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望
“班干部”曾是一个引起热议的话题。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有的学校已实行大走班制,班干部自然消失。 但是在一所人数多、班额大的学校,有班主任和班干部的管理,有利于保持班级的有效运转。
笔者认为,中小学班干部的合理安排应是: 班委会侧重班级管理制度的执行,维护班级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团支部侧重于学生活动组织和思想政治工作;学委会突出组织学习部门的重要性,下设各委员及小组,具体管理各类事务;增设家委会和师委会,使班级决策更科学,班级组织管理更完善。
一个班级配备多少班干部,具体设置哪些岗位,依据什么来判断? 一是跟着班主任所在学校对班级的考评标准走,二是依据班级发展和学生的成长需求而设。 笔者认为,目前学校的班干部制度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梳理如下。
从班干部自身来看,有的班干部角色不清。 一是忘记学生角色,学习成长意识不强。 好好学习是当好班干部的前提,作为班干部,更要有学习意识。 二是忘记干部角色,缺乏带头意识、合作意识。 在工作上“支支动动,拨拨转转”“孤军奋战,单打独斗”;在心理上妄自尊大,对同学呼来喝去,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或是畏首畏尾,不敢开展工作,导致问题积压。
从班主任用人看,有的班主任喜欢听话的、学习好的学生,对那些好动的孩子有偏见,选拔使用制度不民主;有的班主任只想使用,不注意培养,不利于班干部成长;有的班主任喜欢听人“告状”,给班干部带来心理压力。
从学生群体来看,有的学生认为班干部是“老师的人”,认为班干部和普通学生是对立关系。 班干部若是真心为班级奉献还遭白眼,这样的工作有何意义呢? 有的学生认为当班干部影响学习,乐于当“吃瓜群众”,不积极参加竞选。
从家长角度来看,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当班干部接受锻炼,动员全家支持孩子竞选; 有的家长从来不让孩子当班干部,怕影响孩子学习。
其实,以上林林总总的问题是班干部制度的偏差导致。 只要班主任对班干部定位明确,班干部自身角色清楚,纠正学生群体和家长团队认知偏差,就可以充分发挥班干部在班级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班干部是成长中的学生, 一般来讲,胆小怕事、行事冲动、心高气傲、拉帮结派的学生不太适合当班干部, 有责任心、有号召能力则是对班干部的基本要求。 具体到不同岗位的班干部,侧重点有所不同。
学生新入班,班主任可以通过阅读学生档案资料、家访、向以前的老师问询、调查问卷等方式来了解学生。 还可以通过观察法了解学生,比如学生进班报到,教师指派学生领物品、整理文件、临时值日等。新班组建,班主任要向学生描绘班级建设愿景, 为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提供动力。 班主任可以根据了解的信息,临时委派一些能力强的学生任班干部。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 如果学生适合所在的岗位,则在班级表扬他(她)的工作,为其竞争上岗创造条件。
班干部的产生有三种方式: 指定、轮流、选举。
指定。班主任综合判断后自己任命班干部。 利:效率高,方便班主任对班级的掌控,如果班主任知人善任, 班级会稳定健康发展。 弊:如果班干部的产生缺少群众认可,容易造成师生之间、 班干部与同学之间的隔阂,不利于调动更多同学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 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小学低段。
轮流。 全班同学定期轮换当班干部。利: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锻炼和展示,体现了权利平等;既能接受别人管,也能管别人,有利于学生将来适应社会。 弊:学生性格能力各异, 有的不适合当班干部,造成工作被动应付、班级管理无序。
选举。 学生竞选班干部,一般是个人演讲后集体进行投票。 利:能者为之,同学选之,班干部在班级有一定威望,利于工作开展,也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弊:学生是未成年人,当决策有利于班级长远发展、却不利于当下玩乐时,很难通过;学生眼光有局限,选举的班干部有时可能是老好人,一味迁就大家的意见。
有的班主任喜欢创新, 采用双班委制、班长组阁、“三权分立”等,其实这都是在三种基本方式基础上的变化,要视班情而行,运用不当时容易“折腾”。 无论哪一种产生方式,班干部任命均应有一个班主任颁发聘书的环节,让受聘班干部重视自己的工作,还应有班委会集体宣誓就职的环节,来增强仪式感。
班级要坚持公平原则, 同时加强监督,通过班委会和团支部相互制约来建立管理反馈机制。 班主任可以建立工作信箱, 并通过学生的周记了解班级情况,通过个别谈心了解班干部。
班干部也是学生,班主任应该时常给班干部撑腰打气,告诉班干部工作中出现失误不要害怕,同时注意工作方法。 班干部能做的事,班主任不做;班干部担心做不好的事,班主任稍加培训再由班干部去做,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 对班干部的罢免,班主任应当谨慎,若必须处理,则努力把处理过程变成既让班干部认识自身问题或错误,又让他心悦诚服、心中充满希望和光明的过程。
每学期期末, 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课,让班干部述职演讲,由同学们给班干部工作打分、提建议。 班主任整理大家的意见后,再以合适的方式跟班干部反馈。
班干部不是选拔出来就完事大吉,更重要的是培训。 班主任不光要用人,还要在使用过程中培养人,使班干部服务班级和自身成长相得益彰。
培训示例:学生反感班干部“打小报告”,怎么办?
“打小报告” 是学生普遍讨厌的行为之一,不利于人际和谐和班级凝聚。 要解决这个问题,班主任首先要让学生认识打“小报告”的动机、程度、表现等。 其次,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明白举报是为了维护公共空间秩序,告密则是为了打击报复触犯自己的“个人私利”;举报是“大报告”,告密是向老师泄露同学私下言论的行为。 即使这样,只要班干部跟老师交谈,同学们还是心存怀疑,班主任一方面要鼓励班干部的勇气与担当,另一方面要规范班干部的具体行为。
比如有科代表反映收作业速度太慢,有人总是不交。 班主任就可以借机启发科代表:收作业有几种方法,各有什么利弊?科代表有了经验,就知道收完作业要清点登记,偶有未交的同学需登记在册、加以提醒;对经常不交的同学,要求其填写作业反馈单, 说明未交理由及补交时间,之后把反馈单交给教师,每周把交作业情况表送达学习委员统计。
具体来说,班干部培训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扶一扶。 一个新班级组建后,对于新产生的班干部来说, 第一次组织早读,第一次收作业,第一次管理课堂纪律,第一次带领同学劳动, 第一次组织课外活动等,都是标准确立的关键期。 班主任要细致地教班干部工作方法,年级越低,越需要耐心指导。 比如组织早读,科代表和学习委员要提前10 分钟到班, 把早读任务写在黑板上,然后提醒同学们拿出相关书本, 提醒个别来晚和没落实任务的同学。正式开始早读,科代表和学习委员要大声领读,保证早读效果。 班级内每个岗位培训一遍,大约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这样班级工作就走上了正轨。
带一带。 这是半扶半放阶段,要迅速培养班干部的工作能力。 班干部有了实践经验以后,班主任可充当参谋,在安排工作时向班干部提问:你会怎么安排? 怎样督导?如果同学提问,你会怎么回复?班干部通过历练,会逐渐成熟起来。
放一放。 这是培养班干部反思能力的关键期。 “放”并不是撒手不管,班主任要定期召开班干部例会,与班干部交流工作心得,适当点评,以此来增强班干部的责任感。
跟一跟。 一个学期的最后一个月,是培养班干部坚持精神的关键期。 班主任可以偶尔抽查班干部工作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班干部的管理方法值得学习的,班主任要大力推广。
在班级成长的不同阶段,班委队伍是前接后续、各有作用的。
临时班委。 新班组建期,班级成员彼此不太了解,班主任通过指定临时班委使班级运转起来, 待同学们彼此有了了解,再解散临时班委,举行选举。
正式班委。 在班级发展期,班干部每届任期一般为一学年或一学期。 任期太短,不利于班级稳定和工作的开展;任期太长,剥夺了别的同学锻炼的机会,在岗班干部也易产生“职业倦怠”。
毕业班委。 为了班级三年级或六年级最后阶段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可以设计“毕业班委”, 即在几届班委换届的基础上,在曾经的几任班长中推选出“毕业班长”,其他班委岗位依此类推。 这样,能保证最后一届班干部是战斗力最强的团队,很好地带领班级冲刺。
那么如何换届才能使班级战斗力上升、班干部团队管理高效呢? 可以实行“师带徒”制度。 班干部熟练工作后,开始物色接班人,让其在日常工作中协助自己。 这样, 在换届选举时不至于又是 “从头再来”,换届后,老班委对应协助新班委一至两个月。 换届选举不要怕麻烦,因为简单地把一个岗位轮换给一个学生,他获得的成就感、价值感,远没有自己亲自参加竞选、靠竞争得来的“爽”。