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三全育人”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2-12-27 20:44李颖宏修伟杰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工科育人

□ 文/史 宁 李颖宏 修伟杰 王 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为高校培育可堪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根本遵循。着眼于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高校正紧抓契机、积极主动布局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指导下,高校特别是工科为主高校,应切实把握“三全育人”着力点,明确育人目标、聚合育人资源、遵循育人规律、创新育人机制,聚焦探索发挥协同优势助力新工科背景下“又红又专”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为主高校“三全育人”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新工科建设“天大行动”、新工科建设“北京指南”的发动,新工科建设蓬勃发展、方兴未艾。新工科背景下,工科类高校因其教学育人结构的独特性,在推进“三全育人”方面,面临着一些较为特殊的困难和问题。首先,工科类高校部分大学生受工科思维定势影响较大,思想状况呈个性化、物质化、内向化等趋势性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其次,部分工科专业教师思政育人的自觉意识、育人能力和水平,与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相称,在实施专业教育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主动实施思政教育的意识不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不足、实招不多、实效性不强,教育理念、手段和方法未能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育人需求。再次,学风建设抓手不牢、拓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党、团、班开展的部分活动主题不鲜明、育人目标不明确,没有形成一个持续激发、提升学生成长动力的体系,缺乏系统性和体系化;针对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全程化覆盖、个性化定制不到位;协同育人机制不明确、作用发挥不到位。最后,课程体系、育人体系不够完善,还没有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问题,没有解决好推动其他教职员工和思政课教师相辅相成的问题,还没有达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1]。一定程度上,存在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两张皮”的问题,有的基层党支部发挥核心育人作用不够充分。

提升新工科背景下“三全育人”实效的途径

1.打造德业双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夯实育人基础

育人先育师,打造德业双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构建“大思政”教育理念和“三全育人”格局、适应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第一,要明确角色定位,这是专业课教师思政育人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2]专业课教师要深耕教师职业生涯第一课,正确理解育人功能定位,育智更要育德,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结合程度是衡量教师教书育人成效的重要标准,要深刻认识到思政育人也是专业课教师本身职责和使命之所在,要切实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的根本要求不断提高自己。

第二,须提升教师适应现代高等教育需求的能力和素质。“经师易求,人师难得。”要把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建立教师持续学习再教育培养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更好地担起大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职责;建立健全“全面培养、选拔培养、重点培养”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对青年教师职业规划的指导,不断完善自身理论知识结构和专业知识体系。特别是新工科背景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专业教师队伍,特别是工科类高校教师的能力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和方法,具备与科技进步相适应的扎实学识,不断提升教学、科研、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2.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新工科育人规划为依托、以“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水平”为目标、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的“三全育人”体系

把党支部、共青团、社团组织和班级开展的各种单项活动与各类科技实践创新活动有机整合,围绕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进行整合、聚焦,构建一个脉络清晰、目标明确、成效明显、可推广示范的“三全育人”体系。从内容安排、时间布局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优化、规划,形成一个以“党——团——班——导——朋”协同为支撑、育德育智一体推进的整体方案。在时间布局上,保证贯穿于大学四年全过程、做到大学四年不断线。在内容安排上,从“做实基础性工作、做亮成长性工作、做好开拓性工作”三个层次递进式持续打开大学生成长的空间,兼顾基础性和高水平创新性能力的提升。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到点、线、面有机结合:“点”是抓牢大学生成长的关键时间节点;“线”是以“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水平”为主贯穿始终;“面”是关注大学生参与度和特殊群体学生的覆盖面。在工作机制上,要发挥好党组织的凝聚和引领作用,以“党——团——班——导——朋”协同为支撑,形成“三全育人”大格局。

第一,做实基础性工作,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素养。

由工科类高校各学院党委牵头,系统规划实施人才培养落实落细落小落早工作,从细微处着眼,打牢新工科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基础。例如:在新生入学环节,发起“新生引航”等活动,在大学一年级刚入学的“黄金八周”解决不适应问题;在日常学习作息方面,发起“相约晨光”等活动,解决学习生活习惯性问题;在人际交往方面,发起“成长班会”等活动,解决集体相处与激励问题;在人生目标方面,发起“追梦计划”,帮助学生规划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实践,为成长成才做好长远设计等,这些重点都在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养成、追求卓越的意志品格锻炼、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大学生成长的关键时刻、关键节点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活动,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育人实效。

第二,做亮成长性工作,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拓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深度和广度。以功能型党支部建设、大学生科协为依托,以特色项目为牵引,组建多学科融合、跨学院协作的科技创新团队,开展社会实践和科技实践活动。以“党——团——班——导——朋”协同、多方联动,打造实践育人特色品牌项目,构建有力有效的“三全育人”格局。由高校学院党委牵头引领,创建功能型党支部,以科技创新活动打造诸如“新锐工程师”“固本助研,赛出精彩”等精品项目,创立跨学院、跨学科的诸如“机器人战队”“智能赛车团队”。学院党支部书记作为科技创新指导教师承担学生科技活动指导任务,同时设置创新支部,保证每个支部至少有3 名教师党员,他们不仅是支部的理论导师,更是支部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有力支撑,确保发挥党的基层组织指导育人工作的核心功能落在实处。一些特色科技创新项目可主要依托研究生党支部开展,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员在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研究方面的推动作用。

第三,做好开拓性工作,以学校团委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和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依托,积极开展“双创”活动,提升大学生创新水平和创业能力。要积极鼓励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动员博士生党员牵头组建创新创业团队。一是要激励青年教师承担班级创新创业团队导师工作,不仅做好大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而且还要做好大学生科技、工程创新创业活动的指导者,这方面的工作情况,可以纳入青年教师年度业绩考核;二是要鼓励、支持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之中,在实际的工程环境下锻炼创造创新能力;三是要充分发挥党员、高年级优秀学生的朋辈带动作用,他们既是学生科技、工程创新的参与者,又是大学生科技、工程创新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开拓性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应贯穿本硕博全程全时段,确保科技、工程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覆盖面。

3.建立长效机制,有效破解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两张皮”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所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2]新工科背景下“三全育人”体系建设,必须有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党建引领下,实现人才培养工作的实质性推进。学院要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建强基层党组织,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师生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积极践行“三全育人”模式,不断提升思政教育渗透力、亲和力,增强人才培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强化院(系)党的领导,发挥院(系)党委(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3],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工作导向,着力破解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两张皮”现象,积极探索新工科背景下以“四结合”工作法推进“三全育人”:教工党支部书记与系主任、重点实验室主任密切结合,共同研究确定“三全育人”实施方案及其具体落实;党支部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各党支部围绕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找准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党员队伍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双团队”建设,即教学团队、科研团队相统一,团队负责人由政治上过硬的党员、专业骨干或学科带头人担任,不仅做表率、带队伍,而且还肩负教师党员的发展、培养任务;党建工作考核与人才培养质量考核紧密结合,实现党建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双促进。

在建设新时代新工科的大背景下,高校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力量,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出发、服务入手,站在大教学、大思政、大学工的角度,统筹育人环节各个要素和相关资源,进行系统化、结构化、科学化设计,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举旗定向、引航开路”的育人优势,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转化为带动全体师生思政建设、人才培养的助推剂,将组织建设、师资培育、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发挥育人整体效应,在积极推进“三全育人”工作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工科育人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