物。所以就出现了不严密的情况。这应该是命题者的疏忽。

当然,平时考试试题有错也就罢了,只要高考试题不出错就行。不过,我在2019年发表的《由试题分析生发的命题思考》中,与读者分享了《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I卷》语言表达第18小题的分析,指出了其中值得商榷的地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笔者又发现高考题中出现了类似现象,特指出来和广大同仁一起思考。

先来分析一下《2019年高考全国语文卷I》中的第19小题: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 ),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正因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_______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________的工具。

这是一道以语言表达为考点的题目,所提供的语境材料是关于文人音乐代表——古琴艺术的文字介绍。选材符合一点四面中的 “传统文化”这一面。考生通过阅读,可以了解有关古琴艺术的知识,激发他们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是一则宣传传统文化的好材料。

命题者利用这段介绍性文字命制了17—19三小题。其中第19小题考查知识点为“辨析并修改病句”。检测考生“语言建构与应用”的学科素养。其题干是“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赋分3分。划线的句子是“正因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试题提供了四个选项:A.正因为古琴音量小,所以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B.正是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C.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D.正因为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当年考试完后,参考答案为C项,没有提供详细的解析。学生手头的各种真题材料和网络上可搜到的资料,给出的答案基本上都是C项,解析却五花八门。

一种为:原句“使得它是”有误。“使得”句缺主语,“使得”和“是”搭配不当。C项对应修改正确,故选C。这个解析指出了原句的错误,并未逐项进行分析。我们分析一下这个答案:原句“使得它是”有误,这个判断是对的。错误在于句式杂糅。把“××使得××”和“××是××”两个句式糅在一起。“使得”句缺主语,这个解析指向不明,题目中的四项均有“使得”一词,不知指哪些选项。“使得”和“是”搭配不当。这个分析则不准确,不是搭配不当而应是句式杂糅。C项对应修改正确。笔者认为这个结论有错误。选项C把“是”改为“成为”,但是选项C仍然有杂糅的毛病。因为选项“C.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表述中“使得”与“是”还是一起用了,并没有消除杂糅的毛病。另外,该选项中“使得”的主语是“音量小”,而后句的主语是“古琴”,因此这个选项还存在前后主语不一(偷换主语)的语病,不该是答案。因为是给分项,没有看到有材料来分析它的对错。

天利《五年真题集》的解析是:AD项缺少主语,排除,B项的“它”指代不明。

复习资料《5年高考3年模拟》的解析是:A项成分赘余,用了“因为……所以……”就不能使用“使得”,二者不能并用。B项不合逻辑,“使得”的主语是音量小而不是古琴。D项成分赘余,“正因为”“使得”必删其一。

以上三种解析均围绕参考答案的给分项C,但是所分析的错误理由却不一样。

一道考题答案有这么多不同的分析,本身就能说明一定的问题,那就是要么这题目很深,要么就是题目本身有争议。

该题之所以会出现争议,关键在于原句中含有“使得”这一使令性动词。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动词。生活中,人们常习惯使用“正是因为××,所以使得××”这个句式来表意。“正是因为”之后如果跟一个主谓短语,则整句变为一个因果复句。比如:正是因为富有善心,所以使得老王成为远近闻名的好人。而不能直接跟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因为这样就会造成缺主语的语病。比如“正因为钱,使得他成为一个人人讨厌的小偷”,这个单句就缺少了主语。

D选项为正确项,笔者也是赞同的。据材料语境,音量小的原因导致了只有自己能听到,这与“直接与你的心交流”相应。而后“与心交流成为最个人化的乐器”顺理成章。最个人化也是音量小的结果,为此,音量小的两个结果——“直接与你的心交流和最个人化”作为乐器的定语就最为恰当简洁。对比四个选择项,如果把选项A的“是”改为“成为”,那么它就成了一个因果关系的复句,是意思最完整的。而选项D直接把它改为了“古琴”,把“是”改为了“成为”,省略了“所以”,更为简洁。符合语言表达简洁明了的要求。

我们再一起分析来自《2021年全国一卷》的一道高考题:

……

王木匠没有理他,干咳了一声,接下去:

骑了马,得意洋洋!瞧,第一个麻子,腰板挺得多直啊。瞧,第二个是八字胡子,

第三个是小耳朵。小耳朵回过头来,看后面跟来的都很威风,就把头昂得高些。

小耳朵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闺阁房里。

八字胡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铁柜里。

麻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猪圈里。

“真不是好东西!”谁的声音?李矮子?因为隔壁李矮子院里的驴忽然叫起来了,仿佛怕给日本兵抓去呢。

说话间,不知不觉,已经走进了村子。

……

这个题目是文学类文本(小说)的第7小题选择题。这一年的文学类文本考的是小说《石门阵》,是卞之琳1938年在延安时期写的。材料通过抗战时期一山村林匠给村民们讲述石门阵的故事,表现我国军民保家卫国的决心、勇气和精神,体现出抗战时期中国军民的乐观主义态度。故事由《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八卦阵导入,描述抗战时期人民摆出石门阵与日军斗智斗勇的故事。小说“抗日”的主题非常鲜明。该小说是战争题材,系红色革命文化主题文学作品,构思巧妙,情节紧凑。通过群体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描述,使读者了解抗战历史的同时,受到深深的爱国主义教育。第7小题题型是选择题,赋分3分。考点是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能力层级为B、C、D。检测考生“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

题干是这样表述的“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命题者给出了四个选项:A.小说以王木匠重提诸葛亮八阵图故事开头,再写村民们的表情神态,这样,石门阵故事还未正式展开,王木匠擅长讲故事的形象就已经确立起来了。B.小说描写村民们的面孔,用“带胡子的有,麻的有……”,而不用“有的带胡子,有的麻……”,突出了不同面孔最显著的特点。以及C、D(略)。参考答案(给分项)是D项。该选项是这样表述的:“小说讲了一个王木匠讲故事的故事,这种故事套故事的结构颇具匠心,不仅使小说叙事变得更为复杂,同时也使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解析给出的理由是:小说主题只有一个,就是抗日。选项“也使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分析有误。这个答案和解析都正确,没有问题。

争议出现在选择项C上。该选项是这样表述的:小说调动了许多“声音”来配合王木匠的讲述,如小梅子等人的插话、王木匠的干咳声,乃至与故事毫不相干的驴叫声,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其中“乃至与故事毫不相干的驴叫声”这个表述从语法逻辑上分析,绝对化了,是错误的。从文本情节内容上来分析,也完全错误。“仿佛怕给日本兵抓去呢”,驴叫表现了百姓对日本鬼子野蛮抢掠的憎恶,侧面反映了日本鬼子的凶残,连驴都怕,也渲染了故事的紧张气氛。因此怎么可能是C选项所说“与故事毫不相干呢”?

这也就难怪网络上有不少版本,该题答案选择为C项了。相比较D项错误,C项更为明显。而且C项排在D项前面,不排除考生直接选C而轻视思考D项。如果C项表述在“与故事毫不相赶干呢”前面加上“好像、貌似、看似”等词语,那就消除绝对化,严密多了。

高考命题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这就要求命题者应该字斟句酌,严谨细致。相比其他学科,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人们对题目中语言的使用要求会更高。尤其是语言表达应用题部分的试题,目的是检测考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就更不允许命制的题目出现语法等方面的问题。为此,命题者更应该咬文嚼字,命出高质量题目。遗憾的是近年来常有一些高考题不尽如人意,不仅引发了不少争议,也严重影响了考生。笔者希望能引起有关方面专家的高度重视,大家一起努力,避免在高考语文科的试卷中出现有不严密或者有错误的问题。

猜你喜欢
智伯个人化音量
测测你的“音量值”
士为知己者死
微表情里的大玄机
微表情里的大玄机
解放手机的音量键
法兰克福书展个人化书籍走红
“尚长荣三部曲”带来无尽思考——且说个人化艺术创造的价值
请放心地扭大音量看电影听音乐吧!Mclntosh Sonus Faber家庭影院套装
细火慢炖增加音量调节级数
女性形象的个人化书写——严歌苓小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